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甘肃省工业化发展情况概述

甘肃省工业化发展情况概述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甘肃工业是伴随着我们国家对甘肃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的。国家的这两次战略布局,拓展了甘肃的工业体系,初步构成了甘肃工业的基本框架。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86.55亿元,同比增长4.2%。一季度全省生产原煤836.7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0.2%;工业用电量112.0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6%;兰州铁路局甘肃境内完成货运量1008.5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运3.6万吨,基本持平。

  (一)甘肃省工业发展的历程回顾

  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对我省工业发展的历程进行了较为详细、准确的分析:

  甘肃是我们国家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石化工业的摇篮,也是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曾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共和国重工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甘肃工业是伴随着我们国家对甘肃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的。在我国的“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156项工程中,落户甘肃了就有16项,包括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等企业都是这一时期兴建的。到了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又从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迁入了142户以机械、电子、军工为主的企事业单位。国家的这两次战略布局,拓展了甘肃的工业体系,初步构成了甘肃工业的基本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通过对原材料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三线”企业的调迁改造,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电力能源、机械电子、食品医药为主体的工业格局,使我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并初步构建了以兰州为中心的石油化工、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以白银为中心的铜铅锌为代表的有色金属、稀土材料工业基地,以金昌为中心的镍钻及铂族金属工业基地,以嘉峪关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天水为中心的机械电子工业基地。

  总之,至目前,在我省基本形成了石油化工、冶金有色、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等为主体的工业产业格局,构建了兰州、白银、金昌、嘉峪关、天水等老工业基地,并使甘肃成为我国石化工业的摇篮和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2007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67亿元,增长1706%。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工业经过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升级改造、规模扩张和结构的不断调整,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落实“十五”计划以来,国家对我省的石化、有色、冶金等行业技术改造,给予了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实现翻番,相应产业规模得到了较大扩张。兰州石化已形成千万吨级炼油和70万吨乙烯综合生产加工能力,成为目前西部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酒钢已形成800万吨铁钢材综合生产能力,不锈钢生产线已建成投产。金川公司已形成镍13万吨、铜40万吨、钴1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公司镍和铂族金属产量均占国内总产量的90%以上。兰铝3×30万千瓦自备电厂相继投产发电。电解铝生产企业全部实现了预焙化。“十五”计划确定的“1161”工程全部实现,五年期间工业年均增长126%,是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的时期,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近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要企业走出去到境外获取资源、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重组,取得一定进展。金川公司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酒钢集团与哈萨克斯坦欧亚财团已形成矿产资源领域的长期合作,白银公司引入中信集团战略合作、增资扩股,兰石集团与美国国民油井重组,兰电集团与德国西门子、长开集团与俄罗斯电工电气所进行技术合作,宇通、新希望等国内著名民营企业入驻甘肃。

  我省的工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成效。具体而言主要抓了3个方面:

  把延伸产业链与加快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坚持把延伸产业链作为加快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努力提高石油化工原料、电解铝、铜、镍、钢铁等初级产品就地加工比例,重点向乙烯中下游产品深加工、铝板带箔,铜材、碳钢薄板和不锈钢薄板等方向拓展,着力改变我省原材料加工程度较低的局面。已建成了兰州石化甲乙酮、顺酐、丙烯酸及酯,金川公司超细镍粉、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5万吨铝箔等项目,正在实施金川公司铜镍合金、西北铝20万吨板带以及兰州石化5万吨丁腈橡胶、碳五综合利用等项目。

  在装备制造业的重点领域,狠抓技术改造项目。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机遇,通过争取国家资金、安排省技改资金支持等方式,在数控机床、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等装备行业的重点领域,实施了一大批技术改造项目,装备制造业走出了多年徘徊不前、全行业连续亏损的局面,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吉利汽车兰州分公司建成年产5万辆轿车项目。

