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上吹过保险风

海上吹过保险风

时间:2022-07-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海上吹过保险风邀三五知己,去淀山湖畔的“恭迎轩”茶楼小坐,品茗闲聊,神怡心旷。夹缝中求生存的华商保险公司仅有48家,大部分则充当了外商保险公司的代理方。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呱呱坠地后,依靠人民政府的支持,迅速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分支机构,以国营公司的实力开展各种保险业务,并在津沪两地成立了有47家华商保险公司组成的“民联分保交换处”,统一办理私营华商保险公司的溢额分保业务。

海上吹过保险风

邀三五知己,去淀山湖畔的“恭迎轩”茶楼小坐,品茗闲聊,神怡心旷。望着楼上楼下,数百张老月份牌挤挤插插地挂在那里,供茶客欣赏,隐约察觉,恭迎轩主人意欲打造“老月份牌博物馆”的良苦用心。

浮世绘影,岁月留痕。浏览于老月份牌画面构建的视觉空间里,几分目迷,几分感怀。其中一幅广告画,为保险公司业务宣传题材,熟见构图里民国女性手捧的书卷,居然换成了保险章程,敢情100年前的月份牌设计也玩“广告植入”啊。主人看出我对此画情有独钟,一声豪迈的“拿去”,令我大喜过望。缘来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闲心品尝真幸福。

虽然说起来,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萌生了对付灾害事故的保险思想,创立了原始形态的保险方法。据英国人维克多·多弗《海上保险手册》记载,距今3000年前的扬子江上,水流湍急,暗礁丛生,当时在长江上行商的船帮组织,为了避免同类或同一人货物装载在一条船中,致使危险集中,乃将货物分装在其他船中,以求危险分散,减轻损失。这种“分舟运米”的智慧,体现了现代保险分散风险的原理,具有现代保险意义的保险雏形,堪称是水险起源的最早实例;但是,限于社会制度,这些早期的保险萌芽难免胎死腹中,始终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商业保险形式。

直至19世纪初叶,西方保险制度随海外贸易传入中国。英国《泰晤士报》曾作如是报道:“我们英国商人正在闯入中国,好像进入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带。……能够保险吗?中国托运商很快就提出这个迫切的询问了。因此,为三分之一人类的贸易开办保险业务,也就摆在这些新来的冒险家的面前了。”在此等形势下,兼营保险业务的洋行拳打脚踢,纷纷自筹资金开设保险公司。英商不但最早在中国设立保险公司,而且数量众多,很快垄断了中国的保险市场。因而,在如今能搜集到的保险公司月份牌里头,标注英商保险公司字样的比比皆是。

天津益昌洋行经理永保水火保险公司海报

所谓入乡随俗,考虑到当时中国社会尚处相对封闭状态,现代文明风气还隔着好几条横马路,绝大部分市民的审美情趣仍囿于传统文化的浸染,早期的保险公司广告月份牌为了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一般讲求画面的文化装饰功能,选择中国传统山水花鸟、风景名胜、才子佳人、旗袍美女等题材入画,相应减弱其商业广告功能,以求迎合社会流行时尚。乍一看,许多画面内容与保险业务甚少“搭界”,但画者通过传达理想而完美的世俗生活情景,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国泰民安的保险宗旨,再加上装帧设计精美绝伦、祝福话语雅俗共赏、农历西历相映成趣,比起那些“急吼吼”的宣传轰炸,恐怕要高明得多。

早期保险公司海报一组

浮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看似风花雪月、香车豪宅的月份牌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场外资与华资保险机构抢夺市场的残酷商战。1865年,中国第一家民族保险企业——义和公司保险行成立,随后华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争相冒出,外商保险公司顾盼自雄、独霸市场局面由此受到冲击。

从大中国水火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23年印制的月份牌可辨出,一边是画家郑曼陀营造的千娇百媚的奢华景象,一边却是华资保险公司不畏强权的壮志雄心:“本公司为完全华人所创办,呈准农商部注册,颁给第六三七号营业执照,加入上海汉口东三省华商保险公会,资本雄厚,规模宏大,对于保户之便利,赔款之迅速,洵非他公司所能及,声驰遐迩,有口皆碑,凡海内外绅商实业各界,欲财产之巩固,营业之稳妥,莫若至本公司投报水火等险,当无后顾之忧,金钱不虞外溢,利权不属他人,保家爱国,两得其宜。明哲诸君定荷赞许,倘蒙惠顾,请至本公司或各埠分公司就近接洽,无不竭诚欢迎,是为启。”然而出师未捷,这家保险公司后因经营不善,没过多久就宣告歇业。

盯着诱人垂涎的商业蛋糕,外国“土豪”纷至沓来,以多种形式投资中国保险业,从中攫取了巨大的利润。1935年《中国保险年鉴》统计表明,当时全国外商保险公司有166家,分属16个国家,大部分外商保险公司的总部设立在国外,在中国的只是其分支机构或代理公司,但外商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收入却占全国保险费收入的80%。夹缝中求生存的华商保险公司仅有48家,大部分则充当了外商保险公司的代理方。

不得不说,作为月份牌的发源地,上海聚集了一大批绘制月份牌的职业画家。除了前文提及的郑曼陀,还有徐咏青、杭稚英、周慕桥、周柏生、倪耕野、金梅生、金雪尘、李慕白、谢之光等,高手云集,名头不俗,其中为保险公司创作广告月份牌最多的画家,当推徐咏青。徐咏青早年在土山湾学画,有着扎实的西洋画功底,用色鲜明沉着而不艳俗,笔触凝重老练而不板滞,他的作品多为各大保险公司青睐,约稿应接不暇,订金数到手抽筋,成为保险业务“润物无声”的营销利器。

华洋人寿保险公司海报

新中国成立后,源于前苏联的保险理论和经验,为恢复国民经济、平衡财政收支,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统一的国家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并且以原中国产物保险公司为基础专设中国保险公司,专门开展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保险业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呱呱坠地后,依靠人民政府的支持,迅速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分支机构,以国营公司的实力开展各种保险业务,并在津沪两地成立了有47家华商保险公司组成的“民联分保交换处”,统一办理私营华商保险公司的溢额分保业务。这样一来,外资保险公司的业务来源成了无本之木,渐渐枯竭,经营陷入困境。没辙,只好拍屁股走人打道回府了。

从晚清到民国,广告月份牌伴随着保险业务的跌宕起伏,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变迁。而今残留的过往风景,犹如视觉化石,摇身变作“海上旧梦”的形象代言,供后人悉心揣摩蕴涵其间的百年保险文化和申城民风民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