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利益分化对延迟退休的观念与决策影响

利益分化对延迟退休的观念与决策影响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物质决定精神,利益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观念。

物质决定精神,利益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剧的社会利益分化,导致公众在延迟退休问题上的观念分歧、观念改变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是主体在外界的影响下亲身体验、在感悟中缓慢实现的。

一、利益分化导致在延迟退休问题上的观念分歧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与此密切关联的延迟退休争议再起。2015年1月27日,新华网刊登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92%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想早拿养老金享受生活”,并质疑“特权阶层继续保有权力”,认为赞成延迟退休的是一些党员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贵州大学许鹿教授等人(2015)的抽样调查得出结论:20—35岁年龄段的人群对延迟退休可能给年轻人带来的就业压力特别敏感;而36—50岁年龄段的人群最关注的是延迟退休对劳动力更新换代的影响,认为延迟退休会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50岁以上的人群关注的是养老保障,而不太关心延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的影响。[19]笔者的此次民意调查结论与上述调查结论基本吻合:不赞成延迟退休的仍占绝对多数。

理论界,经过10多年的讨论、交流和争鸣,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和速度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现行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障制度存在弊端等方面基本形成了共识,但在延迟退休年龄是否对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是否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是否会提高养老基金支付能力等主要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

(1)延迟退休年龄是否对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安徽省委党校刘红运认为:“延迟职工退休年龄,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影响程度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会加大劳动力成本,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而江西财经大学余桔云博士(2014)通过建立养老金财富损益模型得出结论:延迟退休不等于利益受损;在一定条件下,延迟退休带来的养老金财富增加程度女性大于男性。[21]山东大学苏春红博士等(2014)则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减少企业的缴费负担和人力培训费用、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困难现象。”[22]

(2)延迟退休是否会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熊必俊研究员认为,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界限和退休年龄不是永久不变的,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和预期寿命的延长等情况相应提高。[23]东南政法大学的乐章等也认为,延迟退休年龄或多或少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但其程度并不像部分学者描述的那样大。我国的经济发展仍保持较高增长,经济发展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劳动力吸纳力还很强。“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岗位数量,从而得出劳动力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是一比一的关系。应该基于发展的视角考虑在老龄化态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24]但是,多数年轻劳动人口认为延迟退休会影响他们就业和职业发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等则认为,延迟退休对年轻人就业有影响,但同时也减轻了年轻人供养退休人员的负担。[25]

(3)延迟退休是否会提高养老基金支付能力。多因素叠加造成我国养老金需求快速攀升,养老金缺口客观存在,这一点基本形成共识。关于养老金缺口形成的原因,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有四。一是提前退休现象较为普遍。“不足50岁拿着低水平养老金跳舞,企业承受工资总额40%多(含住房公积金)社保费率,养老和医保基金入不敷出。”[26]二是老龄人口整体基数大、比值高、增长速度快,造成领取养老金的人群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达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27]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2》的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人口总数的32.8%,高出世界水平的21.2%。三是老龄人口长寿使领取养老金年限延长。联合国发布的《2013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3.7岁,已超过了73.4岁的高人类发展水平平均预期寿命。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延长增加了养老金的总需求量。四是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带来的转制成本巨大。养老保障的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并轨,将使大量养老资金流量变存量。我国37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转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大概需要12万亿元[28],给已经紧绷的养老金总盘子带来巨大压力。

关于如何弥补养老金的供需矛盾形成巨大的养老金缺口,武汉大学辜胜阻教授等人建议:“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市场、个人的作用,多筹并举,做实养老金池,减小养老金缺口压力。要积极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范围和缴费比率,增加养老金公共财政投入,优化养老金投资运营,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大力开发和推广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养老金,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金体系。”[29]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最近则提出了领取养老金的具体办法:渐进式改革策略,即“先自选、后强制、大统一”。2016—2020年间由个人自选,不选择延迟领取的,按照并轨前的政策和计发基数养老金;选择延迟领取的,按照并轨后的新政策和计发基数领取养老金;2021—2030年间,男女同步统一进入渐进式延迟领取养老金的轨道,提前领取者按照年数扣减;2031年后,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时,统一在65岁、累积缴费达35年时领取全额基础养老金。这5~10年的过渡期,给制度“中人”一个适应期,给政府和社会一个准备期。[30]

如前所述,许多学者认为,延迟退休能有效弥补养老金缺口。但近来更多的学者认为,延迟退休对养老金缺口的弥补是十分有限的,延迟退休是弥补养老金缺口的渠道之一,但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主要手段。中山大学社会调查中心研究员梁宏最近的研究得出结论:在2015—2034年实施渐进式延退方案,能最有力地弥补养老金缺口,缓解养老负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养老金红利”,并认为,应多手段、多方法维护养老金安全,同时还需要考虑诸如社会公平、就业情况等诸多因素。[31]