  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通过对马铃薯淀粉、啤酒原料、脱水蔬菜、干酪素、浓缩果汁、橄榄油等特色资源加工骨干企业的支持,全省马铃薯精淀粉加工能力已超过30万吨,麦芽年加工能力达到54万吨,食品工业以年均增长20%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中药材加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8年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2227亿元,比上年增95%,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85%。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工业增加值增长比上年下降7个点。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一季度以来,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回落态势。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865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一产业增加值5402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7347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25906亿元,增长93%。一季度全省生产原煤8367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02%;工业用电量1120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6%;兰州铁路局甘肃境内完成货运量10085万吨,比去年同期多运36万吨,基本持平。有色、钢铁价格继续低位运行,镍、铜平均价格分别只有上年同期的56%、5896,铝价格只有上年同期的7423%,,钢材平均价格下降近30%。

  在近年来,我省把原材料工业规模扩大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加快石化、有色、冶金等行业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建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在主要产品产能翻番的同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正在发生积极转变。兰州石化30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和500万吨常减压工程,以及大乙烯等项目的建成,使兰州石化形成千万吨级炼油和70万吨乙烯综合生产加工能力,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榆中钢厂和酒钢产品结构调整系列项目的建设,使酒钢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兰铝、连铝和白银华鸳铝业等企业更新改造项目的实施,使我省电解铝生产全部实现了预焙化,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金川公司矿山改造和镍精炼、铜电解等一系列改造项目的建成,不但进一步提高了镍冶炼的技术和产能水平,也使我省铜冶炼能力跨入全国前列。2007年全省原油加工量1426万吨,乙烯产量68万吨,合成树脂产量110万吨,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03万吨与98万吨,10种有色金属产量143万吨,其中电解铝74万吨、铜32万吨、镍11万吨、铅锌26万吨。

  与此同时,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医药等新兴产业的机遇,通过规划引导和争取国家资金、安排省技改资金支持等方式,在数控机床、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等装备行业的重点领域,实施了一大批技术改造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使我省装备制造业走出了多年徘徊不前,全行业连续亏损的局面,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吉利汽车兰州分公司年产5万辆轿车项目的建成,使我省汽车工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通过对马铃薯淀粉、啤酒原料、脱水蔬菜、干酪素、浓缩果汁、橄榄油等特色资源加工骨干企业的支持,全省马铃薯精淀粉加工能力已超过30万吨,麦芽年加工能力达到54万吨,缩果汁、番茄酱、干酪素、白瓜子等产品出口创汇额持续增长,食品工业以年均增长20%的速度快速发展。医药行业重点企业GMP改造基本完成,中药材加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医药等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

  2008年我省工业发展将继续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继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突出技术创新,把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有机结合起来,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领域,围绕产业链延伸,重点实施一批下游深加工项目,继续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另外,将进一步加强水泥、铁合金、电解铝、钢铁等行业清理整顿和淘汰落后工作,通过上大压小、等量置换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二)甘肃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与基本特征

  1.我省的工业化处于初期完成阶段向中期过渡的阶段

  (1)我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处在低下的态势

  按照国际标准模式来分析甘肃省工业化水平及所处阶段,以人民币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算为以1982年美元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国家统计局使用的按1982年美元计算,采用1982200120汇率的几何平均值折算当年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001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65元,约为856美元,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到2007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346元,按1982年美元计算约为2000美元左右,按当前美元汇率计算约为1500美元,开始迈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08年,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2110元,比上年增长97%。

  (2)我省的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阶段

  2001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1444514052007年为113486401,第一产业比重已降至151%以下,第二产业比重已上升至394%以上,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我省的产业结构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重大变化,2001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8484074082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43473384,与工业化中期指标相比,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已经基本迈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46463391

  (3)我省的就业结构逐步达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的阶段

  我省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从1985年的727141132转变为2007年的62661502234,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100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了09个和914个百分点。这种变化趋势符合CG克拉克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一定理。表明我省工业化处于工业化的准备时期向工业化初期过渡阶段。

  (4)我省的城乡结构处于工业化前的准备期阶段

  2001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2451%,而全国城镇化率已达377%。到2007年我省城镇化水平为3159%,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4494%,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与全国相比,我省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133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也仅高于贵州和西藏。从此项指标看,我省尚处于工业化前的准备期。

  甘肃工业经过“一五”和“二五”时期的大规模建设,从1964年起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就已经超过50%,先于全国6年进入半工业化社会。但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甘肃工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1997年全国进入工业化社会,甘肃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2001年甘肃省工业化程度系数为0702,相当于全国1991年的水平,比全国滞后10年左右的时间。根据钱纳里的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理论,对我省2007年相关的四项指标计算来看,甘肃整体上仍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的过渡时期

