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创意街区地产

文化创意街区地产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契机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这一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的。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

如今,房地产开发商已跳出单纯为居住而居住的理念,开始以营造乐居生活为主导强调人居的内涵,通过多方展现,引领以人为本新一代的居住生活理念,而“文化地产”恰逢其时,应运而生,文化以地产为平台,地产以文化为内核是“文化地产”的现实走向。

一、何谓文化地产?

文化地产是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用文化引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的系统工程。文化地产是把“死建筑”变成“活建筑”的系统工程。房地产传统开发模式是以“建筑”为核心,文化和概念仅作为营销手段;而文化地产是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居住理想”为核心,用文化提升固化建筑价值。

二、文化地产有四大标准:

1. 文化不再是营销的概念和手段,而是建筑精神和价值的核心。

2. 建筑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是共生关系,而非从属关系。文化软实力成为提升建筑价值的核心。

3. 用文化软实力统合房地产核心价值体系。用文化引领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的全过程。

4. 在文化地产系统中,文化必须是可落实、可体验、可感触、可实现的浑然整体。

三、文化地产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文化创意街区模式:重点为一站式体验、创意元素吸引、产业链延伸。

文化创意街区模式包括博物馆型文化创意街区模式:典型案例为北京798。以展览和旅游开发为主,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

文化创意街区模式也包括公共游憩空间型文化创意街区模式:典型案例为后工业景观设计代表作——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公园设计与其原用途紧密结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彼得·拉茨也凭此设计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

2. 旅游文化地产模式:典型案例为上海城隍庙。将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餐饮结合,融入旅游。

3. 影视动漫文化地产模式:典型案例为浙江东阳横店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基地秉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在业界有口皆碑。

4. 红色文化地产模式:在瑞金、延安、大别山、西柏坡等地,红色地产正在成型,富有红色历史底蕴的红色地产不仅具有旅游功能,而且具有教育功能。

由于文化发展战略的颁布和实施,文化强国概念的提出和塑造,文化产业地产正逐步进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期。今后,“文化产业地产+资本”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文化与地产“互动”地结合而产生的地产文化,从本质上说将是最具有强大引导力和推动力的生产力。如果把地产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地产文化就是这个人的精神和灵魂。没有地产,地产文化将无所依存、无所附和;反之,没有文化,地产本身也将没有灵魂,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精彩和实际的发展。

四、文化地产类型案例解读

1. 文化创意街区地产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产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成功文化园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意义三方面。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中特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策略中。

最适合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活动空间的城市环境应倾向于有一个半径为400米,建筑平均5~8层,在10米范围有很少的街道(包括人行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有多功能的公共领地。它提供人们聚会交流的空间,也为园区内的交易提供场所,这样一个区域将具有渗透性。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倾向于有几个具有活跃、渗透性强、临街地带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活动的结点,便于人们在其间很容易走动。

文化创意产业园要有鲜明的特色,人们参观之后能形成和保留园区的印象,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代理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甚至重要街道和空间的照明等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契机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意义方面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文化创意产业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有国外专家在分析荷兰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时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园类型的区分有7个核心尺度可以参考:园区内活动的横向组合及其协作和一体化水平;园区内文化功能的垂直组合——设计、生产、交换和消费活动具体的混合,以及与此相关的园区内融合水平;涉及园区管理的不同参与者的园区组织框架;金融制度和相关的公私部门的参与种类;空间和文化节目开放或封闭的程度;园区具体的发展途径;园区的位置。

该专家根据功能将文化创意产业园分为四种类型:产业型、机构型、博物馆型、都市型。

1. 产业型。这一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的。此类园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

2. 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 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 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主要从区位依附、园区性质等方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类型进行划分。

1. 按区位依附划分为4种类型:

(1)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城市中被废弃的旧厂房和仓库,因其宽敞明亮的空间及廉价的租金,或面临闲置空间再改造的境遇,往往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又一滋生之地。国外许多成功的文化园区就是以旧厂房和仓库为区位依附的。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山子艺术区依托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工厂的老厂房。上海近些年成长起来的创意产业园区绝大部分也是由旧厂房和仓库改造而成。泰康路210弄的“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最典型的弄堂工厂群;建国中路10号的“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的老厂房。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利用现有建筑创造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

(2)以大学为区位依托。大学作为技术的发生器,可以不断开发新的科技;同时它又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不但培养人才也吸引着各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大学也是一个开放的社区,是一个提供多元文化的场所,大学往往成为创意的中心。因此,依托大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如上海的杨浦区赤峰路建筑设计一条街依托的就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同济大学,上海长宁区天山路时尚产业园依托的是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正在建设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园及TCL(广州)文化产业基地都是以大学为区位依托的。

