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时间:2022-0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二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任务介绍介绍中国旅游地理的概况;介绍中国旅游地理学习方法。而其中大禹又可以称为中国的第一位大旅行家。秦始皇在位11年,先后5次巡游,周游全国,可以说是政治性的旅游,最后病死于途中。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_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二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任务介绍

介绍中国旅游地理的概况;

介绍中国旅游地理学习方法。

任务目标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概况;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学习方法。

任务引入

秦始皇——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

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公元前221年他统一中国后,10年之间(公元前220-公元前210年)出游5次:

公元前220年,他从咸阳出发,沿渭河河谷抵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后北行经泾水上的北地(今甘肃庆阳)返回。

公元前219年,他东行到山东邹县的峄山刻石记功,登泰山祭记封禅,到烟台芝罘岛,沿渤海向东到成山头,向南到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又南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在泗水寻觅周朝九鼎,后南行过淮河到衡山,由汉水经南阳返回。

公元前218年,他又向东游历,经河南、山东到芝罘、琅邪(今琅邪山),沿漳水从上党返回。

公元前215年,他巡游河北,直抵碣石(今河北昌黎北)。

公元前210年,他出武关,沿汉水南下到湖北云梦,乘船顺长江东渡到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又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再渡浙江到会稽(今浙江绍兴)祭大禹陵;后又北上琅邪、荣城、芝罘游历。

在这5次巡游中,他4次在7个地方立巨石刻字建碑以记其功绩。

任务分析

历史上,我国是世界上旅游活动开展得最早的国家之一,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旅行家外交家、宗教活动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游记资料和科学考察报告等。

相关知识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类型:帝王巡游,文人漫游,科学考察旅行,佛教巡礼旅行,外交文化旅行,节会庆游。

一、中国古代旅游活动

(一)帝王巡游

帝王巡视旅游,是中国古代旅游的重要现象,其目的或为巡视各地、或为封禅拜祭,是以巩固政权为目的的旅行活动。

帝王旅行历史悠久。传说中的黄帝和尧、舜、禹,在巡视各地或治水等时都游览过名山胜水。而其中大禹又可以称为中国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大禹姓姒,名文命,颛顼氏的孙辈,生于石纽(今四川北门石纽山),长于西羌,后封夏伯,故又名伯禹。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千古传为美谈。大禹治理洪水走遍了九州大地,涉过九条大川,攀过九座大山,渡过九处大泽。相传他往东到过太阳出来的扶桑国(日本),南至交趾(越南),西至昆仑山,北至恒山;相传三门峡也是大禹开凿的,他为了给洪水打开大门,竟把一座山劈成三段,就好像三道门,分别叫鬼门、人门与神门。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水终于被征服了,当他晚年巡至会稽山时,不幸病逝。

周代有三位天子喜欢旅游,周昭王(武王曾孙)、周宣公和周穆王。其中周穆王(昭王之子)的旅游是周代天子巡游的代表与典型,在我国古代旅游史上占重要地位,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游记。据后人考证,穆王旅行的路线是从河南洛阳出发,北越太行山,往河套,然后再折向西,渡黄河至西宁,经过大积历山,上溯寻找黄河之源,登昆仑山(古人认为昆仑山为黄河之源),又沿叶尔羌河北上到巴基斯坦的石罕,最后从喀什东归。有学者认为穆王西巡,远达波斯,是中国通往西方道路的最早开辟者,在客观上起了文化交流作用,是古代的一位皇帝旅游家。

秦汉时,皇帝的巡游,以秦始皇与汉武帝的巡游规模最具代表性,他们的主要目的为了巩固统一国家的政权,同时也含有游山玩水的享乐目的。秦始皇在位11年,先后5次巡游,周游全国,可以说是政治性的旅游,最后病死于途中。

汉武帝,是一位喜欢骑马游猎的皇帝。他曾到泰山封禅,还立了一块无字碑,意思是自己的功劳比任何帝王都高。

(二)文人漫游

文人学士的漫游山水,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以谢灵运为代表的游山玩水,他们在欣赏祖国名山胜水的同时写了大量山水诗文留诸人间。

谢灵运(385-433年),祖籍河南,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承袭祖父封称为康乐公,后迁至建康。21岁时担任军队中文职吏员,随军走遍了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并游览了各地名胜古迹。38岁时因攻击朝廷被贬官至永嘉(今浙江温州)担任太守。到任后更是寄情于山水,消愁解闷,不问政事。一年后辞官回会稽故里,后又被起用,入京整理《晋书》。据说他为旅行的方便,还自制一双特殊的带齿木鞋。上山时,取下前齿;下山时,取下后齿。穿这种木鞋登山,舒适方便,人们称为“谢公屐”。谢灵运今存100多首诗中有半数是山水诗,创作的地点与时间集中在永嘉、始宁、临川三地近十年间。他描写的山水,分布范围很广,对浙江会稽、永嘉,江西的庐山、鄱阳湖等名胜都有描绘。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幼时随父迁居锦州昌隆(今四川江油),20岁时游历了巴蜀的名山胜水。李白25岁离蜀,开始在各地长期漫游。“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及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从仗剑出荆门,到42岁唐玄宗召他至翰林院为止,连续漫游17年之久。在长安三年(实际为一年半)之后,天宝三年(744年)他离开长安开始第二次为期10年的漫游。他“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次漫游中他曾三次相会大诗人杜甫,并与之结成好友。足迹遍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两次漫游开阔了李白的胸襟,培养了李白的豪放性格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泉。