  2.我省的工业内部结构处于重工业化阶段

  (1)以重工业为主的重化型工业结构突出

  2001年,我省的轻重工业的比例为23337667,到“十五”末期为187781232007年达到了15868414,呈现出明显的重化工业结构;从重工业内部看,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及加工工业的比重逐渐加大,其中加工工业的比重迅速上升,重工业结构调整正朝着原材料工业向深加工、精加工的方向发展。

  (2)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品结构突出

  在我省的工业产品结构中,能源、原材料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小;生产资料类产品比重大,最终消费类产品比重小。在工业产品中,能源、原材料产品约占到了7368%,在重工业产品中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产品约占重工业产品的9345%。轻工产品中以粮、棉、油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产品约占轻工产品的7041%。

  (3)以大型企业为骨干的企业规模结构突出

  2001年全省共有大型工业企业84户,拥有资产总额1211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367%,实现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936%,实现利税3852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315%。到“十五”末,全省共有大型工业企业28户(国家对大型企业划分标准发生变化),拥有资产总额1670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13%,实现工业增加值37536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237%,实现利税11216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19%。2007年末,全省大型工业企业达到33户,拥有资产总额2189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8%,实现工业增加值570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963%,实现利税284亿元,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66%。

  (4)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分布结构突出

  我省的工业布局是以兰州、金昌、白银、嘉峪关等城市为中心展开的,这四个城市是我省工业七大支柱产业的核心区,到2007年末,这4个城市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到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315%,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占到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36%,拥有资产总额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881%,实现利税占到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61%。

  (5)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为主的所有制结构突出

  我省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是全省工业的主体。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虽然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372%,但其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到了全省的7592%,资产总额占到了全省的8252%,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分别占到全省的484%和8549%。国有工业比重大是历史上甘肃工业的一大特点,“十五”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特征逐步得到改观。到2007年末,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下降到717%,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到了全省的7428%,资产总额占到了全省的7265%,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分别占到全省的8217%和8321%。

  (6)以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格局突出

  2001年全省石化、有色、冶金、电力、食品、机械、建材七大支柱行业的企业数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142%,资产总额占到全省的8611%,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省的8691%,实现利润和税金分别占到全省的7005%和8942%。“十五”以来,全省不断加大对支柱产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2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及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211”工程以来,七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07年七大支柱行业的企业数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43%,资产总额占到全省的8823%,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省的9225%,实现利润和税金分别占到全省的9465%和9373%。

  3.整体工业结构以原料为主的基本特征突出

  我省工业结构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原油加工量、乙烯及10种有色金属等主要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原材料行业产业链短,加工增值少。2008年石化、有色、冶金三个行业增加值分别占工业增加值的257%、189%和137%。加上电力工业,4个行业增加值占到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5%。全省完成原油加工量1384万吨,乙烯产量70万吨,钢材产量577万吨,铜铝铅锌镍五种有色金属产量166万吨,其中电解铝96万吨、铜367万吨、镍104万吨、铅锌23万吨。乙烯、有色金属产量均占到全国产量的7%左右,铜占969%,铝占727%,镍占90%左右。

  围绕省内主要原材料企业酒钢、金川和白银公司产品的后加工,“十五”以来陆续建设了几个相应的产业园,中科院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酒钢与嘉峪关市共同建设的不锈钢产业园,已有4户企业入驻,生产不锈钢仪表、螺旋管、焊管、压力容器;金昌市新材料工业区,既有金川公司自身搞的深中工产品如铜镍合金、镍板带,还有招商引资企业搞的镍网。总体上园区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园内企业少,加工量也相应少,尤其是一直没有建成为兰州石化乙烯搞下游加工的专门产业园,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橡胶等加工增值潜力较大的石化产品主要销往西南和沿海地区。电解铝加工方面,主要的企业西北铝有10万吨加工能力,其中铝箔能力5万吨,在建5万吨铝箔项目今年可以建成,拟建20万吨板带项目由于资金紧张缓建。铜材产量8758吨,仅占全国总量的014%;铝材产量980万吨,仅占全国总量的083%。有色金属加工材总量远远低于冶炼产品占全国产量的比重。

