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加快建设适应宁夏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人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加快建设适应宁夏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人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国内各区域经济的相互竞争和协调发展中,其关键因素也是人才,如何搞好人才开发是当前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

宁夏由于受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之软环境相对较差,不仅人才总量不足,而且还存在人才留不住的问题。目前宁夏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为总人口的3.9%,与经济起飞人才资源密度7%的要求相差甚远。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01%,硕士研究生仅占0.28%,本科学历的仅占16.2%;中专以下学历的人才超过人才总数的一半以上。更为不利的是,人才引进工作虽有优惠政策却效果不明显,人才流失现象很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间,宁夏流失各类人才近3万人。

针对宁夏人才现状,为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广开渠道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到宁夏建功立业,努力创造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条件,当前,我们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各级领导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人才开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观念的突破就不可能开创新的局面。所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宁夏大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各级领导班子重视稳定和吸引人才的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培养、选拔、使用、稳定、吸引、激励人才的政策措施,在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人才意识淡薄、用人观念陈旧,缺乏求贤若渴的紧迫感,缺乏招揽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引进资金、项目考虑得多,而对引进人才考虑得少;重视厂房、机器设备等硬件的投入,忽视人才开发。有的视人才为单位、部门所有,对人才流动不理解、看不惯,自己不用,又限制人才流动;有的用人依然摆脱不了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的羁绊,考虑多的还是资历的深浅、年龄的大小、排列的顺序、任职时间的长短等;有的把选拔党政干部的一些做法,完全套用在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上;甚至有人才不用或用非所学,人才浪费严重。这就很难留住人才、引进人才。

要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掀起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的新热潮。通过学习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的重要性,明确在宁夏发展过程中人才的作用与地位,寻找目前人才队伍与宁夏发展不适应的问题,探讨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还要带头转变观念,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一是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只有强化“人才是财富”“人才是效益”“有人才才能发展”的意识,才能做到优先开发人才,优先培养人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贤才。二是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从政策、舆论等方面,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创造宽松和谐、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尽可能地对人才在工作、生活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予优待。三是要树立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观念。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不拘一格。讲台阶而不抠台阶,看资历而不唯资历,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地给予人才以创新、发展的空间。

二、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培养和使用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

宁夏要发展,首先要靠宁夏现有人才。我们应以培养、使用现有人才为主,盘活已有的人才队伍,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现有的人才都使用不好,也就稳不住,引进人才也就困难,即使引进来也难以久留。再说,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宁夏固然急需如院士、博导、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长期形成的,推进宁夏发展,更需要大量的不同专业的基础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这样的转化,更需要大量的基础人才参与其中,投身于大开发建设事业的洪流。大量的、各行各业的基础人才必须立足于宁夏自己开发、培养。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办学培养人才的做法,应制定地方性政策给予支持,这样宁夏自己培养的人才,更能够扎下根来,为本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宁夏发展的需要,加大“三支队伍”的培养力度,尤其是加大对中青年科技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还要重视对农村乡土人才、能工巧匠、乡镇企业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以适应宁夏现代化建设和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发展的需要。

稳定现有人才队伍,要认真落实“三个留人”,合理使用好现有人才。

首先,要用事业留人。宁夏人才外流,有些人是为了物质条件而走的,但也有相当多的人是为了追求事业,寻求发挥自己才干的更大发展空间。因此,能不能吸引和凝聚人才,主要看我们能不能为人才施展才华、大胆创新和锻炼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所以,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抓紧解决人才使用不当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对能调整工作岗位的及时予以调整;暂时调整不了的,订出调整计划,积极解决;不宜再调整的,向本人说明情况。总之,要真正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用事业留住他们。

其次,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一种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用感情留人。用建立在革命和建设的共同事业基础上的深厚感情来凝聚人心,是我们党对干部工作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各种有用人才的“知音”,同他们加强感情联系,真正理解他们,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为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用真挚的感情,把大家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做到拴心留人。

最后,要创造良好的物质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坚持用适当待遇留人。物质是基础,是必要的生存、工作条件,也是稳定、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我们既要落实好现有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又要积极研究制定符合西部实际,行之有效的新的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要改革现行的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按照不同行业和单位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建立管理入股制、技术入股制。严格按照工作实绩和贡献大小定待遇,提高优秀人才的收入,真正使优秀人才多劳多得,“才有所值”。

