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会展业发展概述

我国会展业发展概述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会展业发展阶段概述我国会展业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过短暂的发展[16],其中也出现了能体现其发展状况的事件,如1952年5月中国贸促会成立,中国展览活动有了实施部门。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面世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国际化的开端。中国会展业人才培训工作逐步兴起,会展人员资格培训认证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一)中国会展业发展阶段概述

我国会展业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有过短暂的发展[16],其中也出现了能体现其发展状况的事件,如1952年5月中国贸促会成立,中国展览活动有了实施部门。最早的出国展是1951年3月中国政府组团参加的民主德国莱比锡博览会。同年5月又组团参加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布拉格博览会。这两个项目都是由外贸部具体组织实施。1955年10月举办苏联建设成就展览会,全国建设四大展馆,即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建设“苏联展览馆”,这是我国正式兴建的专门为展览活动而设计的大型建筑物。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正式开办,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展”,在全世界也享有了不起的声誉。但中国会展史早期的发展更多的是对外交往的需要,创造经济效益不是主要目的。我国会展业真正进入起步阶段是在改革开放期间,其后的20世纪90年代处于积累阶段,2000年之后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因此,我国的会展业从起步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78年~1989年)。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会展业迎来了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1978年,中国贸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北京外国农业机械展览会”,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日本、荷兰、意大利、联邦德国、瑞典、英国等12个国家的展团参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国际博览会,标志着中国展览业由初期的“单国展览时期”向蓬勃发展阶段的“国际展览时期”过渡。与此同时,出国会展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其标志性的事件是中国贸促会于1986年参加瑞士“巴塞尔样品博览会”。1986年我国最早从事展览器材开发、研制和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中国常州灵通展览用品有限公司成立。1989年6月,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建立,拉开了深圳展览业的帷幕。这一时期中国展览业不论是出国展览还是在华展览,均作为配合新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手段,促进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总体来看,这一阶段作为中国会展业的萌芽时期,会展数量少,组织水平和专业化程度还远远不够,把会展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的经营意识尚未形成,会展从严格意义上讲大都不具备现代贸易会展的特征。1983年6月,中国展览馆协会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成立,这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展览行业组织。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中国展会主要为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成就展和接待社会主义国家来华举办的少量单独展览会。

2.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积累阶段(1990~1999年)。中国会展业的产业化历程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等方面的目标的确立,随着金融、贸易和现代工业的聚集,我国上海、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的会展业迅速崛起,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例如,1990年上海举办国际展会只有40个,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到1999年,举办的国际展会达150个,展览面积80万平方米。1995年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成立,是由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亚洲公司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中国展览业内第一家合资公司,同时也是慕尼黑国际博览会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面世标志着我国会展业国际化的开端。从90年代末开始,全国明确提出将会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城市多达三四十个,形成三大会展聚集区。总体来看,这个时期是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积累阶段,国际、国内会展数量都逐渐增多,展览中心逐渐增多,会展法律规范颁布,展览器材企业成立,这些为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飞跃阶段(2000年~)。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从展览规模看,北京为全国之最;从展会数量看,上海位居全国首位;从会展业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来看,在北京、上海、大连、珠海等城市涌现出诸如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国际机床展览会、国际汽车展览会、大连时装博览会、珠海航空博览会等一批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品牌专业化国际博览会。2004年是我国会展业的整合期,这在会展主题上表现为中外的融合、会展的互动、主题的细分等,会展业逐渐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会展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次被写进五年规划,表明会展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危机加快了全球会展格局的改变,随着产业、贸易和市场重心向亚太新兴经济体转移,会展重心也随之转移,特别是中国的专业品牌展的异军突起,打乱了原有品牌展的排序。在世界商展100强中,不少中国的自主品牌展览已居于世界同类展的前列,例如,2008年3席、2009年6席、2010年16席、2011年14席、2012年16席、2013年18席、2014年19席、2015年20席(见图2-5)(参见附录2~9)。2008年,会展前50名中中国占1席;2009年会展前20名中,中国占有1席,以后逐年排名靠前、数量增加。从参展商品类别上看,中国三大车展榜上有名,“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位居百强前列。进入21世纪以来,会展教育发展很快,多家高校开始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2008年9月,外经贸部对外贸易企业协会开始组织筹备国际商务会展等级考试。中国会展业人才培训工作逐步兴起,会展人员资格培训认证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2008~2015年度世界商展览前100位中国占比(图2-5)

(二)我国会议业的发展

会议业是现代会展业的一个细分市场,商务性会议客人是饭店业非常重要的目标客户群,而且出现了专门从事统筹、组织、举办会议的会议公司,以及与之相关配套的旅游公司和服务部门,如今会议业已形成广阔的市场。就产业属性而言,会议特色多为动态,轮流在各地举行,内容较专业化和多元化;会议(含奖励旅游)与观光旅游的关联性较强,发展重心从增加旅游人数的角度切入,可行性较强。

