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看延迟退休的利益之争

我看延迟退休的利益之争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社会利益整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作为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家责任和文明进步集合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退休制度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历经50多年的不断修改完善已相对成熟。

一、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社会利益整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

作为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家责任和文明进步集合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退休制度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历经50多年的不断修改完善已相对成熟。自1982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一次老年问题世界大会以后,老龄化问题逐渐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理论界也就此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而在实践层面上,延迟退休成为发达国家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普遍做法。这些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的退休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它山之石”。大概正因为如此,许多研究文献大篇幅介绍国外延迟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做法,而对我国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相对较少。笔者以为,研究的思维定式应当是“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国的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文化渊源与现实背景、老龄化特点和既有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有别于国外。其理论研究既要考虑老龄化对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普遍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又不可忽视现实经济状况、社会背景、历史和文化习惯的限制,应立足于中国国情。

二、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研究争议的缘由

围绕我国目前是否要延迟退休的理论争辩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者们的研究学科视角差异所带来的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学科观的不同。自然科学研究者多主张定量研究,一是一、二是二,而软科学研究者大多对复杂的定量持怀疑态度。主流经济学家们往往通过大量而复杂的模型进行退休和养老制度改革研究,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人常常对其合理性持怀疑态度。事实上,不仅这些模型研究所需的信息量经常超过实际可提供的,而且难以容纳非经济因素,这些非经济因素是不可能“精算”的。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受诸多自变量、他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影响,因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研究处于理论和现实、学科与学科两个交汇区,单一学科研究的片面性难免。二是研究样本有差异。学者们往往以一类或几类利益集团为研究样本,研究延迟退休对其产生的影响。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无论改还是不改、何时改、如何改,对不同利益集团利益的影响总是有差异的,因而研究结论不同甚至相悖,纯属正常。

三、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争论的实质是其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的差异

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仅涉及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而且影响所有人、几代人,关乎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理论争辩,体现了研究者在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不同的公平与效率观。国家干预主义遵循公平原则并以其构建老年保障理论,而经济自由主义老年保障理论则注重效率。既要体现公平又要体现效率,是马克思主义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基本思想,也是公共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公平和效率也都是相对的。确定科学合理的公平与效率取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我国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因此,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应当是我国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的逻辑起点。

四、“文化堕距”是我国退休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不可忽视的元素

退休和养老保障制度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之,而不是如辽宁大学苗红军博士(2005)所言“退休制度的建立最早源于西方”“退休养老保险最早发端于法国”。我国几千年积淀的养老保障文化对当前进行的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不可小觑。慈善(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义学说、佛家的慈悲和因果报应思想、道家的自然和谐思想[34])、调均(如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董仲舒的“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等治国理念)和责任(孟子的“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等我国古代退休和养老保障的思想基础,依然对今天我国的退休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文化堕距”[35]决定了文化巨有穿透历史的强大力量。因此,我国退休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土壤,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足。

【注释】

[1]French,E.,Jones,J.B.The Effects of Health Insurance and Self-insurance on Retirement Behavior[Z].Michigan etirement Research Center Research Paper No.UM WP 2007-170,2007.

[2]Tatsiramos,K.Job Displacement and the Transitions to Re-employment and Early Retirement for Non-employed OlderWork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10,54,(4).

[3]Glomm,G.,Jung,J.Tran,C.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Early Retirement in the Public Sector:The Case of Brazil[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9,33,(4).

[4]Díaz-Giménez,J.,Díaz-Saavedra,J.Delaying Retirement in Spain[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09,12,(1).

[5]Magnani,R.A General Equilibrium Evalua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New Pension Reforms in Italy[J].Economics,2010,Accepted Manuscript.

[6]张春红,周萍,杨振明.提前退休——先算养老金的明白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09-01.

[7]Van Dalen,Hendrik,Henkens.Do European Employers Support Later Retir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10(3).

[8]Gustman,Alan,Steinmeier.What the Stock Market Decline Means for the Financial Security and Retirement Choices of the Nearetirement Popul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0(1).

[9]Van Dam,Karen,Van der Vorst.Employees'Intentions to Retire Early:A Case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nticipated Work conditions[J].Journal of Career Develoment,2009(3).

[10]李珍.关于退休年龄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评论,1997(1).

[11]邓大松,王增文.我国人口死亡率与最优退休年龄的动态变化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8(2).

[12]郑功成.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基本认识[N].光明日报,2012-09-12.

[13]姜向群.推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总量以及个人养老金获取量的影响[J].人口研究,2012(6);周辉.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限制因素分析与建议[J].学术交流,2011(2).

[14]柳清瑞,金刚.人口红利转变、老龄化与提高退休年龄[J],人口与发展,2011(4).

[15]姚远,等.退休年龄调整:为何如此纠结[J].人口研究,2012(6).

[16]仲大军.调整退休年限不如调整财政收入和养老待遇[J].社会保险研究,2004(11-12).

[17]转引自:苗红军.中国城镇职业延迟退休年龄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11.

[18]邵国栋,朱小玉,刘伟.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延迟退休年龄合理性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

[19]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

[20]丁一,吕学静.提高退休年龄与开发高技能老年人才资源:作用机制及制度设计[J].经济学家,2013(10).

[21]姜向群,陈艳.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的质疑人口研究,2004(5).

[22]林仕华,韩东起.“延迟退休年龄”的纠结[J].祖国,2012(7).

[23]杜鹏,李超.中国老年在业人口状况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国际比较研究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2003-06.

[24]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news/1134589.htm.

[25]杨东升,刘峰.对于当前延迟退休年龄之必要性的质疑——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2013(4).

[26]朱楠.中国延长退休年龄的财务平衡预算及其方案设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8).

[27]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

[28]王增文.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最优规模研究:基于财政的可持续性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0(1).

[29]殷俊,黄蓉.人口老龄化、退休年龄与基础养老金长期偿付能力研究[J].改革与发展,2012(4).

[30]郑秉文.中国应如何深化改革养老保险金制度[J].中国社会保障,2012(2).

[31]唐钧.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之真相[EB/OL].http://www.zwtxnews.com/info/2013-03/18/20915.html.

[32]仲大军.调整退休年限不如调整财政收入和养老待遇[J].社会保险研究,2004(11-12).

[33]刘万.延迟退休一定有损退休利益吗?基于对城镇职工不同退休年龄养老金财富的考察[J].经济评论,2013(4).

[34]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6-65.

[35]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提出的“文化堕距”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变化快,有的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和错位,由此而产生社会问题。一般来说,“物质文化”总是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两者不同步便产生差距。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