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我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了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后,我们还必须了解我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因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是必须建立在对国际和国内会展业发展趋势这两个方面了解的基础上的。而我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开放改革的政策、会展市场和发展的特点、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的影响等因素所决定的。

第二节 我国会展业发展趋势

了解了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后,我们还必须了解我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因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是必须建立在对国际和国内会展业发展趋势这两个方面了解的基础上的。二者缺一不可。而我国会展业发展趋势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开放改革的政策、会展市场和发展的特点、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的影响等因素所决定的。归纳起来,可预测为下列发展趋势。

一、发展条件日趋成熟、会展持续稳定向前

经过开放改革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国内政治日益稳定,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持续发展,基础设施越发完善,综合国力逐年增强,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会展发展条件日趋成熟。

会展业不仅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现实的反映,更昭示着越来越多城市未来发展的理想。如果把会展业比作城市的面包和奶酪的话,那我们完全可以说,为城市做面包和奶酪的人将越来越多。2010年,上海举办了旨在总结世博会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谋划上海会展业“十二五”的新一轮发展的会展论坛,据与会专家透露,到2015年,全国会展的数量将从2010年的5040个增加到7000个,会展面积从5050万平方米增加到1亿平方米,会展行业产值从1453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由此可以推算,未来5年,中国会展业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兰馨,2011)。

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已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重点,作为服务产业中的我国会展业也将是改变我国产业结构的重点发展产业,加上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打下的基础和创造的日趋成熟的发展条件,以及会展业在过去二十多年飞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我们完全可以预言,我国会展业将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二、竞争愈演愈烈、整合势在必行

我国会展业随着入世,竞争已经激烈,而随着我国开放改革的继续深入,竞争将愈演愈烈。这一竞争将不仅包括国内各会展城市、会展场馆和会展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包括中外会展企业相互之间在中国会展市场上的竞争,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其他会展国家在国际会展市场上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各会展城市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不要盲目攀比;既要看到实现宏伟发展目标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也要冷静地看到自身的弱点和劣势;国内会展企业也要在明确各自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既要看到外国会展企业所具有的完善的营销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高质量的会展人才、健全的组织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等优势,也要看到我们自己熟悉国内市场情况并具有丰富的国内客户资源、一定的组织服务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初步形成的会展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即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丧气,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目前中国会展业有“三多”,会展数量多、主办单位多,会展重复多,这三多体现了一个“乱”字,在愈演愈烈的我国会展业竞争中,各会展城市之间必然加强区域合作,各主办单位之间也必然加强合作,同类会展将合并联合,有实力的会展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壮大自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质量水平低的会展竞争不过水平高的会展,自然被逐步淘汰,实力差、资金不足的会展企业也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逐步退出会展市场,因此,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将会从追求“量”的扩张,逐步转向追求“质”的提高;会展主办单位会越来越少,但会展企业会越来越强;重复会展会越来越少,而品牌会展会越来越多。

