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政策主张及其措施

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政策主张及其措施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甘肃省统计局局长樊怀玉在《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一文中,对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政策主张及其措施做了详细的很好的总结。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的协同。我们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就是要扬长避短,集中一切力量和要素发挥优势。兰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等已成为甘肃工业企业发展的主力军。甘肃的省情决定我们必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一)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决定的主要措施综述

  《中央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中提出了工业强省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及其主要措施:全面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支持企业低成本扩张;推动矿产资源向省内外优势企业集中;切实保障工业项目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努力加大工业投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狠抓工作落实。通过这一系列政策主张及其主要措施,才能把工业强省落到实处。

  甘肃省统计局局长樊怀玉在《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一文中,对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政策主张及其措施做了详细的很好的总结。

  (二)确立工业强省的新理念,提升跨越式发展的共识

  甘肃省统计局局长樊怀玉在《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中指出:

  工业强省”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个领域的协同。我省经济底子薄,发展经济要转变观念,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更是要转变观念。甘肃省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石化、能源、有色、冶金机械电子工业基地;酒钢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10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前列,镍产量占到全国的90%以上。我们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就是要扬长避短,集中一切力量和要素发挥优势。“十五”以来的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快在工业,慢也在工业,工业是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工业强,竞争力才强,财力才强。

  (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下大决心打造强势跨国公司

  要大力加快工业的发展,不断培育壮大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工业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带动全省工业发展的大型跨国公司。兰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等已成为甘肃工业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但在全国500强中仍属强中之弱。面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甘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在新阶段,还要不断按照现代工业发展的要求、资本运作的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用新的思路优化资源配置,继续壮大石化、有色、冶金、电力等优势产业,使资源向优势行业集中,扩大现有大企业规模,培育新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集中度,既做大又做强。

  并且要在优势产业发展上要有新突破。石化、有色、煤电产业是甘肃工业中的优势产业,其比重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均达到了15%以上,冶金、食品、装备制造业是甘肃工业中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在5-10%之间。现阶段,石化、有色工业在技术、装备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已处于比较先进的位置,“十一五”期间加强对“以大乙烯为龙头的乙烯及其深加工工程、镍、铜冶炼深加工工程、以铝工业为核心的‘电----加’一体化工程”等战略性重大工程的实施,将会进一步增强这两大优势行业在国内同行业的地位和对地方工业发展的带动力。煤、电产业是我省第三大产业,原煤、电力基本上自给有余,略有调出,而精煤等煤深加工产品则需大量调入。因此,煤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发展煤化工应是当务之急。我省是全国五大风电场之一,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目前,我省风电产业已经蓬勃兴起,并在风电设备制造、发电技术等方面已具备了一定优势,酒泉已被国家列入风电基地建设规划。抓紧1000KW级风电基地项目建设,促其早日投产,这不仅可以替代现有的火电,减少“三废”排放和环境污染,而且也有利于“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对现有产品的二次开发力度。

  甘肃工业的优势并不在于资源,而是在于我们有大量的初级原材料产品,这是我省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也是目前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行原材料产品的二次开发正是我省工业的新的增长点所在。因此要进一步拉长产品和产业链条,提高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度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中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在我省工业产品中,能源、原材料产品约占到了73%;在重工业产品中能源原材料产品约占重工业产品的93%。《200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显示,工业部门产品流出,占到全省总流出的82%,而其中仅有10%左右的是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这个比重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重工业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深度开发,应是我们发挥优势的重中之重,我们不求卖最终产品,而是要在现有原材料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升值,由卖“粗”原料向卖“精”原料过渡。如冶金、有色行业可以向低合金高强钢、含镍钢、钢管、合金线材、汽车合金铝型材、高速列车合金铝型材、精密铝结构材料、家用铝耐蚀管道、功能镍基材料、镍基超合金,钴基超合金等方向加工增值。

  要进一步增强行业龙头企业的控制力。我省工业资源性产品比重大,虽然这些企业形成了若干个在本行业有影响的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集中程度还不够高,产品加工链条还不够长。必须使这些龙头企业不仅是控制资源的大企业,更是进行资源深加工、提供精、优产品的大企业。我们应该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增强产业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加工型企业应细化专业分工,优化企业供应链,以“协作圈”的形式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逐步把一些初加工环节和工序扩散到周边地区和地方企业,集中精力搞好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这样不仅可以较快地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大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而且还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更有利于带动市县区工业经济和企业的大发展,提高整个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

  (四)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提高工业投入产出效益

  樊怀玉认为项目是拉动发展的基础,投资是项目建设的必备条件。甘肃的省情决定我们必须要依靠投资的拉动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要兴建的10大超百亿工程中,有7大工程在工业部门,因此,集中财力抓项目,凝聚力量搞建设,应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广泛利用民间资金的社会各方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全方位筹措项目建设和生产资金。加大龙头企业的融资力度,继续贯彻落实关于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同时,对工业的投入还必须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不仅要实现量的扩张,更要有质的提高。具体要加强工业投入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从政策、吸引外资等多方面为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利用政策、信息等正确引导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对投资者的投资和投资行为进行指导。并且要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产品方向,以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为着眼点进行投入。真正做到立项要准,起点要高。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工作,防止投资项目决策失误或起点较低,造成投资浪费或低效投资。另外,在投入方向上,大型企业应注重规模经济和边际效益,中小型企业应侧重产品开发和创新,争取建成的项目有比较高的投入产出率。

  (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全省各地工业协调发展

  兰州、金昌、白银、嘉峪关、天水已成为我省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区;平凉煤电、酒泉风电基地地位正在形成;武威张掖、酒泉、定西等地农副产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因此,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地区间工业经济协调发展,要立足现有区域比较优势,以优势产业为支撑,综合考虑城市化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发展特色工业,把培育特色产业和发挥区域优势结合起来统一规划,错位发展。兰州应以石油化工产品深加工为主线,加快发展下游延伸产品的步伐,带动陇东石化基地建设。机械、生物制药以量的扩张为重点,提升产业地位。同时,还应利用石化工业的技术、资源优势,向日用化工、新型塑料、装饰材料、化纤纺织等产业和产品的方向发展,通过“借力”,促进中心城市的轻工业快速发展;金昌、白银要充分发挥镍、铜、铅、锌及稀贵金属生产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有色金属加工率;嘉峪关要强化西北最大钢铁生产基地的作用,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酒泉、张掖、武威、定西等地要以发展绿色食品为龙头,加快发展葡萄酿造、啤酒原料、玉米淀粉精深加工、马铃薯精深加工业。要依托骨干企业,对现有资源有效整合,组建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发挥规模效益。天水是我省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有关方面已经确立的重型工程机械装备生产基地、数控机床及数字智能型仪器仪表生产基地之一,集中资金发展重型工程机械、数控机床及数字智能型仪器仪表是发展工业的重中之重。

