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信设备业的市场竞争环境

通信设备业的市场竞争环境

时间:2022-07-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8.2.1 通信设备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我国通信设备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产品结构稳定,厂商的数量持续减少,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成熟,规模效率显现。图8.10 2008~2012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CR8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8.2.1 通信设备业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是一个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本节从市场集中度和市场进入壁垒两个方面来考察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结构。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是由发达国家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垄断的。自我国推出自主研发的HJD04交换机后,以交换机为突破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开始打破由发达国家垄断市场的局面,实现国产通信设备的产业化。

我国通信设备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产品结构稳定,厂商的数量持续减少,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成熟,规模效率显现。随着企业的重组和市场的竞争,通信设备市场的企业个数持续减少。截至2011年底,通信设备市场上共有1 206家厂商,包括外商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除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及中国港、澳、台投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三大阵营(见图8.9)。

图8.9 2011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通信设备业是一个全球性行业,行业经过兼并重组后,集中度逐渐走高。国内通信设备业厂商众多,竞争激烈,2011年通信设备制造业厂商1 206家,[1]比2008年减少372家,其中通信传输设备制造业297家、通信交换设备制造业108家、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174家。

通信设备需要持续地进行维护和升级,因此对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只有能快速反映市场需求的大规模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CR8达到57.86%,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寡头竞争阶段。

(二)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进入壁垒即在位企业对于潜在进入者的优势,这些优势反映在在位者可以持续将价格提到完全竞争水平之上,而并没有引起新厂商进入的程度。进入壁垒业是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所需要克服的障碍。它来源于生产成本、产品差异及产业规模等造成的经济性障碍,还包括限制、规范新的进入者的法律、规范、准则等政策性障碍。下面对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进入壁垒分别进行分析。

图8.10 2008~2012年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产业集中度CR8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版。

1.技术壁垒

通信设备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进入者需要有较强的创新和研发能力,尤其是对新技术的研发。但是,研发新技术和创新往往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学习和积累过程,同时还需要经过调试与运行,才能得以投入使用。如果新的企业或者潜在的企业要进入与这些厂商竞争,投资一定的成本或者自己研究开发,或者购买专利技术,使得新进企业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相对于在位企业来说,在技术和专利的占有方面,进入者的劣势相对突出。从表8.4看出,单单技术壁垒中的研发时间就是一项很大的进入障碍。

表8.4 华为和中兴一些典型产品的研发启动时间和商用时间

资料来源:吴灼亮、穆荣平:《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态势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

此外,标准在通信设备演进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信设备的技术变迁实际上就是技术标准变迁的过程。当今通信设备制造业进入了“得标准者得市场”的阶段。主流标准在通信领域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拥有技术标准,厂商就能将其产品线延伸到多种通信设备,同时利用手中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限制兼容产品的生产。

新技术发展方向往往掌握在领先制造商手里。全球主要的制造商往往会在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后形成技术标准联盟,一起制订技术标准。中小制造商一般会成为拥有最强大市场力量的技术标准的跟随者。新的技术标准形成后,主要制造商会持续集中资源和力量来推动技术标准的发展,并且对产品进行推陈出新。于是,标准作为一项进入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近年来,基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参与制订国际技术标准与规范。例如,由大唐电信集团主导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成为世界主流3G标准,并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用。2009年,成功入选为IMT-Advanced (4G)候选技术的TD-LTE,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在国际通信领域的话语权[2]

2.规模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通过生产能力的改变,逐渐扩大生产规模、人员数量等,从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的现象,反映了通信设备产业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变动关系。与一般的生产企业相比,通信设备产业生产活动不可分割性地使用高效的大型设备,使用专业工具生产更加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利于大批量生产,利于原材料的节约和辅助部门成本的降低,达到单位成本降低的效果。规模优势不仅仅有利于节约成本,在创新能力上的推动性更为突出。

但是通过对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究发现,目前行业内大规模企业的数量较少,所占行业利润却高达60%,远高于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缺乏足够的研发资金,不能及时迎合市场需求,面临亏损的局面,阻碍着整个通信设备行业的发展。

