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日地产的文化创意与地产风尚

美日地产的文化创意与地产风尚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是一种产品附加值极高的元素,如果能够在品质优秀的地产项目中注入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境,进一步提高地产项目的质量和品位,那么所开发的项目当是最具保值增值潜力的。没有好莱坞地产经济的托起和支撑,没有地产中的创意文化因素,就没有好莱坞电影产业今天的辉煌。富有文化创意的地产建筑出现,再次在好莱坞的城市复兴中大显身手。

文化是一种产品附加值极高的元素,如果能够在品质优秀的地产项目中注入与众不同的文化意境,进一步提高地产项目的质量和品位,那么所开发的项目当是最具保值增值潜力的。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预言:“资本的时代早已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

当今世界,文化创意在地产结构中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其中尤以美日地产为最。

1. 美国好莱坞的文化创意。

好莱坞的成功,不只在于打造“奥斯卡奖”这一全球电影风向标。好莱坞的成功模式,或者说持久竞争力,在于打通了影视、旅游、文创衍生品、时尚等的创意产业链,让专业与大众共享创意的成果。

中国有句古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好莱坞地产经济的托起和支撑,没有地产中的创意文化因素,就没有好莱坞电影产业今天的辉煌。

好莱坞从来不是专业人士闭门拍摄搞研发,大众不知情也不搭理的封闭式创意园区,相反,好莱坞动用了一切科技手段打破专业与大众的壁垒,打造了一个将影视创意融入文化旅游的体验式园区。加上各种特许经营的影视衍生纪念品、配套餐饮酒店业,好莱坞创意园区百年来在拍片的同时,连一寸土地、一秒韶光都没浪费。好莱坞创意园区,充满了创意文化韵味。

1853年,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到1886年,一个叫哈维·威尔科克斯的房地产开发商看上了一个名为好莱坞的牧场,以150美元一英亩的价格买下了这片120英亩的土地,将其逐片开发成一个田园住宅区,并正式定名为“好莱坞”。1903年,好莱坞正式立市,于1910年并入洛杉矶。当年哈维·威尔科克斯开发这片土地的时候,做梦也没想到,这块弹丸之地会在若干年后成为世界影都的代名词。

1887年2月1日威尔科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得以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作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他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

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1903年,此地升格为市。

1907年,一个名叫塞力格多视镜公司的独立电影公司在芝加哥拍摄《基督山伯爵》,导演为弗朗西斯·伯格斯,偶遇恶劣天气,遂将整个剧组西迁,来到洛杉矶市中心以西15英里的圣莫尼卡海滨补拍一些镜头。1909年,塞力格剧组重返西部,在洛杉矶市中心一个中国人开的洗衣房内安营扎寨,拍摄了《一个赛马情报员的心事》。这是第一部完全在加州境内制作完成的影片。此后不久,塞力格公司倾巢西迁,由此招来了一大批制片公司步其后尘,其中相当部分在好莱坞及其周边地区安家落户。这是好莱坞第一批与电影有关的地产项目。好莱坞的地产建设,开始了以最富有文化创意的电影为核心的“梦幻营建”。

当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了这块宝地之后,到好莱坞的电影剧组越来越多,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开始,好莱坞向成为电影之都迈进。

1911年10月,一批从新泽西来的电影工作者在当地一位摄影师的带领下,来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栈,他们将租到的客栈改装成一家电影公司的样子。这样,他们创建了好莱坞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内斯特影片公司,同年已有15个其他的制片厂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

从那以后,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其中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派拉蒙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华纳兄弟公司、雷电华公司、环球公司、联美公司、哥伦比亚公司。

1913年,好莱坞的先驱导演德米勒出品了在好莱坞境内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印第安女人的白人丈夫》。从此以后,旅馆、商店和住宅纷纷破土兴建,以收纳那些不断涌入的电影人。

到1914年,这个原本只有几十户人家的田园小镇,固定人口便增加到8000人。谷仓般的摄影棚在镇上拔地而起,每天都有几十个剧组在好莱坞各处拍摄外景,成千上万的游人蜂拥而至,企望一睹明星们的风采,或者至少看一眼明星们的住宅。好莱坞的名字立时风靡世界。毗邻地区对好莱坞的名声钦羡不已,纷纷改名。于是乎,洛杉矶的地图上又平添了南北东西另外四个好莱坞,就连比华利山也成为西好莱坞市的一部分。

从建造酒店、餐馆、制片中心、电影从业人员的住宅开始,从点到面,好莱坞的地产建设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

此后,许多后来闻名于世的地产建筑纷纷在好莱坞拔地而起,成为不朽传奇故事的一部分。

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至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一度颓废,风光不再。再创好莱坞辉煌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洛杉矶市长办公室的头等政治大事。富有文化创意的地产建筑出现,再次在好莱坞的城市复兴中大显身手。许多地标建筑得以重修,包括好莱坞大道6712号的埃及大剧院。年久失修、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宫殿埃尔·卡皮坦大剧院,也由迪斯尼公司出资重新装修,成为迪斯尼在洛杉矶的橱窗影院,是全美票房最高的单银幕影院。还有其他几十个工程也都破土动工,包括新建的好莱坞娱乐博物馆和好莱坞历史博物馆。诸多招牌景点的出现,使得好莱坞每年都吸引着上千万游人,在此消费。

