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产业转型

推进产业转型

时间:2022-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转型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截至2013年3月底,人民银行已与20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二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迅猛。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存量从2009年1月的544亿元增长至2013年2月的6517.2亿元,其主要来源是与内地企业贸易结算的人民币资金。金融专项改革主要包括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改革、货

加快金融改革 推进产业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 张健华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转型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多方位推动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金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当前,随着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不断融入全球经济,我国经济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下一步,探讨如何通过金融改革,拓展对产业转型的着力面,强化对产业转型的支持,仍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改革在支持产业转型中的重要功能

(一)金融的功能

一是金融具有筹集资金的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场能为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的项目融资,保障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通过开发设计一系列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提供投融资服务,为产业发展和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二是金融具有管理和转移风险的功能。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金融业可提供风险投资、私募、信贷、股权融资等不同的金融产品和工具,以分散和转移风险,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还能通过其专业的风险管理技能、优化的资产组合安排,来控制风险。三是金融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金融系统通过选择收益率更好的投资项目,有助于改进储蓄在投资间分配的效率。在整个社会资金运动过程中,引导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四是金融具有信用约束的功能。经济主体在筹集到资金的同时,必须遵守严格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来自资金提供者以及金融市场施加的各种约束。同时,金融市场也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手段,如股权和期权计划,可以促使自主创新的企业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并促使其尽快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

(二)金融改革促进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

金融改革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中的本质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资源配置优化的实质,是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逐步从低效而衰退的产业中退出,转而投向高加工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推动产业转型。不管是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或平稳退出,都需要有健全、完善、便捷的金融体系服务作为后盾。金融改革促进资源配置功能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可简述为:金融改革影响着居民的储蓄、消费倾向及储蓄和投资的转化效率,进而影响全社会的资本形成,并通过增量资金和存量资金的配置调整,带动了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及技术结构的变动,最终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

二、我国多方位金融改革的成效

我国金融领域始终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并形成了“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推动改革”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一)建立和完善资金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统筹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三者循序渐进、协调配合、相互促进。

1.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6年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以来,我国按照先放开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的渐进式改革思路在实践中摸索前进,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目前,我国利率按照市场化的程度可分为三类:一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包括货币市场利率、部分种类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外币贷款利率及除企业债券以外的各类债券发行利率;二是部分实现市场化的利率,即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的利率,主要包括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及企业债发行利率;三是严格管制利率,主要包括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及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2.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1994年,我国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国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政策。自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幅度逐步扩大。2007年5月21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2012年4月16日起,扩大至百分之一。“十二五”金融规划提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3.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货币互换、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等已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一是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3年3月底,人民银行已与20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二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迅猛。自2009年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来,2011年8月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国,2012年6月已扩大至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三是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业务不断开放。在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方面,2012年我国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结算304.40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结算2523.80亿元。在跨境及我国港澳台金融投资人民币结算方面,2010年允许境外央行、境外参加行以及我国港澳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四是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香港银行业的人民币存量从2009年1月的544亿元增长至2013年2月的6517.2亿元,其主要来源是与内地企业贸易结算的人民币资金。

(二)转变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首先,货币政策调控从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由于“金融脱媒”对数量型调控形成了挑战,“十二五”金融规划提出,“推进货币政策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从1993年起,我国不断调整货币政策框架,逐步强调价格型调控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成为国际金融改革的重点之一。我国高度重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提高了最低资本比例和资本质量要求,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探索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等,以更好地防范和管理跨时间维度和跨行业维度的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解决金融体系顺经济周期性和系统性风险集中的问题,弥补微观审慎监管和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不足。

(三)推动金融改革试点工作

1.区域金融改革试点

我国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主要是结合区域特点自下而上来推动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采取“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的模式,改革内容各有侧重。

2.金融专项改革试点工作

金融专项政策在某个或某些地区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金融专项改革主要包括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改革、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等。

三、深化金融改革支持产业升级

加快金融改革,促进产业转型,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等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探索农地的流转与抵押,满足城镇化和农业生产集约化过程中,对较大额信贷的需求。要全面正确认识农地抵押流转与耕地保护、农民保障三者之间的关系,因地、因时制宜,不断完善农地流转抵押的法规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二是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加大保险机构对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拓宽政策性保险范围和深度,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三是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销售组织的金融支持,探索“银行+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金融模式。四是构建多层次的农业担保体系,逐步形成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等多种模式相结合。

(二)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无论农民工进城置业或是返乡自主创业,还是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一是新型城镇化更加重视城市的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尤其是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需求大幅增加。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态发展,建设节能环保、和谐友好型城市。由此将带来城市建设尤其是中小城镇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明显增加,以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大幅增加。二是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金融支持工业化是支持城镇化的重要内容。金融支持工业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提升传统制造业的金融需求;加大对成长性中小企业的支持;对产业梯度转移与产业集聚的金融需求;支持环保节能产业发展。三是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对人口城市化提出了金融新需求。解决农民“进城”问题,金融既需要加大农业产业化支持,也要加大农民到城市就业、创业的支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三)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

在新形势下,金融扶持企业“走出去”不仅仅需要银行增加贷款、改善外汇管理等,还需要金融机构的“走出去”,在国外或通过国外代理行,为“走出去”的国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准确把握和积极满足走出去所衍生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支持金融机构“跟随客户”。二是加大发展境外机构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离岸金融服务、提供股权融资、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海外资产抵押贷款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三是充分发挥保险对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作用,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效的配套金融服务。四是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或基金支持海外投资和承包工程等。

(四)金融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一是鼓励金融机构多领域开发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提供融资咨询、项目评估、财务辅导、融资设计等特色服务。二是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组织对现代服务企业的资金支持作用。推动民间资本有序流动,发挥其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作用。三是大力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加大面向重点服务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列出的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培育信息服务、环保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关联度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带动效应强的消费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四是努力拓宽消费金融服务面。消费金融服务不仅能帮助消费者进行资金融通,对收入进行跨期分配,而且能使交易过程更加顺畅便利,从而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的发展还有利于金融资源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转向消费领域,进而缓解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五)金融支持技术创新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创新,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传统的以信贷为主的融资模式并不能与鼓励技术创新的大环境相适应,针对技术创新型企业,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金融支持:一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PE/VC发挥风险投资功能。PE/VC是比较适合支持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扩大创业板和三板市场规模,探索适合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二是以金融创新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政府可以设立专项支持基金,通过风险补偿、奖励等措施,引导各类担保机构或科技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或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贷款提供增信服务;搭建知识产权专利的评估、登记、转让交易平台,进一步推动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等权利质押担保融资产品。三是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积极发挥民间金融的企业家“甄别器”与创业投资“孵化器”作用。可以借温州金融改革的契机,加快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向产业资本转化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