  4.农产品加工、中医药及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快与行业集中度低的矛盾并存

  农产品加工、中医药及装备制造等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近年发展较快,但行业集中度低。马铃薯、啤酒大麦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中药材中当归占全国产量的95%、党参60%、大黄占60%、黄芪占50%、板蓝根6sN。依托区域性的气候、种植优势,马铃薯、啤酒大麦、酿造葡萄、酒花、果蔬、油橄榄、银杏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加工企业。但缺乏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也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全省中药材年加工量8万吨,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22%。中药已具有一定品牌优势,兰州佛慈制药厂六味地黄丸、定西扶正药业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奇正实业有限公司的消痛贴膏等产品系列畅销国内外。机械装备工业以电工电器、石化通用设备、机床工具等为主,天水长城开关厂的中低压开关、兰石厂的沙漠钻机、兰州电机厂的风力发电机、天水风动工具有限责任公司的凿岩设备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2008机械工业、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1846%、1893%,分别占工业增加值的674%和平896%。

  5.我省的核工业在全国核循环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

  甘肃省是我国核工业的重要基地,404504等核工业企业曾为新中国的核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已形成从铀矿地质勘探、采冶、铀转化、铀浓缩到乏燃料后处理,核设施退役治理、核废料处理较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已有国家新型战略核基地404厂,国内一流铀浓缩企业504厂,4000多人的核地质队伍。拥有中科院近物所、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核工业专业技术院所,具备长期从事核工业科研生产管理技术支撑。另有为核工业配套的基础材料生产单位,如中国铝业西北

  铝厂为国产离心机提供机壳,方大炭素厂为国家16项重大工程、高温气冷堆示范堆提供堆内构件研制与生产。

  6.我省的工业经济总量小与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够的矛盾突出

  近年来,甘肃工业尽管纵向发展较快,但横向相对滞后,从工业总量看,从1978年占全国工业的22%,下降到目前095%。内蒙人口略少于甘肃,但其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国的24%、22%。甘肃工业还必需有一个量的扩张才能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完成工业强省的目标。

  7.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与企业发展中成本升高的矛盾凸显

  原材料行业,电价成本不断上升,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甘肃工业以原材料行业为主,2008年工业用电占到全社会耗电量的7680,其中有色、冶金和石化用电占到工业用电的60%多,电力成本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很大。甘肃省在煤炭电力基础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原煤和发电量都能自给,尤其是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2008年全省水电发电量21756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153%,远远高于全国1688%的平均水电比例。在全国范围来看,甘肃省煤炭和电力价格相对较低。尽管如此,随着电煤价格上调以及商品用煤价格的快速拉升,电力成本不断增加,电价也随之上升。2006年~2008年省内电解铝行业用电成本由2885%上升到3370%,年均增速56%,电铅用电成本由2003年的1268%上升到2008年的1721%,年均增速71%;铜铅锌产品平均电价由2003年的03785元/kwh上升到2008年的04535元/kwh,涨幅为198%。综合解决电力成本问题,已经成为实现甘肃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甘肃工业强省战略符合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

  工业化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必然规律。按照中国科学院的研究资料,从18世纪到21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分为两大阶段,即两次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的过程;再过几十年还会有第三次更高标准的高级现代化转变。工业化是必经的发展阶段,不能超越,也超越不了。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省工业在全省所占比重为5355%,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2001年,我省工业在全省所占比重却下降为3324%,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到2007年,我省工业在全省所占比重上升至394%,但仍低于全国412个百分点。工业,成了甘肃的差距所在,同时也成了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所在。进入新世纪,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粮食基本实现了省内自求平衡,同时工业经济已经跨进工业化的门槛,初步建成有自身特点的工业经济体系,加之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市场机制的作用等,基本具备加速工业化的基础和力量,推动工业化从初期向中期过渡的条件也趋于成熟。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省委、省政府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21世纪起始的20年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科学发展,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顺应世界现代化进程规律,顺应工业化进程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出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这一重大决策。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达的程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无一不是走工业化的道路。欠发达,是甘肃的基本省情。面对这样的基本省情,作为中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把“工业强省”提升到战略层面,是甘肃站在时代潮头的必然选择,也是甘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远见。

