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城市与智慧课堂

智慧城市与智慧课堂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城市时代,学校教该给予学生什么?潜能教育的答案是:1.学校教育最责无旁贷的职能是给学生智慧——生活的智慧、生存的智慧、做人的智慧。[6]一、智慧城市的未来课堂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新领域,智能性是未来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未来课堂不仅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还应体现出对课堂主体教与学活动支持的智慧性。
智慧城市与智慧课堂_智慧信息

智慧城市时代,学校教该给予学生什么?潜能教育的答案是:1.学校教育最责无旁贷的职能是给学生智慧——生活的智慧、生存的智慧、做人的智慧。2.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能力教育,多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3.重视知识的教育,更要加重对“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谁的知识”的教学。加强知识的生活性、生成性、开放性、经验性、生命性,使知识成为创造力和智慧之源的“活水”。4.梳理“因教育才”与智慧信息的因果关系。努力实现起点的公平,从“公平的教育”入手,促进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5、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能力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应紧抓必备职能(如关心人的情感与精神),它们涉及个体的价值、态度、道德、习惯、个性、情感、社会化程度、心理卫生水平等方面,是个体发展中无法忽视的内容。因此,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硬指标和软指标的关系问题。[6]

一、智慧城市的未来课堂

未来课堂的设计与应用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新领域,智能性是未来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未来课堂应为课堂主体而建,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它是一个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谐、自由发展的教与学环境与活动的智慧学习环境。未来课堂不仅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空间,还应体现出对课堂主体教与学活动支持的智慧性。智慧性主要体现技术层面、环境层面和资源和服务层面等方面,其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层面,其中硬件技术主要包括所有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技术、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软件技术则主要是指各主体间的信息传输技术、控制技术及信息的推理技术等。

(一)未来课堂

未来课堂(Future Classroom/Classroom of the Future)是相对于传统和现代课堂而言的,是以人本主义、互动、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和智能空间、云计算、人体工学等技术的支持下,以互动为核心,以充分发挥课堂组成各要素(人、技术、资源、环境和方法等)的作用,实施教与学,以促进人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与发展的教与学的环境与活动。也就是说,未来课堂是一个集成了技术与软件,提供给学生一些替代方法和选择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的课堂。它们鼓励形成一个让学生一起工作计划,分享经验和教训和进行概念化的学习,而不是单纯记忆一些信息的环境。

目前,已有对未来课堂(教室)的界定一个共有的趋势是关注于利用新兴的技术创建一个教与学的环境,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培养。

未来课堂的特性主要体现在未来课堂的人性化、混合性、开放性、智能性、交互性和生态性等方面。人性化主要体现在技术设计与应用上,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混合性则主要体现在未来课堂可以实现多种教与学活动的混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结合,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的混合,不同交互类型的混合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以及教学资源的开放;智能性则体现在未来课堂应是一个智能化的学习空间,具有自然便捷的交互接口,以支持教与学的主体获得未来课堂设备的服务;生态性则体现在未来课堂应是一种平等、和谐、开放的生态系统。[7]

(二)未来课堂教与学的特点

未来课堂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在学习内容上,不管是哪个领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合作以及多媒体通讯等21世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从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方式上看,作为以泛技术环境为特征的未来课堂,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从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上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技术为按需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搭建了关键性的桥梁,使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有效利用;从学习主体的广泛性角度看,未来课堂则是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学生知识表征方式和活动参与方式,体现为所有课堂教与学主体提供服务,使所有人都能够得到合适和有效地支持。

(三)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目前也已开始受到教育技术学界研究者的关注,《开放教育研究》杂志从2012年开始开辟“智能学习环境”专栏,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知识工程研究中心和加拿大Athabasca(阿萨巴斯卡)大学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学院也联合主办了“北京师范大学—阿萨巴斯卡大学首届“智慧学习环境国际研讨会”。[8]

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是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对学习环境发展的诉求,也是有效促进学习与教学方式变革的支撑条件。智慧学习环境的目标是使得学习场所能够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