3.资本壁垒

由于通信设备行业具有较强的资本专用性,企业一旦进入,要想退出并不容易。同时通信设备行业的资金周转存在一定的问题,系统设备回款困难较大,应收账款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偏高。2013年第一季度,通信设备行业应收账款净额达到2 702.76亿元,占第一季度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1.05%,处于高位。其中,通信系统设备行业销售回款情况最不容乐观,第一季度应收账款净额是销售收入的1.29倍,应收账款周转相当慢;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应收账款周转相对较好,应收账款净额为1 181.5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54.89%,相对于整个电子信息行业和通信系统设备行业,也处于较好水平。[3]

图8.11 2005~2011年大型通信企业收入占比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表8.5 2012年我国通信设备行业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重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www. miit.gov.cn。

4.政策壁垒

通信设备制造业涉及国家信息安全,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世界各国对通信行业都有非常完整而又严格的规制措施,对于新进入者的资质审查十分严格。以美国为例,在供应商为国家提供基础通信服务之前,政府要求对可能接入通信网络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人员进行背景调查与备案,同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需要签署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文件并完成相关手续,这项流程称为CFIUS。[4]

出于保护其本土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目的,有些国家的政府监管部门对于外资进入者制订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如新进入者需要在当地设立合资企业,并解决技术转让、就业或售后服务问题;抑或是设置了一些贸易壁垒,如关税壁垒来控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入市场。近年来,贸易壁垒的形式经过一定形式的包装,更加多样化,如欧盟的ROHS标准等。

我国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为主,其中对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网间互联的设备实行进网许可制度。同时办理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应当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送经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电信设备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或者认证机构出具的产品质量认证证书。电信设备生产企业必须保证获得进网许可的电信设备的质量稳定、可靠,不得降低产品质量和性能。[5]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已经无法满足监管的需求,政府也在不断完善条例,进行有效监管。例如,随着宽带的迅猛发展,通信设施配套规范不完善、共建共享、公平接入的矛盾日益激化,“最后一公里”成为光纤宽带入户的最大难题。为了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2013年4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确定了光纤入户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该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光纤入户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加快新建小区的光纤全面入户,同时实现老旧小区的光纤化改造。

8.2.2 通信设备业的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根据市场环境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它由市场结构决定,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本文就其主要价格行为、非价格行为对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分析。

(一)价格行为

价格竞争是最基本的价格行为,它以控制和影响价格为直接目标。价格竞争不仅指降价竞争行为,还指为限制新企业进入市场所采取的降低利润和降低产品的价格行为。

1.中国市场

在国内厂商未进入通信设备领域之前,跨国公司凭借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制订较高的垄断价格。“七国八制”时代从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这些国外巨头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但随着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崛起,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据数据显示,当国内厂商进入后,国外厂商都大幅调低了产品的报价。以程控交换机行业为例,80年代初数字程控交换机每线的价格最高达到1 000美元以上,到了90年代,随着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进入,价格水平降至200美元/线,到了90年代末大幅下降到了50美元/线以下,仅为80年代价格的5%(见图8.12)。[6]

图8.12 20世纪80~90年代程控交换机价格

资料来源:王国顺、谢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R&D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系统工程》,2005年3月。

随着国内设备制造商的崛起,价格战愈演愈烈。华为是主导通信行业价格快速下降的始作俑者,凭着价格战略,迅速发展。华为为了迅速占领市场而不计成本,采取激进的低价策略,除了以超低价进行甚至赠送设备,让其他竞争对手陷入恶战。例如,2008年中国电信CDMA扩容之战,中兴虽然是当时国内CDMA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对于华为的激进策略却无计可施。[7]从报价整体的情况来看,在81个中国电信CDMA本地网报价中,华为的报价是最低的,而且远远低于其他公司的报价。中兴的报价为70亿元,而华为的报价仅为6.9亿元,是中兴报价的10%。而其他公司的差距更为显著,阿朗的报价为140亿元,华为的报价仅为阿朗报价的5%。在激进的低价策略下,华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次的招标,让华为获得近30%的份额,相比招标之前,华为在国内CDMA网络的市场不足3%的占有率,增长了10倍。通过此次招标,华为成功地进入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宁波、苏州、厦门等大城市