好莱坞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就是位于好莱坞大道上的中国戏院,中国戏院不仅富有卓尔不凡的文化创意,而且在外观上充满了东方情调。

作为好莱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实际上,好莱坞的中国剧院不仅在美国电影界被视为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影院,而且是好莱坞这个西方电影之都最负盛名的艺术殿堂。

中国剧院建筑的设计创意来自当年发起设计与推动中国剧院建设的好莱坞实力派人物格劳曼。在20世纪20和30年代,被人们尊称为“好莱坞先生”的格劳曼在美国电影界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作为当时的超级演出经理和剧院老板,格劳曼在好莱坞等地投资和经营多家剧场

格劳曼在中国剧院未建成前也曾投资建造过多家剧院,其中包括好莱坞著名的埃及剧院。但他一直觉得这些剧院并不太理想,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东方剧院。格劳曼要在好莱坞建造一个与其财力和名气相匹配的、一流的具有东方建筑风格的剧场——那就是他想象中的中国剧院。因为在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格劳曼心目中,历史积淀深厚和文化传承悠久的中国是东方文化的真正代表。

为建造中国剧院,根据格劳曼的设想,新建成的中国剧院将集各大剧院的特点于一身:突出其设计新颖的特点,在建筑风格上力求宽敞、实用、舒适典雅和富丽堂皇,使其成为好莱坞乃至美西地区一个具有古代中国建筑风格的超级剧场。

如果单从剧场的外部造型看,它并不像真正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而更像深受中国建筑风格影响的奇彭代尔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将建筑物优美的外表与内部华丽的装饰有机地结合起来。

剧院的最终落成完成了格劳曼多年来建造一个中国剧院的夙愿。

中国戏院在1927年5月揭幕,以其中国式建筑的外观得名,69英尺高的青铜色屋顶高入云霄,戏院内部也以中国艺术概念所设计。

中国剧院建造在好莱坞大道上,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红色中国式道观。为了突出中国剧院的中国古文化特色,建成后的剧场入口处由一条巨大的中国龙盘踞,正门两侧则有两头石狮子威风守卫,铜制的屋顶上,许多小龙在其间“遨游”。剧场两侧都是巨型大理石柱,大理石柱子的后面是用漆染成红色的砖墙,室内装饰用的银器上还雕刻着精美的树木和花鸟图案。

不仅有飞檐斗拱,还有雕梁画栋,在周围哥特式建筑中兀地立起一栋气势恢宏的中国古典式传统建筑,那朱红的油漆,流畅的线条,潇洒的气韵,均衡的结构,令那些见惯了欧式建筑的西方人惊艳不已。

当时就有记者撰文赞道:中国剧院的建筑是如此成功,它的装饰方案如此奥妙,真是闪烁着异国情调。建成后的中国剧院气势恢宏,内部装修之堂皇堪称世界一流。剧场内部的整个装潢基调是中国传统的红色,地毯据说是设计好图案后在中国编织的。舞台之大在当时实属罕见。

在中国剧院舞台进行过演出的世界级艺术家包括著名戏剧演员和电影大师卓别林、中国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

中国剧院在好莱坞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洛杉矶时报》的专栏作家史密斯1987年在一篇评论中这样写道:“中国剧院可能吸引了比华盛顿纪念碑更多的参观者——来此参观的人数肯定要比去联邦最高法院参观的人数多。中国剧院是我们想象中的电影明星经久魅力的证明,这个具有感情色彩的文艺演出场地,是美国的麦加……”

某种程度上,中国剧院就是立于好莱坞的美国“国宝”。

据介绍,不将零星游客计算在内,每天来中国剧院和“明星院落”停留的旅游大巴约有30辆,每年来此的游客约有200万人。从每天的凌晨到午夜,这里几乎从来没有看不见游客的时候。

中国剧院的文化创意,就连其前方院子的水泥地也不放过。

来好莱坞参观的人们普遍注意到,在中国剧院前方院子的水泥地上,布满了大小不同的手印和脚印,这就是好莱坞最著名的景观“明星院落”。这个小院仅有193平方英尺,200多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著名电影演员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洛杉矶时报》一位专栏作家曾经这样写道:“每年数百万人来到好莱坞,他们想亲眼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在制片厂拍摄电影,甚至想一睹他们在餐馆就餐或在夜总会消遣的芳容,但实现这一梦想的人却寥寥无几。但有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去处每个游客都可光顾,那就是格劳曼中国剧院的前院。”

对于究竟是谁最先创意要在中国剧院前院留下好莱坞电影界名人的脚印或手印,并使其最终成为永载青史的电影丰碑,人们对此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最早参与这一设计并付诸实践的核心人物是当时中国剧院的老板格劳曼,著名影星塔尔马奇,当红明星道格拉斯·法尔邦克斯和玛莉·皮克福德。因为最早在这里留下脚印的就是这4个人。