  (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对策

  必须要找准甘肃在国内产业分工的定位和角色,利用甘肃工业的比较优势、引进大项目、新技术,使甘肃成为国内化工、有色、冶金等精、深原辅材料供应的重要基地。具体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更多地吸收省外、国外贷款和内、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各类投资基金等。同时也要注重与掌握关键技术和新工艺、新产品的中介机构甚至是海外的中介机构,市场咨询机构的联营和引进。要完善对民间资金的投融资引导政策,采取投资补贴、贴息贷款、减免税收、加速折旧、再投资返还等措施,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优势产业、企业的项目建设。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争取国家扶持和国有资源转换、资产重组、国有资本退出或减持等多种渠道,筹措扶持资金。鼓励和扶持优势企业在外设立研发机构。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设立在发达城市甚至国外,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环境、信息、技术、人才等条件,让我们的研发人员融入当地的“经济圈”、“技术圈”,提高企业研发机构的能力。也可以使企业研发机构成为企业发展的信息、技术“中介”,招商引资的“桥梁”。

  (七)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导,实现工业经济和谐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产业,体现着一个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但规模度仍显不足,带动作用不明显,还需进一步实现量的扩充。在国际上,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例达到30%左右,被认为是工业经济能够和谐、高效、持续发展的合理结构。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例约为27%左右,而我省仅为7%,与全国相差达20个百分点。发展装备制造业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调整了结构。装备制造业的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很低,符合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要求,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动力源,也是改变我省高能耗、资源型工业结构的有效途径。我省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小,企业负债重,自我发展难度大。因此,我省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要以政府引导、扶持为重点,发挥它们已有的竞争优势,采用经济手段,以贴息、建设园区等形式,促其做大做强,培育规模效益。继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尽快设立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发展基金,包括装备制造业振兴基金和重大装备研制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参与国际竞争及在国内同行业具有技术、市场优势的产品和企业的扩能改造,重型工程机械装备、数控机床及数字智能型仪器仪表生产基地建设,以高技术产业链为核心的技术改造项目以及高精尖产品生产环节的建设、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八)走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子,促进高能耗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省发展循环经济,已有一定起色,但是,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很大。200712月,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我省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省。金川公司被批准为国家第一批试点单位。2008年以来,开展了金昌、白银、嘉峪关、武威市等4个市和西固区、崆峒区等两个区的试点,金昌新材料工业园区、中科院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等10个工业园区,以及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白银公司、兰州石化公司等32户重点企业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在城市、园区和企业等不同层面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目前,全省48个试点单位正在积极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试点方案和发展规划。就区域而言,金昌市循环经济发展已有一定规模,已建设甘肃新川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PVC项目、120万吨硫酸钾项目,金泥集团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电石项目等,形成金川公司的氯气、硫酸,电石厂的乙炔到新川化工的PvC和硫酸钾,电石渣到水泥的产业链。白银公司污染综合治理铜冶炼制酸系统改造项目于2007年初建成投运,年减排二氧化硫448万吨,同时回收制酸。2008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2013吨标煤,与2005年相比较,下降了1088%,全省工业增加值能耗4050吨标煤,同比下降566%。二氧化硫排放量5015万吨,比2005年下降1095%,少于全省“十一五”环保规划确定的563万吨的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705万吨,比2005年下降631%,但突破了“十一五”环保规划确定的168万吨的总量。考虑到我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及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的产业发展阶段,尤其需要加快发展的实际,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压力还很大。

  总之,各个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改变传统经济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倡导循环经济,即“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我省的重点支柱行业基本上都是高耗能的产业,2007年,石化、冶金、有色、电力4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到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5%以上,电力消耗占到了88%以上,这些重点行业是我省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关键。因此,在今后发展重点优势产业过程中,要注重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条,通过技术进步改变产品结构,降低产品单耗水平;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水平。转变传统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走循环经济的路子。这不仅要关注上游产业的能源原材料供给和下游加工业的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而且要重视高耗能产业所生产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质的综合利用与产业开发,将上游产业的污染排放物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下游产品,让物资循环利用,既消减了污染排放,又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形成“三废变三宝”的产业链与循环经济圈。要加快企业设备更新。应该以减少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为中心,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设备更新,降低工业生产对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九)努力发挥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推动作用

  要高度关注工业发展与其他行业及社会事业发展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要注意处理好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中小企业是我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标准不熟悉等阻碍其发展壮大。我们在延长优势大企业产品产业链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通过产业链条将其连结起来,形成产业链意义上的规模化,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要促进工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在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工业发展要为城镇化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发展城市和农村各类工业和社会事业,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技术条件,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甘肃省国资委主任冯艾武指出:实施工业强省,政策的支持引导是关键。纵观近年工业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无一不是享受了国家的区域性政策支持,无一不是出台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从而形成“政策洼地”,吸引生产要素快速转移聚集得到超常发展。甘肃要实现工业强省,在政策支持上要同步走三条路,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出台区域性优惠政策;向国家要政策。

  1.落实好现有政策

  要全面落实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是指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5年修订)》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国家鼓励类的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规定的鼓励类项目和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联合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第18号令)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减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的,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如下优惠政策:内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交通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码头运营和管道运输的企业。新办电力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电力运营的企业。新办水利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江河湖泊综合治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力发电、水土保持、河道疏浚、河海堤防建设等开发水利、防治水害的企业。新办邮政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邮政运营的企业。新办广播电视企业是指投资新办从事广播电视运营的企业。鼓励西部地区企业提高技术开发经费的开支比重。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试验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试验费、研究机构人员工资、研究设备折旧、与新产品试制和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企业,可以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

  全面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规定的政策措施。主要是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支持企业低成本扩张,推动矿产资源向省内优势企业集中,切实保障工业企业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努力加大工业投入等。一部分是国家或省上已有政策,一部分是省上新出台的推进措施,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逐条落实,这里我不再一一介绍。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主要是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这些政策我省是用得比较好的,目前这些工作都已进入收尾阶段。

