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产业发展环境依然严峻,结构转型仍将深入推进

年产业发展环境依然严峻,结构转型仍将深入推进

时间:2022-07-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3.1 第一产业将稳中有升,结构和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2015年,第一产业面临着比较有利的政策环境。而201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要统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这势必引起新一轮的农业投资热潮。预计2015年,金融业的相关改革将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2.3.1 第一产业将稳中有升,结构和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

2015年,第一产业面临着比较有利的政策环境。可以预期,第一产业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第一产业的投资会得到进一步的较快提升,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也将继续向着效益增进型的方向转变。

(一)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以下简称《意见》)为2015年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意见》指出,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是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政府要努力将粮食产量稳定在11 000亿斤以上,而2014年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60 710万吨,超出了这一目标。因此,2015年的农业生产主要是稳定产量和优化调整种植结构。而政府的政策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因此,2015年的草食畜牧业和现代渔业有望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产业的发展方式都在发生转变,农业当然也不例外。在这方面,《意见》也提出,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科技运用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信息化;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预计,2015年的农业发展将日益向效益增进型的发展方式转变,农业的科技含量、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农业的发展方式也会更为环保和节约资源。

(二)第一产业的投资将得到快速提升

2014年,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3.9%,远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资本越来越多地进入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譬如,以联想为代表的企业已经跨界进入农业;在2014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三农”金融服务的政策措施;电子商务也逐渐向农业渗透。因此,企业和金融资本的介入以及电子商务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必将带来农业领域的大规模投资。而201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要统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这势必引起新一轮的农业投资热潮。在农业投资继续增加的同时,农业的发展方式也会发生重要的转变。

(三)农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489元,实际增长9.2%,增长率远高于城镇居民的6.8%。截至2014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已连续5年超过城市,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而政府的政策指导以及农业的发展前景将使得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意见》指出,2015年要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完善改革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险支农;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这些措施都将进一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此外,随着电子商务日益介入农业领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为畅通;下游市场的激烈竞争提高了农民的谈判地位。这些因素也将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

2.3.2 第二产业增速小幅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2015年,美国经济的复苏有望引领全球经济,改善工业的出口形势;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促进工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改善,工业下行压力得到缓解;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总体看来,第二产业的增速有望小幅提升。

(一)出口形势有所改善,但不利因素依然显著

2015年,工业品的出口形势会有所好转。有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政策环境上,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为出口提供政策支持。二是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有望引领全球经济。2014年,美国逐渐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复苏迹象明显。2014年前三个季度,欧元区的整体经济形势也有所改善。三是我国自贸区建设的步伐加快,有望进一步缓解出口面临的制度约束。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有效地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但不利因素依然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2014年日本的经济持续疲软,且未来的前景不容乐观;二是欧元区仍面临着较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和通货紧缩压力,经济复苏的风险依然较高;三是新兴经济体整体增速放缓,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的经济都有下行的风险。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2015年,国家将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产业、大数据应用与发展以及钢铁工业、海洋工程装备等行业的政策措施,并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这些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发布重点产品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等措施,工业发展将进一步向创新驱动转型。2015年,装备产品智能化发展趋势更为明显,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发展更为深入。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弱化。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钢铁、水泥、玻璃等基建行业的国内需求复苏乏力,淘汰过剩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工业企业的制度环境逐步改善

2014年,互联网金融逐步走向规范,金融业的管制也逐步放松。预计2015年,金融业的相关改革将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IPO注册制的改革将激励企业通过积极上市,利用证券市场缓解融资约束;IPO注册制的改革还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4年,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中,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大幅缩减,预计2015年制造业的准入限制会进一步放开,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加。随着政府职能转换的进一步推进,企业的经营环境更为便利和自由。上述制度环境的改善将会缓解工业的下行压力。

(四)企业“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

随着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开始弱化,需要向周边国家转移;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退出,国际资本也将从中国流出;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中,企业也将积极寻求海外市场以化解过剩产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向海外推销高铁项目的效果显著,南北车的合并提高了高铁在海外市场的谈判能力,高铁将继续向海外市场拓展。

(五)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深刻地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在电子商务、零售、金融等领域,互联网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换代升级。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政府将着力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2015年,“互联网+”将面临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将密切结合,并深刻地渗透到教育、医疗、交通、农业等领域,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也必将催生出一批新型的主导产业。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制定,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必将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将继续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更加深入,中国制造将继续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3.3 第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014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了8.1%,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2012年以来,GDP中所占份额最高的都是第三产业。在新常态的背景下,2015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服务业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政策环境还有待改善,服务业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阻力。

(一)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将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步伐加快,服务业领域将继续扩大开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要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因此,这些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有望加速增长,市场竞争程度的提升将促进行业产出的快速扩张。

(二)房地产市场迎来转机,但反弹空间有限

2015年,一系列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包括一年期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二套房款首付比例降低等措施的实施,将为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带来转机。但是,由于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人口流动减弱以及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房地产市场反弹回升的空间有限。此外,IPO注册制的改革也将推动中国股市的发展,使证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池”角色。因此,2015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依然不容乐观。

(三)物流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4年通过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物流业的发展有望继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而国内唯一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落地杭州,电子商务的政策环境将继续改善。因此,2015年,物流行业将强化与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融合,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

(四)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有力增长

在新常态背景下,信息化和工业化将继续实现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将继续改善,发展前景广阔。云计算领域和大数据领域的政策已经或将陆续出台,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战略地位继续提升。信息技术深度渗透生活生产领域,成为引领各领域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在深层次上改变交通、医疗、电信、能源、金融等基础领域的面貌。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官网,2006~2014。

[2]农业部国际合作司:《2014年1-12月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农业部官网,2015年1月。

[3]赛迪智库:《2015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利狐网,http://www.lifox.net/point/2105.htm,2014.12。

[4]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中国流通经济》,2015年第2期。

[5]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信息技术服务业形势分析课题组:《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映像网,http://www.hnr.cn/finance/kjsh/tx/201412/t20141225_1765477.html,2014.12。

(本章主持及执笔:王健)

【注释】

[1]服务进出口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标准统计,不含政府服务,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2]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3]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4]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