按照格劳曼自己的说法,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于一个偶然的插曲。有一次格劳曼来到即将完工的中国剧院工地察看,不小心一脚踩在前院刚刚修好但尚未风干的水泥地面上,当现场工人将他从水泥地面上拉出来后,一个清晰的脚印留在了上面。也就在此时,一个想法在他脑际油然而生。他马上打电话给法尔邦克斯、皮克福德与塔尔马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并让他们马上到中国剧院来,然后要求他们每人在现场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另外还有两个比较流行的说法:一说是无声电影女明星塔尔马奇有一天到中国剧院工地来看格劳曼,不小心踏进了剧场前院湿漉漉的水泥地面,被正在现场的格劳曼看到,引发了他的灵感。另一说法类似,只是主人公换成了皮克福德。

从玛丽莲·梦露到西尔威斯特·史泰龙,从加里·格兰特到哈里森·福特,这些近现代好莱坞历史上的巨星们大多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好莱坞中国剧院的左侧就是有名的柯达影院和好莱坞名人走廊,也是目前每年举行奥斯卡颁奖活动的中心地带和最为热闹的场所。引起几乎所有游客极大兴趣和吸引他们眼球的是,在中国剧院和柯达影院所在的一侧大约两个街区的行人道上,镌刻着一个个当代著名演员的名字。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好莱坞星光大道。好莱坞星光大道坐落在好莱坞大道上,实际上是好莱坞大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共有2500多位演艺界人士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

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电影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2001年,另外一个重要的商业娱乐区出现在好莱坞大道上。这个被称为“好莱坞与高地”的建筑群占地一百万平方英尺,耗资6亿美元,包括商店、酒吧、餐馆、夜总会和大名鼎鼎的杜比剧院(原名柯达剧院)。这片建筑群将中国剧院、柯达剧院和星光大道等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给好莱坞大道同时也给影都好莱坞带来了新的辉煌。

除了中国剧院,好莱坞大道上还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建筑——杜比剧院。

杜比剧院是好莱坞的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电影娱乐中心,同时也是美国电影与科学艺术学院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御用剧场。剧院2001年11月9日启用,2002年开始成为颁发奥斯卡奖的永久举行地。专门为奥斯卡颁奖礼而设计的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其中设有一个全美国最大的舞台,宽120尺,深75尺。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原柯达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得命名权。2012年5月更名为杜比剧院。

没有中国剧院和杜比剧院这样的建筑,好莱坞的辉煌将大打折扣。风云如果没有附着物,人们将很难找到怀念风云往事的支点。所以,将好莱坞的以往建筑保留就显得非常重要。多亏了一些公司、“好莱坞遗产”这样的保护组织以及洛杉矶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这一地区的大量历史建筑得以保存。那些留名青史的剧院和其他建筑瑰宝在黄金时代装点了好莱坞的著名大街,到现在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2. 在文化的土壤上建房子

除了中国剧院和杜比剧院,好莱坞还有一些著名的建筑。如位于好莱坞大道6233号的潘塔吉斯剧院,该剧院于1930年落成开放。在此前不到一年时间,美国股市遭遇全面崩溃,可这座富丽堂皇的电影宫殿在装潢上却依然不惜重金。极具艺术气息的巨型大厅里有香槟色的拱顶和奢华的楼梯,而华丽的立体天花板就像是2812座剧场的皇冠。剧院最初既上映电影,也有歌舞演出。在20世纪50年代,它是奥斯卡奖和其他一些重要活动的举办场所,1977年,剧院翻修了舞台以上演百老汇剧目。剧院为迎接《狮子王》的首演投入了1000万美元,使之成为最受欢迎的剧院之一。

位于日落大道6215号的好莱坞守护神剧院,于1940年的万圣节之夜落成开放,数百人涌入以珊瑚和镀铬装饰的舞池聆听乐团的演奏,欣赏着优美的表演,他们呷着香槟,享受着自助餐,在晶莹璀璨的吊灯下的枫木地板舞池里跳舞。随着大型乐团演出的逐渐衰落,守护神剧院开始吸引格莱美奖和艾美奖等大型颁奖典礼,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摇滚明星,从詹姆斯·布朗到比约克都曾在这里演出。1961年,守护神剧院举办了一场政治宴会,肯尼迪总统亲临现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守护神剧院最终被关闭。演出承办商投入了数百万美元对其进行修缮,2008年10月它重新开放。

位于日落大道6360号的撒母耳·高德温剧院创意独特,别具匠心。其设计初衷是为观众提供电影的终极体验,它的混凝土穹顶看起来就宛如一个高尔夫球,六边形天花板在内部为其提供支撑。它于1963年11月落成开放,当天观众们在带有126度弧度的26米宽银幕上观看了电影《疯狂世界》的首映,巨大的银幕几乎包住了整个800座圆形剧场,在电影爱好者们看来,剧院内部的音响系统“近乎完美”。它的网格球顶设计宣布了电影院建筑设计领域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但它却在电影的多元化中迷失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被关闭,但在建筑保护主义者的支持下,2002年剧院重获新生,2009年12月它首次放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D电影:《阿凡达》。