  2.出台适合我省的区域性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我省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全省工业强省大会,使全省上下思想更加解放、观念得到转变,思路更加开阔,措施更加得力。这次大会的一个突出成绩是通过了三个配套文件,也就是一个决定、一个意见、一个办法,即:《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转化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考核奖励试行办法》。决定是一个总抓手,明确了工业强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任务、发展重点、运作思路、支持政策、推进措施和落实机制,意见是龙头,是资源性省份实施工业强省的基础和关键,办法是保证,通过建立推进工业强省科学严格的考核体系,强化激励保证措施,从而在全省形成工业强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在全省形成“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环境”的浓厚氛围。下一步要围绕《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规定的支持政策,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特别是有含金量的新产品开发、人才引进、土地使用等政策措施,努力形成“政策洼地”,在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实现大发展。

  3.向国家申请特殊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倾斜上,我们省一直走在后面,这与我省的自然条件、区域位置有关,也与我们思想不够解放、对国家政策研究不够深入有关。一些省上领导认为,总的思路是在甘肃申请设立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从而“谋划大牌子,构建大平台,争取大政策,吸引大项目,实现大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目前甘肃正处于工业化的初中期,同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设立甘肃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有利于突破制约甘肃工业发展的瓶颈,弱化资源对“两高一资”产业结构的约束,加快实现工业聚集;有利于打造一个促进甘肃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营造项目、资金加速涌入的政策“洼地”,探索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甘肃试点省的功能,为经济欠发达区域发展循环经济起到示范和探路的作用。

  好在党中央、国务院已经着手给甘肃省制定优惠与特殊政策了!

  (十一)在工业强省战略进程中强力推进现阶段甘肃工业基本格局的改革

  甘肃省经贸委主任李平在《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基本任务和发展重点》一文中指出:

  “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提出了关系全局发展的工业强省战略。随着这项重大战略的实施,全省经济工作重点有了大幅调整,我省也因此迎来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统计显示,2007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06674亿元,是2002年的273倍,年均递增147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779亿元,是2002年的1042倍,年均增长598%;利税总额42674亿元,是2002年的441倍,年均增长3455%。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55%,比2002年提高1079个百分点。强力推进现阶段甘肃工业基本格局改革中,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重要比例关系,抓好工业内部支柱产业的大力发展。

  1.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重要比例关系

  (1)正确处理好工业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2007年,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699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4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28222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03056亿元,增长100%。全年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106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6%。2007年,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3473384,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457%、6057%和3456%。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占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1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952%,比2002年上升59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941%。工业强省战略使得甘肃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自2001年以来所占比重和产业贡献率一直呈增长趋势。

  (2)正确处理好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的关系

  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0%;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3218亿元,增长2226%;省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209亿元,增长162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中央企业29222,地方工业18981,总资产贡献率:中央工业1321%,地方工业1400%。不论是中央工业,还是地方工业,都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兼顾发展。

  (3)正确处理好大中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大中型企业达到182家,实现增加值72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6%。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22918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达到368337亿元,是2002年的181倍,年均增长126%。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企业48家,其中100亿元以上7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企业30家,其中100亿元以上6家。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不论是大中小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各有所长,只有处理和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4)正确处理好国有工业与非公制工业的关系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6230亿元,增长1690%。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038亿元,增长188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工业与非公有制工业,都得到了长促的发展,二者这都是实现民富国强必须的,因而必须创造平等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放手让其大力发展。

  (5)正确处理好工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全年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为39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74%。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为19060亿元,增长3497%。财政支出累计实现6751亿元,增长27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2674亿元。2007年我省工业化水平超过30%,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94%,提供了70%以上的财政收入。

  2.抓好工业内部的支柱产业

  甘肃工业的支柱主要为石化、有色、电力、冶金、机械、食品和建材等7个行业。2007年,7个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2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22%;实现利税总额4009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395%。其中: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3%;实现利润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倍。

  分析我省工业发展现状,一方面要看到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比重大,仍处于经济欠发达阶段的基本省情特点。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经济发展在“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特别是通过近十年的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03年到2007年,是我省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五年,也是甘肃历史上工业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工业速度效益大幅提升,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总的表现是工业化加速推进的特征非常明显。

  (十二)把大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业强省的助推器

  甘肃省经贸委主任李平指出:我省工业结构“两高一资”比重很大,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多,技术水平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模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工业强省的各个环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和企业循环式生产,借助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依托各种园区和工业集聚区,通过集群式发展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循环型经济园区,要优先考虑基础设施较好、环境污染大、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要按照生态型园区的要求对现有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和能源资源,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物回用。园区建设要特别注重发挥大型企业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以大企业为核心,与园区内众多中小企业形成资源共享和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资源或能源,逐步建立起企业间、产业间物资能源互换或转换的供求关系,形成有利于资源利用的产业链。

  根据甘肃省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禀赋、区域地理分布等特点,甘肃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基本构架,为“一区四基地”,即设立甘肃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在兰州、白银建设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在平凉、庆阳建设以煤电化工、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在金昌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在酒泉、嘉峪关建设清洁能源和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四个基地区域总面积278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531%;总人口11394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38%;2007年生产总值18255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763%。

  1.抓好兰州与白银的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建设

  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业、煤电化工和生物制药。基地内的大型企业多数是能耗高、污染较大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可依托基地内科研单位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实现石油、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新材料以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为省内其它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随着兰州与白银地区资源配置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承东启西、连南济北的聚集辐射作用将会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依托现有高速路网,构建以兰州为中心,包括白银、定西、临夏的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另一方面,抓住铁路运输大通道建设、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强与西宁、拉萨两个城市间的经济协作,形成辐射西北的循环经济发展长廊。

  2.抓好平凉与庆阳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建设

  区域内主要以农业为主,城镇化水平较低,水资源较为紧张,工业基础薄弱,现有工业集中区规模小、布局散。在鼓励开发区域,依托平凉市的华亭煤业、庆阳煤田的勘探开发,庆阳炼化的石油炼制,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发展甲醇、二甲醚、合成氨、尿素、醋酸、烯烃等煤化工产品,实现“煤、电、化、运”一体化,打造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煤电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在限制开发区域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以沼气建设为中心的农村清洁能源体系,打造特色农副产品-生态农业-红色旅游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3.抓好金昌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建设

  金昌市作为全国108个重点缺水城市和13个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矿业城市,应结合水资源短缺、产业链相对完善的实际,以提高冶炼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为重点,在有色、水泥、火电等高耗能行业,鼓励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鼓励余热、余压、余能的利用;注重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有色行业与精细化工行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4.抓好酒泉与嘉峪关循环经济发展基地建设

  该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水资源紧缺是该区域大规模发展工业的最大约束,要通过风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使甘肃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通过利用冶金行业粉煤灰、冶炼渣等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及回收再利用冶炼废水、废气生产化工产品,构建冶金新材料与建材、精细化工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三)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程中围绕主导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