随着技术进步、关键核心元器件价格走低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通信设备主要产品价格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电信运营商设备采购较为谨慎,移动通信终端的销售价格也持续走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厂价格不但继续呈现下降态势,而且降幅比工业品价格降幅还高。2013年3 月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指数为97.51,较上月低0.36 点,较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低0.57。[8]

图8.13 中国电信2008年CDMA扩容招标情况

资料来源:徐海洪、刘凤朝:《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R&D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科技进歩与对策》,2009年11月。

2.国际市场

国内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巩固了中国市场,同时还积极地实行“走出去”战略。华为作为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从2001年开始跨出国门进入欧洲,到了2008年华为基本上获得了欧洲所有主流运营商的订单。凭借着价格战略,华为成功打败竞争对手,占据市场,现在华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为了抢夺市场份额,采取超低价的策略,报价仅为对手的50%乃至10%。在海外扩张时,华为这种不计成本的激进策略令通信设备行业竞争对手无力招架。2005年,在阿尔及利亚电信43万线CDMA项目中,华为以11美元/线的超低价格独家中标,与此同时,爱立信的报价为83美元/线,北电的报价为55美元/线,中兴的报价为37美元/线。[9]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价格下降的原因是为了占领市场所采取的短期限制性价格策略,其直接目的就是阻止新企业进入中国通信设备市场,但实质上这是一种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以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政府为了打破垄断局面,往往采取引入竞争的措施来促进通信设备行业的健康发展。市场竞争必然伴随着“价格战”,降低价格有利于实现通信设备的大规模使用。并且在引入竞争之后,为了寻求更大的降价空间,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会积极、主动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水平与服务质量,然而这些措施如果由政府来监督,需要耗费大量的监督成本和信息成本。因此,“价格战”是竞争机制下的必然产物,它能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最终有利于改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市场及整个电信行业的产业结构。

(二)非价格行为

价格行为是指通过价格机制来获得较高的利润,然而非价格行为是指通过开发和销售产品来获取较高的利润。企业最基本的非价格行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产品和技术开发,即关于产品款式、类型、质量等方面的研发与创新;二是销售活动,即关于产品的广告宣传及相关的销售服务活动。非价格行为的核心是通过研发和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的差异程度,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寡头垄断市场,非价格行为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非价格行为对于企业而言越发重要,特别是产品和技术开发相比于价格行为变得更为重要。

在通信设备制造市场上,获得市场份额的关键是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提供最优的组网设计方案、具有良好的产品质量、为客户开发实现新业务的新产品和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1.产品差别化

相比高技术产业,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明显高于高技术产品平均水平,反映了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创新产出能力。2011年,中国通信设备新产品的产值为4 681.2亿元(见图8.14),远高于其他高技术产业。[10]

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拥有大而全的产品结构产体系。以中兴为例,中兴除了生产网络设备,还有手机和其他移动及数字类产品。而且每个产品大类下又包括很多个产品小类。例如,其中移动事业部的产品有GSM系统设备、小灵通系统设备、TD-SCDMA系统设备、WCDMA系统设备、Wimax系统产品等;网络事业部的产品有ADSL系统及终端产品软交换系统产品、IPTV系统及终端产品、程控交换机、语言类网关、各类无线网络的交换设备等。

图8.14 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资料来源:罗文:《201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近年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运营业重组并购等因素的影响,国际通信设备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制造企业迅速崛起,对传统欧美制造业产生强力的冲击,直接改变了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格局。表8.6为2009年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各子行业的竞争格局情况。

表8.6 2009年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各子行业的竞争格局情况

资料来源:段增辉:《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通信产品与一般的消费产品存在较大的区别,客户购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包括网络方案的设计、报价、谈判、合同的签订、设备的安装以及最重要的设备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环节,因此厂商为客户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是高度差别化的。

相比于以往以单体设备为主要形式的时期,整体的通信解决方案现在正成为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主流产品。伴随着核心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相关配套企业也在成长,供应链一体化的能力明显提升。整体的通信解决方案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并提高利润水平。同时,整体的通信解决方案还有利于企业快速而又准确地把握日新月异的通信需求的变化,进而促进通信服务运营商与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之间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