位于好莱坞大道6712号埃及剧院则比中国剧院还要历史悠久。1922年,数百名观众在埃及剧院的砂岩色院子里见证了第一部好莱坞电影——默片《罗宾汉》的首映。埃及剧院内有厚重的绘有象形文字的柱子,还有一对斯芬克斯雕像守卫在舞台前,在好莱坞引领了一股异国主题建筑的风潮。随着时光流逝,它失去了一些原创元素。20世纪80年代埃及剧院一度风采不在,直到1998年重新开放,上映最新热映电影,展现了极强的适应能力,成为好莱坞最成功的再利用建筑。现在它的院子里有棕榈树和高大的法老头像。

立于高地北大道1660号的蜜丝佛陀大厦1935年开业的时候,很多名人到场祝贺那个定义了“化妆”的人。蜜丝佛陀本人是波兰移民,在美容界创造了无数新事物,包括润唇膏、电影演员专用的化妆油,他称这座大厦是“世界最伟大的美容工厂”。在大厦粉色和白色相间的外墙后,是一个以古希腊线条装饰的展示厅,水晶吊灯下满是古董家具。大厦里有四家特别的美容院,墙壁的颜色能加强顾客的发色,如为金发而设的蓝色房间、为黑发而设的浅玫瑰色房间、为红发而设的绿色房间和为棕发而设的桃色房间,真是创意无处不在。如今,它们作为好莱坞博物馆的一部分被保留。

位于好莱坞大道6531号的山景公寓,也是一幢有故事的建筑。当年,尽管面对着它“演员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琼·布隆代尔、斯坦·劳瑞尔等默片明星还是搬进了这栋拥有54个单元的公寓楼。粉色的山景公寓于1917年建成,为演员在片场附近提供住所。它拥有U型的地中海风格“粉红佳人”大厅和中央庭院,甚至还有自动电梯。地下室最初被用作排练室,而鲁道夫·瓦伦蒂诺在禁酒时期把它变成了地下酒吧。随着20世纪60年代好莱坞周边地区的衰落,这栋公寓楼也随之失宠,甚至被认为不够安全。2002年的一场大火后,人们利用老照片把它复原成了1917年的样子,再现了它的拱门和临街店铺。2005年它作为豪华公寓重新开放。

立于藤街1750号的国家唱片大厦,让人只看一眼,便能铭记终生。这栋13层的大厦类似黑胶唱片的外观很容易被人辨认出,它是为纪念著名歌手奈特·金·科尔而建成的,它还有一个独特的昵称:“奈特建的大厦”。1956年建成的国家唱片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圆形写字楼,顶部的尖塔以莫尔斯代码闪烁着“Hollywood”字样,它的三座玻璃和木材混合结构的录音室仍是音乐行业中最棒的,从迪安·马丁到酷玩乐队都在这里录制过唱片。音乐先锋莱斯·保尔帮助设计了大厦的八座地下回响室,每一座都可以制造无法被复制的回响。

位于好莱坞大道6838号的船长剧院,自1926年落成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戏迷们把它看作“话剧在好莱坞的第一个家”,他们来这里观看威尔·罗杰斯、亨利·方达和瑞塔·海沃斯等著名演员的演出。无论坐在楼上或是奢华的包厢里,观众们都可以方便看到天鹅绒幕布覆盖的舞台。1941年船长剧院主办了电影《公民凯恩》的西海岸首映礼,这使其转型成被人们称为“好莱坞派拉蒙”的电影院。华特迪斯尼公司1989年将其收购后,投资1400万美元进行改造,今天它已成为迪斯尼电影首轮放映的高级影院。电影放映时常伴有现场音乐演奏,人们也会听到一台1928年产的管风琴传出的旋律。

位于梧桐北大道1999号的山城,1914年由两名亚洲艺术收藏家建造,它是好莱坞的一座山顶公馆,由柚木和雪松木构成,拥有10个房间,具有日本山间宫殿的所有风格要素:丝纸墙、手工雕刻的椽,庭院的小池里也有锦鲤。随后,山城成为诺曼·希勒和查理·卓别林等好莱坞精英的私人会所。“二战”期间,山城被用作军校教室,迫于反日的压力,主人掩盖了它的日本风格,并于1948年出售。新主人发现了山城的特色,1959年开设了山城餐厅,并持续到今天。山城的外屋和它的公共花园——包括一座具有600年历史的石塔,在2008年被指定为洛杉矶历史文化胜地。