(3)以开发区为区位依附。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区位依附。因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聚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智力型人才众多,最适宜发展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区都有着大量的信息产业,这些产业跟文化产业能够实现很好的融合。属于此类型的有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位于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

(4)以传统特色文化社区、艺术家村为区位依附。属于这种类型的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依托一些传统的文化区域,在这些区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利于开发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如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第二种是依托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艺术家村,有些是属于创作型的园区,如北京的几个画家村;有的则已形成产业化运作,如位于深圳特区郊边龙岗区布吉镇的大芬油画村等。

2. 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性质划分为5种类型:

(1)产业型。一是独立型的。园区内,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有很强的原创能力,产业链相对完整,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深圳大芬村,以绘画艺术为主,也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及规模效应,但原创能力不强,而且这是我国此类文化创意产业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二是依托型的。依托高校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如上海虹漕南路创意产业园、同济大学周边的现代设计产业园区等。

(2)混合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往往依托科技园区,并结合园区内的优势产业同步发展文化产业,但园区内并未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香港数码港等。

(3)艺术型。这种类型的园区也是创作型园区,原创能力强,但艺术产业化程度还较弱。目前国内最有名的艺术园区有北京大山子艺术园区、青岛达尼画家村等。

(4)休闲娱乐型。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满足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新天地、北京长安街文化演艺集聚区等。

(5)地方特色型。如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此外,按照影响范围来分又有国际型、国内型和地区型;还可按园区最初的形成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运作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我国还是一新生事物,发展变化快,园区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明晰,在此进行的类型划分仅是根据当前的一些情况进行的划分,今后随着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逐渐成熟,园区类型的划分将会进一步完善。

中国几乎各地,只要是有一定实力的城市,都在进行创意文化街区的开发和布局。如北京市已编制完成全国首个省级文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规划(2014~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了全市文创产业错位发展的空间格局。据了解,到2020年,北京市将在平原地区规划建设20个文创功能区,形成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的发展态势。

1. 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中关村海淀园,集聚文化软件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文化增值电信服务、移动互联产业等业态;依托首钢主厂区,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新业态。

2. 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

该功能区以中关村石景山园、中国动漫游戏城和三间房国家动漫产业基地为依托,开展原创设计、展示交易服务;以中关村雍和园北区为核心,推动运营服务和版权交易集聚。

3. 文化金融融合功能区:

该功能区引导金融街和中关村雍和园南区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信贷、担保、产权交易、投融资等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联系,建立文化融资平台,探索版权质押、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多种文化金融服务方案。

4. 天坛天桥核心演艺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北京南城传统演艺集聚区域,主要发展文艺创作与表演服务业,重点支持优秀演出剧目创作、展演和特色剧场建设,培育演艺集团总部和文化艺术经纪代理、演出、版权服务、相关消费及衍生品等上下游产业链。

5. 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等戏曲艺术、教育资源,基于园博园会址和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构建戏曲教育、展示、体验、衍生品产业体系。

6. 798时尚创意功能区:

该功能区在现有798、751等园区基础上,发展文化艺术创作和文化艺术品交易,并向创意设计、文化艺术中介等产业发展,创新艺术工作室、艺术孵化器、创意工场、展览培训等业态。

7. 音乐产业功能区:

该功能区引导中心城中国唱片总公司创作园等区域发展音乐版权保护与交易、音乐传播等环节,鼓励1919音乐文化产业基地、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和通州九棵树等区域发展音乐创作、音乐教育与培训、演出等环节,推动平谷中国乐谷和大兴钧天坊等区域发展乐器研发、制作、交易等环节。

8. 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中央电视台、凤凰传媒等机构,发展新闻业、音像及电子出版物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服务与传输、广告业以及相关软件业、网络服务、设计服务、文化商务服务、相关设备制造业。

9. 影视产业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中影集团、中央新影集团等龙头企业,引导北影、新影集团厂区转型升级为电影行业总部基地。加快建设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提高影视剧本创作、拍摄、制作、交易及综合服务水平。

10. 新媒体产业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和垡头产业基地,开拓新媒体研发、运营、服务等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依托中关村电子城西区、北区和亦庄北京数字电视产业园,推动新媒体相关设备制造业发展。

11. 出版发行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朝内大街周边的出版发行总部区域,依托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等为核心的面向互联网、移动网络的数字出版产业、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依托北京印刷包装产业基地和顺义雅昌印刷标准化技术基地,推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产业集合式发展。

12. 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西城设计之都大厦、北京DRC工业设计基地等区域,重点发展机械设计、汽车设计、手机设计等产业;依托北京(永外)时尚创意产业基地和大红门区域,引导其中企业向服装设计、家居设计转型;依托展览路片区,强化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产业的发展。引导中关村石景山园设计组团发展设计服务新业态。