智能空间(Smart Space)是智慧学习环境的一种实体形式,也是智慧学习环境实现的基础,是嵌入了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的传感装置的工作或生活空间,具有自然便捷的交互接口,以支持人们方便地获得计算机系统的服务。智能空间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具有动态、主动、可思维、开放、多变等特性的建筑空间。

参照NIST(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给出的智能空间具备的功能和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标准,我们认为,作为智能空间的特定应用形式,未来课堂也应是一个智能学习空间,它应包括能识别和感知课堂主体以及他们的动作和目的,理解和预测这些主体在完成教与学任务过程中的需求;课堂主体能方便地与各种信息源(包括设备和数据)进行交互;他们所携带或使用的移动设备可以无缝地与未来课堂这一智能学习空间的基础设施进行交互;未来课堂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显示;提供对发生在未来课堂中的经历的记录,以便在以后检索回放;支持未来课堂中多人的协同工作以及与远程用户的沉浸式的协同工作等。[9]

智能学习空间还是一个富交互环境,在未来课堂这一智能学习空间中,大量的计算设备、多模态交互技术模块、情景感知(Context Awareness)模块被嵌入并隐藏在实际的物理环境中,这些模块互相协作并能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使得智能空间拥有立体、连续的交互通道。按照智能空间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从独立的智能空间—开放的智能空间—智能社区的演变。不同的智能学习空间之间也应该能够自发地发生交互。当一个空间的资源无法满足用户的需要时,智能空间应该根据用户的要求向临近的空间发出请求来完成用户的任务。

目前,国内外对智能学习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学习环境的构想上。智能学习环境是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出发,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由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教材、教师、同学等构成的一个智能性、开放式、集成化的数字虚拟现实学习空间,认为其既支持学习者学习的自主建构,又提供适时的学习指导。

另外,王克纯基于对于未来课堂的定位和特性、学生理想中的未来课堂和未来课堂的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专家意见征询法,对来自于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心理学等领域20位专家,对于未来课堂的认识进行了意见征询,借此构建了未来课堂的模型。

从未来课堂模型中,可以看出,未来课堂的设计主要从课堂环境设计和课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两方面入手。未来课堂要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应使学习者在未来课堂中能够实现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习者在未来课堂中进入到一个积极的心流状态。从心流理论研究可以得出,要使学习者获得这种心流状态,需要从学习环境和活动两方面进行考虑,其中环境部分包括未来课堂的物理环境和学习支持平台。物理环境中,未来课堂给课堂主体提供了高交互的教与学设备,能够有效支持课堂主体对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处理和呈现。智能环境控制则给课堂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外在环境,从光、温、声、背景音乐、空气质量等方面根据课堂的实时状态进行调节。创意空间布局则主要考虑给学习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桌椅设施,以及根据教与学活动的需要能够方便实施桌椅的组合,形成学习小组,以利于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

未来课堂中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和评的活动都是基于未来课堂云学习支持系统来实施的,所有学习资源的提取及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均来源于或进入到可进化的学习资源库中。课后的活动是课中教与学活动的延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实录系统记录的视频和学习支持平台记录的教学生成性资源进行分析,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撰写反思,与同行交流,也可利用学习支持平台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辅导交流。学生在课后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日志,并利用交互学习终端完成系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推送的个性化作业。

未来课堂学习支持系统是未来课堂模型的重要支持部分,主要可以基于泛在网络实现高互动教与学设备、智能环控设备的接入与控制,支持未来课堂教与学等活动的开展。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交互终端接入未来课堂学习支持系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实施,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同事、家长等也可以接入未来课堂学习支持系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了解学与教的情况。

