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切实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深入发展

切实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深入发展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完成了全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目前嘉峪关市共有耕地102419.25亩,基本农田59835.15亩。二是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三、切实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深入发展

自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嘉峪关市不但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特色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大大推进了“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位居全省首位;而且大力发展城市工业经济,通过增强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民用核技术等工业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嘉峪关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和体制优势,发挥地方大企业引领作用,有效提高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优化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增强了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大大促进了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城乡关联产业发展,以产业为纽带,培育城乡之间的有机经济联系,大大促进了城乡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

img38

图7-1 嘉峪关城乡产业一体化系统运行

(一)围绕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着力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嘉峪关市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以“政策扶持、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为思路,突出发展酿酒葡萄、优质蔬菜、啤酒花、优良畜禽、优质林果苗木、蔬菜与花卉制种等特色优势农业,做好优质地膜洋葱、温室蔬菜、大葱、土豆和西甜瓜五大优势农产品品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和项目建设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繁荣发展农村商品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1.坚守红线落实耕地保护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用最严格的手段保护耕地。一是定期开展基本农田保护专项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和“七有”的落实情况,使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到了实处。二是完成了全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目前嘉峪关市共有耕地102419.25亩,基本农田59835.15亩。三是完成了各项土地复垦任务。2010年国家投资746万元实施的嘉峪关市团结村土地开发和嘉峪关市废弃砖厂土地复垦两个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1295.4亩;2011年国家投资500万元的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村土地开发项目新增耕地1800亩。2012年经过努力争取到了国家投资2500万元的新城镇横沟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计年内完成任务。

2.科教兴农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一是为了促进农业新技术的研发,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嘉峪关市逐年增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先后投入科技经费979.6万元,其中争取国拨省补科技资金400万元,市级科技三项费579.6万元(不含2012年市级科技经费),直接带动农业投入14334万元,为农业增加产值约2亿元,为农民直接增收4000万元,切实发挥了科技经费的支撑引领作用。二是不断引进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生产、三膜西瓜栽培、网室高效制种、牛羊品种改良、发酵床养殖技术、农产品无公害检测等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2009年以来共引进新技术21项、新品种153个,建设增收示范点5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实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0%,培养了一批农业生产的技术能手,项目示范户户均增收达到20%以上,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显著。三是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约11万千瓦,较2008年增加1.42万千瓦,机耕、机播、机收的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100%、55.23%、37.2%。四是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聘任省农科院高级农艺师马明等15名省市专业技术人员为首批科技特派员,其中2人为省农科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13人为嘉峪关市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及三镇农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依靠科技特派员传送技能,把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植入农村,让技术人员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切实解决农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五是发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职能,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每年组织农民科技培训6000人次以上,2008—2012年已累计争取阳光工程培训资金108万元,完成农民技能培训4286人次,向实现一户一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稳步迈进。

3.两项改革夯实农村发展平台

一是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为了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嘉峪关市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安排意见》和《嘉峪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成立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小组,镇村分别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站、土地流转服务室,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规程和规章制度,整理规范了3个镇17个村的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档案资料,印制了《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深入村组、农户宣传土地流转有关政策,采取出租、入股、转包、转让、置换、股份合作等各种形式,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主体流转,土地流转率达到11.3%,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体工作中,指导兴盛啤酒花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40份,流转面积827.47亩;指导石桥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份,流转面积30亩。同时,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流转效益,提高农村居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对于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种养业、加工业的涉农企业,在土地审批时给予优先开发权。二是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定了《嘉峪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市纳入林改的集体林地面积4205.6亩,共完成勘界确权面积4205.6亩,颁发《林权证》1312本,通过了省级验收,保障了林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4.项目建设力促农业全面发展

嘉峪关市始终紧盯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的政策和发展导向,把谋划项目、选准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积极与省上对口部门协调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投资政策的方向、建设重点等信息,做到早动手,早协调,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符合嘉峪关发展战略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严格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程序,保证项目如期实施和安全运行,夯实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2008年以来嘉峪关市农林局就先后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实施重点项目48个,投入资金2.25亿元,其中争取国拨省补资金2610万元,招商引资1.29亿元,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1098.8亩,累计3447.8亩;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15个,累计29个;新建暖棚圈舍592座,累计1670座;新增规模养殖户647户,累计1734户。