  工业化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这不仅包括工业企业竞争力,也包括工业对农业、服务业的带动力。所以,“工业强省”是一个综合工程,不仅事关工业企业,也事关各行各业。因此,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一定要找准比较优势,找准落后部位。比较优势意味着发展重点,落后部位意味着发展方向。只有把握住重点,才能谈得上集中力量;只有找准了方向,才能谈得到加快速度。

  工业强省成为了甘肃人的共识。2002年成为了新时期甘肃工业腾飞的新起点,全省上下开始着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三大工程”:其一是发展大企业、大集团的“双十工程”,打造甘肃工业的“支柱板块”。按照主业突出、有核心技术、有知名品牌、有市场份额的要求,重点培育10个营业收入达到和超过5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和10个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50%以上、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其次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211工程”:即自2002年起,每年筹资100亿元,重点扶持20个左右的高新技术项目,每年新增销售收入150亿元,使其生产装备和技术工艺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其三是重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千户百强”工程,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10项鼓励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力争在“十五”期间造就1000户利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和100户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占50%的科技企业。

  2002年当年,全省工业企业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54项,有134项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幅在西部各省区中名列前茅,技改资金来源中企业自筹比例达721%。中油兰州石化60万吨柴油加氢项目、兰光公司300万台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器生产线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的建成投产。

  2003年,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提出“两个高举、一个加强”的战略方针和“改革抓企业、发展抓项目”的重大决策,为加快实施工业强省进一步明确了具体举措和指明了方向。

  2004年,我省开始重点实施以省属国有大企业产权转让、下划企业改制放活、劣势企业退出市场为主要内容的国企改革“376”攻坚计划。通过引强入甘、资本重组、股权分置改革、整合区域资源等方式,使70%以上的省属重点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在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轨道和利用资本市场扩大融资的快车道上有新进展;通过改制或破产重组,使省属70户下划企业90%以上转入了非公经济发展轨道,带动了区域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市州非公经济骨干企业的成长;通过抢抓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的机遇,使资不抵债、资源枯竭、扭亏无望的66户大中型企业实施了破产重组,带动了国有经济布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战略性调整,使全省国有企业从2000960户减少到2006年的446户,减少5354%。从业人员从6597万人下降到453万人,下降3133%。与此同时,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力却在不断增强。资产总额由2000年的15274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6332亿元,增长724%。主营业务收入由61514亿元增加到了20602亿元,增长235倍,利润总额由652亿元增加到866亿元,增长1228倍。

  2007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工业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奋力开创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同时,结合装备制造业实际,我省又推出《甘肃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行动计划》,并将这一年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年”,将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深入实施“工业强时战略、加快培育新兴优势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四)甘肃省工业重点项目情况综述与介绍

  1.中油兰州石化公司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异地改造项目

  兰州石化现有三套常减压装置,其中250万吨装置始建于1958年,进行过两次扩能改造;300万吨装置始建于1990年,1997年曾扩能改造。这两套常减压装置规模小、能耗高,技术水平落后、安全隐患多,不能适应原油性质的变化。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炼油技术经济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兰州石化在原油加工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对现有装置进行优化改造,异地建设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以实现不同性质原油单炼或部分混炼,进一步优化乙烯原料。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年增效27亿元,计划2008年开工。

  2.中油兰州石化公司26万吨/年碳五资源综合和必用项目

  裂解碳五馏份是乙烯装置的副产品,其产量约为乙烯产量的10%—15%,由于其中含有大量具有化工利年价值的烯烃,尤其是所含异成二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市场稀缺,价格涨势强劲,被称为“液体黄金”,同时双环戊二烯和间戊二烯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需求旺盛,使得碳五馏份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兰州石化公司在碳五加工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公司抓住大乙烯建设的有利时机,提出建设26万吨/年碳五综合利用项目。本项目将集中兰州石化和独山子石化乙烯副产碳五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总投资1595亿元,装置建成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199亿元,年均销售利润25亿元。