可进化的学习资源库是未来课堂学习支持系统的重要支撑,因为在未来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有许多新生成的资源,而且未来课堂中的学习需要有情境性、适应性的资源,需要为学习者进行个体学习时所需的个性化学习资源需求提供支持,根据不同的要求,提供随需应变的学习资源服务。在未来课堂中,学习者需要应时的、与学习目标、教与学内容相关的、能够切合学习者所处当前语境的资源。由于在未来课堂中,随着课堂主体与资源的交互,不断有新的生成性学习资源产生,也就是说学习资源能在与课堂主体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吸收资源使用者的群体智慧得以不断进化,这样就使得原本传统的静态化、结构封闭、内容更新迟缓的学习资源需要转变为动态生成、持续进化发展、结构开放的学习资源,不断保留在使用和交互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信息作为资源进化的养料,体现资源进化和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历史路径,满足资源自身生命进化的需求。[10]

未来课堂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更重要的是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吸取教学者、其他学习同伴、远程学习者或专家等人的智慧,建立起学习者学习的社会认知网络,收获持续获取知识的“管道”,共享学习过程中的人际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满足社会化学习的需求。[11]

二、智慧课堂的实现技术

智慧课堂作为一个智慧学习环境,其实现技术主要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个层面,其中硬件技术主要包括所有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技术、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软件技术则主要是指各主体间的信息的智能传输技术、控制技术及推理技术等。

(一)硬件技术层面

要使得未来课堂成为一个智慧学习环境,需要有硬件技术的支持,这些硬件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等。

1、物联网技术

未来课堂是一个泛技术环境,是一个技术增强型课堂。[12]

未来课堂的物理架构是指在泛在网络环境支持下,由多屏显示、活动桌椅、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桌面平板电脑、无线反馈系统、视讯会议系统、智能课堂实录系统等部分构成。从未来课堂的物理架构可以看出在课堂中应用了许多新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在未来课堂中不应该是单独存在的客体,而都应成为彼此之间信息互通的主体,成为未来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实现要实现这些设备之间的无缝链接,主要可以采取物联网技术来完成。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从课堂教与学主体进入课堂开始,其身份信息将自动被读取,相应的设备都会根据读取的主体信息调节相应的设备状态,给主体提供相应的支持,以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体现所有学习主体的学习机会平等性、学习方式多样性、学习模式灵活性。

基于物联网形成的无缝学习环境和泛在网络技术可以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

2、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

除了物联网技术以外,未来课堂的主要特性是其互动性,要实现各主体之间的良好互动,需要有多功能交互设备技术的支持,如多功能交互笔,多触点交互显示技术等。

在未来课堂这样一个包括多种显示设备的三维交互空间中,用传统的鼠标键盘进行交互是相当繁琐的,每个显示设备都需要单独配备鼠标或键盘,对于不熟练的计算机用户来说,这种交互方式效率很低,对某些操作,例如绘制图标,即使是熟练的计算机用户用鼠标和键盘也很麻烦。清华大学研究者设计实现了一种多功能交互笔uPen,它是一个具有压力传感器的触摸笔,可以发射激光,笔身上还有激光发射和鼠标左右键共三个功能按键。结合触摸板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用户利用一只uPen就能够以便捷的方式在课堂中与各种显示设备进行交互。这种笔势交互的模式摆脱了鼠标键盘,使用户在课堂的各个位置都能与显示设备交互,而且交互方式统一便捷。每一支uPen在使用过程中能向系统发送惟一的ID信息,为多支uPen同时工作提供了基础。结合室内定位系统,就能够确定使用人员的当前交互状态,为系统的主动服务和用户相关的过程记录提供了可能。

多点触控技术是一项由电脑使用者透过数只手指达至图像应用控制的输入技术。它是采用人机交互技术与硬件设备共同实现的技术,能在没有传统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等)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操作。多点触摸交互技术能支持同时多点触摸输入,使得触摸手势输入和多人协作交互成为可能,可以提高交互的智能性、协作性和自然性,也推动了人机界面逐渐由图形用户界面(GUI)向自然用户界面(NUI)的转变。将双手的手势动作定义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自然动作并用来操作计算机,可以大大减少操作者的认知负担,降低学习操作的门槛。触摸手势交互作为一种更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它符合用户的认知,提高了交互的自然性。