二、观念分歧使延迟退休具体方案决策困难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利益追求是人类行为的动因,人们的一切努力都与自身的利益有关,而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全社会利益以及自身利益的需要所制定的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其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32]退休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实现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举措。

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在延迟退休问题上的观念分歧以及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所存在的问题,使延迟退休具体方案决策困难。

一是难在我国的社会利益分化引起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日益强烈,而公平又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延迟退休的争议反映了当下的利益分化,折射出社会公平之痒。虽然国家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直在路上”,“成效初步显现”,2008年之后“收入差距扩大正在趋缓”,基尼系数呈回落趋势,但“差距依然较大”,劳动收入并没有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同步,行业差距、地区差距和不合理的分配现象,引起许多人强烈的关注和忧虑。以个人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福利个人化的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的渗透,更增加了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原则下的退休与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难度。“公平与效率的度不好把握。既不能因为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也不能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33]延迟退休方案如何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是党和政府面临的关于智慧和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

二是难在“牵一发而动全身”。退休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大事,涉及范围广、层次深,需要与户籍、就业、税收和金融等制度改革协同推进,同时还需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教育、医疗和养老的不公平等问题。因此,退休和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是难在“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退休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要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但是,近年来由于政策不完善和执行监督不力,一些社会群体获得了过多不正当利益。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藩篱,必然触及既得利益,其阻力可想而知。

四是难在因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所导致的个人养老储备不足和公共财政投入有限。一方面,目前我国临近退休的劳动人口都是改革开放前出生的,长期的“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和单位内部退休养老制度,使体制内的这类人群在中青年时很少有个人财富积累,国家财政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他们养老金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1/10,却要抚养世界上1/5的老人,这决定了我国人均公共财政投入是有限的。

【注释】

[1]李路路.制度转型与分层结构的变迁——阶层相对关系模式的“双重再生产”[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2]何小培.关于目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报酬的若干调查[J].经济研究,1982(8).

[3]陈宗胜,李明.关于非法、非正常收入及对收入差别的影响的研究[J].河北学刊,2000(4).

[4]孙立平.关于贫富差距的深层思考与制度重建[N].中国企业报,2001-10-29.

[5]李强.“脑体倒挂”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J].社会学研究,1996(6).

[6]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3.

[7]马庆钰.全面认识当前社会管理中的十五个矛盾[N].学习时报,2005-05-16.

[8]和春雷.体制型失业与再就业:基本的政策选择[J].经济管理,1998(2).

[9]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J].战略与管理,2002(3).

[10]张宝珠,张静.国有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形成机制分析[J].北方经济,2011(6).

[11]杨天宇.调整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财政制度保障[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6).

[12]傅宏波.中国养老问题:如何面对社会老龄化[J].观察与思考,2005(9).

[13]董志强.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格局[J].探索与争鸣,2003(1).

[14]田雪原.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

[15]许鹿,罗翊萑.城镇居民对延迟退休的态度调查——基于G市的调查研究[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5(1).

[16]杜宇.中国仍处人口红利期 充裕劳动力助推经济增长[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8-10/03/content-10145416.htm.

[17]杨燕绥.中国社会保障进入体系建设阶段[J].人力资源,2013(12).

[18]陆满平.降低社保缴费率只是权宜之计[J].新财经,2010(12).

[19]刘红运.关于延迟劳动者退休年龄的思考[J].开发研究,2014(3).

[20]余桔云.延迟退休与养老金财富关系的定量考察[J].人口与经济,2014(4).

[21]苏春红,李齐云.延迟退休年龄效应分析与中国渐进式推进策略研究[J].理论学刊,2014(5).

[22]熊必俊.走出人口红利消失的误区[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3).

[23]乐章,刘二鹏.延迟退休年龄:研究进展与若干争议[J].社会保障研究,2015(2).

[24]姚洋,崔静远.中国人力资本的测算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5(1).

[25]杨燕绥.中国延迟退休难在哪里?.[EB/OL].https://www.163.com.

[26]于宁.“后人口红利时代”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基于老龄化经济影响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3(12).

[27]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许生,李世刚.我国宏观税负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

[28]曹冬梅,辜胜阻,方浪.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对策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0).

[29]杨燕绥.中国延迟退休难在哪里?.网易财经[EB/OL].https://www.163.com.

[30]梁宏.延迟退休对减少基础养老金支付的效果——基于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探讨[J].南方人口,2015(3).

[3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1.

[3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性看齐心办[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18-21

[33]阳义南,才国伟.推迟退休年龄和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可行吗——来自广东省在职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12(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