  3.中油庆阳石化300万吨/年改扩建项目

  该项目是根据20063月省政府与中油股份公司签署的《关于庆阳地区经济发展与陇东油区整体开发座谈会会议纪要》精神,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原油一次加工能力300万吨,总投资425亿元。采用常压重油催化裂化短流程加工方案,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00万吨常压蒸馏60万吨重油催化裂化及连续重整、柴油加氢等9套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辅设施。建设地点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汽柴油250万吨,其它产品包括液化气13万吨/年、聚丙稀7万吨/年、苯3万吨/年等。该项目的建设对实现庆阳经济和长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项目备案、环评、安评、用地审批等工作已完成,已正式开工建设。

  4.华亭中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0万吨/年甲醇项目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平凉市华亭县以东石堡子工业园区内,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煤炭贮运、水煤浆造气、煤气一净化、硫回收、甲醇低压合成、甲醇精制、空分等系统及配套的公辅设施,总投资2746亿元。项目依托华亭煤矿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大,煤种化学活性强等优势,采用国际先进的煤气化和甲醇合成技术建设,有利于延伸煤炭加工产业链条,促进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项目可研于20059月批复,目前基础工程、配套水库在建。国家开发行临时贷款2亿元到位,企业长期债券还在办理发行准备工作。

  5.白银公司污染治理项目

  该项目主要包括铜冶炼“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铅锌冶炼系统“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东大沟污水处理及回用等三个具体项目,投资额分别为7亿元。5亿元、25亿元,合计总投资为11亿元。经过省、市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从2006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对白银公司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铅锌冶炼ISP艺“三废”治理、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三个项目,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66亿元,并同意对白银公司铜冶炼污染治理精炼工程2008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995万元。目前铜冶炼制酸系统污染治理项目已建成投产,年新增硫酸产量约7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48万吨,大大改善了白银市区环境质量,减少了黄河白银段污染。铅锌冶炼ISPI艺技术改造项目预计近期可建成投产,重金属离子废水治理项目已于20083月开工。铜冶炼污染治理粗炼系统低空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正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6.兰州蓝星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甲醇项目

  该项目依托兰州煤制气厂现有厂区和公辅助设施,以天然气为原料,建设20万吨甲醇生产装置,总投资39亿元,占地3025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配气站、转化生产装置、甲醇生产装置、中间罐区、产品罐区等。天然气转化将引进俄罗斯换热式转化专利技术。项目建成后,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均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下一步,蓝星集团将利用甲醇发展甲醛、聚甲醛、有机硅等产品。该项目于20065月开工,现已基本建成。

  7.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10万吨TD扩建项目

  TDI是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合成纤维等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目前国内年需求量大,但实际生产能力不足,难以满足聚氨酯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聚银公司通过多年来的消化吸收已掌握了国外TDI生产核心技术,并已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吨TDI程化设计软件包。企业利用自主开发技术,在已建成的5万吨TD基础上,将TDI装置扩建至10万吨,项目估算总投资约7亿元。

  8.新川化工有限公司120万队批万吨PVC项目

  该项目是金昌市招商引资项目,由新希望集团投资建设,以金川公司烧碱生产副产氯气和氢气、硫酸钾肥生产中副产的氯化氢为原料,生产PVC,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烧碱、纯碱、硫酸钾肥PVC的盈利能力。计划到2010年,纯碱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烧碱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合成氨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硫基复合肥生产能力达到160万吨。2012年,PVC总规模达到80万吨,同时带动联碱、合成氨、无氯复合肥以及建材(水泥)项目的规模化发展。项目总投资30亿元,一期10万吨硫酸钾、30万吨PVC已开工建设,将于2008年建成投产。

  9.中铝兰州分公司自备电厂项目

  该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57月以发改工业[20041284号文核准,总投资441亿元,建设规模为3×300MW燃煤发电机组。该项目选用亚临界燃煤汽包炉。凝汽式汽轮机,采用空冷方式,配置湿法脱硫设施。项目于20057月开工建设,第一台机组已于2008年初建成投产,其余两台机组预计200810月建成。

  10.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2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