为满足人们简单、自然、友好、一致的人机交互需求,利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和操作技巧,提高交互的自然性,该平台以用户为中心,相对于单手操作,双手交互不单是输入通道上的增加,而且体现了双手合作的特点,提高输入带宽和工作效率,使得传统的图形界面交互能够和双手多指交互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发的基于手势的多指触摸协作交互平台,解决了多点触摸识别与定位、触摸手势识别、多人协作交互等关键技术,利用先进的光感应触控手段,实现了双手多指触摸操作的人机交互。开发了基于双手自然手势进行触摸交互的通用支撑软件,支持多人协作交互,通过触摸屏在图形界面上实现了一种自然、简单、高效的人机交互。支持自然手势的双手多指触摸人机交互系统,在触摸精度、显示面积和显示方式上与国际同期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13]

(二)软件技术层面

未来课堂设备的配置和连接从硬件技术层面来讲创建了智慧学习环境的物理基础,但要使其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成为一个智慧学习环境,则需要相应软件技术支持。这些软件技术主要是指各主体间信息的智能传输技术、控制技术及推理技术等,具体包括人工智能技术、上下文感知计算技术、和谐交互技术、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和无缝数据管理技术等。

1.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智能教学系统使得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智能专家系统ITS(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为例,ITS是一种能仿真人类教师的计算机教学系统,以学习者为主设计的教育软件,它能感知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而提供适合学习者程度及喜好的指导、决定学习者模块内容及选择特殊设计以辅助学习指导及练习(Shute&Psotka.,1995)。ITS利用AI技术推论学习者的学习状况、理解状态及分析学习者特质,进而决定教学的内容、时间点、与方式。这不但塑造了一对一教学的理想环境,同时也提供了针对不同学习者需求,量身定做的适性化(adaptive)学习内容。在未来课堂中,学习者除了可以和实体课堂内的教学者、学习同伴进行互动外,还可以和学习支持系统中的智能型代理人进行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智能性代理人中的“教学代理人”可分为“协助教学事物代理人”及“实际进行教学的仿真教学代理人”两种。台湾学者陈鸿裕的研究指出,协助教学事物的教学代理人主要的工作有:(1)自动负责同伴间的联络;(2)自动检视并提示学习进度;(3)自动收集课程的相关信息。而“实际进行教学的仿真教学代理人”则是代替教师实际进行教学的代理人,大部分的系统皆是以一个动态的3D人像作为沟通接口,以运用虚拟实境中丰富的沟通形式,与学习者在网络的虚拟实境中互动。[14]

2.上下文感知计算技术

上下文感知是智能空间的重要特征,是提高计算系统交互智能性的核心技术。上下文感知计算是指利用上下文信息自动为用户提供适合当前课堂教与学情景的服务和支持。它主要涉及上下文信息的感知和表述、上下文建模和推理、上下文感知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15]

上下文是指任何可用于表征实体状态的信息,这里的实体可以是个人、位置、物理的或信息空间中的对象。在实际应用中,上下文的种类可归纳为计算上下文、用户上下文及物理上下文等。上下文可分为低层上下文和高层上下文两个层次,低层上下文是指直接从相应的传感器获得的上下文:高层上下文和低层上下文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般来说是根据低层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得到的。由于高层上下文更能体现用户主体的意图,因此人们对高层上下文更感兴趣,它成为判断用户主体当前意图,为用户主体提供相应服务和支持的重要依据。[16]

3.和谐交互技术

未来课堂通过开发和集成先进的和谐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高效的信息获取、交流的工作空间,从而促使显著提高学习、讨论和协作效率。

在未来课堂中,多种来源的相关信息将集成显示在课堂的三维物理空间中,课堂教与学的主体可以在多个显示表面上以自然便捷的方式直接与信息系统交互,或与远程的专家或学习伙伴进行充分的协作交流,整个互动过程还将被自动存放为可索引的学习记录或参考案例。未来课堂这一智能学习空间是一个典型的多用户和谐人机交互环境,目标是促使学习者在复杂的情况下尽快地理解和掌握当前形势并快速地做出合理地决策,关键是要为开放式信息集成、多用户自然交互提供支撑技术。基于普适计算的智能学习空间技术,能营造全方位信息显示与和谐交互环境,将大大提高教与学过程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4.计算机视觉技术

