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过程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过程

时间:2022-1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海市前五批81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横向对比、空间影响数据与统计方法探索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组织的因素和演化特征,其次采用纵向时间序列分析阐明前5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特征。④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时空演化模式。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群体演化过程,整体呈现围绕第一批向周边扩展,就全市范围看扩散所围绕的中心点主要是苏州河沿岸、

1980年代末上海内城开始了产业外迁与结构升级战略,以转变城市功能和发展模式。1998年上海市政府提出“都市型工业”概念,随即推动都市型工业园建设;2000年确定了600km2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战略,催生了独具慧眼的个别艺术家依托卢湾、黄浦、静安、长宁等中心城区的工业建筑厂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随着规模扩大,政府开始关注并以规划和产业政策为工具,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2004年上海市举办了国内首次创意产业研讨会,并制定《上海市都市型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引导都市工业园积极发展创意产业;2004年11月6日—2005年1月8日筹备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协助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对发展较好的创意产业园,授牌为“上海市创意产业示范集聚区”,自2005年4月以来,已授牌5次[18],经市经济委员认证和审核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达81家(截至2010年底,表7-8);其间,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与上海市统计局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2005年11月)、上海市经济委员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规划》(2006年5月)、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制定了《上海市加快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6月)、上海市经济委员制定了《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6月),而国务院也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7月)、《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0年7月),产业政策的实施无疑加速了上海市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上海市创意产业已经形成以研发设计、咨询策划、建筑设计、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等行业为支柱的产业构成;产业增加值上,如图7-3所示2004—2009年间创意产业增加值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研发设计业占据重要地位。

图7-3 上海2005—2009创意产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上海创意产业中心.2005—2010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单位:亿元

以上海市前五批81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横向对比、空间影响数据与统计方法探索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组织的因素和演化特征,其次采用纵向时间序列分析阐明前5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特征。

①时间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群体演化特征表现为分批建设和快速群集,自2004年末以来不论是自发集聚形成,抑或是政府推进形成,上海市经委认定的5批次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筑总量逾200万m2,各批次集聚区数量、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如表7-9。快速群集,首先体现在各创意产业集聚区从开始筹建到现今都集聚了相当规模的创意企业,而且创意企业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联系;其次表现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在市域空间内群集特征,如禇劲风(2009)认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创意产业集聚区存在两个密集地区——苏州河沿岸、复旦与同济大学片区等[19]

表7-9 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群体演化的时间维特性

注释:♠、♣均表示另有一个园在第四批创意产业集聚区授牌时被摘牌

资料来源:上海创意产业中心.2006—2010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上海:上海创意产业中心,2006-2010

②空间维,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群体总体上以工业建筑遗产地复兴为主,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间扩散过程。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筑用地类型看,其绝大多数是随着上海主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被置换的工业建筑地产。如1981年全市工业用地274.69km2,2009年仅有80km2,同时每年约新增5km2废旧厂房。2004年中心城区内工业厂房面积如表7-10,而近6年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扩散仍集中在都市内城的杨浦、静安、徐汇、长宁等区。当然,工业建筑遗产要发展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区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因此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不仅可以依托具有优越条件的工业建筑厂房,也可依托现代都市楼宇,如张江高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空间扩散过程呈现人字形多轴扩散模式(图7-4)。

图7-4 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群体演化的扩散模式

资料来源:禇劲风.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38

表7-10 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群体演化空间扩散与工业建筑遗产关联

资料来源:工厂面积源自《上海统计年鉴2004》;创意产业集聚区个数源自http:∥www.creativecity.sh.cn/creativeshanghai2.aspx

③影响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的主要因素,可从创意源、产业集群、文化氛围、交通便利性、景观生态环境、产业政策等方面分析。因此以影响要素的核心指标来测度其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相关性,以分析其对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的功效。

创意源,主要是指创意人才密集的地点,如高等院校、特殊行业从业者集聚区等,在此以高校为例,分析其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关联。上海中心城区重点高校周边都集聚了创意产业区(表7-11),可见中心城区主要高校周边群集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约占总数的36%,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创意源和日常生产过程中互动重要因素之一。

表7-11 上海市中心城区高校周边群集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数量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www.ddmap.com 测度

