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集聚高地

上海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集聚高地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集聚高地。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建立,不仅是对上海国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认,而且也是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极大推动。目前,上海的内资金融机构约占全国的1/3,外资金融机构占全国50%以上。此外,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已有190多家。

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集聚高地。 与其他兄弟省市的金融中心相比,上海具有独特优势,以此奠定了国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

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建立

上海成为金融机构集聚高地的首要标志是,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成立。新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职能是承担中央银行重要操作性业务,如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业务、清算结算业务等,而中央银行总部将主要从事中长期宏观决策。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建立,不仅是对上海国内金融中心地位的确认,而且也是对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极大推动。

2.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提高

近10多年来,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内外影响的扩大,世界各国和国内金融机构纷纷入驻上海,使得上海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的高地。目前,上海的内资金融机构约占全国的1/3,外资金融机构占全国50%以上。

值得重视的是,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本1000亿美元,五个成员国平均出资,总部设在上海。2015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部大厦正式开工建设,体现了上海金融中心的影响力和集聚度不断增强。

截至2015年底,上海各类金融单位达到1430家。其中,货币金融服务单位618家;资本市场服务单位350家;保险业单位382家。至年末,在上海的经营性外资金融单位达到215家, 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230家[5]

商业银行纷纷云集上海以外,上海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也有了较大发展。融资租赁是国际上继银行贷款之后的第二大融资业务。2/3的飞机融资资金通过融资租赁获得。长期以来,上海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租赁公司数量和经营的资产规模一直排名在北京天津之后。近几年,经过大胆探索创新金融业务,这一瓶颈终于有了突破。2010年,上海综合保税区运作租赁资产就共有35家民航客机、6架直升机、4艘远洋船泊和飞机发动机等大型设备,资产价值总额25亿美元。其中创造了全国第一个以租赁方式报关进口的融资租赁业务、全国第一个以跨境人民币交易的船泊租赁那业务、全国第一个由四家银行组建的“融资租赁外汇信贷资金池”,为保税区内提供融资租赁贷款及第三方专业配套服务的业务。仅两年内就引进16家境内外融资租赁母公司和64家单船单机项目租赁公司,增强了上海对融资租赁公司的集聚能力[6]

3.金融机构总部集聚程度提高

上海成为金融机构集聚高地的第三个标志是,国内金融机构总部纷纷入驻上海,除了较早的交通银行总部、中国平安上海总部、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中心和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均已在上海扎根外,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金融机构总部设在上海。

2012年3月,中国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成立,主要负责经营管理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债券自营交易、货币市场交易、贵金属交易业务和金融机构业务等。建设银行将在上海设立的第二总部则定位于综合金融业务的管理总部。2013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明确建设银行将在上海设立“中国建设银行(上海)中心”机构。在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同为“中国建设银行(上海)中心”揭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中心将统筹信用卡、国际单证处理、自贸区、票据、金融市场、信托、租赁、期货、证券、保险、养老金等11项业务,完善在上海金融体系布局,并重点支持上海六大重点区域建设发展。

其他国有控股银行也正在酝酿在上海建立总部,他们的多个业务机构总部已经设立在上海,如农业银行数据中心、农行私人银行部、农银金融租赁公司、农行票据部、农行信用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农行审计局上海分局(主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宁波五地)、农行客户服务中心(上海),以及农银汇理基金公司八个总部机构建在上海。事实上,工、农、中、建等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非信贷业务在上海已有深厚的基础,它们面向金融市场的机构大部分设在上海,如工商银行的贵金属业务总部、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均已落户上海。

其他银行如光大银行亦加大在上海的布局,在上海设立金融市场中心、航运行业金融中心等总行一级部门。广发银行、平安银行亦有类似布局。

此外,政策性银行方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在上海设立相对独立于上海分行的管理总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亦有类似的计划。此类政策性银行的管理总部的定位是纯粹的管理职能,负责与总部在上海的金融机构联动沟通,并不参与经营具体的金融业务。

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在上海建立总部。如2002年全国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在上海建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于同年9月在上海建立,2012年11月中国银联又在上海建立负责运营国际业务的子公司——银联国际有限公司,等等,所有这些使上海金融机构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

4.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提高

第四个重要标志是,除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总部进入上海以外,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世界前三十名的大银行中有半数以上进入上海经营业务。如美国花旗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日本樱花、第一劝业银行、三菱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法国巴黎国民银行、德国德累斯顿银行等。

上海的瑞士银行是瑞士第二大商业银行。早在1992年曾在海外发行上海电真空、中纺机等多种B股股票,在协助中国股份公司证券进入亚洲、欧洲、美国等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国内与国际金融巨头合资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如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公司、财富里昂证券公司、海际大和证券公司等。2012年8月,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在上海成立。

此外,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已有190多家。代表处是金融机构在国外设立的非营业性机构, 为总部或其国外分部提供当地的信息, 为开办分部建立基础。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的集聚,表明对国际金融机构吸引力存在极大空间和潜力。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还有两家外国中央银行——挪威和韩国央行分别在2007年和2012年在上海建立代表处,反映了上海金融中心在国际日益扩大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