  通过产业集群,形成工业发展的合力。既可依托大企业整合带动中小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也可以聚集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发展,还可以催生一批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要有意识、有规划、有步骤地加以推动,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是培育产业集群的载体。引入中央企业和优势企业围绕做大做强甘肃工业进行适应性调整。围绕优势资源实施资源转化战略,通过引入民营大企业大集团,与甘肃优势企业对接,进行适应性调整。围绕龙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施矿产资源与深度加工一体化,对工业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劣势国有企业活力,通过产权整合进行适应性调整。

  (十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程中“十一五”期间的七项重大工程

  抓住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以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努力拓宽资金渠道,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和国内外资金参与,着力实施对工业发展有巨大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

  1.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工程

  国家已批准酒泉1000万千瓦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建风电装机容量380万千瓦。酒泉市地处河西走廊西部,风能资源丰富,瓜州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被称为“风口”。据初步测算,酒泉市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为60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4500万千瓦,占甘肃省可开发利用风能储量的82%以上,并且具有风向稳定、风力特续性好、破坏性风速极少的特征,适合进行大规模风电开发。目前,酒泉市已建成玉门洁源风电场、玉门大唐风电场和瓜州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26万千瓦,在建的风电场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全年可完成60万千瓦。

  为了让酒泉的风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清洁能源优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目标,制订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酒泉将在瓜州建设北大桥、干河口、桥湾、柳园风电场,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在玉门建设昌马、低窝铺风电场,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到2010年底,酒泉风电基地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341万千瓦;到2020年建成昌马和瓜州两个百万千瓦级特大型风电基地,全市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65万千瓦,成为国内主要风电产业基地之一,实现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目标,以此带动甘肃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

  2.抓好陇东煤田开发工程

  据《庆阳市煤炭、煤层资源潜力报告》显示:在庆阳市七县一区19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内,有2360亿吨煤炭资源和13588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其中埋深小于1000米的煤炭预测储量为190亿吨,在环县-马岭、宁县-合水这两个煤层气勘探目标区预测有623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储量。

  3.抓好装备制造工程建设

  已在建工程83项,总投资51亿元,预计可增加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16亿元。其中:兰州电机厂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及15兆瓦风力发电机和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兰石集团4000-7000米系列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等产品研制开发项目、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全自动大型钢管成型机研制开发项目、星火机床公司九轴五联动数控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和重型轧辊车床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等。

  4.抓好现代物流工程建设

  构建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立体交通框架,切实发挥交通枢纽作用,为区域经济要素的畅通便捷提供支撑。重点建设宝鸡至天水、平凉罗汉洞至定西、临洮至罐子沟、天水至定西、西峰至凤翔路口等高速公路;铁路力争完成在形成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干线大能力快速通道的同时,加快兰渝(兰州至重庆)铁路、平西(平凉至西安)铁路,以及平凉至天水等省内支线铁路建设。民航,以兰州中川机场为区域枢纽,进一步提高兰州中川机场和敦煌机场飞行区技术等级,积极推进张掖军民合用机场,以及嘉峪关、夏河、成县等支线机场建设。兰州集装箱枢纽、西部通道和干线公路高速化为目标的公路建设工程。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西北西南大通道兰渝铁路(甘肃段)工程。建设500公里国家一级铁路,争取2010年建成通车。

  5.抓好煤炭资源转化工程建设

  建设哈密-兰州运煤铁路专线。从新疆调入甘肃4亿吨煤炭的转化工程。河西、中部、陇东三大煤化工基地建设。

  6.抓好兰州石化园区建设工程建设

  建设兰州西固石化工业科技园区,这是促进石化产业链延伸,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加快建设兰州新型石化城的重要举措。园区占地约1万亩,分三个片区,主要用于兰州石化公司近期上项目,石化原材料供应企业和石化产品配套精深加工企业的入驻,以及建设大型石化产品交易市场。按照园区规划目标,最终将园区建设成为西部石化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新材料产业基地,高新技术示范区,建成西北最大的石油储备基地和石化产品集散地。

  7.抓好玉门石化基地建设工程

  依托玉门300万吨炼化能力,利用国外和新疆原油资源,争取建设以化工为主的石油炼化大型基地。

  (十五)全力奠定我省发展工业的产业基础与资源基础

  甘肃省国资委主任马艾武指出:

  我省虽然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省份,但是,农业基础又很薄弱。“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随着一些矿山的开采和相应的大工业的建立,为甘肃的工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首先,我们有产业优势,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等行业在全国也占有较高地位。其次,我们有资源优势。甘肃一直是全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能源资源充足,煤炭、石油储量丰富,省内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水系,年轻总流量614亿立方米,水力总蕴藏量1426万千瓦。省内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和风能利用具有良好的条件。农作物及动植物种类多,品质优。野生植物1200多种,其中野生药材950多种,品种之多居全国第二位。另外,我们的工业化起步晚,有后发优势。晚发型工业化的一种重要资源就是“后发优势”,其突出特点在于能够充分吸取早发型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以避免工业化进程中各种潜在的“陷阱”。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现了我国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经验进行全面反思,同时结合对2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更合理地筹划未来中国工业化的战略和道路,造就中国工业化的“后发优势”。在这方面,甘肃有更大的优势,有更大的文章可做。

  (十六)我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及其企业在工业强省方面的具体对策

  甘肃省国资委主任马艾武指出:

  1.采取强力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工业强省新局面

  省政府通过全面总结我省前5年工业强省经验,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今后5年推进工业强省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举措和发展方式。通俗地讲,目标就是五年翻番,重点就是“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方向就是发展循环经济。目标明确了,思路理清了,重点确定了,现在的关键就是抓落实,把规划变成现实,把蓝图落实到实际。

  要突出抓好国企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是现阶段我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求来衡量,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仍然艰巨,要走的路还很长。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改革,才能激发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当前,前一轮的改革要收尾,新一轮的改革刚起步。前一轮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负担问题,后一轮改革解决机制创新和竞争实力问题。