产业集群,既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外部关联的基础条件,又是创意企业能够及时和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要求,因此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选址和自我发展都十分重视产业集群的基础,如建筑设计业群集在同济大学为核心的五角场地区、文化艺术业集中在苏州河及内环内的东南部,这既是追求自我群集发展,又是对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重视。

文化氛围的重要城市空间载体,便是工业建筑遗产、历史文化古迹和都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对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而言,前5批次81家中约有66%的是以产业建筑遗产为基础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图7-5),当然对产业建筑遗产的利用模式存在功能性修复利用、部分拆除重建和完全新建三类。

交通便利性,集中体现在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大都位于内城边缘,且在内环线以内约集聚了近50余家创意产业集聚区(表7-12),这不仅是创意产业对于市场、创意源和销售路径等的内生性要求,而且有利于创意企业节约成本,同时又能获得高效的公共服务。

表7-12 上海市中心城区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内外环线关系

注:测度底图依据http:∥www.ddmap.com/

图7-5 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的产业建筑遗产因素

景观生态环境,创意阶层对于景观环境有着独特偏好——休闲、安静抑或便利的非正式交流机会、爽目的景观生态等。在上海市,自然水体和绿地(公共绿地)对创意阶层休闲和非正式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创意产业集聚区沿黄浦江和苏州河群集约占总数的30%,这不仅是创意产业集聚区所依托工业建筑遗产受早期水运选址的便利,更是现今都市生活空间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对自然的向往;而创意产业集聚区周边100m范围内有河流或绿地的也占总数的41%左右。

④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时空演化模式。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群体演化过程,整体呈现围绕第一批向周边扩展,就全市范围看扩散所围绕的中心点主要是苏州河沿岸、田子坊、新天地等,这就构成了创意产业集聚区早期演化空间模式——圈层扩散(中心点主要是都市景观核心、老石库门密集区、都市内城核心节点等);第2、3批创意产业集聚区则更多源自上海市政府的整体推动,在保持房屋产权、房屋结构、土地性质等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集聚区及周边的产业类型、就业构成、企业文化与组织形态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时期扩散主要路径则明显的呈现沿都市文化轴线向跳跃式扇面装演化;第4、5批则由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城市政府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战略重视,促成了大批以视觉艺术、动漫设计、建筑设计等为核心的城市局部空间典型区域呈现,如环同济的建筑设计创意产业、苏州河沿岸的文化艺术、张江高科的软件研发设计等,这种既能提升地方特色,又错位竞争发展的态势,从而形成都市中心区与郊区的产业转移与空间置换、中心区的居住—商业—绿地—现代工业等地类的混合为核心的多级互动模式。

①田子坊的区位、历史基础与时代背景

田子坊原为上海市卢湾区泰康路210弄的5间里弄工厂,空间载体为典型的上海石库门里弄。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之一的卢湾区,位于市中心南部,国土面积8.03km2,辖淮海中路、瑞金二路、打浦桥、五里桥四个街道。卢湾区发展源起于1914年法租界的扩展,随着租界外扩,诱致的住宅需求大增,一批法式的花园洋房、花园住宅翻修的新式公寓,融合了中西特征的石库门里弄出现在区北部的租界内,这也就造成了今日卢湾区存在大量的特色洋房、里弄建筑、简屋等现状。而1980年代以来的上海市内城改造和工业外迁,促成中心城区住宅改造计划的实施,如始于1992年的“365危棚简屋”改造计划、1993年12月28日批准发布《上海市利用外资开发经营内销商品住宅暂行规定》、1997年《关于加快本市中心城区危棚简屋改造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本市中心城区危棚简屋改造的具体实施意见》、1998年8月《关于加快本市中心城区危棚简屋改造实施办法的通知》等,加速了卢湾区内老旧城区改造速度。

图7-6 田子坊边界

资料来源:据http:∥www.ddmap.com/mstmap50007/g_bigmap_search.jsp?mapno=21&keyname=田子坊&g_addr=&g_env_cx=&g_env_cy=&g_scope=1000&curpage=1&porder=coup改绘

泰康路是打浦桥街道的一条小弄堂,区域范围如图7-6所示。19世纪末期,该地为农田;1900年法租界第2次扩张,越界修筑了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1914年法租界第三次扩张后,该地区街区形态成型,此时泰康路地块位于整个法租界中部的中央区南端,曾为法租界兵营及公共事业集中区[20]。由于地处黄浦江北岸,其附近的日晖港使得水运极为便利,在1930年代泰康路就集聚了30余家小型工厂,主要涉及纺织印染、化学化工、食品加工、机器制造等。地处法租界与华界接壤地带,区内建筑环境十分复杂,具有双重特征——上层社会的花园住宅、中产阶层普通新式里弄、下层社会工人居住的里弄民居和空间尺度较大的工业生产厂房。