13. 天竺文化保税区

该功能区利用空港保税区政策优势,重点发展文化艺术品的仓储、物流、展示、交易环节。

14. 文化艺术品交易功能区:

该功能区重点发展美术馆——隆福寺高端艺术品交易区,拓展高端文化艺术品拍卖、展示和鉴赏服务;提升潘家园、琉璃厂、报国寺等历史文化区域的传统古玩艺术品交易发展;鼓励通州宋庄区域构建服务于原创艺术的艺术品展示交易中心;鼓励以门头沟北京宝玉石文化博览交易中心为代表的郊区县艺术机构发展大型文化艺术交易功能集中区。

15. 会展服务功能区:

该功能区依托临空经济区和新老国家展览馆、北京展览馆、农业展览馆、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等设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会议展览服务,培育酒店、中介、商贸等配套服务产业发展。

16. 奥林匹克公园文化体育(会展)融合功能区:

该功能区立足于奥运场馆和国家会议展览中心等设施,重点承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与主题展览、文化演艺、民众参与体验等活动。

17. 北京老字号品牌文化推广功能区:

该功能区包括前门、大栅栏、王府井等老字号品牌聚集区域,形成集文化、商贸、旅游、制作、展示、消费于一体的重要城市文化功能区域。

18. 未来文化城功能区:

该功能区以建设国家大马戏院、北京魔术城、昌平京北文化中心等为载体,形成与未来科技城相呼应的未来文化城。

19. 主题公园功能区:

该功能区以北京国际旅游度假区、欢乐谷、世界公园等休闲娱乐区为载体,大力推动酒店业、演艺业等文化娱乐产业发展。

20. 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

该功能区以“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西山八大处文化景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云居寺文化景区等重点项目为载体,整合开发文化休闲娱乐等城市新型功能拓展区,以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和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在这20个文化创意功能区中,除主题公园功能区与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功能区与旅游地产有关之外,其余18个文创功能区都完全属于文化创意街区。由此可见文化创意街区在中国的勃兴程度。

在文化创意街区建设上,与北京并驾齐驱的,大概只有上海了。

从规模上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量大、数量多、分布广。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起步较早、成长迅速、最具活力的地区。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条从自发集聚到政府规划引导和扶持的发展之路。截至2014年6月,全市经四批授牌的园区共有118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多形态、多类型、开放度高。

从园区创立的外在形态看,有四种类型:

一是校企运作型。

这种运作模式是建立在院校品牌之上的一种延伸服务,即通过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背景,通过整合资源对老厂房进行统一改造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是“虹桥软件园”创意产业园区。位于旧厂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塑性强,企业运营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吸引企业入驻的能力。

二是依托老建筑改造型。

通过保护性开发老厂房、老仓库和老大楼形成创意产业园区,这类创意产业园区占总量的2/3以上,比如光复路的创意仓库、泰康路艺术街、8号桥、田子坊等,还有由远东屠宰场改造而成的1933老场坊等。以这种模式建立的园区为城市老建筑注入了新的产业元素,使这些老建筑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得以延续。

三是依托传统布局型。

依靠传统的布局,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基地,也是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途径之一。黄浦区河南南路33号的上海城市广场,已经辟为上海市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

四是全新创造型。

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便是利用开发区的优势,全新打造的创意园区。该基地以影视制作、游戏软件、动漫制作等为主要产业导向,并建立相关的中介、展示及版权交易平台。

从园区主导产业的内涵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有四种类型:

一是设计策划类,涉及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设计、软件设计、园林设计、工艺品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模型制作艺术设计、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商业咨询、设计咨询和培训,如8号桥、时尚园、创意仓库、海上海等。

二是艺术创作和展示类,涉及视觉艺术、摄影艺术、动漫艺术、雕塑艺术设计、雕塑制品、美术展览、艺术媒体、电视内容制作、艺术家工作室,如M50、田子坊、800艺术区等。

三是技术创新和服务外包类,涉及动漫开发、纺织品新技术研发、数字技术、虚拟现实、计算机培训、网络运营、网络设备研发、网络技术设计、网络媒体、网络影视传播、设计外包、策划外包等,如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天地软件园、天山软件园等。

四是时尚和休闲服务类,涉及时尚会展、家居时尚创意设计展示、娱乐文化、文化休闲等,如尚街、同乐坊等。

从产业布局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企业多、主导企业集聚度高。与上海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相协调,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服务功能突出、产业链带动效应明显的园区,如时尚设计领域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时尚产业园、尚街、2577等;软件创意设计领域的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虹桥软件园、天山软件园;建设设计领域的8号桥、文定生活、创邑金沙谷;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工艺旅游纪念品设计产业集聚区;设计外包服务领域的8号桥、江南智造;视觉艺术领域的映巷创意工场、M50创意园、原弓艺术仓库、E仓等;创意休闲领域的田子坊、新十钢、1933等。