建于1922年的这个圆形剧场位于好莱坞北端,是一个演唱会专用场所,大家经常会在电视或电影看到这个圆形剧场,甲克虫乐队也曾在此演奏。每年7月初到9月初这里有一个野外音乐会,由洛杉矶乐团和好莱坞野外剧场交响乐团共同演奏。到了周五和周六,你还可以在这里尽情欣赏电影音乐、流行音乐以及爵士音乐等多种音乐的演出。

卓越(派拉蒙)电影公司所拥有的好莱坞仅存的片场位于Melrose大街上。片场并不大,但可以看到很多电影里曾看到过的背景装置,例如电影中的长椅子。这里到处贴有公司麾下明星的照片,以及他们的电影学术办会奖以及艾美奖。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目睹明星们拍片的场面。

与好莱坞毗邻的环球影城,山上山下两大片区里游人常年排队,游览车穿梭在各大摄影棚之间,你不知道刚经过的摄影棚里正在拍摄的是哪部魔幻大片或枪战片、惊悚片、爱情片;经典影视如《大白鲨》、《吸血鬼》、《绝望主妇》、《加勒比海盗》等,都被开发成有专职工作人员扮演角色的场景再现版,让“目击抛尸现场”的游客刚逃过“持刀凶手”追杀,就冲进了“大白鲨”的地盘;更有技术含量的是由《金刚》、《变形金刚》等电影原班特效工作室授权开发的巨型摄影棚3D探险,让人置身影视场景中体验一路被金刚或汽车人追赶的“心惊肉跳”……

3. 好莱坞对周边房产的关联性影响

好莱坞的比华利山,是洛杉矶地区最豪华最富有的住宅区。1912年,随着电影业西迁的热潮,格林先生开办了比华利山饭店。随后,周边的大豆地和稻田都被逐渐开发成绿树掩映、曲径通幽、豪华隐秘的明星住宅区。

比华利山常住人口约三万两千,但前来观光、购物和打工的人员可将这一数字膨胀五到六倍。这儿集聚的明星和名流多于世界其他任何城市,许多世界闻名的经纪机构和制片公司也都位于此地。日落大道两旁总会有一些墨西哥小伙子向游人和追星族们兜售明星地图——标注着昔日和当今好莱坞名流家庭住址的地图。1997年的一部独立影片《明星地图》便讲述了这样一个地图小贩的故事。

比华利山街区规划齐整,树木错落有致,每一条街道都有一个不同的树种,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鸟语花香;电线杆等公用设施都藏在胡同内,最豪华的住宅集中于城北山上,较为平实的住宅都在城南;居民和游人每年在比华利山的购物消费额为7亿多美元,主要是花在名店的购物上;居民的人均书籍消费量亦为世界之最。

而比华利山饭店是世界电影界最喜爱的聚会场所。饭店占地12英亩,沿着棕榈掩映的日落大道呈条状铺开,整个旅馆呈粉红色调,被业内称为“粉房子”,由豪华套间、舞厅、酒吧、咖啡厅以及高级别墅套房和各色园林所组成,整个设计是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1912年建成,20世纪90年代停业翻修,历时两年,耗资1.4亿美元,于1995年重新开业。即使在比华利山,这也是一项极其昂贵的“整容手术”。从繁华的街道进到饭店,有如步入一个庇护殿堂,近百年的岁月对其静谧雅趣似乎无所改变。主楼内的总统套间在价格表上则以3000美元高踞第一。

门口的泊车员成天目染着以黑白为主色调的汽车长龙,劳斯莱斯和奔驰为主打品牌;游泳池边时常环绕着貌若天仙、光彩照人的小明星,身着比基尼,尽情展露肌肤,指望被某个大牌明星或导演看中;网球场则为世界顶级明星所占据;各式休息室内谈论的是千百万美元的电影交易,交易条款通常是在鸡尾酒餐巾纸上划拉出来;浓密敞亮的草地比新出锅的美钞还绿;风格各异的花园盛开着杜鹃、山茶、玫瑰和木兰,锦簇花团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好莱坞的建筑之所以著名,并非它有多高超的建筑技术,也未必出自多大牌的设计大师。好莱坞的建筑,就是以这样的电影历史文化作为根基,讲究建筑背后的故事,开发建筑商业元素之外的文化创意元素,从而成为好莱坞的一大亮点。

直至今天,随着电视的普及,一直在文化创意上独占鳌头的好莱坞始终是世界影视业的中心,这里聚集着美国六百多家影视公司,因而常被用作美国影视业的代称!由于辖区建筑中饱含的文化创意元素的保留和继续创新,它必将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纵有低潮,也必将再现辉煌!