  2005年兰铝上划中铝后,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中铝公司决定建设20万吨铝板带箔项目,该项目包括20万吨板带和5万吨铝箔两个子项目,均在陇西建设,项目业主为新成立的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其中,5万吨铝箔项目总投资137亿元,20078月份完成前期审批手续并开工,建成后铝箔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0万吨;20万吨铝板带项目,由于厂址由原定的兰州西固区调整为陇西,中铝近期正在审批可研,省发改委已出具同意项目厂址变更的批复,项目环评、安评手续正在重新办理。项目总投资2289亿元,计划年内开工。项目实施后,将极大地延长我省铝工业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我省有色工业的产品跳水平,改变我省有色工业基本上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的局面。

  11.金川公司富氧顶吹镍熔炼工程项目

  该项目采用适宜处理高氧化镁镍精矿的JAE富氧顶吹镍熔炼技术和PS转炉吹炼工艺,建设熔炼规模为年处理镍精矿100万吨的熔炼系统及相应规模的吹炼系统、余热锅炉系统,产品为缓冷高镍铁,并配套建设年产66万吨硫酸的烟气制酸系统和两套22500nrn3h中的制氧系统,总投资2472亿元。2007年完成土建工程施工并开始设备安装年产高镍铁含镍量665万吨,年产硫酸66万吨,实现扩能降耗和环保目标。

  12.金川公司15000吨/年海绵钛项目

  该项目利用国外优质金红石原料,采用先进大型沸腾氯化炉、矿物油精制除钒、镁电解、镁还原蒸馏技术生产海绵钛产品,建设规模为15000吨/年海绵钛,镁钛联合生产,总投资22亿元。2007完成施工图设计,主要设备招标订货,土建工程施工等,2008年初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年增加销售收入12179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38812万元。

  13.金川公司镍贫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金川镍矿目前保有资源总量434亿吨、镍金属量444万吨、铜金属量280万吨。金川矿床虽然在国内具有保有资源总量的优势,但贫矿比例过大,其保有矿石量中贫矿约占68%,折合镍近160万吨、铜95万吨。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采矿场改扩建、新建选矿厂、冶炼系统改造及相应公辅配套设施的改造,共增加出矿量330万吨/年。选矿规模为10000吨/天,年处理矿石330万吨。改造后年处理精矿量由原55万吨提高到80万吨。项目总投资209亿元,建成后,年新增电镍13102吨、电铜6715吨、硫酸1071万吨,年新增销售收入87579万元,利税26074万元。

  14.酒钢产品结构调整项目

  酒钢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512月核准,包括200万吨碳钢薄板、53万吨不锈钢两大工程,总投资1097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酒钢嘉峪关本部的炼铁、炼钢和轧钢规模将分别达到440万吨/年、490万吨/年和440万吨/年,钢材品种将在碳钢中板和线棒材基础上,新增碳钢冷、热轧薄板及镀锌、彩涂板卷,不锈钢冷、热轧板卷。可使酒钢产品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板带比由目前50%提高到75%以上,成为继上海宝钢和山西太钢之后,国内第三家拥有完整不锈钢生产系统的企业,以及西北最大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目前,200万吨碳钢热轧薄板和53万吨不锈钢项目已建成投产,150万吨碳钢冷轧等项目正在实施。

  15.酒钢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工业财团合资项目

  酒钢与哈萨克斯坦国欧亚工业财团从2000年起就建立了铁矿贸易关系,在之后的贸易往来中,欧亚工业财团逐步提出收购酒钢部分股权。经双方邮并请示省政府同意,合作方式确定为双方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酒钢拥有51%的股权。随后,双方完成了尽职调查,相关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土地评估价款的确认等工作。并于20078月,在胡锦涛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期间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已于近期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核准。

  16.四○四厂大型乏燃料商业化后处理厂项目

  核燃料后处理指将反应堆辐照过的核燃料中铀和钛分离出来的过程,涉及到运输和贮存。后处理、三废处理及处置等几个方面,是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减少核废物,实现核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2005年初,中核集团根据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核燃料后处理事业的重要指示,研究决定由四○四厂负责开展大型核燃料后处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在甘肃省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全力支持配合下,四○四厂相继完成了大型核燃料后处理厂厂址初步规划研究、厂址查勘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编制工作。大型核燃料后处理厂拟选厂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项目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投资额巨大,建设期约20年,乏燃料处理能力为800吨/年,乏燃料贮存能力3000吨。处理能力、主工艺流程、污染物治理,均参考了英、法等国比较成熟的模式和经验。2008年元月,国防科工委组织专家对厂址查勘报告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审查。项目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待批。