苏东坡(1037-1101年),名轼,四川眉山人。他为官45年,曾在16个州县任地方官,足迹所在,西至陕西凤翔,东至江苏吴江,北至河北宝县,南到海南岛昌化,除云南、内蒙古、新疆、东北外,他几乎踏遍了半个宋室江山。他在地方官任中与西湖有缘,其中三处都有西湖,他都疏浚筑堤。一是钱塘(今杭州)西湖,他整治后写下了著名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二是颍州(今安徽)西湖,两次结缘(33岁和53岁)。三是广东惠州西湖,是城西石埭山的流泉泻入而成的,灌田数百顷。他到惠州后,把当年神宗赐给他的钱作为经费,在湖左筑了一条堤,人称苏公堤。

以诗记游是苏东坡旅游的重要特点。他游览名胜都赋诗文,记述他对大自然的挚爱。

(三)科学考察旅行

古代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在撰写有关著作时,都十分注重实际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相关资料,足迹遍及祖国的大好山河。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当选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年),他从22岁起,先后在外考察30多年,遍游全国名山大川。北到天津蓟县盘山,山西五台山、恒山,南到广东罗浮山,东到海滨,西到云南大理鸡足山、腾冲。所到之地,“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里程”,以难以想象的毅力,考察了16个省区的山水,几次绝粮,险遭丧生。晚上在灯下坚持写作旅游日记。他纠正了过去对长江源头的错误说法,尤其是对岩溶地貌的考察研究,至今仍有很大的科学价值。他写的《徐霞客游记》共20卷,被誉为古今游记第一杰作,后人称其为“奇人、奇事、奇书”,“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四)佛教巡礼旅行

唐代高僧玄奘(602-664年),贞观三年(629年),他告别长安,开始艰苦的旅行。玄奘足迹遍及天竺东南西北中五部110多个小国,最后定居摩揭陀国的烂陀寺,跟100多岁的名僧成贤法师学习大乘经达五年之久。次年贞观十七年,在印度游居13年之久的玄奘整装回国,回国后,经过19年的努力,翻译了75部1 335卷佛经,字数达1 300万字。他还撰写了《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28个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宗教信仰等,成为我国著名的地理著作。玄奘只身西游,为时十七载,行程五万里,渡沙河,越葱岭,过险隘,涉激流,游历了110多个国家,完成了巡礼五天竺和求取佛经的使命,是我国游五天竺的第一人,是世界历史上一位出色的旅行家。

鉴真(688-763年),唐代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扬州是当时佛学中心之一。他14岁出家,当沙弥,18岁开始去洛阳、长安、南京,游览名刹,学习教义。24岁时回到扬州。30年间,鉴真已成为当时名僧。从天宝元年(742年)至天宝十年间,他应日本名僧之邀,曾五次东渡日本都未成功,直到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已是66岁高龄,于十月十九日夜间,在日本遣唐使协助下偷渡至日本。天宝十三年四月初五日,在日本举行第一次受戒仪式,第一批受戒的是圣武太上天皇及皇后、皇子等430多人。不久又建了唐招提寺(在奈良)。至76岁,他主持唐招提寺共十年,弘扬了佛教律宗。鉴真还把医药传授给日本,被日本尊为“医界始祖”,另外,他带了大批甘蔗、蔗糖东渡,把榨糖技术传给了日本,今天日本还尊鉴真是甘蔗榨糖、缝纫、制豆腐、做酱油的始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五)外交文化旅游

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年,西汉外交家张骞一行百余人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穿过甘肃的河西走廊,到天山之麓,经流沙、越葱岭,到达亚洲的西部尽头,然后跨过大海,进入罗马帝国境内,这条路线就是誉满世界的“丝绸之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既开拓了政治外交的道路,又开辟了民族间商业往来的道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经济、文化的交流,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明朝郑和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率领庞大舰队七下西洋(当时以南洋群岛的婆罗洲为分界线,婆罗洲以西的南中国海、印度洋等处于“西洋”)。这是封闭社会时期航海史上一次最大的创举。舰队之庞大(大小海船200余艘)、人数之众多(2.7万余人)、路途之遥远(行程10万余里)、访问国之多,都是举世无匹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县刘家港出发,经过占城(越南南郡)、爪哇(印尼),穿越马六甲海峡到锡兰(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南部、波斯湾的忽鲁漠斯(霍尔木兹)、红海港口的阿丹(亚丁)以及非洲东部沿海及赤道以北的一些国家。这次远航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完成环球一周航行早103年,比达·伽马航行非洲好望角到南印度早80年。