4. 文化创意地产支撑并成就了好莱坞

文化创意地产支撑并成就了好莱坞和世界电影,同时,好莱坞和世界的新的类型电影又给世界地产注入了新的元素,培育出了新的文化地产种类和时尚风格。

我指的是电影动画片和电影漫画片。

电影动画片和电影漫画片,给地产界人士带来了新的启迪,也给世界地产带来了新的文化创意灵感和新的方向。与动漫电影主角和内容相结合的地产,正在世界一些地方兴起,其中结合得最好的国家当属美国和日本。

美国自1928年发展动漫文化产业;日本从1956年发展动漫文化产业。无论国际、国内经济出现何等状况,它们的动漫文化产业经济产值都是呈上升趋势。

动漫电影直接催生了迪斯尼乐园之类的地产的兴建。

迪斯尼乐园,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主题公园。由华特·迪斯尼一手创办的迪斯尼乐园是由华特·迪斯尼公司所创立与营运的一系列主题乐园与度假区中的第一个。

洛杉矶迪斯尼乐园建成于1955年。1971年,耗时十年的佛罗里达州迪斯尼建成;1983年,东京迪斯尼乐园建成,2001年其扩建的海上乐园完成;1992年,巴黎迪斯尼乐园建成。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斯尼乐园成为中国第一座迪斯尼主题公园,而迪斯尼公司已落实计划在中国上海市川沙镇建设另一个主题公园。

这六座迪斯尼乐园中,数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迪斯尼面积最大,有12228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最小,占地126公顷,仅为佛罗里达州的百分之一。论规模,美国佛州的奥兰多最大,分“动物王国”、“魔幻影城”、“科幻天地”和“梦幻世界”4个主题乐园,每个都比香港迪斯尼大,还有两个水上乐园,要想遍游全园,需要5天时间;其次是位于巴黎马恩河谷的迪斯尼,面积2023公顷,有“迪斯尼乐园”和“华特迪斯尼影城”两个主题公园;洛杉矶迪斯尼为206公顷,拥有传统的“迪斯尼乐园”和“加州冒险乐园”;东京迪斯尼面积为201公顷,有“迪斯尼乐园”和“迪斯尼海上乐园”两个主题乐园。

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附近的博伟湖附近的奥兰多迪斯尼乐园,是全世界最大的迪斯尼度假区,于1971年10月向公众开放,由七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公园、六个高尔夫俱乐部和六个主题酒店组成。

在奥兰多迪斯尼乐园中,设有中央大街、小世界、海底两万里、明天的世界、拓荒之地和自由广场等景区。中央大街上有优雅的老式马车、古色古香的店铺和餐厅茶室等;小世界是专给孩子们设计、为他们所向往的娱乐天地;在“海底两万里”,人们可坐上特制的潜艇,时而进入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带海床,时而又来到阴沉寂寥的寒带海床,尽情观赏五光十色的海底植物和水族,甚至还能看到满载珠宝货物的沉船和因地震陷落海底的古代城市;并可亲自到“月球”上去游览一番;如果来到拓荒之地和自由广场,那就另是一个天地了,在这里人们可以重温当年各国移民在新大陆拓荒的种种情景和英国殖民时期美洲大陆的状况。走在迪斯尼世界中,还经常会碰到一些演员扮成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使人童心复萌,游兴大发。

迪斯尼游乐园的背景,如同童话般美丽;奇特、梦幻般的城堡,又仿佛人间天堂。迪斯尼乐园被誉为地球上最快乐的地方,游览过的游客已经超过5.5亿,这其中包括国家元首、皇室成员、世界顶级明星。

迪斯尼乐园的设计和文化创意都与电影动画片有关。在迪斯尼乐园独有的“人物”中,有来自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巴斯光年。迪斯尼乐园中还设置了迪斯尼片中场景,园内设施也常常调换。迪斯尼乐园将动画片所运用的颜色、刺激、魔幻等元素与游乐园的功能完美结合。

这也难怪,建设迪斯尼乐园的华特·迪斯尼公司,本是世界第二大传媒娱乐企业。华特·迪斯尼公司旗下的电影发行品牌有:华特·迪斯尼影片、试金石影片、米拉麦克斯影片和帝门影片。没有动画片在电影上的成功,没有动画片催生的文化创意灵感,何来迪斯尼乐园的大受欢迎,何来迪斯尼乐园成为所在地“地产典范”的基石。可以说,迪斯尼乐园的商业成功,迪斯尼乐园在文化地产中的成功,离不开来自动画片中的文化创意。

5. “动漫王国”日本的地产秘诀

较之美国,日本的动漫产业不落下风。日本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动漫王国”,动漫产业作为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

日本是整个亚洲动漫界的领头军,其动漫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动漫的飞跃期开始,《机器猫》、《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灌篮高手》以及至今仍未完结的《火影忍者》、《海贼王》等经典作品的相继问世造就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几乎所有当代日本人都受到了漫画影响。

为何动漫旅游能够在日本迅速发展并且获得巨大的成功呢?