  国企改革,省属企业是重点。近期,省政府国资委对监管企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一个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整体谋划,扎实推进,利用两个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实施两个对接(与中央企业对接,与其他优势企业对接),用好两个市场(产权市场、证券市场),实现两个目标(省属企业做大做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在35年内监管企业户数减少到30户左右,募集资本金700多亿元,按平均负债率50%测算,可新增资产总额1400多亿元,实现资产总额翻番目标。届时,省属企业资产规模、净资产、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等都将有大幅度的增长,资产总额有望达到3000亿元左右,对全省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增强。今后一个时期,省属企业改革发展总的原则是:一企一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宜作鸡头作鸡头,宜当凤尾当凤尾。主要思路是做好“加喊乘除”四道算术题,即:理顺体制,减少户头,做好“减法”;引进投资,产权多元,做好“加法”;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做好“乘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做大分子,做实分母,做好“除法”。主要抓手是战略、资源、项目、资本运作,我们称之为“四个更加注重抓”。按照这一思路和四个抓手,我们对省属企业进行了分类:引资重组类;资本运营类;破产重组类;理顺体制类。应该说还有一类,取消户头类,通过改制退出或重组整合取消户口等。

  我省引资重组的企业,主要是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解决好“单兵”加入“集团军”的问题。

  甘肃省人民政府国资委成立以来,加快了省属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一批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企业通过产权转让进入中央企业和其他优势企业,企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当前,省属企业中有一部分企业受资源、原材料制约,发展受到影响,一部分企业在国内几家寡头垄断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发展前景堪忧,一部分企业有好的品牌和产品,但由于历史原因,债务包袱重,资产质量差,人员安置困难,急需大量资金投入。为了使这些企业“好的做强,死的救活”,迫切需要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投资、进入“集团军”加快发展。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省属企业与中央企业和其他优势企业的对接。石军副省长先后多次带领我们到国务院国资委汇报沟通,到中央企业考察洽谈,有力地推动了“两个对接”的深入开展。

  案例之一:酒钢集团以其评估净资产价值10796亿元的钢铁主业资产出资折股51%,欧亚财团以10373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出资折股49%,共同组建新的合资公司,省政府已于617日正式批复,现正报国家有关部委批复。

  案例之二:白银公司引进中信集团战略投资已签订正式协议,中信集团以现金出资3264亿元,持有白银公司49%的股权。双方合作将发挥中信集团的资本、资源、体制优势和白银公司的产业、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案例之三:华煤集团引进华能集团战略重组已签订正式协议,省政府国资委向华能转让10%股权,平凉市政府向华能转让30%的股权,这样华能拿出将近20亿现金持有华煤40%的股权,成为相对控股大股东。

  案例之四:祁连山引进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增资扩股进展顺利,省政府国资委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于619日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决定由中国建材对祁连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甘肃祁连山建材控股有限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大约可引进资金8亿元,其中125亿元已经到位,7500万元近期到位,为祁连山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案例之五:兰光重组在鸿荣源置业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提出退出后,已有几家企业正在谈。

  案例之六:华龙证券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工作已经结束,寻找受让方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我省的资本运营类企业,主要是积极推动国有资本证券化,解决好从依靠“生产经营拉动”向依靠“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协调拉动”转变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理念影响,我们一直坚持“一条腿走路”,习惯于做产业,做产品,不重视资本经营,不重视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是实现盘活存量资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主要途径,也是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方式。今后,我们在做好实体经济的同时,要加强虚拟经济的运作,使我们从依靠生产经营拉动向依靠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协调拉动转变,切实实现国有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案例之七:金川公司上市前的增资扩股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

  案例之八:靖远煤业拟在靖远煤电基础上实现主业整体上市,影响上市内部资源整合、账务处理等问题已基本解决,采矿权及土地使用权处置建议,我们已形成方案上报省政府。

  案例之九:甘肃华亭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设立5年来,煤炭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和职工收入大幅度增长,优良的经营业绩,为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工作进展顺利,明年可实现首发上市,预计可募集资金20亿元。

  案例之十:甘肃稀土新材料公司是甘肃稀集团实际控制的股份公司,近日完成了增资扩股,引进了5家战略投资者,共募集资金6044万元。首发上市方案已经于65日上报中国证监会,612日中国证监会致函省政府正式征询意见,有望今年实现上市,预计可募集资金6亿元左右。

  案例之一:长城电工、祁连山建材定向增发已获中国证监会的预审,待股市行情转好时即可择机实施,预计可募集资金7亿元。

  案例之十二:甘肃电投陇能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启动,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等工作将于近期展开。

  我省的破产重组类企业,主要是加快省属困难企业破产重组,解决好以“存量”换“增量”的问题。

  实施国有困难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是国有企业“退而有序”的主要通道,甚至一些企业还可以通过破产重组打造“进而有为”的资本运作平台。我省国有企业这几年经营效益持续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省政策性破产工作的深入实施,消灭了亏损源,消除了不稳定隐患。

  案例之十三:截止目前,在列入国家破产正式计划的144户企业中,已破产终结114户,正在实施14户,准备实施16户。兰通厂、兰拖厂、兰电、长控、兰炭、长风等6户省属企业是我省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收尾之战,也是难度最大的6户企业。目前,破产重组的准备工作均已基本就绪,一旦资金到位即可组织实施。

  案例之十四:兰通厂破产清算工作已经结束,进入了职工安置和重组阶段。我们按照整体转让资产、招商引资解决重组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的思路,省政府国资委与四川华通公司下属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草签了《兰通厂生产经营性资产整体转让意向协议书》,近期签署正式协议。四川华通拟以37亿元价格整体受让兰通厂19亿元破产资产、部分未纳入破产的土地资产和无形资产,用于安置职工。再分批投入3900万元对职工生活区“三供”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同时承诺5年内投入资金20亿元,对兰通厂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做大做强石油机械制造业,力争使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利税达到10亿元。

  案例之十五:兰拖厂去年1228日公告破产,今年初召开了破产管理人成立暨第一次管理人会议,计划7月份召开债权人大会。破产费用已经拨付到位,正在组织安置职工。

  案例之十六:兰电公司破产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重组后的新公司已经运行,技术改造、对外重组、破产清算各项工作同步有序推进,企业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为了早日实现“把兰州电机打造成国内风电设备生产基地”的目标,我们制订了通过增资扩股引进外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企业重组发展的思路。目前,自行研制的兆瓦级成套风力发电机组已经完成安装、调试,正在试运行发电。使用兰电的风力发电机组将可节省40%以上的设备采购成本。围绕风电机产业的技术改造方案已完成初步设计,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已投入技改资金4000万元,到年底再投入1亿元,2009年上半年完成改造。按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随着风电机组技改项目建设完成,到2010年将达到年产风力发电机1000台,风力发电机组300组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目标。

  案例之十七:兰炭集团由于经营性资产已全部转让辽宁方大炭素公司,剩余公益性资产不具备重组条件,相当于“关门走人”破产,安置职工费用缺口很大,资金落实非常困难。辽宁方大提出了受让兰炭集团全部资产,破产所需费用全部由方大解决的思路。目前,兰炭集团与方大炭素的协商谈判工作正在进行,如果谈判成功,可以最低的费用解决兰炭的破产问题。