上海园区产业定位逐步体现。坚持走文化与经济互动、文化借科技驱动、文化与商旅联动的发展路径,在政府部门推动、行业协会协调、金融机构支持、园区层面服务、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的框架下,逐步调整了入驻企业的类型,专注和明晰产业定位,以培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建立多元化功能复合和具有活力的园区为目标,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如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专注于动漫衍生产业;花园坊重点推进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体产业发展的体系构建;映巷创意工场着力为创意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金沙3131集结龙头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电子商务企业,抱团经营,资源共享,形成集群优势。目前,园区主导产业所占比例达71%左右,半数以上园区主导产业企业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鑫灵创意园、设计工厂、M50创意园、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2577创意大院、虹桥软件园等15家园区主导产业比例达到90%以上。

上海园区集聚效应迅速放大。目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吸引8231家企业入驻,同比增加34.71%。如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邮电设计院和市政工程设计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企业不断集聚,已经形成国内设计创意企业数量最多的产业集群;上海滩老码头引进并落地了丝绸博物馆、巴富士游艇码头、尚臻家居设计、香港得利保家居设计、澳门珠宝设计展示、澳大利亚建筑设计公司、源腾文化传媒、怡善投资等国内外知名公司;空间188入驻了360buy京东商城公司、汇众益智公司、软易公司等创意型企业;金沙3131入驻了驴妈妈、齐家网、星尚爱你网、库巴购物网等电子商务企业;同乐坊引进了《第一财经》数字媒体中心、《第一财经》周刊、《私家地理》杂志编辑部、《理财一周》报编辑部、现代戏剧谷、尚戏文化传播、东方之星、意大利服饰工作室等一大批文化、传媒创意设计类商户;南苏河入驻了玛戈隆特骨瓷(上海)有限公司等艺术设计类企业。

上海园区影响力不断扩大。不少园区通过搭建产、学、研等交流平台和组织公益活动,着力提高园区的品牌形象,园区的行业地位和区域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如环同济创意园区依托“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企业家俱乐部”与“杨浦设计企业协会”,着力发挥行业协会凝聚带动作用,定期举办特色沙龙、创业大赛、国际设计大师论坛等交流活动,引导产业链上的企业实现创新联盟,推动现代设计产业做大做强,提升杨浦现代设计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1933充分利用建筑特色和灵性空间在文化、旅游、活动、摄影等方面开辟新路,为公众举办设计、生活方式、求知的展览活动等,吸引了数以万计游人的光临和青睐;花园坊以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获得了美国LEED铂金标准认证。近年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创造舒适的办公环境,提供完善的配套和高质量的服务,不仅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提升了园区入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了区域相关产业发展,而且不断扩大了影响力,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如鑫灵创意园的“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获第十六届国家级二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天地软件园、M50、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1933老场坊、花园坊、金沙3131、环同济设计创意园区等15家园区被评为上海市示范创意产业园区;虹桥软件园被评为“徐汇区产业园区星级评定”五星级(最高星级)园区等。

但上海的文化创意街区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战略层面的全盘设计和整体规划。目前其中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理论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探讨和挪用,缺少既有权威性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本土研究和理论归纳,具有上海本土发展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分类方法和细分研究更是鲜见。再比如,缺乏园区在形态、功能、地理分布等宏观层面的整体设计、规划和部署。同时,在有效统筹和推进合力上,也存在不足。

2014年5月27日,越界创意园区、虹桥商务区、上海世博园等成为首批12家上海市智慧园区试点园区。而据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上海将建设8到10家示范性智慧园区,纳入“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基本确立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型园区发展模式。

上海、北京一直是其他城市发展的标杆城市,在它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下,中国的文化创意街区发展将全面开花,一派繁荣!

但在繁荣的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文化地产项目的确不在少数,诸多地产开发商只是借文化产业的外壳,图短期利益。文化创意产业园最受诟病的地方,就是这些园区似乎成了变相圈地的幌子和借口。

目前全国总共有超过2500家文创产业园区,每个园区都动辄投资若干亿元,规划上百亩土地,有的地方看似一片红红火火、欣欣向荣。实际上,超过70%以上的园区处于亏损状态,真正盈利的不超过10%,真正称得上是“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园区不超过5%。

文化部曾下发通知,撤销广东省广州北岸文化码头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辽宁省大连普利文化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数据统计显示,几年来,文化部累计摘牌三批共一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八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要的是文化创意街区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真正繁荣,而不是虚假繁荣;要实火,而非虚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