除了日本政府始终将推广动漫文化作为重点工作的因素外,与民族文化完美衔接起来的产业链是其最大的秘密武器。

在日本,漫画出版后,从动画制作播出、版权授权、衍生品生产及销售、部分动漫作品外销授权、成功动漫产品的深度开发直到开发新一轮动漫产品,形成了效益递进的良性循环。产业各个环节都具备了投入产出的良性模式,并形成了有现金流支撑的产业链;遍布日本的众多动漫制作公司、一大批国际顶尖级的漫画大师、动漫导演以及不计其数的兢兢业业的动画绘制者支撑着动漫创意产业第一线。

除此以外,20%~30%的作品成功率极大激发了动漫从业人员的创作热情并促使了成功产品的深度开发,保证了动漫产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在此基础上,再以极具品牌价值的动漫产品为起点,进一步打造出混合消费模式的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这就是日本以漫画为基础发展产业的完整模式。

动漫作为一种新型语言工具,成为了每一个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根据调查显示,东京18岁以下的青少年各种动漫形象和品牌衍生产品则是他们的最爱。更重要的是,许多年轻人对动漫形象的喜爱甚至崇拜、模仿,是终其一生的。这种深入人心的文化效应促使动漫创作者不仅看重作品当下的市场影响和经济收益,更加期待着作品的质量成为取胜未来的因素。

没有这种旺盛的势头,没有这种深入人心的普及,就不会有日本式的动漫主题博物馆、美术馆和游乐园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现在,在日本,几乎所有的经典动漫大师或动漫名作都有了各自的主题博物馆、美术馆或者游乐园,从手冢治虫到吉卜力工作室,从青山刚昌的名侦探柯南到水木茂的鬼太郎,从凯蒂猫到面包超人,从海贼王到樱桃小丸子,不一而足。在动漫创意产业实力雄厚的日本,动漫主题文化为日本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动漫旅游甚至已经发展为外国游客访日的重要动机之一。

有着“日本的沃特·迪斯尼”之称,身兼漫画家、作家、动画导演数项工作的宫崎骏,在漫画形象的创造、动画故事的编写、电影的拍摄制作以及后期的推广等方面,均体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良苦用心。

2001年10月,宫崎骏亲手打造的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正式开馆,与其说这是美术馆,不如说这就是宫崎骏主题公园,因为,只要是宫崎骏的动画里的人和物这里都会有。而且,是完全按照宫崎骏的构想打造的“童话世界”。

美术馆饱含着宫崎骏大师注重有趣、尊重孩子、倚重创新的理想。

宫崎骏希望呈现给游客的,是“有趣好玩,又能使人心变柔软的美术馆”。他希望来这里参观的人可以各得其所,“让想玩的人玩得痛快,想思考的人有所领悟,想感觉的人有所感受”,总之,“让人在离开的时候,觉得心灵比进来时更加丰富”。所以,在建筑方面,他希望打造“有如一部电影般威风凛凛的建筑”,不要华丽和封闭,而要“触感良好,触碰时会感到温暖的建筑”,“室外的风或光可以自由进出”。在运营方面,要“看重每一个小孩”,不对来宾的参观顺序或方向多加管理和干涉;在展示品方面,他“不希望打造成只讨吉卜力迷欢心的场所,不希望打造成陈列吉卜力既有绘画作品的怀旧美术馆”,他希望展品能够创意不断,能够传递创作者的心情,能够让参观者对动画产生新的见解,总之,绝对不要成为“认为作品比人更重要的美术馆,像煞有介事陈列着无趣作品的美术馆”。

美术馆的第一任馆主就是宫崎骏。由于美术馆处处充满了梦幻的色彩和儿童般的天真,自开业以来,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游客排队等候。

美术馆地处于日本东京都三鹰市,位于三鹰市井之头公园内,美术馆周围树影婆娑,幽静安详。在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有心的游客不难发现,苦心孤诣的新奇创意竟然具体到每一项设计、每一个细节中。

刚刚走进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的小门,便会让人心里一阵欢呼:售票亭里的售票员居然是那只著名的龙猫!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模型,这个售票亭只是美术馆给大家的一个见面礼而已。

再往前走几步,一抬头,又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天空之城》中的巨神兵,矗立在楼顶,顿时,《天空之城》的音乐和镜头飞快在脑海中闪现,心情也愈发急切。

不难想见还没正式进美术馆内部,游客就被龙猫和巨神兵轻易击中心中的痒处,人们对宫崎骏的设计之巧妙自是深深叹服。

一进入美术馆的入口,立刻就是下行阶梯,营造成仿佛即将进入诡异地方的气氛,这也是宫崎骏热爱的气氛。当正式进入美术馆,首先见到的是一个兑换底片式正式入场券的柜台,在它头顶上方的天花板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笑脸太阳以及茂盛的藤蔓,如果您仔细看还能发现有龙猫、骑扫帚的魔女琪琪也在画中。继续走进去,您还能发现这里真的到处隐藏秘密,中央走廊屋顶处有个大吊扇,感觉上又和宫崎骏大师的作品搭上关系了。

