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相关的研究

国内相关的研究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学者王建勤在中介语理论和方法上作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国内学者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对来华留学生汉语中介语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范围涉及语法、词汇和汉字。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语留学生在习得某一语言项目时,习得顺序基本上一致,母语的干扰并不十分明显。在后两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母语为朝鲜语的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出现的错误既受语际负迁移的影响,也受语内负迁移的影响。

3.5 国内相关的研究

3.5.1 对中介语理论和方法的探讨

国内学者王建勤在中介语理论和方法上作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在分析国外学者关于中介语的不同解释三种模式基础上,王建勤(1994)认为:(1)中介语是不同心理过程跟母语和目标语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母语迁移和目标语规则泛化(即过度使用,详见2.1.1)是两个最基本的因素。(2)中介语跟其产生的诸因素——母语、目标语和普遍语法是一种依存的关系。(3)中介语为一个“重构连续体”(Restructure Continuum)。无论是“组合与替换”关系,还是“渗透与扩散”关系,都是把中介语看作不断变化的连续体。关于中介语研究方法,他通过对量词误用用例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比较,认为中介语作为一种涉及语言学习的特定研究领域,不能简单地套用语言学的方法,必须采用与其相应的研究方法(王建勤,2000b)。

3.5.2 留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

国内学者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对来华留学生汉语中介语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范围涉及语法、词汇和汉字。研究风格既有专题性的,又有综合性的。

汉语中介语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方面和汉语书写系统——汉字方面。语法方面起步最早,成果较多。李晓琪(1995)运用中介语理论,对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汉语虚词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描写与分析,结合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优化虚词教学的方法。方绪军(2001)以配价语法理论为背景,以汉语中介语中带有偏误的动词句为研究对象,分析带有偏误的动词句中动词或补足语的偏误现象,探求偏误产生的原因,寻求减少偏误现象的教学对策。杨德峰(2003a,2003b,2004)根据中介语语料库数据,研究了母语是英语、朝鲜语和日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分析了影响他们习得趋向补语的因素。在前一个研究中,作者根据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构拟出了趋向补语倾向性的习得顺序,这一顺序跟日本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大体一致。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母语留学生在习得某一语言项目时,习得顺序基本上一致,母语的干扰并不十分明显。在后两个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母语为朝鲜语的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出现的错误既受语际负迁移的影响,也受语内负迁移的影响。母语为日语的留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主要问题是宾语类推泛化,这种类推泛化同样受语内迁移和语际迁移的影响。

在汉字研究方面,高立群(2001)根据中介语语料库数据,对外国留学生在读音规则的形声字和不规则形声字中的错误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留学生对规则字和不规则字的掌握没有差别,他们对规则和不规则字具有同样的依赖字形信息的加工策略。肖奚强(2002)从部件的改换、增减和变形与变位,讨论了外国留学生成系统的汉字偏误。

在综合性研究方面,王珊(1996)假设母语迁移、目标语规则泛化和学习策略为三种最基本的中介语形成因素,并假定学习策略在中介语的不同阶段都起重要作用,母语迁移和目标语规则泛化在不同阶段中作用不同,从而构成三个不同阶段的中介语模式,即以母语干扰为主的第一阶段、以目标语规则泛化、错位为主的第二、第三阶段。徐子亮(2001)从母语和目标语系统之间的转换不熟练、神经活动的泛化、心理词汇的查找筛选不当、命题之间关联不协调、思维定式的影响、汉语表达能力贫乏、不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背景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外国留学生汉语中介语产生的情况。

上述研究主要是针对外国留学生所习得的语言知识偏离汉语规则来研究的,多为偏误分析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