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应认真分析宁夏人才队伍现状,制定长期人才开发规划,一方面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指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中,应采取取消对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的入城指标限制;对暂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外地生源硕士及以上毕业生应实行“先上户、后就业”的办法;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等有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在引进高层次人才问题上,应特别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借用外力求得发展。要将重点放在引进能够带动一个产业、一个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上来。宁夏的人才需求,紧缺的是复合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学术、技术和学科带头人;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重点工程、新兴产业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与引进项目、资金配套相关的人才。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中,既要注重引进人才的学历、专业、技术职称、主要业绩,更应考核其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引进的人才能为我所用,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此外,在使用引进人才和原有人才上,应一视同仁,量才使用,根据所作贡献大小论功行赏,不能厚此薄彼。同时,宁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竞争条件差距较大,我们仅用高薪、优厚待遇吸引人才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做到的。仅靠国家的政策调整来实现人才的“逆向流动”,也是很难奏效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决定了我们在培养、稳定、吸引人才上既要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又必须加强政策引导,认真探索吸引人才的新思路、新办法,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在现阶段,可以考虑把引进人才深化为引进智力。也就是说,以引进短期服务人才为主体,以借调、聘用、兼职等不改变人才行政隶属关系、不迁户口、不随调家属的形式,吸引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到宁夏工作,采取弹性用人的办法,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招引“天下之才”。

三、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人才队伍建设

领导人才是宁夏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宁夏大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果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搞不好,宁夏想取得较大的发展是很困难的,如果领导人才队伍素质提不高,宁夏的人才问题也解决不好。应当看到,当前宁夏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一些领导班子的状况,同宁夏发展战略的要求相比还不完全适应,为此,我们应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根据中央有关部署精神,从宁夏实际出发,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为宁夏实施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方面,应实施以“选人、育人、用人、管人”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为建设宁夏发展所需的领导人才创造条件。“选人工程”是关键环节。一是要强化民主选用领导人才的力度。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扩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化程度。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交流轮岗制度,并抓好任前公示制、任期制、试用制等方面的深化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二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完善考察考核工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按照现代人才学的观点,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正确分析评价领导干部的是非功过和优劣得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评判干部的德才,应该通过确定规范的科学标准和方法,全面考察,正确分析干部的实绩,改革和完善考核办法,逐步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三是加快干部年轻化进程。要站在全局与战略高度,抓紧做好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工作。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到党政机关任职。对经过实践检验证明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提高。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奠定坚实基础。要在保证领导班子梯次年龄结构的前提下,既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合理地使用其他年龄段的优秀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育人工程”是有效途径。一是要实施干部培训制度化,特别要对即将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应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分级、分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轮训,力争3~5年内将所有领导干部轮训一遍。通过对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中央有关西部开发政策、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科学等的学习,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领导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改变现有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较单一的现象,从而尽快适应新形势。二是确立综合素质开发模式。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够担当新世纪重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观念上应由知识教育培训向综合开发转变,使领导干部培训真正做到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意识的启动、能力的提高、内在素质的开发。三是进一步拓宽培训教育的渠道。由单一的干部院校、党校办学培训向与普通高校联合、委托办学延伸,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办学,将脱产或走读函授培训与自学相结合,鼓励领导干部开展多层次的自学,不断在知识上实现自我更新。坚持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突出抓好对县以上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训。采取选派到国外、境外培训的方式,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新世纪发展和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战略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领导干部。对思想和工作表现突出、培训成绩优秀的干部,应及时提拔使用。

“用人工程”是重要基地。在实践中锻炼人才,是我们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首先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环境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去,这样才能考验人、锻炼人。应坚持对领导干部进行轮岗和交流,让他们经历各种不同工作环境和领导角色的锤炼。通过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的考察、培养及群众的民主评议,形成领导干部的“优胜劣汰”机制,营造领导干部成长的良好气候。对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干部还要放到关键岗位、重要部门去培养锻炼,以加快干部成长步伐。

“管人工程”是保证手段。应积极探索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快对领导干部监督方面的立法工作,比如,可以及早出台一部《监督法》,实施“依法治官”“依法治权”,依靠法律和制度去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还要搞好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合监督工作。

要大胆创新,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改革上实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领导干部选用机制,不仅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的深层次突破,而且是一项浩大的社会配套措施,我们只有从改革的社会系统观出发,力求措施配套,步骤稳妥,才能使领导干部选用机制有效运作。有了一个规模、素质与机制配套的干部制度,才能产生足够数量的领导干部人选,为竞争择优提供基本的前提。建立多元化的干部择业渠道,并制定相关的鼓励扶持政策,就是从客观上为干部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创造条件。同时,也要建立一支政治上合格、业务上过硬、既坚持原则又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组织人事干部队伍。组织人事干部作为新的干部选用机制的主要操作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机制运作的方向和效率,必须首先优化。应该首先在组织人事部门建立并实行岗位资格考核制度,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组织人事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此外,要坚持渐进性原则。建立领导干部选用新机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举措,是摆脱发展“瓶颈”制约的深层次改革,是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宁夏大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不断迈出新步伐。只有各方面形成互联互动的有机整体,才能为西部大开发和宁夏大发展实施奠定坚实的领导人才基础。今后一个时期,应特别强调在公开选拔、任前公示、任职试用、竞争上岗、扩大交流、完善考核、加强监督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特别要加大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和考核力度。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年度考核,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有关重大决策的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把贯彻落实的实绩作为调整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改变以往对领导干部考核内容较为单一、激励约束手段不得力的现象。要认真总结推广干部年度考核中实行创优评差、末位淘汰等制度和办法,在解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新进展。

2005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