中央走廊的左边是影像展示室——“土星座”,这是一个小型电影院,放映只有在这里才能看到的吉卜力专门制作的动画电影,这些影片不会以任何形式在别处发行,是吉卜力美术馆观众专享的惊喜。隔着中央大厅,在“土星座”对面的是“开始动摇的房间”,是动画制作展示室,这是运用活动画片这种电影原理营造的动感空间。其中还有一个叫“龙猫蹦蹦跳”的大装置,在一个大旋转台上,有《龙猫》中的主要动画人物,有大小龙猫、小梅姊妹,还有猫公车、小煤灰。可不要小看这个装置,当它快速转动后,动画人物模型都会动起来,可以看到龙猫在跳绳、猫公车快速奔跑,以旋转和灯光营造出令人兴奋的动感。这个装置的各处细节都花费了很多不留痕迹的细致功夫,所以也是宫崎骏最喜欢的场所。房间里还有一个“全景视窗”,做出某个场景,但不加任何说明,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参观者,往往能令孩子们激动不已。

在二楼,一半是宫崎骏大师的工作室,这里的桌面、书架上都不是收拾得很整齐,就像是有人刚用完、刚离开座位似的,在墙面上有许多神隐少女的手稿图,书架上则有许多关于宫崎骏作品的资料和珍贵手稿,这些都可以翻阅。

另一边是一个特展室,有企划展示室、小小模拟摄影室、电影诞生的场所等,向孩子们展示动画的创意、制作过程和从业者们的工作场所。主要介绍“天空之城”为主,还有一些关于飞行器的设计理念、构想源头,以及大师几部作品中所设计出来的武器介绍、剖析,让人对于故事中的一切又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到了三楼,可以看到一间属于孩子们的游乐区——“龙猫巴士间”,这里有一只好大的猫巴士,在这里小孩子都进去里面亲手摸摸、抱抱毛茸茸的猫巴士,不过可惜的是只有小孩子可以进去,而且还有人数限制。

除了游乐区,三楼还有两间商店,一间专门卖宫崎骏作品的书籍、光碟、原声带以及与美术、动画相关的书籍。另外一间就是与动画有关的销售房间,主要贩售一些小纪念品、布偶、模型之类的东西,生意相当好,很多模型一下就卖完了。

最令人惊叹的是美术馆的屋顶花园,那里竖立着一个守卫者,一个《天空之城》里守护着花草树木和小鸟的巨大的机器人。

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场所的打造,既为日本地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电影中的文化创意得到了保留和延续。兵库县宝冢市手冢治虫纪念馆可谓是日本漫画博物馆的先驱。创作了《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经典动画的手冢治虫被称为“日本动漫之父”,在四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使漫画的阅读群体从儿童扩展至成人,其创作技法对后辈的影响也尤为深远。手冢治虫纪念馆于1994年开馆,凭借大师的人气,仅开放之初就吸引了53万余游客前往参观、学习。纪念馆内陈列着阿童木等动漫形象的漫画、动画、玩具以及布景,展示了珍贵的漫画手稿、笔记、历年作品图片、漫画制作资料等。

除了兴建新的与动漫文化有关的游乐园、博物馆和美术馆,旧有的在动漫电影中出现的建筑也被利用,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为吸引海外游客,许多日本城市还尝试将动漫旅游和当地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不少中国80后在回忆童年时光时,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聪明的一休》里那个光头小和尚充满智慧的笑容,而日本金阁寺正是与一休哥斗智的将军足立义满所住的庭院。京都市针对中国游客,特地在金阁寺的宣传资料上对一休哥做了详细介绍,在前往金阁寺的路上还打出了“一休哥欢迎你”的标语,让人倍感亲切。正是这种动漫人物与当地文化的完美融合,让不少中国游客在日本动漫人物的故乡里找回了那些逝去的时光。

作为新兴产业,日本动漫旅游的开发主要是建立在优质动漫资源与当地旅游项目或空间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并依靠丰富多彩的开发模式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

这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依托于各类动漫购物街的物品式动漫旅游。全日本最著名的动漫产品贩卖地当属东京的秋叶原。秋叶原又称“御宅族之街”,成名于2000年,是日本动漫胜地之一。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在这里建立了各种同人社团,大批狂热御宅族以秋叶原为媒介创作了大量动漫作品,各大动漫企业也相继在此开设店铺。

还有以动漫形象作为公园设施外观装潢及活动主体内容的主题公园式动漫旅游。位于东京都多摩市的三丽鸥彩虹乐园是座全天候室内主题乐园。园内聚集了众多可爱的三丽鸥卡通明星,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头戴蝴蝶结、永远粉红的Hello Kitty。在Kitty之家体验Hello Kitty的日常生活;去周边产品专卖店搜寻独家限量版的Hello Kitty玩具……所有女孩都会幸福地陶醉在这座粉红色的天堂里。

比较而言,美国以游乐园为载体的文化地产宏观大气、天马行空,日本以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为载体的文化地产则细腻精致,体贴入微,但两者相同的都是文化创意十足,趣味横生,奇幻瑰丽,魅力难挡。

以动漫产品为起点,打造出混合消费模式的或游乐园式、或美术馆博物馆式的文化地产,这不仅是美国,也是日本动漫产业和文化创意地产双双繁荣的重要原因,也给其他国家的地产行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启示、新思路,从而让世界地产有变商业地产为文化地产,最后更大比例进入文化地产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