5.资金扶持助推农业跨越发展

嘉峪关市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每年由市级财政列入预算安排1000万元农业工业化专项资金,3000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基金,用于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致富带头人创业,保持每年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都高于上年,大大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为了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嘉峪关市加大农业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发展“农家乐”,户均补贴5万元;鼓励新建三代日光温室,农户自建每座补助1万元,戈壁日光温室每座补助2万元,或者由政府出资建设承包农户经营;鼓励集中连片发展高效种养殖业,给予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补助;鼓励新建移动式钢架大棚,每座补助2000元;鼓励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按照每平方米发酵床2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再给予每平方米50元运行补助费;鼓励新改建规模养殖小区,继续对能繁母猪户、规模养殖户给予补贴;鼓励土地集中流转,集中连片土地流转100亩以上的,每增加100亩给予1万元奖励。从2012年起,嘉峪关市还设立城乡一体化发展资金1000万元,以奖励、贴息、补贴、周转的方式用于农业产业种养项目,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村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推广农业科技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率,这一系列积极举措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三农”信贷投放稳中有升,助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6.新型经营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是承载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又具有区位性和生物依赖性,因此,农业产业化建设必须首先考虑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推进专业化生产,以农产品的地方特色和比较忧势实现主导农产品的合理布局,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延伸特色农产品开发链条,这是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就是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有利于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比较利益。自开展试点以来,嘉峪关市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抓手,有效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走公司带动农户致富的道路,快速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截至2012年8月,嘉峪关市有产业化组织58个,其中:龙头企业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专业市场1个,农村经纪人等其他产业化组织9个。在龙头企业发展方面,目前嘉峪关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宏丰有限责任公司),省级龙头企业3家(兴盛啤酒花生产基地、鸿翔蓝孔雀高科技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牧源滩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3家(沃土果蔬制品有限公司、中昌肉食品加工厂、维尔特棉籽油加工厂)。其中:宏丰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2002年组建以来,在酒钢(集团)公司的大力扶持下,已发展成集种植、养殖、酿酒、食品加工、工业制品、建筑安装、商贸流通为一体的多元化经济实体。2011年,宏丰公司销售收入达到6.3亿元(不含汇丰工业园),带动农户8179户,吸收季节性农民务工人员4600人,为嘉峪关市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兴盛啤酒花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集酒花种植、烘干压缩加工、颗粒酒花加工、质量检测、冷藏及销售为一体的啤酒花生产与经营专业化公司。2008—2009年公司与文殊镇800户农民签订了长期种植合同,由公司统一建园并提供架材、种苗、劳务支出和技术指导等,于2009年建成2150亩标准化酒花种植园,同时发展联营种植基地3000多亩。2011年,兴盛啤酒花有限责任公司完成销售收入2748万元,文殊镇农民从酒花产业中年人均增收12950元,农民在酒花产业中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目前,啤酒花产业已成为全市促农增收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朝阳产业。鸿翔蓝孔雀高科技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蓝孔雀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科技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蓝孔雀养殖、产品精深加工基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3510万元,带动农户800余户。特别是鸿翔蓝孔雀高科技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的“中华孔雀苑”是以生态农业观光、果蔬采摘、孔雀文化体验、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4A级景区,总投资2亿元。项目建成后不但会为嘉峪关的旅游市场增添新的活力和亮点,还可促成规模化养殖的大力兴起,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嘉峪关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当地农民的致富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在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嘉峪关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维护农民利益为中心,充分利用土地合理流转的杠杆,促进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土地流转井然有序,有效防范和化解了失地所带来的风险和社会问题,大大促进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截止目前,嘉峪关市在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80家,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销售、种植业、养殖业等行业,区域发展特色鲜明。其中:嘉峪关团结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建厂,是主要从事豆类蔬菜种植、粗加工、批发、零售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220户,带动农户400多户,已收购农户四季豆860吨,生产四季豆成品70吨,为农户增加收入160万元,为增加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嘉峪关市大顺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肉羊、育肥猪及仔猪的繁育和销售,现已发展会员115户,形成了绿茵、阳光、欣荣为主的三大养殖小区。近两年来,合作社共饲养生猪5658头,出栏生猪4758头,饲养肉杂鸡2000只,出栏2000只,共计销售收入636万元,促农增收效果显著。嘉峪关双丰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主要以无公害蔬菜、西甜瓜、红提子葡萄种植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已发展会员170户,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逐年加大。2012年全村种植西甜瓜面积1500亩,实现销售总额750万,每户实现收入1.8万元;种植洋葱面积1000亩,销售总额700万,每户实现收入1.7万元。