  案例之十八:天水长控厂的破产重组工作以长城电工为主负责,对破产费用缺口,提出争取财政补助一块,长城电工转让股权筹措一块的思路,顺利推进企业政策性破产重组。长控厂破产重组后,再由长城电工回购进入股份公司。目前,长控厂各项破产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案例之十九:长风集团是经国务院领导批示的个案企业,在各方努力下,已列入国家破产规划,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通过破产重组将为长风集团军品生产及企业整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增加新的活力。

  我省的理顺体制类的企业,主要是理顺上市公司母子公司关系,解决好“白菜梆子”与“白菜心”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优质资产包装上市,留给集团公司的都是债务和包袱,就好比“白菜心”抽走上市了,“白菜梆子”甩给了集团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以前靠关联交易和大股东占用生存。现在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白菜梆子”肯定要烂掉,肯定要产生矛盾和不稳定,同时也要影响到“白菜心”的存活。兰炭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当前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类问题。

  案例之二十:祁连山建材控股公司系统共有3户由省政府国资委监管的企业,其中祁连山工贸公司近几年经营困难,控股公司包袱也很重,如果再对股份公司失去控股权,控股公司和工贸公司将陷入困境。近期,我们对祁连山建材控股公司管理体制按产权关系进行了理顺,祁连山工贸公司进入控股公司,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子企业,下一步在控股公司层面展开对外合作重组,逐步消化工贸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历史包袱,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案例之二十一:长城电工、西北永新两户企业已经形成了初步方案,拟按照产权关系理顺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消除不稳定隐患,推动企业加速发展。

  案例之二十二:三毛集团拟待原料公司下划地方管理、金昌毛纺厂完成政策性破产后与股份公司实施二合一重组整合,实现整体上市,从而解决好集团公司没有经营收入陷入困境的问题。

  2.在工业强省方面企业要突出抓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优化升级

  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同科技进步相伴随的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我省的工业及其工业企业,是依托资源开发起步的,形成了以石化、有色、冶金、能源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但这些工业多数是“两高一资”型产业,资源依赖程度高,环境压力大,发展难以持续。实现这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优化升级,是我省加快工业进程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我省工业的快速发展,正是由于我们围绕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重点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煤炭等行业实施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装备水平得到提升,产能迅速扩张,能耗污染降低,效益大幅度提高,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2007年我省科技进步总体水平升至全国第22位,综合科技进步指数达到3287,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5位。特别是科技进步环境指数达到4538,比上年提高了94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2位。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额占全省销售收入的比重在全国的排序在15位左右;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位于全国第23位左右。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针对生产中重点制约性技术难题,分层次进行技术攻关,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近年科研开发经费投入占到年销售收入的5%,已形成了以低品位难选铁矿采选及烧结技术、弱粘煤配煤炼焦工艺技术开发、高洁净钢及高性能等钢铁工业前沿技术研究开发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特色产品。金川公司建立了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近几年来科技投入逐年增长,累计投入161亿元,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成果76项,1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以上成果已运用于生产实践。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公司还在兰州成立了兰州金川高科技园,占地达2000余亩,累计投入达8亿元,主要用于镍钴新材料的研发和镍、钴、贵金属新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公司所拥有的科研装备和设施功能涵盖了公司生产、工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在研究开发、检测分析和中间试验等方面达到了国内企业领先水平,部分装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15MW变频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及控制系统产业化项目,其电机部分是企业在与沈阳工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863”兆瓦级变速恒频风力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其控制系统是企业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制开发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2007年全国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在全国43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名列第40位,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列第197位,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342名。

  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励和引导企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引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在已有国家认定金川、酒钢、白银、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星火、兰石等6户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继续争取做好长开、风动及华天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争取纳入国家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的范围。逐步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之间的技术转移。支持自主知识产权“白银炼铜法”技术再创新,研发共伴生铜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开发冷轧不锈钢工艺技术、碳钢冷轧工艺技术、不锈钢中厚板工艺技术,积极开发红土型镍矿高效利用技术。研发我省有优势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稀土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纳米材料,推进新工艺流程研究和新材料产业信息化建设。在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风机叶片研发及成套化方面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推进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产业化。全面提升石油钻采及炼化设备、矿山机械、数控机床、电工电气、真空设备、风动工具、精密试验设备等制造技术水平。开发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应用有色、冶金、石化、建材等领域清洁生产、矿山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生产流程降耗减污的核心、共性技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加强新产品和新科技开发,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3.突出抓好新兴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培育

  我省以原材料能源为主的传统产业,由于特有的资源条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是我们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这些传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大企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同其他产业关联度小,辐射能力弱。这种产业格局同工业强省的要求远远不能适应,必须不失时机的加快培育新兴特色优势产业。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新的产业会不断出现。我们要善于把自身的比较优势同市场需要结合起来,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努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当前的重点是着力培育发展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及中藏药等产业。要充分发挥甘肃风能、太阳能、核能和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积极推进酒泉1000万千瓦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规划建设,实现“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目标;依托中国核工业集团四O四厂、五O四厂,大力推进大型核废燃料后处理及核燃料生产,协助中核集团启动核电厂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要充分利用我省马铃薯、酿造葡萄、中药材、制种、果蔬、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下功夫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要充分利用我省中药材优势,依托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一批实力较强的生物及中藏药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尽快把生物医药和中藏药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我省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突出抓好资源开发转化

  甘肃是资源大省,发展工业离不开资源,搞不好资源开发转化,就等于丢掉了优势。卖资源与卖产品,简单转化与深度开发,创造的价值就大不一样。直接卖一吨煤300元,如果加工成甲醇,就可增值56倍;乙烯企业带动下游企业的效益系数是1510,可以提供510倍增值空间。所以我们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更大力度推进资源开发转化,尽快形成一条条产业链条长、增值能力大的工业巨龙。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转化的意见》坚持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科学配置,集中发展,深度开发,集聚发展的原则,要求立足省内资源加工增值,科学制订规划,加强资源整合,严格市场准入,促进规模开发,严格控制紧缺矿种初级产品出省,同时鼓励从省外、国外进口原矿和初级矿产品,开展深度加工,必将对大力发展深加工企业和项目起到调控引导作用。新近制订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电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都对加强资源深度开发转化、发展下游产业进行了谋划布局。