总之,我国会展业的竞争将愈演愈烈,整合势在必行,整合将使我国会展更加专业化、更加品牌化、更加市场化。

三、政企重视会展场馆发展、数量规模水平继续提高

对会展业来说,会展场馆是会展业的发展基础,会展场馆的数量、规模和建筑与管理水平将直接制约着会展业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我国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已使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认识到投资建设现代化会展场馆的重要性,并将继续使它们十分重视会展场馆数量、规模和建筑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会展场馆自2005年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场馆建设“遍地开花”,2008年,中国展馆可使用的面积250万平方米,已经超过了世界展览王国德国,跃居世界前列(武晓芳,2009)。2009年广州、沈阳、重庆、洛阳、福州、武汉等城市又开始兴建和扩建场馆,且场馆规模和投资金额巨大,例如:2009年1月开工的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总占地规模达到68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576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14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规模将相当于5个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2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同年3月开工的沈阳会展中心总投资8亿元,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展区面积14.3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会展中心;2009年6月,规划占地面积56.12万平方米及总建筑面积达到255.67万平方米的贵阳中天会展城项目正式启动;同年7月,总投资20亿元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又开始动工,建成后将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会展中心,总面积将为46万平方米(中国贸促会,2010)。2009年12月14日,重庆市市政府原则通过了重庆会议展览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项目用地规模130公顷,建设总规模60万平方米(童言、何小明,2010)。2011年1月,上海和国家商务部签署共同建设国家会展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此项目是由展览场馆、综合配套设施和后勤保障设施构成的会展综合体,建设用地面积约1560亩,这一总投资230亿元的会展巨无霸将在虹桥商务区崛起。其展馆展览面积约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投资总规模达230亿元人民币,在展览规模和体量上大约相当于3个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级会展中心(俞凯,2011)。北京正在制定“十二五”会展发展规划,目标成为亚洲会展之都,MICE五强。未来北京要建设与世界城市和会展之都相适应的超过20万平方米展示面积的大型展馆(展联,2011);长春市亦要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面积12万至15万平方米的综合性会展场馆(宋丽华,2011)。

伴随着越来越多会展场馆项目的启动与建成,我国会展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态势,如何有效解决我国会展场馆区域分布结构、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失衡的问题、低利用率问题将成为政府和业界未来共同关注的焦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2011年接受经济日报“会展观察”专访时指出:“场馆设备是发展会展经济的必要条件,但会展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当地产业发展成熟度、聚集度、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等因素也是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地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规划好发展当地会展经济的整体布局,避免因盲目建设带来资源浪费。”(陈燕,2011)

我们完全可以确信,随着各省市“十二五”会展发展规划的制定与落实,我国会展场馆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会继续提高,而且各地政府和相关企业会更加注意会展场馆规划的合理性,更加注意区域分布结构、规模结构和功能结构的平衡和场馆使用率的提高。这样,我国的会展场馆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将会有很大的增长,而且在建筑与管理水平上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就为我国的会展业朝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各地在会展场馆的新建和扩建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市场的需求、不注意可行性研究、不注意合理规划、不注意自己的市场定位,那么我国的会展场馆也将必然无法解决布局、规模及功能结构失衡和场馆低利用率的问题,会展场馆的管理水平也同样不会得到提高。

四、政府退出办展主体、审批管理制必将取消

政府办展往往在所管辖的范围内通过开会、发文件、下命令要求企业参加,企业怕得罪政府,即使知道参展没有效果,也只好硬着头皮参加,并将其作为一件政治任务来完成。另一方面,政府办展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展览会的社会效益,而不十分重视展览会的贸易气氛、并且容易忽视参展商最在意的专业观众组织工作。

举办贸易展览是一种市场和商业行为,不是政府行为,政府不应该成为办展的主体,办展的主体应该是行业协会和专业会展公司。随着市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企业市场意识的不断加强,政府办展行为一定会逐步减少,政府将从会展的前台退至后台,对会展的管理将由直接管理和微观管理向间接管理和宏观管理转变,将会改变过去政府直接参与会展活动的经营和组织的许多做法,而转向加强对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搭建平台,淡化审批、强化服务。会展活动不再是政府直接搭台,企业唱戏,而应有办会办展主体——行业协会和专业会展公司搭台,与会代表和参展企业唱戏。正如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2011年接受经济日报“会展观察”专访时所强调的那样:“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会展业。目前我国展览市场上很大一部分是政府主导型展会,往往存在贸易效果差、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各地在给予会展业更多政策支持的同时,要妥善处理好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的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问题。”(陈燕,2011)

