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初探

地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初探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初探——基于北京798与上海M50的调研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孔 翔 钱俊杰 杨鸿雁内容提要:地方根植性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但就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而言,根植性的构建机理却不尽相同。本研究拟探索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根植性形成的特殊机理。
地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初探_基于北京与上海的调研_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地方文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影响初探——基于北京798与上海M50的调研(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孔 翔 钱俊杰 杨鸿雁

内容提要:地方根植性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但就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而言,根植性的构建机理却不尽相同。本文拟结合对北京798和上海M50的实地调研,初步探索地方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根植性形成中的可能价值。本文认为,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应当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如能在园区景观塑造和创意产品设计中较多地使用地方文化元素,则能进一步增强艺术家和旅游者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从而有助于创意产业集群成长为新的地标,这就是说,地方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北京798和上海M50的研究表明,地方文化的影响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但进一步发掘地方文化的潜在价值,对于优化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仍存在巨大潜力。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地方文化;产业集群;地方根植性

1.产业集群与地方根植性

产业集群是指同一产业领域内的大量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地理空间上集聚,并基于相互间的共性和互补性而紧密联系所形成的经济空间。(2)地方根植性(也有研究称之为嵌入性)被认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之一,(3)主要表现为集群对特定区域环境关系(包括制度安排、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观念、风俗、隐含经验类知识、关系网络等)的依赖性。(4)有学者认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可以分为社会组织网络的根植性和社会文化网络的根植性,(5)其中,当地社会组织网络的构建能增强集群内企业在技术、生产等方面的联系,主要通过外部规模经济带来生产成本的节约,而当地社会文化网络的构建则有利于丰富地方社会文化资本,增进社会中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降低集群内部企业间交易活动所产生的交易成本,(6)而在企业间非贸易的相互依赖关系中,通过企业在本地的扎根和结网所形成的地方聚集,也有助于企业构筑起交流与合作的系统。(7)由此看来,集群的根植性与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存在密切关联,它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外部规模经济效应,也能促进交易成本的节约,对于集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虽然根植性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和优势所在,但就具体集群而言,根植性的构建方式却是多样化的。例如,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根植性,通常以当地完善的生产组织网络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构建的基础,(8)这主要是FDI和研发产业区位选择规律的作用结果。但传统制造产业的集群往往更多地根植于以亲缘和地缘为联系纽带的社会关系网络,(9)这是节约交易成本的内在要求,反映出成本竞争优势对于传统制造业的特殊价值。当然,日益重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tacit knowledge),由于经常是与地方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也会促使集群的发展根植于当地。(10)在笔者看来,虽然集群根植性构建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但其基本源泉却不外乎地方资源禀赋和地方社会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富裕状况,它们是特定产业发展中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由于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特定地方可能在特定资源上拥有独特优势,从而吸引了以这些资源为主要投入要素的特色产业的集聚和根植;后者则指当地特有的政策条件、制度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产业发展的软环境要素,它们虽不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投入品,但对于优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因而也可能成为特定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植性源泉。本研究拟探索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根植性形成的特殊机理。就地方社会文化环境而言,它和其他产业一样,都期待着更为宽松的制度环境和更丰富的社会资本;但就资源禀赋而言,文化资源乃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殊生产要素,有效激活地方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可能成为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根植性构建的重要保障。

2.地方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

(1)地方文化的内涵

关于地方文化的确切概念,学术界并未形成共识,这无疑妨碍了对地方文化影响的定量研究。有学者认为,地方文化应被看做是一个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且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11)还有学者认为,地方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可以被视为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12)由此看来,地方文化应与特定地域的历史发展进程相联系,这是基本的共识,它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特征;同时,地方文化又应该是可以被辨识的,这正是地方文化特色的显现基础。但是,地方的范围应如何界定,地方文化特色又如何被辨识,却仍无定论。就本研究而言,地方文化所指的“地方”应该是一形式文化区的概念,也就是地方文化特质或地方文化综合体的核心特质传播或影响的范围,它只有明显的核心区却没有明显的边界;而地方文化则是由诸多特质组成的地域文化综合体,它不仅包括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要素,也包括可以被强烈感知的地方文化氛围;至于地方文化特色的辨识,则主要基于文化的符号特征和传承特征,重点考察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和传承的可以被感知和认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景观。也就是说,本研究对地方文化的考察不仅包括地方文化的核心特质,也包括地域文化综合体,但关键是必须可感知、可认同。因为只有能被感知和认同的文化特质才可能被传承,从而成为特定地方特色的形成基础,并影响到当地人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模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主要采用景观记录和情感调查的方法,景观记录的是可辨认的文化载体,而情感调查则是对地方文化认同状况的分析。

