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的高地

课堂的高地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课堂的高地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微型写作课的高地定格在思想这个层面上,将丰富思想与丰富语言同步进行。再次,微型写作课必须是智慧课堂。学会解放学生,这是微型写作课的大智慧。其次,微型写作课强调从写作的细节入手,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只有把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和细处,微型写作课的价值才会真正显现出来。最后,微型写作课要提倡精读、精写、精改。

第二节 课堂的高地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思想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想。微型写作课的高地定格在思想这个层面上,将丰富思想与丰富语言同步进行。写作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思维,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自己的思想。学生是越教越聪明,是越教越会思考。因此,课堂的高地是产生快乐的地方,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产生智慧的地方。

微型写作课的课堂高地是什么?

首先,微型写作课必须是快乐课堂。美国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认为:“任何学习经验都必须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快乐是人之本性。写作教学就要遵循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生命得到自然舒展的过程。学生一旦找到写作的乐趣,就会把每次写作当成“应然”行为,也就找到了生命幸福的源泉。

为此,教师应该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写作课是否有给学生带来满足感。教师要做一个明白人,明白自己在课堂上要教什么,在培养学生哪种写作能力;教师还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不照本宣科,不唯教参是从,不人云亦云,对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够整合、提炼、深化,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要做学生的贴心人。“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因为喜欢,就不觉其苦;因为喜欢,就不觉其难。从某种程度上说,师生关系决定了写作课的成败。学生喜欢快乐的写作课,有悬念的写作课,有刺激的写作课,有深度的写作课,有成就感的写作课。

其次,微型写作课必须是思维课堂。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要运用恰当的问题与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课前指导在于打开学生的言语思维,激发写作的兴趣和创造的灵感,让学生为自己的思想找到适合的语言表达形式;课后指导在于诊断学生的写作通病,进行精准的修改指导,来提高学生习作的质量。无论哪一种指导,教师都必须把握“写作思维”这一核心。通过学生对文章的聚焦、分解、归纳、还原、修正和分享,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想象联想和创造思维。即使同一写作对象,也要从多个角度切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避“俗”求“异”,使之独具匠心。

再次,微型写作课必须是智慧课堂。学生不是“空瓶子”,不是装什么就是什么。写作课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爆”学生的思维。知识仅仅是可以存储的被理解了的学问,而智慧则是运用知识去表达生活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要充满智慧,在问题矛盾中擦出智慧火花,在小组合作中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交流发表中找到写作的成就感。为了让微型写作课的智慧更加集中,教师要舍得丢弃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写作课就简约而灵动。教师只有始终把学生心智发展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学生的智慧才有可能得到解放。学会解放学生,这是微型写作课的大智慧。

如何占领写作课堂的这些高地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生命的自觉。好作文是表扬出来的。教师要宽容学生写作中的不足,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爱上写作。尤其是对写作没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宁可慢,不怕等,要牢记:比写作更重要的是生活,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命,比生命更重要的是觉悟。觉悟是另一个更高层次,另一个更美世界的生命。虽然教写作没有固定的章法,但让学生心智觉悟是共同的追求,就看谁能细心地拨动学生的情思,哪怕是让学生找到一丝满足感也行。

其次,微型写作课强调从写作的细节入手,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教师要把写作任务落实到细处:明确学生做什么,哪些学生能懂,哪些弄不明白,学生的疑问在哪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学生最感兴趣的点是什么,学生思想的薄弱点在哪里。只有把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和细处,微型写作课的价值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再次,微型写作课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要从“教为中心的课堂”向“学为中心的课堂”转型。写作课转型不能停留在具体的模式或方式的改变上,而应该关注学生发展(尤其是心智和思维发展)。“点子库”和“资料库”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台阶”,而不是束缚思维的绳索,要防止“满堂灌”。老师不要讲得太多,要把精要有用的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老师不要讲得太泛,要从精微处抓住要害。

最后,微型写作课要提倡精读、精写、精改。如果缺少精心指导,多写不一定就是好事,再多的写作也是徒劳,少而精才是最好的;如果缺少精心指导,快写不一定就是好事,只有深思熟虑之后的作品才有价值;如果缺少精心指导,多改不一定就能提高写作能力,要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只有抓住写作病灶,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