  17.肃南小柳沟钨矿开发项目

  小柳沟钨铝矿,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区,到目前为止已探获各类钨资源储量矿石量4830万吨,平均品位04%,首采区已达到勘探程度。预计钨资源潜力在25万吨以上,钥资源潜力在30万吨以上,整个钨铝矿资源量有可能在全国排到第四位,属特大型钨铜矿产地。项目业主为甘肃新洲矿业有限公司,采选规模为60万吨/年,总投资178亿元,甘肃省发改委于20056月批复项目建议书,20079月核准项目,项目已建成投产。20077月国土资源部核准生产规模为采选27万吨/年。

  1820万吨/年碳四深加工装置和6万吨/年丁基橡胶项目

  该项目由兰州石化公司多种经营事业部与江苏金浦集团合资合作建设,厂址拟选在兰州市西固区四季青村。江苏金浦集团是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核心,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商贸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项目以兰州石化大乙烯副产的碳四等为原料,年利用碳四等芳构化原料20万吨、MTBE6万吨,对延伸乙烯深加工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底合资项目提出以来,双方就项目所涉及的土地征用、投资政策、合同章程及相关协议、公用工程及互供原料等问题已进行了多次洽谈。兰州石化公司与江苏金浦集团签定了《关于碳四深加工、丁基橡胶项目原料与中间产品互供协议》。近期双方草签了合资合同、章程,目前正在办理合资公司工商登记手续,进一步落实项目用地、原料供应等前期工作。

  19.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钛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线项目

  本项目生产规模为年产高性能烧结钦铁硼磁体。1000吨,其中200N45系列烧结镇铁硼,200N48系列烧结钦铁硼,600N50系列烧结钦铁硼。钦铁硼永磁材料是高科技最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主要应用于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本项目主要原料为金属钦、纯铁、硼铁,采用先进工艺,生产装备立足于国内,部分关键设备拟从国外引进。项民总投资2010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19103万元。2005年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工业[2005]1833号文核准项,一期新建500ta钕铁硼毛坯生产线,于200710月动工,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正在进行单体试车,预计20087月建成投产。

  20.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

  本项目为油页岩炼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海石湾矿、金河公司矿井废弃的油页岩为主要原料,采用成熟、可靠的成套技术和装备。建设规模为年处理80100万吨页岩,年产6万吨页岩油。建设地点位于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镇李家台,总投资18000万元。省发改委以甘发改工业(备)[2008]37号文备案。目前正在办理安全预评价、环评、消防等手续,厂区三通一平工作7月份可完成,计划22009年建成投产。

  21.甘肃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年产800副风轮叶片生产线项目

  本项目是由中航(保定)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约18亿元。中航惠腾公司是集设计研发现试试验、生产、销售用务和维护于一体的国内最大的专业化叶片生产企业,在国产化叶片的研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要开发和制造系列化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及其他复合材料制品。目前主要产品有750kw20MW等七个型号风机叶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750KW叶片200副、15MW叶片500副、20MW叶片100副的生产能力。对推动河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项目已完成了土地、环评、工商注册、施工图设计等工作,并于20084月中旬开工,计划年内生产750kw叶片达到20副,2009年生产750kw15MW叶片达到800副,2010年开发生产2MW3MW叶片。

  22.阳山金矿勘查开发项目

  阳山金矿是国内近年发现的特大型黄金矿,矿区范围200平方公里,包括7个勘查区块,武警黄金部队十二支队从1994年开始陆续开展登记勘查工作,其中以安坝里南段地质工作程度最高。截止去年6月,该区块提交普查储量162吨,完成了安坝里南段的储量及价款的评估和备案,从20085月开始,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指导下,武警黄金部队开展了安坝里南段探矿权招标转让工作,7月完成招标和开发业主的组建工作,之后将开展这一区块的详查及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