(2)文化创意产业及其集群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来源于《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在该文件中,文化创意产业被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文件同时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等13个行业确定为文化创意产业。(13)有学者认为这一定义过于混乱和实用,而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提供与文化、艺术、娱乐有着密切关系的商品和服务的产业”。(14) (15)笔者认为,《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的定义对于创意及其知识产权属性的关注十分必要,但其对文化产业的特点确实概括不够,因而可能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在本文中,我们既强调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要求,也强调其对于文化资源的依赖、利用和创造。因此,本文更关注美术、摄影等依托文化资源同时又体现创作者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并能由此获得经济利益回报的产业部门。在这些产业中,生产者依托已有文化资源并结合自己的创意、技巧及才华,创作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经由市场交换活动获得利润回报,因此,已有文化资源和创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具有关键性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中创作者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掌握、运用已有文化资源的能力是价值增值的主要环节,因而小规模、个性化、灵活生产就成为这类产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主要特点,(16)它为企业间建立平等、紧密的“伙伴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使得构建趋向扁平化发展的企业网络组织形式成为可能;(17)但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过程对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养均有较高要求,在某些时候,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者参与创作和再创作的过程,因此,消费者群体的发掘和培育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着极大的约束作用,要想避免创意产品“身在闺中无人识”的困境,还必须发挥中介机构和区域品牌的积极作用。从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践来看,文化经济公司等中介机构往往成为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定价的中坚力量,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集聚消费者人气和塑造文化创意消费氛围的重要平台。因此,文化创意企业虽可以小规模、个性化发展,但生产者与中介机构、交易市场的空间邻近对于创意企业的利润率提升仍具有重要价值。这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动力。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指文化创意产业、非营利机构和个体艺术家在城市某些地方(例如艺术场所、科学院或媒体中心附近)的集聚和互动,(18)它突出地表现为在各大城市中新近成长起来的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仅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超过70个。这些集聚区不仅集聚了大量艺术家的创作工作室,还引入了画廊等艺术产品展销场所和设计咨询公司等中介服务企业,从而形成了“产—展—销”一体的生产网络,发挥出集群发展的外部规模经济:在这里,艺术创作者、消费者和中介机构之间的频繁互动,极大地促进了隐性知识的传播,它不仅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也陶冶了消费者的艺术情操,形成了良好的艺术品创作和艺术品消费的氛围,从而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往往成为所在区域的文化产业中心和文化产品的交易中心,从而逐步建立起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的区域品牌,这对于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无疑具有积极价值。此外,如果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能与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则能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本地特征,(19)塑造地方产业集群的特色和优势,这不仅有助于区域品牌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发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帮助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成长为特定区域的新地标,而这正是本文深入探索地方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规律的要旨所在。

(3)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

文化资源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投入品,乃是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激活存量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将极大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成长。而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独特的政策、制度条件以及人际关系等软环境对于吸引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固然具有积极的价值,但特殊的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则可能成为集群根植性的重要源泉。而独特的地方文化正是蕴含地方文化资源禀赋优势的主要载体。作为当地人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创造物,地方文化的各个要素都可能对物质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且长期延续发展并对其他地方文化特质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地方文化特质,更可能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灵感源泉,(20)凸显出创作者的独特视角和创意产品独特境界,从而使作品在市场竞争中得到更多的青睐。大量创意作品对本地文化元素的运用和再创作则不仅能更好地传播本地文化精神,增强本地人和外地人对本地传统文化的认同度,(21)而且还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加明显,(22)创意产业集群在本地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本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源地。因此,对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而言,只有注入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产业才真正具有了独特性和在地性,(23)在此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本身也会逐渐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强化。(24)可以说,重视激活地方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不仅有助于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根植性。