我国举办国内展览的审批,随着国务院机构调整,曾先后分别由商业部、内贸部、国内贸易局归口管理,2002年前由国家经贸委行使管理职责。2002年年末,国家经贸委已取消了国内展览会的审批制,对于我国目前仍在执行的国际展览审批管理制度,尽管取消的时间和条件还不成熟,但从宏观方面看,根据WTO的原则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现行的展览审批管理制度是都应该取消的,审批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中国会展业的最好管理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会展市场的规范、有序,良性市场环境的创建,展览安全和信用度的提高,行业管理法律的不断健全,审批管理制度最终必然被取消,并按国际惯例逐步过渡到登记备案制。

五、自律组织继续健全、相关法规更加完善

自1998年6月由北京市贸促会发起,组建了我国第一家会展业自律组织——北京国际会展协会至今,我国绝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已相继成立了会展协会或展览协会,这些会展行业协会制定了协会章程,在支持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及欺诈行为、改善优化会展市场环境,更好地协调、管理、规范会展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国性的会展行业自律组织。少数省和自治区至今也还没有成立地方会展行业协会,即使已成立的省市会展行业协会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而我国会展行业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光靠政府又是无法全部解决的,会展业发展离不开会展行业的自律,会展行业的自律则应由会展行业协会组织进行。所以代表会展行业利益的全国会展协会和各地地方会展协会的成立及改进完善势在必行,这也是我国会展行业和会展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展法规的不完善引起的,解决我国会展业发展问题的方法之一就得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展法律和法规,目前,国家已经开始制定有关的会展法规,今后,有关会展的法律、法规将相继出台,我国政府将通过这些法律和法规来进一步调控和规范我国的会展市场,推动会展业健康持续地大步前进。

六、告别浪费浮夸风,精简办会求质量

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希望通过国际会议“做大做强”、“向全世界亮出名片”的地方、部门越来越多,致使各类国际会议数目越来越多,规格越来越高,开销越来越大,且动辄声势浩大,名头骇人,“峰会”、“全球”、“国际”之类响亮的头衔,早已见怪不怪,成堆批发。对于这种怪现象,国际社会并不领情,而国人早已啧有烦言,至于国内会议在不少地方更是“泛滥成灾”,有些会议已成为个别领导干部洗钱的工具、敛财的渠道,围绕会议服务的楼堂馆所已成为财政沉重包袱。

针对这种浪费浮夸风,2011年年初,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服务发展、确保重点、规范管理、精简务实”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在华国际会议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和省(部)两级审批制度,通知要求,要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总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申办或承诺。凡不符合规定、无实质内容的国际会议一律不得举办或承办。如无特殊需要,未经批准,原则上不搞固定年会或与外方轮流开会机制。对已经形成机制的国际会议,要由该国际会议的业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会议的重要性和可持续性等进行评估,效果不明显的,应及时调整或清理。通知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研究确定国际会议的主题,不得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举办主题相同或类似的国际会议。以国内议题为主的国际会议,除有专门规定外,应先按照国内会议报批和管理,再就涉外事项按规定报批。各地区各部门还要全面精简国际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坚决纠正国际会议规模越大越好的错误认识,避免片面追求参会人数。百人以上的国际会议要慎办少办。与国际组织及外国有关团体、机构共同举办或受其委托承办的国际会议,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往届(李丽辉,2011)。通知还在办会请示、提供免费服务、会议支出标准等方面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财政部和外交部下发的《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人和会展业的专业人士敲响了警钟并指出了会议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可以相信,在通知的严格规定和指引下,我国会展业将逐步告别浪费浮夸风,精简办会求质量将是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七、追求低碳环保,发展绿色会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和会展专业人士走出“会展无烟产业”的认识误区,国际会展业追求“低碳环保绿色”的发展趋势也必然影响到我国会展业发展。