中国大陆地区会议产业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才十多年的时间,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中国会议产业在国际会议产业发展中所占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选择在中国召开,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城市建设和会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商会年会、环太平洋论坛年会、亚太法官会议、国际引航员大会、APEC会议等700多个国际性会议先后在上海举行,为上海赢得了国际会议中心的美誉。但会议产业仍然未得到官方应有的重视,如全国会议产业情况仍然处于统计的盲区,对会议产业链中资本的占有情况、市场主体的结构和分布、产业的收益和效益、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和带动情况,缺乏研究和了解,也缺少应有的重视。目前,我国的会议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成都、大连等,但举办的会议(论坛)尤其是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同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城市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组织和服务水平,差距还很大。

(三)我国会展业绿色化发展

我国绿色会展近几年才开始,2007年以来,推动“绿色展览”的呼声越来越高,绿色环保成为会展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由之路。“十一五”期间,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成为会展业主题,也成为参展商和办展者的追求。2010年,各类围绕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主题展会在各地频频举办,下半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以绿色低碳为主题的会展举行。例如,2010年7月3日,生态省建设高层论坛暨第四届绿色产业博览会在山东青岛举办;8月28日,中国(齐齐哈尔)第十届绿色食品博览会在黑龙江齐齐哈尔举办;9月20日,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在山东昌邑举办;9月 26日,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河南郑州举办;11月18日,中国绿色食品2010上海博览会在上海举行;11月24日,由商务部、中宣部等12家单位以绿色经济互利共赢为主题的2010中国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高科技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开幕;11月26日,2010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12月30日,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在广东中山开幕。各种“绿博会”集中展示了当前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环境治理、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并为小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2010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以“低碳、环保、信息化”为办展主题,在参展行业方面,集中展示了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草坪灯、电瓶车、环保自行车、环保厕所、可移动木屋等一系列低碳、环保的旅游商品,经过展会引领,使低碳环保的旅游商品成为人们旅游消费的风向标;在展会的布局方面,突出生态、环保、低碳理念,分低碳自然区、拥抱自然区、保护自然区和享受自然区等展区,集中展示旅游商品的新科技、新业态、新概念。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突出展示“新能源、低碳、环保、绿色”的产品和技术。科技系统展区围绕“后世博科技行动”的参展主题,集中展示科技支撑世博、节能减排和惠民生、世博低碳经济和社会发展三部分内容。上海世博会期间涌现的低碳环境、生态之家、技能低碳厨房、回收雨水、空调革命、清洁汽车、零碳建筑、低碳餐盒和食品、太阳能源这些创意理念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低碳理念必将对社会经济文化内涵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对上海而言,“绿色、低碳”早已不仅仅局限在世博园,而是成为整个城市共同的目标。超过42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和更加完善的巴士交通网络的建成,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线路的投放,还有综合环境的治理,市民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都让上海焕发活力。2011年,这类主题展会有所增加,一些国际知名展会开始尝试从绿色公益的角度塑造品牌形象,激发关注度。与此相呼应,“绿色会展场馆”的概念在国内越来越受重视,投资者在兴建场馆从选址、建筑材料、内部功能分区,突出生态化,会展更注重节能降耗和“三废”处理,优先选用易回收的布展用品。[17]

我国的绿色会展实践取得了进步,但会展设计很少考虑会展的时效性和环保要求。会展设计企业专业性不强,会展设计企业规模小,高端专业人才匮乏,设计研发能力不足。展厅体量庞大,装饰材料豪华,造型奇特。会展主办方和重要参展方多为地方政府,为显示地方实力和政绩,许多省市、部委的展厅装修一掷千金,极具排场。设计搭建手段落后,极少企业研发易拆装和便携式展具,设计搭建仍停留于家装、公装传统模式,导致耗材、污染惊人。中国绿色会展发展落后西方整十年。如果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规范和管理会展活动,就会很少出现会展场馆重复建设、会展主题同质化、会展企业间的不良竞争等现象。因此,要从三个方面努力,确保会展产业的有序发展。一是要以经济特点和会展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适当数量、档次机构合理的会展场馆;二是将场馆建设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体系内,确保会展活动与区域环境的有机结合;三是注重会展资源的有序开发,避免重复和浪费。

(四)我国会展业海外发展

我国会展业不仅在国内迅猛发展,同时海外展览的数量和展览面积、出展国家不断扩展,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带动下,成绩显著。从国外展览数量上看,2012年境外办展:27个国家57个展览;2013年境外办展:39个国家68个展览;2014年境外办展:41国家84个展览(参见表2—1)。从展览行业上来看:(2012-2014)年境外办展共涉及的行业分类为11种,排名前三的分类为:综合展会29场,占比为35%;工业机械17场,占比为20%;纺织服装11场,占比为13%。综合型展会的办展面积占总办展面积的35%,工业机械展会占20%,纺织服装占11%,房产家居占15%(参见表2-2)。2014年我国共有36家单位在境外办展,总数达84场,总面积达到26.8万平方米。从境外办展数量角度看:(1)办展数量大于等于5次的单位有4家(米奥兰特国际会展、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占办展企业总数的11.1%;(2)办展数量大于等于2次但小于等于4次的企业数有10家,占办展企业总数的27.8%;(3)办展数量等于1次的有22家,占办展企业总数的61.1%(参见表2-3)。其中,大多数办展组织为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组展。

2012~2014年出国办展展会数量比较(表2-1)

2012~2014年出国办展展会行业比较(表2-2)

2014年我国境外办展情况(表2-3)[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