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上海金融服务集聚区合理布局的思考

关于上海金融服务集聚区合理布局的思考

时间:2022-07-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服务业集聚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和公共政策的影响,空间演变过程和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城市功能转型相契合,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过渡[27]。在上海众多的金融服务集聚区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莫过于“一城”和“一带”。

金融服务业集聚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和公共政策的影响,空间演变过程和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城市功能转型相契合,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过渡[27]。同样,金融服务集聚区的布局也要受到城市等级规模、公共政策、城市发展方向和功能转型这些因素的影响。当前,上海正经历着深刻的历史转型。改革开放后,上海完成了从综合性工业城市到多功能城市的转变,而“四个中心”的提出更是对上海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功能做了更明确的定位。时至今日,进一步谋求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扩大在全球影响力成为新的要求和趋势。这就要求上海不仅要扩大经济总量,其经济活动更要有全球影响力,尤其是金融、贸易等方面。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使上海客观需要建成全球性的城市,这既是上海自身全面转型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从这个高度来看,承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空间载体——金融服务集聚区的合理布局,应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加强“一城一带”功能和形象塑造

外滩金融集聚带和陆家嘴金融城的建设,既要注重各自的功能完善和能级提升,更要注重“一城一带”整体功能和形象的塑造。从一些世界性金融中心的经验来看,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金融服务集聚区是实现金融中心功能、主导全球资源流向的有效载体,如纽约曼哈顿和伦敦金融城。在上海众多的金融服务集聚区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莫过于“一城”和“一带”。尽管这两个集聚区已经错位互补和协同发展,但今后仍需要在深化自身功能的同时,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整合全市资源,加强交流和合作,通过“一城一带”的整体功能和形象塑造来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能级的巨量放大,并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富有生机的金融业发展大平台。

2.继续扩大“一城一带”功能延伸区

在静安、虹口等区构筑各类专业金融服务集聚区,作为“一城一带”核心区的功能延伸区。政府引导培育的集聚区虽不是偶然在某一个区域,但是这种区域一旦选定,其惯性作用便会显现。即优势区域金融产业的成长必然会吸引其他区域的金融资源,形成经济梯度区域之间的金融产业梯度位差[28]。静安、虹口等区比邻“一城一带”,商业繁华,交通便利,但也易受核心区虹吸效应的影响,故而需要在金融产业定位上与之错位,促进专业性金融功能机构的集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实现对核心区功能的拓展和延伸,形成上海金融服务集聚区体系的中层布局。

3.增加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集聚区次中心

徐家汇、江湾—五角场、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相结合,利用城市副中心的交通条件和对人力及要素的吸引,在普陀、杨浦、徐汇等区强化特色金融功能区、辅助性金融功能区的建设,将这些区的金融集聚区建成上海金融业的枢纽性大平台,再加上其他区的特色集聚区,构成上海金融服务集聚区体系的多个次中心和外圈层布局。

4.形成由核心区、中层区、次中心及外层区构成的金融服务集聚区体系

为了使各类金融服务集聚区的发展实现产业和能级的错位互补,有必要形成一个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拥有世界影响力的,由核心区、中层区、次中心及外层区构成的金融服务集聚区体系,在空间格局上形成富有生机的多核、多圈层的金融业发展大生态圈,以发挥上海金融服务集聚区体系中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合成作用,强化整个区域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力。为此,需要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努力吸引和培养金融高端人才,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注重其他服务功能的完善,并增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魅力和文化软实力,以促进各类金融服务集聚区的成长和培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