2.服务

现代市场营销概念中,服务已成为产品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对设备制造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设备制造商从思路到模式都有了彻底的转变,从原有的卖硬件向卖服务转变,从而满足通信服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需求。在企业转型方面,通信设备制造商相比于通信服务运营商,与最终用户的距离较远,改革的速度也相对缓慢。不过通信设备制造商仍然紧紧跟随通信服务运营商的改革而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

面临不断加重的市场压力,通信服务运营商正在不断整合业务,力图在新的通信业务领域中实现从固网到移动、从传统电信到互联网、从传统的网络提供者到网络业务综合提供者的转变。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通信服务运营商的数量在不断减少,但是对于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

服务是目前设备商普遍看好的方向之一。鉴于通信设备具有投资巨大、系统复杂和使用时间较长的特点,对于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尤为严格,这就需要由设备制造商不断地提供维护和升级服务。因此,对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而言,服务成为了关键的竞争要素。服务一般分为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售前服务有利于帮助设备制造业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出优秀的通信解决方案,从而发展长期客户战略合作关系。售后服务有利于保证通信业务的质量,并最终对通信服务运营商的采购行为产生影响。

近年来,通信设备制造业也在积极采取行动,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在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和诺基亚西门子的最新组织架构中,服务已经被列为单独的业务单元,服务范围包括软件和应用、系统与解决方案集成、咨询、运营外包等。

3.组织协调行为

企业的组织协调行为一般包括联合、合并、兼并等,组织协调行为对于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影响较大。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往往通过参股联合、控股或购买等方式来削弱或吞并竞争对手,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实力。

(1)上市情况

截至2013年,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产业总计有55家企业实现上市。通信设备行业竞争较为激烈,行业毛利率下行压力巨大[11],但2013年第一季度重点企业期间费用控制较好,平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2013年第一季度,通信设备前20 位的上市企业平均毛利率为20.53%,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平均营业利润率为5.85%,较上年同期高1.61个百分点;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0.98%,较上年同期高0.12个百分点;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2%,较上年同期高0.26个百分点。

图8.15 2013年第一季度沪深股市通信设备前四上市企业盈利能力

资料来源:中经网数据。

(2)兼并行为

产业进行整合并购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和特殊目的的整合。产业的纵向整合是指对价值链展开并购整合,开展纵向整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辨别企业价值链中每个环节所创造价值的高低及重要性,从而找出整个价值链中的关键性环节。当企业掌握了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便能在价值链中占据主导地位。

产业的横向整合是指对相同行业内的企业进行兼并和收购。开展横向整合主要基于以下两种目的:一是提升企业的规模竞争优势。由于存在规模效应等协同作用,横向整合之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竞争优势;二是扩大市场份额,整顿市场秩序,促进有序竞争。[12]企业的兼并收购是企业退出机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当新兴产业成功进行技术创新后,往往带来高额的回报率,并吸引着大量的企业和资金进入,从而推动产业的发展并走向成熟。随着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然而兼并收购可以有效地整合生产力。

还有一种基于特殊目的的整合,例如因反对垄断而对企业进行分拆或整合。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整合并购以横向整合为主,主要目的是整合资源和提高技术的附加值。

2008年世界经历的一场金融危机正好是这次整合的一次契机。龙头厂商想要巩固甚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和短期内将产能提高到新的级别,整合上游企业是短期内可以达到的一种市场行为。而对于中小企业则想着如何才能在越发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龙头企业因此也会成为其可以依靠的对象,这无形之中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条件,进而也会促进整个产业进行兼并重组。在这次危机中,许多电信巨头受到重创甚至退出市场,例如,1972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加拿大北电、在英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设备商马可尼还有合并后的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13]从2011年开始,通信设备行业兼并重组大幅增多,在主动出售通信设备相关资产的同时,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也在积极收购优质资产,补全补强通信设备产业链。除了国内企业并购以外,部分优势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国际市场,如海能达公司收购德国罗德施瓦茨公司、展讯科技收购Mobile Peak、华为收购英国CIP光子研发中心,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3)合作行为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虽然与跨国设备商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合作关系。跨国设备商之间分为不同阵营,拥有不同的技术专长。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在技术、品牌和产品上实现互补,增强企业竞争力。相比跨国设备商,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规则认识和品牌上具有劣势,加强和跨国设备商的战略合作,可以弥补这两方面的劣势,对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提升自身品牌形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高通公司与中兴、华为在CDMA业务上进行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此次合作中,由高通公司负责提供芯片和核心技术,而中兴和华为负责研发和产品的制造过程,一起推动CDMA系统的商用并扩大规模。