2010上海世博会便是我国追求低碳环保,发展绿色会展的最佳范例:无论是中国馆的环保节能手段,还是浦西最佳实践区零碳馆的低碳绝招;无论是全部采用非电技术的世博园区空调,还是世博园区内的新能源公交车辆;无论是勾勒园区夜景的3.6亿颗节能LED,还是会呼吸的展馆建筑,无不起到了我国会展业追求低碳环保的先行示范作用,2010上海世博会揭示了我国发展绿色会展的前进方向。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2011年接受经济日报“会展观察”专访时明确指出:“上海世博会上,欧美展览大国展示手段和理念先进,特别是直观呈现了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新方式。发展低碳会展是会展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展览会上仍在大量使用难以重复利用的装修、宣传材料。上海世博会成功地传播了低碳的理念,而怎样把绿色发展的战略运用到会展业,这是业内需要深思的问题。”(陈燕,201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任兴洲在2011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年会暨中国城市会展(南京)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也指出:“我国会展业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要大力推进会展行业的生态化、低碳化发展。”(徐晶慧,2011)

毋庸置疑,追求低碳环保,发展绿色会展将是我国会展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八、会展市场细分化、会展组织专业化

目前,国际会展业已经形成了非常细致的市场分工。例如:会展业分成会议、展览、奖励旅游和节事活动,即使在会议市场中,又可按会议组织者将会议市场分为公司会议市场、协会会议市场及非营利组织会议市场;还可按会议出席者将会议市场分为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即使在国际会议市场中,又可按人数将国际会议市场分为ICCA的5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和UIA的30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相比之下,我国会展公司仍处于发展初期,还没有形成细分化的市场,但今后随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和成熟,我国会展企业必将产生专业化的分工,形成专门经营展览业、会议业、奖励旅游、节事活动及其中更细分市场的格局。

同时,会展组织者(PCO)还没有形成专业化或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会展组织接待处于不规范阶段,还没有形成一条龙服务的目的地管理公司(DMC)。随着今后国际会展的增加,会展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国际会展人才的引进,会展的组织和接待也将更为专业化。

九、看好中国会展市场,更多国际会展组织和企业进入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国会展业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会展项目从2006年的4050个增至2010年的5040个,增长24%;会展面积从2006年4100万平方米增长到2010年5050万平方米,增长23%(陈燕,2011)。尽管在这期间,全球遇到了经济危机,但在“十一五”末,中国走在了全球经济复苏的前列,中国的会展业也率先走出低谷。随着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行业规范化进程加快,有关会展行业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稳步发展,行业组织合作不断深入,我国会展业形势越来越好。中国“十二五”的会展发展目标和各地雄心勃勃的会展发展计划更是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面对中国会展市场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国际会展业看好中国会展市场,更多的国际会展组织和会展企业将大批进入我国,我国会展市场的国内竞争将出现国际化的趋势,竞争也更为激烈。ICCA、BIE、IAEE、UFI和SITE等国际会展组织已先后进入中国;UIA,IAPCO,MPI,IAVM和IA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vention Center)等国际会展组织也将介入中国会展市场。

尤其是在CEPA和《设立外商投资会议展览公司暂行规定》实施后,国际展览业巨头加快了进入中国会展市场的速度。现在美国的克劳斯公司,英国的蒙哥玛利展览集团和励展集团,荷兰的皇家展览集团、荷雅企龙展览公司和亚洲博闻,法国的爱博展览集团和欧西玛特展览公司,德国的汉诺威展览公司、慕尼黑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杜塞多夫展览公司、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和科隆展览公司,日本最大的会展机构康格株式会社和日本杰科姆会展服务公司,意大利的米兰展览公司等外国知名展览公司已经先后通过组建合资会展企业、设立办事处或独资分公司和咨询公司、合建展馆及移植品牌会展等方式进入中国会展市场,2010年6月12日,来自中国贸促会11家省市与行业分会的代表与俄罗斯联邦博览联合会的11家代表签署了中俄区域会展联盟共同协议,标志着中俄两国会展界联盟的合作开始启动;同年10月20日,德国会展巨头斯图加特展览公司又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书(陈燕,2011)。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和我国会展业的持续发展。可以预见更多的国际会展企业将从会议、展览、奖励旅游、节事活动的策划、组织、接待、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进入中国会展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