在未来课堂这一智慧学习环境中,人的行为识别理解、物品识别与定位,以及场景恢复等问题都需要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作为主要或者辅助手段来解决。计算机视觉是用计算机或机器对生物视觉的仿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括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信号处理、物理学、应用数学和统计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科学等。计算机视觉就是用各种成像系统代替

视觉器官作为输入敏感手段,由计算机来代替大脑完成处理和解释。计算机视觉的最终研究目标就是使计算机能像人那样通过视觉观察和理解世界,具有自主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未来课堂中,用到的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技术主要有图像处理、图像识别和图像理解。图像处理技术把输入图像转换成具有期望特性的另一幅图像,图像处理主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图像识别是指根据从图像抽取的统计特性或结构信息,把图像分成预定的类别,图像识别主要用于对人的动作、物品等的识别与定位等;图像理解不仅描述图像本身,而且描述和解释图像内容所代表含义,图像理解主要用于对场景的理解和对人的行为和意图的识别等。

5.无缝数据管理技术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进入未来课堂后,不同计算设备上的信息被放置在一个系统中,用户无需关心信息的上传和下载,只需利用下文介绍的多功能交互笔就能在不同显示设备上方便地显示、切换、标注这些信息,使得用户的注意力能主要放在讨论和信息理解的过程中,无需过多理会计算系统的细节。远程用户被允许接入未来课堂后,也能利用无缝数据管理模块来提供和共享信息。在多种显示设备集成的智慧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主体可以通过物理环境(如墙面、桌面)、日常用具(如笔、激光笔),新型信息设备(如PDA、麦克风阵列),以及语音命令等自然便捷的方式与信息系统交互,无需依赖传统的鼠标键盘,以使对计算机不熟练的人员也能够直观地访问、处理信息。原型系统主要通过语音命令和多显示表面上的笔式交互提供直接的支撑技术。

除了以上的硬件技术及软件技术外,未来用在未来课堂这一智慧学习环境中的技术还可能包括增强现实技术(AR)、多模态信息融合、自动记录决策过程、内容增加技术(如把有意义的元数据添加到现有的音频和视频内容中)、新的压缩和表现技术(使音频和视频能实时地产生复合型媒体)和适应技术等,以支持未来课堂用户主体和课堂技术、资源和环境间的自然交互等等。

三、智慧课堂与潜能教育

智慧课堂的目标重构要依据潜能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既能创造地球文明、又能渡过幸福人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意识、行动气魄且人格健全、适应社会、智慧超群,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终生学习热情及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的苗子。探索面向全体、面向普通、面向21世纪,身心全面和谐高质量理想(超常)发展的教育教学规律。

(一)借助智慧课堂,致力于全程全脑开发

人类潜能开发是21世纪人才竞争的制胜法宝。脑力全面开发是开发人类潜能的必由之路。谁善于利用和挖掘人类沉睡的智慧潜能,谁就能取得这场竞争的最终胜利。

潜能发展心理学立足于脑科学的最新成果,根据全脑发育建构的规律,站在全程发展的高度,在强调早期儿童身心潜能开发的同时,强调全程发展、全程教育、全程学习的重要性。将早期发展理论、关键期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全脑开发理论、全程教育理论、终生学习理论溶为一体,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全脑功能,促进全脑发展,身心健康。

潜能发展心理学始终强调:“全员参与的面向全体普通儿童的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全脑发展基础上的全身心的发展。”[17]

智慧课堂是一个智慧学习环境,脑技能训练课程是未来课堂的重要特性之一,未来的课堂应是这样一个富有技术、充分体现技术、人和谐交互的智慧学习环境。这个环境的组成既包括未来课堂物化形态上所呈现的智能学习空间,同时还包括在这个空间中对课堂主体所进行活动的智慧性支持。在这个环境中,技术也已成为一个具备一定智能的主体,与其他主体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共同促进未来课堂教与学效率的提高。