最经典的案例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与大唐移动建立的贝尔—大唐联盟。在此联盟中,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了大唐移动2.5亿元,并获得了少量的股权。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不仅拥有TD-SC-DMA的核心技术,还充分利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优秀的产业化能力,从而能迅速地将TD-SCDMA技术转化成为成熟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上。[14]

不仅仅是与行业内的企业合作,与下游企业如运营商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与其和运营商间的合作密不可分。2004年12月,华为与荷兰的Telfort共同签署了覆盖全荷兰的WCDMA项目合同,该合同的总额超过了2亿欧元。凭借Telfort项目,华为成功塑造了优质的WCD-MA设备制造商的形象。2005年KPN收购Telfort,华为也顺势成为了KPN的重要合作伙伴。随着华为的进一步发展,号称欧洲最严格认证运营商的沃达丰也在2005年与华为签署全球采购框架。该全球采购框架的成功签订是华为成功步入欧洲主流市场的重要标志,大大提升了华为在欧洲电信设备市场中的地位,并为华为成功与其他主流运营商的合作铺平道路。通过与运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华为成功地打败了欧洲主流电信设备商,打开了几乎全部欧洲主流运营商的销路。[15]

(4)行业组织协调行为

协会一般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桥梁作用,是协调企业之间关系的组织。协会对协会内的企业不是强制性的行政管理,而主要是通过民主协调来进行管理,并促进行业的发展。2008年10月,光纤接入(FTTx)联盟成立,该联盟将充分利用国内产业基础,加强产业链和各环节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通过产、学、研等方面的结合,提升我国光纤接入技术和产业整体的竞争力。FTTx联盟的成立表明中国政府和电信运营商对全面启动全光网建设的认识趋于一致。回顾日本FTTH的高速发展历程,政府在其间起到的作用不可低估。截至2007年底,日本FTTH用户已达1 100万,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45%。截至2008年6月底,日本的FTTH用户已经超过DSL用户,占比超过50%。日本之所以能在FTTH建设上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与日本政府在“e-Japan”计划框架下大力推动光纤到户有直接关系。参照日本的光纤到户之路,我国政府此次在成立FTTx产业联盟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将对该产业的后续发展大有裨益。

在通信设备制造行业中,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努力通过自身建设和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工作,促进通信行业的有序发展,主要的工作有“关于电信监管工作的调研”、“如何建立和谐通信产业链的调研”等。

2009年后金融危机阶段,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召开了数场行业专家与企业高管的座谈会,集中讨论经济危机对我国通信产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等问题,最终撰写《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信息通信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该建议书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并转呈国务院领导,建议书中的主要建议包括推进国家宽带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三网融合”、尽快发放3G牌照等。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被政府采纳,2009年由国务院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将这些建议收录其中。由此可见,为了促进通信设备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 国家统计局:《201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2] 王宗军、陈世状:《通信设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科技管理研究》,2007(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www. miit.gov.cn。

[4] 李刚、陈志:《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财贸经济》,2007(3)。

[5] 谢磊:《从中兴通讯看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6] 王国顺、谢桦:《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R&D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关系研究》,《系统工程》, 2005年3月。

[7] 徐海洪、刘凤朝:《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R&D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年11月。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http//www. miit.gov.cn。

[9] 柳艳明:《中兴公司的经营与战略分析》,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12] 胡珊:《产业市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快速成长》,《世界电信》,2010(1)。

[13] 刘跃、欧阳新琳:《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通信企业管理》,2011(6)。

[14] 徐敏:《产品内国际分工、产业升级与产业增长——基于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证分析》,《中国科技论坛》,2008(6)。

[15] 梁莱歆:《基于DEA的我国电子信息业上市公司R&D绩效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 200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