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期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的兴起与发展

转型期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的兴起与发展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将从转型期中国城市出现的各种新产业空间作为城市重要功能单元的“空间属性”出发,分析并简要评价其发展演化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各种空间效应。
转型期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的兴起与发展_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

3.4.2 转型期中国城市新产业空间的兴起与发展

全球化和新知识经济在各个领域所引起的变革重新构筑了当今世界城市的发展环境,促使城市在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加速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对外开放等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并逐渐把中国产业推向全球竞争潮流,使得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全球化过程中去(Lardy N,1994;顾朝林,2002)。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许多城市在获得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已感受到巨大的发展环境压力。对比于西方很多发展已经成熟的城市,当前中国城市正处于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大环境之中,这种深刻转型本质上是由内部的市场化改革与外部的全球化共同推进的。为应对全球化以及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中国城市的发展或增长政策不仅需要立足国内,更要面向全球,而这些政策直接或间接地使城市普遍进行着功能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重组、重构,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机遇、资源等构成新的竞争优势。

城市“空间”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竞争资源,其区位选择、发展模式等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与竞争力的提升。1980年代以来大多中国城市的形态与功能已发生了质的改变,与之相应的城市空间亦进入结构、规模、形态与功能都处于一个战略性重组或重构的转型时期:新的产业发展动力、消费需求、多元化投资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的影响,使得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嬗变。随着中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功能重组、规模扩张的进程进一步加速,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央商务区、新型商业区等为代表的城市新产业空间大量涌现,并对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日渐引起社会与学术界的关注。我国众多学者陆续对中国城市的新产业空间现象开展了多方面的分析与归纳,从类型上看主要有: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区、新产业区发展与区位选择的研究(魏心镇,王缉慈,1993;王缉慈,1998;顾朝林,1998等);信息产业区位及空间分布的研究(阎小培,1998;甄峰,2000);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统分析与研究(皮黔生,1999;张弘,2001;王兴平,2003;郑静,2002;王慧,2003,2006;郑国,2005等等);对商务中心区(CBD、E-CBD)理论、实践及发展模式的研究(宁越敏,1984;柴彦威,2000;李沛,1999等等);对城市新商业空间、新公共休闲空间的研究等等(管驰明,2003;崔功豪,1998,2003)。总而言之,新产业空间通过技术、知识、创新等内生优势日益影响着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与演化,并作为一个崭新的城市空间与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空间结构。

新产业空间的发展有其自身特定的区位需求和空间发展逻辑,呈现出不同的空间过程与效应。下文将从转型期中国城市出现的各种新产业空间作为城市重要功能单元的“空间属性”出发,分析并简要评价其发展演化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各种空间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