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过在创意作品中灵活运用地方文化元素以及在集聚区景观塑造中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则是最基本的路径。由于创作者生活甚至成长于特定地方文化之中,因此,其对地方文化的熟悉程度和领悟力比较高,这就很容易将地方文化元素注入作品的构思和创作中,而其对地方文化的个性化品味与解读则往往能成为创意作品的优势源泉,也成为以后其他人对该区域地方文化感知和认同的重要影响因子。至于集聚区景观建设中的地方文化应用则首先来自于集聚区空间展示平台的打造,由于不少集聚区都利用旧式工业厂房为空间载体,因此,不同的工业化路径就成为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源泉。其次,在集聚区空间里展示的创意作品和公共雕塑等也成为地方特色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它们的普遍运用可能给集聚区里的创作者和消费者以强烈的地方感,从而进一步增强艺术家和消费者对地方文化的认同。这可能引导创作者更多地使用地方文化元素,也可能激发消费者对该区域地方文化更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帮助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为地方文化新的传播中心和发展基地。由此看来,地方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因为地方文化资源的激活不仅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集群的根植性,还能促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成长为新的地标,并为地方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贡献力量。

不过,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只是实现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却并非充要条件。(25)这主要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关键要靠文化创意,而文化创意往往源于创意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当然也包括创意者对所在地方文化的经历与感悟,但又绝不仅仅限于对地方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品味,其他更广泛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都会是其创意的源泉。此外,就产业发展而言,产品的创意设计不仅受到供给方自身要素禀赋的影响,也会受到需求方和产品营销模式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收入需求弹性比较大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在国内理性消费市场空间还比较有限的条件下,市场运作模式等的影响尤其明显,这也进一步限制了地方文化资源的广泛应用。

3.地方文化对北京798与上海M50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调查

(1)调查对象的选取与基本情况

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需要实践的检验,本研究拟结合对北京798艺术区和上海M50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实地调研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成立于2006年的北京798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利用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援建的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三分厂遗址建成,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汇聚了来自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12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区的300多家文化艺术类机构(包括70多家画廊和40多个艺术工作室),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的集聚区,不仅在国内外艺术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也成为北京重要的城市新地标。(26)位于苏州河畔的上海M50创意产业集聚区成立于2004年,是利用20世纪30年代周氏家族信和纱厂的厂房改建而成,占地面积35.45亩,目前园区共吸引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1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的130余位艺术家,也已成为画廊、平面设计、建筑师事务所、影视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艺术品设计等的集聚地,在上海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影响。(27)

本研究选择北京798和上海M50进行实地调研和对比分析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这两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比较好,能体现集群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价值,同时这两个集群的创意活动比较多,并非只是从事简单的文化产品加工制造活动;二是这两个集群的所在地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两地地方文化的形成机制迥异,文化差异比较明显,便于调查中对地方文化进行辨识和判断;三是这两个集群都具有重要的国内外影响,能吸引到较多的艺术创作者、艺术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以及旅游者,这为调查地方文化的应用情况及其对地方文化感知和认同的影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值得说明的是,本研究对北京和上海地方文化特征的辨识基础并不局限于严格意义上这两个城市行政区范围内的地方文化特征,而是基于形式文化区的认识,将艺术创作者和创意作品消费者所认同的地方文化特征作为辨识的基础。

在2009年7—8月以及2010年3—5月期间,研究团队两次实地调查了北京798艺术区和上海M50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状况,重点就集聚区内的文化景观进行了记录,并就地方文化认同度分别对艺术家、艺术品销售者以及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其中,景观记录的重点是可辨识和可认同的地方文化元素,深度访谈的重点是艺术家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创作的自觉性和主要目标,问卷调查的重点则是集聚区内各群体对地方文化的感知和认同状况,两次调研完成问卷共194份,其中北京798艺术区107份,上海M50创意产业集聚区87份,调研结果初步证实了地方文化与创意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作用机制。

(2)地方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的应用

调研显示,无论是北京798艺术区还是上海M50创意产业集聚区,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地方文化资源,这突出地表现在集聚区内空间景观和创意作品中。

①地方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景观中的应用

表1 798内部景观设计及其地方文化内涵

img47

资料来源:实地考察的景观记录报告。

表2 M50内部景观设计及其地方文化内涵

img48

资料来源:实地考察的景观记录报告。

就集聚区景观建设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来看,至少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对地方文化塑造的影响,例如北京798和上海M50选择不同的植被就不仅与自然环境相关,也与当地人的价值追求相关;二是城市发展历史在地方文化中的印记,北京798和上海M50有着不同的城市建设史和工业文明史,因而在道路规划和集聚区展示空间平台上就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两者都是利用旧厂房作为展示的空间,但是北京798的包豪斯建筑记录的是苏东国家与成立之初的新中国特殊的情谊,而上海M50则见证了上海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的过去;三是在景区建筑立面和公共雕塑方面,两个集聚区分别展示了城市发展的不同价值取向,模糊的时代标语与人民领袖和人民英雄的光辉形象无疑折射出“红色中国”强烈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北京长期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独特价值理念;而上海M50更为洋气的外观立面和更具时代精神的宇航员塑像,则诉说着这个城市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更多的小资情调和迈向国际经济中心城市进程中的价值追求(表1、2)。总的来看,不多的地方文化资源的引入即已透射出这两个城市地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同时,也为这两个集群成长为新地标奠定了基础。