上海解放后,本区里弄工厂工业发展平稳,工业与居住混杂局面延续,而且人口剧增,新建了大量石库门建筑。1980年代末受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本区里弄工厂日趋衰败、里弄住宅也年久失修,并成为马路市场;1990年代上海市和卢湾区推进危棚改造使得本区在2003年开始列入卢湾区拆迁改造计划。

②田子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原动力

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随后艺术家陆续进入,如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在此成立工作室和艺术店铺,1999年书画名家黄永玉将其命名为“田子坊”[21]。2004年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挂牌“田子坊创意产业集聚区”。显然田子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初始动力源自艺术家和艺术公司的对于内城低租金、空间环境较优越的区位发掘。此外,原住居民对于生活环境改善的期待也成为出租地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2004年后田子坊的发展也受到政府“旧区改造方式转变、2010上海世博会契机”等的影响。总体而言,田子坊形成的主要动力源自艺术家自发经济行为、政府推动行为和原主居民的出租逐利行为。

政府规划权限、经济政策权限、房屋改造权限、土地使用制度、文物保护制度等的博弈,促成田子坊在1998—2003年间未能实施拆迁改造计划。如 “卢湾区第56街坊房屋暂停办理有关手续公告”指出:此地块将被拆迁,不得建立新的房屋租赁关系,不得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及其附属物……“上海市泰康路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指出:此地块历史风貌区应整体保留,并选择适宜的产业类型。2002年上海取得世博会承办资格后,市政府开始强化对城市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街区的保护,借此增加城市特色;2004年中国上海创意产业大会的举办,促进了政府对产业建筑遗产改造与更新的新认识,于是2005年上海市经委从产业政策视角出台了《创意产业发展指南》等系列政策;结合田子坊的特色,卢湾区政府在上海市经委等单位的指导下成立了“田子坊管委会”,随即将原自发民间管理转成公权行政管理,由此诞生了田子坊改造新机遇。这便构成了田子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行动者网络(图7-7)。田子坊改造方案便在管委会领导下予以规划设施,整体方案规划了三期工程:第一期以完善泰康路210弄为重点完善创意产业集聚和248弄、274弄置换为市民休闲地;二期工程以保持居住功能不变前提下修缮和保护石库门建筑,形成海派文化新里弄;三期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技术创新为手段改

图7-7 田子坊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过程的行动者网络

资料来源:洪启东.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之浮现:另类的城市规划概念.上海:“全球化,创新与城市——区域发展”国际会议,2009,有修改

善原住居民生活条件编制《上海市泰康路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利用概念规划》;上海同异城市设计有限公司、卢湾区城市规划管理局编制《卢湾区第56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方案》;泰康路田子坊概念策划总规划" class="calibre11">[22]

③演化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趋向

目前为止,田子坊规划一、二期任务已经全部完成,这不仅标志着上海市政府认可田子坊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而且也标志着创意产业集聚区具备了成为创意产业区的基本条件:一是初步形成了网络结构,其节点主要是由艺术家工作室、艺术店铺、展览画廊、餐饮与休闲店铺等构成;二是田子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集体效率,如对外营销和艺术品推荐会、画廊展览季等都成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对外营销的集体工具;三是它初步具备了内部的交流与学习机制,诸如艺术品展销中介公司为主的不定期活动、工作室的聚会等。然而,未来田子坊演化过程将受到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利益及分配、创意产品市场等的驱动,作为老城区石库门里弄成功转身为艺术文化创意集聚区,田子坊带给创意企业、艺术家、原住居民、地方政府等行动者以利益,也促成了周边地产的快速升值。随着商业氛围的渐趋浓厚和艺术家对逐利行为厌倦及租金上升的承受力等影响,田子坊是否会在带给街区新形象的同时伤逝“创意”。而随着卢湾区对田子坊周边街区的改造,艺术家们是否会逃离?而充满商业文化的咖啡吧、酒吧、休闲等是否会将其变成另一个“新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