(六)节会庆游

在中国各族人民生活习俗和节会喜庆中,春节庙会、元宵灯市、清明踏青、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是较为流行的游览方式。

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一)朴素的旅游地理著作

我国古代有关旅游和山水景观的著作大致分为两大类:《岳阳楼记》、《黄鹤楼》、《滕王阁序》等诗文为一类,表现手法多为写景抒情,而且写景只为抒情,可称为“游记文学”;《水经注》、《入蜀记》、《佛国记》、《大唐西域记》等是作者深入考察后写成的,根本目的在于纪实和科学研究,并非单纯抒情,可称为古代的“旅游地理著作”。

中国是一个有着极其悠久旅游传统的国家,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旅游地理著作。有关中国人出游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它写的是民间的出游活动;至于封建帝王的“巡游”、士大夫阶层的“宦游”,教僧道的“云游”和文人学士的“漫游”,更是不绝于史载。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为中国最早记载山川风物的典籍;西汉史学者司马迁周游塞北江南各地,“纵观山川形势,考察民风,访问古籍,采集传说”,撰成《史记》,其中《货殖列传》为我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和旅游地理篇章;北魏地理学者郦道元游历名山大川,对我国1 252条河流逐一探流求源,撰成《水经注》,是6世纪前我国最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晋代僧人法显历时15年,游历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30余国,所著的《佛国记》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模空前的旅游巨著;唐代高僧玄奘泛游中亚和印度历时17年,归国后著《大唐西域记》,记述了极为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明代的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和王士性的《广志绎》分别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对我国各地的锦绣河山和人文风貌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记述。值得一提的是对现代旅游地理学特别有影响的“天下奇书”——明末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历时34年,足迹遍及今16个省区,行程数万里。

(二)现代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

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现了旅行杂志,其中许多文章也可以看成是早期的旅游地理学研究,如张其昀的《浙江风景之比较观》(1934),但对旅游地理学展开系统研究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这在时间上明显地落后于国外同行。三十多年来,我国旅游地理研究和教学队伍不断壮大,先后发表了一批关于旅游地理学、中国旅游地理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章,并出版了一些普及性的读物。

1988年,中国地理学会在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下设旅游地理组,这说明旅游地理学研究在我国地理科学领域中开始占有一定的位置。

旅游地理学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入历史以来最活跃时期,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从事旅游地理学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全国主要地理研究机构都相继在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战方面做了研究尝试。

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应有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中国在旅游地理学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之一。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能如此迅速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其经验是:

第一,旅游地理学界始终把握住了旅游地理学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主攻方向,充分发挥了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性特点,紧扣我国旅游开发和建设这个主题,主动承担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研任务,完成了大量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旅游地理学的地位。地理学的旅游应用研究拓展,也促进了地理学本身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旅游地理学界一直把旅游开发实践和理论总结置于重要的地位,积极投身于旅游开发实践中,注意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实践检验的许多理论创见,为旅游地理学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第三,实践造就了一大批旅游地理专业人才,老一辈旅游地理学家的提携和扶持促进了年青学者的成长,促使旅游地理学界能够比较快地形成了一个包括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在内的老中青梯形队伍结构。

三、中国旅游地理学学习的主要方法

(一)图表法

图表法是中国旅游地理学学习的“常规武器”,中国旅游自然风光、人文风景、世界遗产等图表非常生动、直观、形象,包含大量信息,图表的利用可以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二)对比分析法

通俗地说,就是运用两件(或两件以上)性质比较相近的事物来做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两件(或两件以上)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对照比较就是对比分析。有比较才有鉴别,区域旅游发展都会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这些必须通过对比分析来获得。需要提醒的是对比分析不仅采取纵向对比,还应该横向对比。譬如,我国入境游客不能总跟改革开放前比较,还应该与现在的世界旅游大国入境游客比较,这样更能够认识国际旅游发展的差距。

(三)综合分析与主导原则法

旅游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面广,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区域旅游发展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到作用与影响最大的主导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区域旅游特征、特色。譬如,新疆完善和提升以“丝绸之路”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推进产业合理布局,逐步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四)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是一种在教育中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旅游地理学传统的学习方法之一。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能亲身参加旅游实地考察活动,这种旅游活动的经历,不仅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印象,而且可能会有自己深刻体验与升华。

(五)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

旅游地理学同其他学科一样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3S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大大地扩大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围,缩短了研究周期并提高了结论的科学性,更适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项目小结

通过旅游地理的学习可以充分认识我国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强化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决心和信心。而作为旅游业提供面对面高水准服务的旅游从业者,学好中国旅游地理,有利于为旅游者当好参谋,更好地与旅游者交流与沟通,提高服务水准和质量,塑造好中国旅游业员工的整体形象;同时也有利于宣传好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与旅游业,有利于展开我国旅游经营的全员营销攻势,增强我国旅游业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知识及技能检测

一、名词解释

旅游地理学旅游业

二、简答题

1.旅游地理研究对象是什么?其学科性质是什么?

2.旅游地理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