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地理课堂中“爱国让你想到了什么”

在地理课堂中“爱国让你想到了什么”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是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阶段两年的地理教育应使学生成为一个不仅具有地理知识学习能力,而且有高尚的爱国情操的社会公民。为此,本人想结合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比如,在“国旗——国家的象征”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的提问处理。第二种问题设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很好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了课堂教学。
在地理课堂中“爱国让你想到了什么”_学“地”明理树人

上海市育民中学 孙秀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渗透目标是: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利用地理教材中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来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是中学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课堂是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初中阶段两年的地理教育应使学生成为一个不仅具有地理知识学习能力,而且有高尚的爱国情操的社会公民。为此,本人想结合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一、通过景观与地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潜意识里一般都构想美好的生活情景和美好的理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景观与地图的直观展示使学生心中的理想外化,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爱国情怀也得以激发。

“景观·地图篇”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第一篇。景观图与地图是各种地理因素的显性表现,学习起来更加直观。教学时,教师可由图入手,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地分析景观的形成原因,找到地理学习中的“理”,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培养爱国情感。

例如,在讲到我国领土幅员辽阔时,本人安排了四幅景观图。“我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展示的是同样为北半球夏季北京时间6点,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早已洒满阳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深夜。东西两端点的地方时相差4个多小时(4小时8分40秒)。学生一下子就感到我国东西跨度很大。而“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以北半球冬季同一个月份的地理景观为依据,海南省是一派春耕农忙景观,黑龙江省则还是冰天雪地。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我国南北跨度很大,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一印象就已印在了学生脑海里。例如,在学习“我国气候的特点”这节内容时,本人分别展示了北回归线穿过沙特阿拉伯、北非、墨西哥及我国一带的景观图片。通过这四幅景观图片的比较,学生们观察到我国的景观植被丰富多样,而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都是荒漠,从而知道了我国的气候条件中季风的重要作用。这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中国气候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自豪感。在世界地理分国篇“日本”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展示了日本的民族服饰茶艺、古建筑等的图片,学生们感受到日本的文化历史和中国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课外拓展课“走进高桥”中对高桥母亲河今昔环境变化的景观图片进行比较,通过图片的对比分析,学生们学会了从自身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从而做到爱校、爱家乡进而潜移默化到热爱祖国。

二、通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问题是一节课的灵魂,一节课是否生动,是否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主要在于问题的设计。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号中,而应将其融入问题设计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加深爱国情感。地理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如何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题材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考虑和改进的一个方面。

1.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进行爱国主义渗透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问题进行解答学习。比如,在“国旗——国家的象征”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了不同的提问处理。以下是两个班级关于“国旗——国家的象征”这段内容教学时不同提问的比较(见表1):

表1 “国旗——国家的象征”的同课异构

(续表)

由于教师提问方式的不同,学生对于国旗含义的感受有着很大的差异。甲班的教学活动是按照常规课堂顺序进行的,学生们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知晓国旗对于国家的含义,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的达成上显然没有乙班的效果明显。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乙班的提问方式打开了学生的思路,通过学生对国旗应用在不同场合的情景再现以及回想国旗升起时自身的感受,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国旗是国家的象征这一知识点,而且还通过提到的一个个场景感受到五星红旗升起时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加强了学生们的爱国意识。第二种问题设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很好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了课堂教学。

2.根据矛盾冲突设计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渗透

例如,在学习“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了2013年3月15日下午3时15分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答记者问的材料数据(见表2):

表2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占全国%)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三大地区既要发展经济又面临减排的压力,由此引出问题:“既要经济发展,又要改善环境,怎么办?”利用新闻材料中的数据作铺垫,更加有真实感,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地理知识有现实意义,于是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节约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寻求西部支持即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措施。这节内容的学习看似没有涉及爱国主义教育,其实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们学会了珍惜资源,学会了从自身寻找问题,从“我”做起改善环境,增强了责任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正是二期课改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和体现。

3.在小结阶段,创设综合性问题进行爱国主义渗透

小结阶段的课堂提问既可以使上一阶段的知识得到梳理和提高,同时又可以承上启下,通过思维的延伸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比如,在“德国”一课教学结束时,教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德国工业布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在“黄河”一课教学时,教师提问:如何看待黄河的利与害?通过一系列总结性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学生们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寻找自身的不足以及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了正确评价事物。

通过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教材中有就可以了,而是要进行不同场景的激发,如此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