②地方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作品中的应用

表3 798具有地方题材的部分创意作品

img49

资料来源:实地考察的景观记录报告。

表4 M50具有地方题材的部分创意作品

img50

续表

img51

资料来源:实地考察的景观记录报告。

与集聚区的整体景观相比,在两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以地方文化素材为创作源泉的艺术作品更为常见,但其比例还不算高。使用地方文化资源频率最高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绘画和摄影,例如在北京798艺术区中,不少作品大量引入了京剧、中药、皇城、胡同等地方元素作为创作题材,而在上海M50,许多作品则反映了创作者对外滩、陆家嘴等上海城市地标建筑以及石库门、水乡小镇等地方文化题材的品味和解读(表3、4)。调研中还有不少受访艺术家谈到了他们对应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认识。北京798曹溪制陶的李金先生说:“我在北京长大,我做的这些紫砂泥小人儿都是我的一个生活记忆,反映的都是我的童年生活”;画家沈敬东则表示:“北京的当代艺术和政治结合比较紧密,因为北京是个政治文化中心,我做的东西(《英雄系列》、《开国大典》)和北京正好契合”;798艺术区中“印巴工坊”的商店店主告诉笔者:“我在798经营了一年多了,决定来之前我是对这里进行过考察的,那个时候卖的都是中国传统元素的东西,像是‘文革’的东西。”这些生动的访谈笔录说明,应用地方文化资源作为创作题材不仅是艺术家自身文化素养和艺术积淀的反映,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效发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后来者的认同。

(3)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性认同

地方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景观建设和创意作品中的广泛应用,无疑增强了集聚区的地方特色,身处其中的艺术家和消费者也能更多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熏陶,提高对集群地方性的认同度。在问卷调查中,798艺术区有56.3%的受访者认为提起北京会想起798,而在M50则有高达67.2%的受访者表示提起上海会想到M50;在798和M50,分别有近29%和35%的受访者表示,798和M50是能够使之感受到地方文化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可见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的确增强了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性;在对798艺术区和M50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地方文化进行评价时,分别有超过51%和35%的受访者认为798或M50能够反映或变了味儿地反映地方特色,只有11.21%和17.24%的受访者分别表示798或M50没有地方特色(图1、2)。由此看来,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不仅增强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根植性,也使其逐步成为地方文化展示的新平台和新地标。北京798艺术区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极高人气就是这方面的明显例证。

img52

图2 受访者对M50地方文化的评价

资料来源:实地考察的景观记录报告。

4.结论与启示

研究表明,地方文化的确应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根植性的重要源泉。在发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不仅文化创意企业获得了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具有了更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更高的地方性认同,并可能由此成为地方文化新的展示平台,从而实现地方文化与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北京798艺术区和上海M50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成功实践已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这一机制。不过,总的来看,地方文化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建设中的积极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当前,我国仍有不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过是进行手工艺品或其他文化产品的加工制造与售卖,严格意义上说,它们既无创意与设计的内在要求,也并非创意产业,不过是某些文化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制造环节,这与创意的灵魂毫无关系,在这些集群中也很难发现地方文化资源潜在价值的开发利用。然而,一旦这些集群需要回归文化创意产业的本来价值,或者需要在转型升级中提高其文化附加值和知识含量,那么地方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必将受到更多关注,它很可能成为许多文化创意的思想源泉,也很可能成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基础。因此,在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有效激活地方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乃是增强集群地方根植性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将给予作品创作和园区建设以更多灵感,也可增强集群的地方特色,并可能促使园区成为所在地方的新地标和地方文化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Caves,R.Creative Industries: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Mapping the Creative In‐dustries[EB/OL].[2006‐02‐24].http://www.culture.gov.uk/creative/creative_industries.html.

3.Evans,G.Creative spaces: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M];Swar‐brooke J,Smith M,Onderwater L.Tourism,Creativity and Development:ATLAS Ref lections.Arnhem:Association for Tourism and Leisure Educa‐tion,2005.

4.Flew,T.Creative industries:from the chicken cheer to the culture of services[J].Journal of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2003.