7.质量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

嘉峪关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强化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已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户500户,制定发布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19个,完成产地认定3个,面积2.78万亩,产品认证6个,产量16.11万吨。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逐年完善装备条件,近四年自检和配合省上抽检各类农畜产品77批次,平均合格率99%以上。进一步健全市、镇、村三级动物疫情报告处置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全面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猪、牛、羊免疫耳标佩戴率全部达到100%,确保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8.惠农政策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

近年来,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面向农民的奖励补助政策,嘉峪关市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相关政策加强落实,编印了《嘉峪关市惠农政策制度汇编》、《嘉峪关市惠农政策宣传手册》和《嘉峪关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及制度汇编》,全面推行了补助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同时,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用款单位的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资金,通过强农惠农专户实现了直接支付。2011年,全市共落实各项强农惠农资金9452万元,在全市三镇建成了惠农服务大厅,惠农资金实现了“发放范围统一、操作流程规范、直接支付管理”的目标,维护了农民权益,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

9.规范市场实现农村商业繁荣发展

一是作为甘肃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首批试点城市,嘉峪关市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不但新型业态、新型营销方式开始进入农村并得到全面普及,连锁超市、便利店逐步取代了经营环境差、以柜台销售为主要方式的“夫妻店”、“兄妹店”,经营理念有了质的提升,商业网点面貌焕然一新;商品品种不断增加,每家店的品种都超过了400种以上,个别的甚至达到5000种以上,商品结构日益优化,名优正牌商品的销售比重稳步上升,假冒伪劣商品大大减少,销售收入普遍增长。二是作为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县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项目的嘉峪关市迎宾路蔬菜批发市场、峪泉农贸市场、绿化市场、雍和万家市场,在“退市还路”工程中得到了省商务发展资金的补助,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市场的面貌,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三是2009年以来,全市认真做好大宗农产品产销衔接工作,引导企业及农民个人开展储存和深加工进行增值,开拓外销市场,有效实现了供需对接。特别是新城鸿运洋葱专业合作社、兴盛啤酒花种植有限公司、沃土果蔬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金汇果蔬基地等龙头企业及新城镇28户农民得到省市资金补助,有效解决了嘉峪关市大宗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二)围绕发展城市工业经济,着力增强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能力

近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一方面,积极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巩固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另一方面,依据酒钢(集团)公司在嘉峪关市特殊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地企一体化发展,促进其成为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力量;同时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以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园区带动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大大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有效推进了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

1.城市工业带动模式

工业是嘉峪关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富民强市的重要动力和物质基础,是政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源保障。为此,嘉峪关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巩固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近年来,嘉峪关市重点支持有色冶金、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民用核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发展环境、资源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全力支持重点优势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促进支柱产业规模扩张、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效益提升,不断增强重点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嘉峪关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依据本市产业发展战略有选择地招商引资,努力争取投资项目,并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及时出台了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成立了兰州银行嘉峪关分行、邮政储蓄银行嘉峪关分行,组建了8家信用担保公司和4家小额贷款公司,着力培育和扶持民营经济,特别是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形成了主导产业突出的多元发展产业体系。2011年,嘉峪关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年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3.88亿元,增长19.0%。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36亿元,增长39.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累计实现利润18.3亿元,增长39.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累计实现利润1.88亿元,增长21.2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实现利润6.64亿元,增长107.07%。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0.0亿元,增长19.3%;实现利润26.84亿元,增长50.36%。可以说,嘉峪关市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提高了地方财政收入,增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