脑技能训练课程在潜能教育为升华性课程,富有创新精神和行动气魄是学生主体性和独立人格的集中体现,是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潜能教育注重通过创造想象、创新思维、创造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富有行动气魄、具备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二)适应智慧课堂,培养信息技术的掌控能力

未来课堂作为一个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应用了大量的智能技术,主要实现信息的记录、传输、编辑的智能化,主体之间交互的多元化、便捷化。如RFID技术、泛在网络技术。智能学习空间(Smart learning Space)是嵌入了计算、信息设备和多模态的传感装置的教学与学习空间,具有自然便捷的交互接口,以支持课堂主体方便地获得计算机系统地服务。

智慧课堂中应用了许多电子设备,要做到环境的智能化,需要使电子设备消失在用户环境中,因此,需要“虚拟设备”来支持课堂主体与消失了的电子器件间的自然交互。通过智能化、个性化和相互连接的系统和服务创造所需的环境和功能,以此提高人们利用环境学习的质量。

智慧课堂控制系统主要基于RFID等的物联网技术对课堂内的光、电、声、温根据学习者学习的需要进行控制,可以根据课堂外的光照条件调节照明,季节气候的不同调节温度,根据课堂内的声场环境调节声音系统等。如图10-3所示。

因此,信息技术的掌控在潜能发展心理学视为基本能力型课程,它是知识快速扩充以及高效率学习和应用的必要条件。人们在未来课堂里的学习过程就是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过程,也是人与计算机系统不间断的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不再只是一个被动地执行人的操作命令的一个信息处理工具,而是协作课堂主体完成教与学任务的帮手,是人的伙伴,交互的双方具有和谐一致的协作关系。这种交互中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人们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学习和操作负担将有效减少,交互完全是人们的一种自发的行为。自发(Spontaneous)意味着无约束、非强制和无须学习,自发交互就是人们能够以第一类的自然数据(如语言、姿态和书写等)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如快速阅读、快速计算、快速录入、快速记忆、快速收集资料的能力等。应用全脑发展原则,创新学习技能是学习竞争、超越他人的主要手段,集中以效率的方式体现出来。工具、技能、方法、习惯是构建学生学习能力的支架,是迅速、高效扩充知识的桥梁,是“学会学习”的根本核心。

图10-3 未来课堂环境感知原理示意图

首先,学会学习需要掌握智慧课堂的工具,无论是符号工具还是计算工具,不管是语言手段还是计算机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学会学习需要极高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它们是快速知识扩充的基本保证。有了良好的学习技能与方法等于为学习知识插上了翅膀,是效率的象征。

再次,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它具有改变人的素质的神奇力量。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是养成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转轨的核心内容,它同样是效率和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工具先行、技能先行、习惯先行是全程超越第一个发展阶段战略口号。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劈柴工。要想事半功倍,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工具型课程在金色摇篮视为最基础的课程,也是最超前安排的课程,把工具型课程安排在整个学生学习阶段中,而不是放在开始阶段,是目前教育上的一大严重问题,它不仅降低学习效果、影响学习质量,而且无法真正的培养一批“学会学习”的新型学生。潜能教育把整个工具型课程从全程学习内容中抽出来,集中到一起,放在最开始,并进行超前学习,从婴幼儿阶段就加以实施。

工具的建立和使用,是推动学习革命的原动力。人类的文明史是工具发展的历史。学会使用工具,是学会学习的第一步。改革教育从改革工具型课程的学习观念开始。

工具型课程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有效要素的不断建构来帮助学生架设通往知识殿堂最捷近通道。

(四)充实智慧课堂信息资源,腾飞在知识扩充

智能课堂实录系统可以对课堂中的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括自我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等过程进行记录,储存于云端资源服务平台中,可供学习者课后进行学习过程的回放,反思支持。

课堂智能实录系统是未来课堂物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录系统能够自动跟踪课堂主体的状态和活动,自动调整镜头的景别,及实现聚焦和拾音电平的调整,并处理好不同摄像机之间的录制画面的同步,可以实现多摄像机、多场景切换式拍摄。