  5.突出抓好产业集群培育

  省政府提出抓好“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六条龙)”,提出“一区四基地”的发展循环经济基本构架,都是从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出发的。石省长提出推进“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要“把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着力点放在支持技术创新、成套装备研发和完善产业配套体系上;把做大做强石油化工的着力点放在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扩大炼油能力和发展乙烯等后续延伸产品上;把做大做强有色冶金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下游延伸产品、提高深加工和特种产品比重上;把做大做强煤电化工的着力点放在加快一体化基地建设特别是发展煤化工项目上;把做大做强清洁能源的着力点放在发展风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和装备生产上;把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中藏药的着力点放在推进生物疫苗、生物中药、诊断试剂和以传统药材为主要原料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上;把做大做强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的着力点放在出口基地建设和培育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上。”提出建设“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兰白循环经济基地,以煤电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主的平庆循环经济基地,以有色金属新材料为主的金昌循环经济基地,以清洁能源和冶金新材料为主的酒嘉循环经济基地。”总的思想都是要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一条龙发展,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6.突出抓好对外开放

  在经济国际化的今天,开放空间决定着发展空间,开放水平决定着发展水平。去年我省外贸依存度仅为157%,大大低于全国656%的水平,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三资”企业个数仅占293%,增加值仅占249%,销售收入和就业人数仅占232%和161%。如果我们在开放上没有大的突破,工业经济就不会有大的发展。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改善投资环境非常重要。前几天我与深圳一家企业领导座谈,他讲他们企业在兰州要了一片地,已经7个月投入了7000多万元,土地证还没有办下来,这在南方是不可想象的。咱们省招商引资不容易,好不容易请来一个投资商,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是处处设障、事事扯皮,甚至关门打狗,层层剥皮。第二点是选准项目非常重要。没有好的项目,没有赚钱的项目谁也不会来投资。只要我们谋划好项目,人家不用请就来了。自从我们“建设陆上三峡”的战略实施后,国内外企业不请自来,争相投资。所以关键是要精心筛选、包装和推介一批能够吸引战略投资者的大项目。第三点是拓展出口市场非常重要。拓展出口市场,首先要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出口商品,其次要培育发展一批骨干出口企业,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

  7.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

  工业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我省经济发展与西部其他省份一样,都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但我省工业发展的投资拉动力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还明显不足。2007年全国经济增长中,投资拉动4143%,我省投资拉动51%,但过去5年我省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98%,而全国年均增长6058%。增加工业投资,加大投资拉动,必须从项目着手。没有更多更好的工业项目,就没有投资拉动的稳定增长,就没有工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敏锐地发现项目,更加积极地开发项目,更加主动地对接项目,更加及时的组织上马项目。

  围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省属企业正在实施和准备上马一批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52691亿元。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4亿元改造二矿区850中段开采工程,保持二矿区生产能力长期稳定在297万吨/年以上;投资67亿元完成铜冶炼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配套形成20万吨阴极铜熔炼生产能力,铜总回收率从96%提升至975%,每年可多回收铜金属量2300吨(其中基建投资423亿元)。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48亿元,新增200万吨热轧薄板;投资32亿元,新增15万吨碳钢冷轧工程。华亭煤业集团投资52亿元,用于华岘煤矿改扩建工程,新增产能每年1000万吨。祁连山水泥集团投资34亿元建成平凉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各省属企业着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核心业务发展,加强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广泛进行项目筛选和论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正在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

  8.突出抓好工业投入

  后进地区发展工业,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制约。没有工业项目的投入,工业就不能扩张,没有资本金的再投入,企业就不能做大,没园区建设的投入,发展产业集群就是纸上谈兵。增加工业投入,主要就是三个渠道。

  首先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多渠道筹措工业发展资金。这次工业强省大会决定要建立工业强省专项资金,整合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增加工业投入的重大决策。工业强省专项资金主要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及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等筹措,通过投资参股等形式,加大对重点领域内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整合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是对以前分散到各部门的各种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整合集中使用,利用以奖代补等形式,支持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大技术创新和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都要根据各自财力,逐步增加财政预算资金对工业发展的投入。

  其次,要积极培育和引进新的投资主体。我们要在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自我滚动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引进域外投资主体。石省长常讲要树立“用国内外老板的钱干工业发展大事,腾出财政的钱干改善民生实事的理念”。我们是财政穷省,挤出的那些钱只能用于支持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重点项目的贴息、有功人员和单位的奖励等等。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只能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大老板那里来。能不能用上人家的钱,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运用好市场经济手段,有好的投资项目,有好的投资环境,有好的招商引资政策。

  另外,要解决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的再投入问题。我常常说要解决好“养鸡”与“下蛋”的关系问题。建立和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宏观高调控能力,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有利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和支付改革的必要成本。可以说,国有资本收益是国有企业存在的逻辑动因,即“养鸡”就是为了“下蛋”。在“蛋”的使用分配问题上则要正确处理“养鸡”与“下蛋”的关系。既要有利于“鸡”的繁衍,“下”更多的“蛋”,又要调动“养鸡人”(政府)的积极性,能够吃到一部分“蛋”,从“养鸡”中受益。对“养鸡人”来说,最大的受益应主要体现在税收和就业两个方面。在“蛋”的使用问题上,应重视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要重视解决好困挠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切为了发展;二是重视解决涉及国有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职工群众;三是要重视生产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为了更好地发展;四是重视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战略性调整,通过资本投入和资本运作,促进国有经济优质资源进一步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不断提高国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总之一句话,“养鸡”为了“下蛋”,“收蛋”不忘“养鸡”,国有资产要壮大,收益与投入统一协调运转的机制必须建立。

  9.突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工业强省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来实现。要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和锻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不断发掘培养一批优秀经营人才,用全新理念激发企业家的创造活力。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舍得给政治荣誉、给物质待遇、给社会地位。同时,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与企业家队伍同样重要,是发展工业必不可少的力量。

  甘肃工业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甘肃工业发展的希望却在人才队伍。中信投资白银集团,最看重的是白银集团优秀的的经营管理团队和一流的职工队伍。中信的领导讲,中信要投资矿业开发,不缺资金,不缺资源,就缺像白银集团这样经过了几十年风雨锻炼的有经验、有能力的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华能重组华煤,同样是看中了华煤的人才优势,下一步华能开发正南煤田,缺的就是人才队伍。省政府国资委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决策统筹能力、组织执行能力。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在注重省属企业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省属企业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加快培育形成包括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者、科技带头人、复合型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在内的省属企业五支人才队伍。省属企业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除市场因素外,国资经营责任落实,充分调动了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两个积极性,激发了人的活力和动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10.突出抓好运行机制

  实施工业强省,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更加规范有序的协调体系和更加高效的运行体系。关于运行机制,省上正在组织实施“五个一”办法。