2.地企一体化模式

酒钢(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钢铁业为主,矿产开发、火力发电、机械制造、焊接材料、钢结构制作与配送、物流仓储、葡萄酒业(紫轩)、种植养殖等多元产业并举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新格局。近几年来,酒钢(集团)公司不断拓展行业发展领域,特别是充分发挥国有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餐饮旅游等产业,大大改善了农民就业和收入结构,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成为推动嘉峪关市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集团旗下的紫轩葡萄酒是以葡萄酒、纯净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粮食白酒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公司利用本地天然的日照、温差等优势资源种植名贵葡萄,现有美尔诺、品丽珠、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等多个名贵酿酒葡萄品种,所建的13700平方米的紫轩1号酒窖是目前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葡萄酒酒窖,产品先后荣获“中国著名品牌”、“2006年全国名酒博览会金奖”、“中国葡萄酒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品牌”、“2008年第三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等诸多荣誉,紫轩橡木桶陈酿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更摘得“2007年法国波尔多国际葡萄酒与烈酒评酒会”唯一“特别金奖”,有望成长为酒钢(集团)公司非钢领域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集团下属宏丰实业公司建有高科技种植园、高科技养殖园、万头奶牛场、粮油加工厂。种植园是集反季节蔬菜、水果花卉生产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区,占地2800亩,现有日光温室356座,容量为1200吨的保鲜气调库1座,年生产新鲜蔬菜150万公斤以上、反季节水果8万公斤,各类高档鲜花35万枝以上。养殖园占地约8666亩,是集养殖、屠宰、副食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化养殖产业区,被列为国家活畜储备基地;年出栏生猪4万头,牛羊4万余头,肉鸡15万只,鸡蛋56万公斤,年生产酱卤肉120吨、高温肠100吨、低温肠200吨。粮油加工厂是集面粉、食用油、挂面为一体的综合性粮食加工产业区,年产优等级面粉13000吨,精制胡麻油350吨,营养挂面50吨。产品有特精粉、特一粉、饺子粉、馒头粉、精制胡麻油、鸡蛋挂面、菠菜挂面等多个品种。2008年生产的“大漠粮仓牌”面粉获得“嘉峪关市名牌产品”荣誉。集团下属5个宾馆,拥有甘肃河西地区最大的水上乐园及配套设施完善的游泳馆、洗浴中心等休闲健身设施。体育馆、老年公寓面向社会服务,自主经营。新建的嘉峪关大剧院已于2008年9月投用。嘉峪关宾馆下属嘉峪关雄关国际旅行社,聚合当地人文古迹、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宾馆商住、餐饮服务、休闲健身、交通客运等资源,为社会提供全方位旅游服务。

3.园区带动模式

嘉峪关工业园区作为省级开发区,是嘉峪关市招商引资、工业聚集发展和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嘉峪关工业园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意见》等,抢抓酒钢(集团)公司本部新区扩建、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和新十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机遇,全面落实甘肃区域发展及工业强省战略,加大产业承接、产业升级和设施配套力度,鼓励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共建共享动力、环保等生产辅助设施,大力促进企业集群式发展,以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园区带动企业聚集,以产业聚集促进人口聚集,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

开展试点以来,嘉峪关工业园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园区的产业承载力大大增强,对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工农业融合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嘉峪关工业园区已形成了“一区四园、五大基地、十二个园中园”的产业分布格局,其中嘉东工业园定位为机械制造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精品钢材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群,辐射长城区、带动新城镇发展;嘉北工业园定位为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群,辐射雄关区,带动峪泉镇发展;双泉工业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食品工业、现代物流业等产业,辐射镜铁区,带动文殊镇发展;嘉西光伏产业园,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群。整个工业园区规划打造西北最大及国内有影响力的有色冶炼及精加工基地、冶金新材料基地、精品钢材冶炼深加工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有机葡萄种植及酿造基地;并按产业链和资源共享培育12个特色“园中园”,即:黑色冶金产业园、有色冶金产业园、冶金新材料产业园、精品钢材加工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优质葡萄酒酿造产业园、煤电及环保建材园、精细化工产业园、光伏发电产业园、食品工业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目前,已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规模企业在各产业园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及资源利用率,促进了产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嘉峪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区开发,积极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坚持“以项目求生存、以多元求发展”的招商理念,以“大企业做支撑,小企业聚活力”的招商选资原则,因地制宜地引进投资。目前已形成了市级领导主抓、部门联动协调、园区跟踪服务等分级负责和层层抓落实的项目促进机制,确保了实施中的项目“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建成投产一批”。各职能部门不但为项目申办和企业发展建立了绿色通道、简化了办事程序、减免了收费项目、设立了分支机构,各项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而且各职能部门发挥优势,与企业紧密配合用好用活各项惠企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市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有效支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园区按照“两个协调”和“园林式园区、花园式工厂”的总体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加快园区向科技园区、生态园区发展,不断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迈进。截至2011年底,园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50.6%,占地方工业经济总量由建园初不足10%上升到80%以上,位列甘肃省级开发区前列。工业园区入园企业160多户,就业岗位达到10570个,新增就业岗位1655个,同比增长18.6%。每年有5000多农村劳动力在园区长年或季节性务工,农民从非农产业获得的收入比重达到47.3%。嘉峪关工业园也获得了“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的称号。