5.Granovetter,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

6.Porter,M.TheCompetitive Advantage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90.

7.陈见东:《符号、传播、地域美术与文化》,《艺术探索》2008年第5期。

8.黄波:《文化认同关于社会网络:转型期民间艺术的发展路径》,上海大学,2008。

9.金荣祥、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10.刘育新:《嵌入性与产业集群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10期。

11.宋泓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

12.唐永进:《繁荣地域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天府新论》2004年第5期。

13.谢涤湘、朱!:《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想与老城区更新》,《热带地理》2008年第5期。

14.许铭文:《地方文化产业总体营造之路》,台湾大学,2007。

15.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经济地理》2001年第5期。

17.王缉慈:《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第3期。

18.曾刚、文嫮:《上海浦东信息产业集群的建设》,《地理学报》2004年第10期。

19.张帆:《台湾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2期。

20.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21.周尚意、孔翔:《文化与地方发展》,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周尚意、沈小平:《北京美术产业对地方文化的嵌入性程度分析》,《人文地理》2008年第23卷第2期。

23.朱华晟:《浙江传统产业集群成长的社会网络机制》,《经济经纬》2004年第3期。

24.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其政策含义》,《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10期。

The Influence of Local Cultrue on the Cluster of Creative Industry

—Based on Field Work in 798 in Beijing and M50 in Shanghai

Kong Xiang Qian Junjie Yang Hongyan

Abstract:Local embeddedness is a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of industry clusters.A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y clusters,the way to build local embeddedness is not same.Based on the field work in 798 in Beijing and M50 in Shanghai,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whether local culture has some possible value in constructing local embeddednes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We hold that the excavating local culture resourc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At the same time,using more local culture elements in landscapes and products in cluster can enha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artists and visitors on local culture,which may make t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 become new landmarks.It means that there is an a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local culture and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The research on 798 and M50 shows that,to some extent,the influence of local culture on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 has been reflected and further excavating the potential value will have great impact on he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

Key words: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local culture;industry cluster;local embeddedness

【注释】

(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09YJCZH0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72);上海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410)资助。

(2)Porter,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1990.

(3)王缉慈:《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第3期,第29—35页。

(4)Granovetter,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pp.481—510.

(5)刘育新:《嵌入性与产业集群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10期,第104—107页。

(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其政策含义》,《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第10期,第10—23页。

(8)曾刚、文嫮:《上海浦东信息产业集群的建设》,《地理学报》2004年第10期,第59—66页。

(9)朱华晟:《浙江传统产业集群成长的社会网络机制》,《经济经纬》2004年第3期,第42—45页。

(10)金荣祥、朱希伟:《专业化产业区的起源与演化》,《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第74—82页。

(11)唐永进:《繁荣地域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天府新论》2004年第5期,第143—145页。

(12)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第63—67页。

(13)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Mapping the Creative Industries[EB/OL].[2006‐02‐24].http://www.culture.gov.uk/creative/creative industries.html.

(14)Flew,T.Creative industries:from the chicken cheer to the culture of services[J].Journal of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2003,17,pp.89—94.

(15)Caves,R.Creative Industries: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6)谢涤湘、朱!:《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想与老城区更新》,《热带地理》2008年第5期,第450—454页。

(17)Evans,G.Creativespaces:strategies for creative cities[M];Swarbrooke J,Smith M,On‐derwater L.Tourism,Creativity and Development:ATLAS Ref lections.Arnhem:Association for Tourism and Leisure Education,2005,pp.7—10.

(18)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经济地理》2001年第5期,第550—553页。

(19)宋泓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第118—122页。

(20)周尚意、孔翔:《文化与地方发展》,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6—29页。

(21)许铭文:《地方文化产业总体营造之路》,台湾大学,2007。

(22)陈见东:《符号、传播、地域美术与文化》,《艺术探索》2008年第5期,第45—48页。

(23)张帆:《台湾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2期,第49—51页。

(24)黄波:《文化认同关于社会网络:转型期民间艺术的发展路径》,上海大学,2008。

(25)周尚意、沈小平:《北京美术产业对地方文化的嵌入性程度分析》,《人文地理》2008年第23卷第2期,第26—32页。

(26)资料来源:“798艺术区官方网站”http://www.798art.org/about‐1.html,2010年11月6日。

(27)资料来源:“上海M50创意产业集聚区官方网站”http://www.m50.com.cn/about m50.asp,2010年11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