环境必须能识别生活在其中的人,适应他们,并从他们的行为中学习,可能的话还要具有情感。在环境智能的世界里,由组网的智能设备组成的电子系统将集成到人们的环境中,并为人们提供随时随地所需的信息、通信、服务和娱乐等服务。设备还能进一步适应甚至预备人们的需要。环境智能将以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手柄式或固定的电子盒的方式出现。这些新系统将自然地融合到周围的环境中,并可以产生更为自然和隐含的交互方式。

智能环境重要的技术特性主要包括嵌入式(Embeded),许多组网设备被集成到环境中。环境感知(Context Aware)系统能识别你和你所处的环境上下文,个性化(Per⁃sonlized)系统能调整自身以满足你的需求,适应性(Adaptive)能发生变化以响应你,预备(Anticipatory)系统无需有意识的干涉便能提前准备好你所想要的。能力是脑功能的外展表达。能力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能力的基础是工具型知识和技能。

知识扩充课程:掌握文明创造文明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知识学习是最重要的内容,当今时代,知识爆炸,要想完全掌握所有的人类知识是不可能的,但尽可能地用结构的方式更多地掌握知识,从而超越他人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快速扩充知识,首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基本知识网络、知识链条、知识体系,使进一步所学知识能被有效、快速地结构进原有的知识框架中去,不至于使零散的知识没有依附而东流。充实个体是最终获取胜利的保证。知识经济时代,快速扩充知识的能力比已经掌握的知识更重要。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掌握知识在今天首先面临的是一个知识价值观的问题。如此众多的知识,到底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在短期效果明显,哪些在日后效果显露。哪些应当筛掉,哪些应当减轻,哪些应当加强?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非基础性的知识和应用型的知识常常三二年就失去它的价值,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学习一定要是基础性的、工具性的、背景性的、原理性的。这些类型知识的获得是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四、智慧课堂的群体“心理场”

智慧课堂的群体“心理场”有多种形式:

(一)联机讨论,构建兴趣的课堂

智慧课堂具有联机讨论功能。在课堂上轻松构建一个个人数不定的小型讨论组,并安排信息接龙等活动,以提高学生信息互通的兴趣,也可以组织类似头脑风暴的小组讨论。除了组内讨论,教师还可以随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给出针对性的评价。

(二)电子抢答,构建活跃的课堂

智慧课堂具有联机抢答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跨区域的知识竞赛。知识竞赛是依据人们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发人们努力向上的一种手段。跨区域的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分组教学,构建分层教学的课堂

智慧课堂具有层次性教学的功能。可以根据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的层次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进行灵活教育。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并采用分班教学或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等教学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在线测验,构建当堂训练当堂巩固的课堂

智慧课堂具有测试及时反馈的功能。课堂的测试反馈是检查教学成果的手段之一。智慧课堂为测试反馈带来了很多方便。试题(特别是选择题)的导入很简单,它允许教师在课堂上随时创建一份课堂问卷或测试题并发给所有学生。这样既可以测试巩固当堂内容,又可以征集学生的课堂反馈意见。系统当堂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并加以分析反馈,以便教师了解各试题的作答情况,分析各选项的选择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智慧课堂的群体“心理场”,关键在于教师要灵活、合理地设计和运用。构建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课堂,会让智慧课堂变得与众不同,也会使学生维系一个自信、自尊、自强、自律、自爱的心理动力系统。无论未来的课堂是什么模式,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始终是学生学习最强有力的动力,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快乐是成长最根本的要素,兴趣是学习最内在的动力。智慧课堂的心理动力系统,就如同给机器装上一个强大的马达。我们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动力先行的教育,而最好的动力型教育应该是——

是能够触动心灵的教育;

是能够赏识成功的教育;

是能够激发兴趣的教育;

是能够舒展心胸的教育;

是能够张扬个性的教育;

是能够促进创新的教育;

是能够养成习惯的教育。[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