(三)围绕培育城乡关联产业,着力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

所谓城乡关联产业即在城乡有关部门之间存在着投入产出关系及相应的各种经济联系,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由于这些产业是城乡之间重要的枢纽,是建立协调的城乡关系的根本所在,所以规划好、发展好城乡关联产业,深化城乡产业间的分工协作网络,使城乡间形成以产业为纽带的有机经济联系,既能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城乡就业机会,又能有效改善我国目前城乡产业分割的现状,这对于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嘉峪关市突出培育城乡关联度强的文化旅游产业、商贸流通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不但促进了城乡产业互动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确保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1.文化产业

一是抓住甘肃省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华夏文明创新发展区、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示范基地的难得历史机遇,结合嘉峪关市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汇的优势,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嘉峪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晋墓群、西部八达岭之称的悬壁长城、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等著名文物古迹,还有新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湖生态旅游园区和紫轩葡萄酒庄园、迎宾湖生态旅游园区、嘉峪关大剧院、长城博物馆、嘉峪关体育馆等一批人文景观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文化建设城市、以旅游经营城市、以文化旅游发展城市,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嘉峪关市已连续七年成功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三届国际航空滑翔节,圆满完成奥运火炬传递、国际舞狮舞龙旅游节、民族风情旅游文化节、全国汽车越野拉力赛等重大活动和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并在活动期间开展各种商务洽谈活动、宣传推介活动等,助推了旅游经济和会展经济的商业效应。对于处于城市周边的城镇,嘉峪关市还积极结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及城市休闲需要,相继规划建设居民休闲度假区,发展休闲服务业、住宅和文化娱乐业,扶持基础条件较好的农家乐加强硬件设施配套,开发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山庄,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带动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城乡集游、食、住、行、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民从事有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和工艺品加工销售,推动城乡文化、旅游、休闲等联动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城乡互为依存的产业体系。近年来,嘉峪关市不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力度,每年设立1000万元的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7000万元的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2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确保每年文化旅游发展资金达亿元以上。2011年全社会旅游人数达到220.4万人次,同比增长32.18%;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59.36%,有效带动了城乡居民的增收致富。经过不断努力,力争到2016年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成为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商贸服务业

把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作为活跃城乡市场、带动城乡消费、扩大城乡就业、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措施,拓宽服务业发展的新领域。目前,已建成了商业步行街、大唐路餐饮娱乐休闲街两条“特色街”,实施了绿化市场改造、易都摩尔购物中心等项目,东方百盛购物中心、新世纪广场、西部综合交易市场正在建设,新华中路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等项目加紧规划,星级农家乐餐饮旅游服务项目加快推进。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46亿元,同比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5%,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缩小了城乡差距。

3.农产品加工业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葡萄酒加工业,稳定葡萄种植基地,把葡萄酒的销售和市场建设作为紫轩酒业公司发展的重点,努力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使农产品生产与城市需求紧密衔接,企业利润稳步增加;拓展嘉峪关市沃土果蔬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洋葱干红葡萄系列的新产品开发领域,研发洋葱糕、洋葱粉、洋葱酱等产品,丰富市场品种,使供需实现了有效对接;支持宏丰肉联厂和中昌肉食品公司冷鲜肉、肉类熟制品、特色肉食、羊胎素、羊胎精华素等的精深加工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规范生产流程,丰富城乡肉食品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