  创造一个氛围。就是通过动员和组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个方面高度重视工业,真心实意支持工业,积极主动为工业发展献策出力,形成“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关键抓环境”的浓厚氛围。召开全省工业强省大会后,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一步深入人心,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已经充分调动,各项政策措施开始产生积聚效应,正在实施和拟开工项目明显增加,与中央企业重组合作和周边省区协作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制定一套规划。就是将“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做细做实,摸清现有底数,明确发展方向,拿出规划措施,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向前推进。7个产业的图示规划已经完成,7个产业规划已基本完成,省政府组织论证批复后组织实施。

  出台一套政策。《工业强省决定》、《资源配置意见》、《奖励办法》已经出台,围绕三个文件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正在制订之中。

  建立一套机构。就是成立工业强省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七个产业办公室三个层次的工作体系。省政府已经正式发文成立并明确了相应工作职责。第一个层次是甘肃省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徐省长任组长,冯省长和石省长任副组长,23个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第二个层次是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石省长兼办公室主任、分管副秘书长、省经委、省政府国资委主任兼副主任,相关部门的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第三个层次是7个产业办公室,主任由相关部门的分管负责同志兼任。

  形成一套措施。省政府起草的《抓落实干到位32条措施》已经印发执行,细化了目标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明确了奖惩原则。

  (十七)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其结构调整

  1.加快我省老工业基地的升级改造

  我省兰州、白银、金昌、嘉峪关、天水、玉门等老工业基地各具特色,相对而言,兰州是一综合性的工业基地,石化、钢铁、有色、装备、核工业等行业都有一定优势,天水的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其余四个城市则都是资源型城市,金昌、嘉峪关矿产资源能够基本保证区内企业开发利用需求,两地自产矿石能维持金川镍、酒钢铁的一半需求;白银由于建市初期赖以生存的深部铜矿近于枯竭,玉门也由于原油产量低,两个城市被国家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共同的特点是资源对外依存程度越来越高,产业链相对短,支柱产业比较单一。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应以现有资源、产业为基础,因地制宜,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快改造升级或经济转型步伐,继续发挥好对全省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

  兰州市升级改造的目标是优化工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构建二产与一产、三产,基础原材料产业与新型制造业、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把兰州建设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和生物制药基地。化工方面,抓住国家实施能源安全战略的机遇,利用国内重要的油气管线经由兰州及其附近地区、兰州处于西能东送的咽喉要道的地位,加大出疆原油及长庆原油的加工利用数量,加快30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和300万立方米国家战略储备库的建设,建成国内原油、成品油、化学产品的集散地,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兰州石化到“十二五”末力争原油加工量达到1500万吨/年,乙烯产量达到100万吨/年,到2020年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乙烯能力达到120150万吨/年,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成品油、润滑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炼化催化剂生产企业。依托兰州石化的重点项目,建设石化产业园,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配套、加工增值。支持建设蓝星集团碳纤维、西北永新股份公司涂料等化工新材料项目。冶金有色方面,大力推进“煤电铝”联营方式,降低铝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支持榆钢支持灾后重建项目、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金川科技园建设等,大力发展金属复合材料、超细粉体材料、半导体材料、新型储能材料、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材料等。装备制造方面,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支持发展石油钻采设备和炼化设备,加速发展兆瓦级大型风力发电机、鼓励支持大中型节能、环保、交直流电机的发展,发挥在真空技术领域、低温容器技术以及大型实验舱技术方面的综合优势,形成装备产业集群。医药轻工方面,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品种、创新药物、抗肿瘤药物、生物兽药等产品,尽快完成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A型肉毒素生产车间、佛慈制药异地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重离子束治癌大型装置研制,力争形成相关配套产业。

  天水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的目标是建成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服务业。装备方面,扩大数控机床、电工电器、凿岩设备、轴承等传统优势领域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培养知名品牌。发展集成电路、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加工设备等。依托果品县域特色资源等,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中药饮片及制剂生产。

  金昌市改造升级的目标是建设全国最大的镍钴及铂族贵金属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的铜及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金昌国家新材

  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金川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规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镍铜钴等有色金属的精深加工,打造销售收入过千亿的大企业。大力发展镍基合金材料、电池材料、电子材料等新材料,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壮大化工产业,重点抓好以消化硫酸、氯气为主的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等化工产业。以永昌麦芽集团和黄河啤酒麦芽集团团为龙头,大力发展啤酒麦芽、优质面粉、无公害蔬菜、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加工业,积极探索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嘉峪关市改造升级的目标是继续强化酒钢做为西部钢铁冶金制造业基地的地位,支持酒钢积极参与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等周边省区以及蒙古国、中西亚诸国在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进产业对接融合;充分利用酒钢副产煤气、蒙古国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提升嘉峪关工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支持高载能企业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力度,发展不锈钢下游产品,充分利用冶金废渣、电厂粉煤灰等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2.促进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白银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转型的思路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在继续发展有色金属、化工及稀土新材料行业基础上,以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为平台,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一体化、资源再生利用、能源和新能源、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促进产业间协调发展。把产业园建成国家级产业园区,白银公司要发展成为铜铅锌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的企业。

  玉门是全国第二批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转型的思路是在积极争取扩大玉门石化炼化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发展风能及设备制造、啤酒大麦、啤酒花等农产品加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十八)甘肃工业强省全面合作战略构想

  1.与国内境内兄弟省市的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期至今,我们省与国内兄弟省市的合作力度不断增大。甘肃省党政代表团先后多次赴东南沿海诸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港澳地区进行学习考察。曾经签署了《甘肃省人民政府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煤炭供需和运输保障合作协议》。双方商定,今后一个时期,10个方面的合作:能源方面的合作;矿产资源方面的合作;公路建设和运输方面的合;铁路建设和运输方面的合作;就业方面的合作;劳务方面的合作;口岸方面的合作;旅游方面的合作;投资贸易方面的合作;宗教事务方面的合作

  马艾武在《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支持政策和推进措施》一文中总结了甘肃于新疆在10个方面全面合作的战略构想后,还提出了加快甘肃工业发展的三点思考:构建甘新经济一体化—两省区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建设等方面,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打造能源基地、石化基地和煤化工基地;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向适应性调整的转变力度—坚定不移地引入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结构调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与国际间的合作

  同样,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期至今,我们省与国际上的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增大。前文已述:甘肃省先后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以及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德国、荷兰、希腊等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开展合作,。我省的企业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从事投资、贸易、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与国际间的合作,较好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必须加大与国际间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以利更好地促进我是经济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