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指标和环节

指标和环节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计划文件中规定的任务和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计划指标来表示的,各项指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组成一个整体,以此构成计划指标体系。1.按反映内容的性质不同,计划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管理对象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人口净增数、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

一、计划的种类

计划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按照计划期限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按照计划的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计划、中层计划、基层计划;按照计划的形式或者是具体化程度,可分为目标、策略、规划、预算等。

1.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的期限是相对的。一般将月、季、年度计划定为短期计划;年度以上为长期计划。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把10年以上的远景计划称为长期计划;5年左右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称为中期计划;年、季计划称为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体现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中期计划是实现战略目标和计划管理的基本形式;短期计划是保证中期计划的具体的运行计划。中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体系的设置,是符合宏观经济计划管理的规律性的。客观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连续序列性和主观的计划管理过程的连续序列性,都要求按时期划分的各类中、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协调,从而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运行发生有效的指导作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长计议”,这是对的。由于现实的经济能力和对未来事态预测的技术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对未来的事情了解得那么清楚、把握得那么准确。一般来说,具体的计划安排不可能订得太长。因为时间越长,不确定性因素越大,计划的可靠性也就越差。但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在科学的基础上制订一个期限尽可能长的计划,无疑对短期计划是有指导作用的。

长短计划有一个互相衔接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长期计划粗略些,弹性大些,时间越短越详细。滚动式计划则是解决长短计划衔接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2.高层计划、中层计划、基层计划

高层计划是高层领导机构制订、下达到整个组织执行并负责检查的计划,一般是战略计划,它是对本组织有关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时间较长的问题的筹划。比如远景规划,它就是对较大范围、较大规模的工作;较长时间的总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蓝图。这种设想蓝图并不细致规定各项有关指标;虽然要有重点部署和战略措施,但并不具体指明有关的工作步骤和实施措施;虽然有总的时间要求,但并不提出具体的、严格的工作时间表。战略计划不限于远景规划,特别是战略措施,往往要抓住时机,及时制定。当然,临时的措施也是与远景规划紧紧相联的。这种远景规划和战略措施全国有,地区有,一个单位也有。全国和地区的一般叫发展战略,企业单位的一般叫经营战略。

中层计划是中层管理机构制定、下达或颁布到有关基层执行并负责检查的计划,一般是战术或业务计划。战术或业务计划是实现战略计划的具体安排,它规定基层组织和组织内部各部门在一定时期需要完成什么,如何完成,并筹划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基层计划是基层执行机构制定、颁布和负责检查的计划,一般是执行性的计划,主要有作业计划,作业程序和规划等,它是执行战略和战术计划的计划。

3.目标、策略和政策、规则和程序、预算

计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目标、策略和政策、规则和程序、预算都是计划的形式,它们所表现的计划的具体化程度是有区别的。

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目的,或者要完成的任务。各类有组织的群众的工作,至少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否则,就毫无意义。

策略和政策:策略原是军队根据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制订的重大计划,近些年来、被引申入管理活动。策略常常表现为一种总的方案,工作布置重点,人、财、物的巧妙利用,市场的竞争方法等。因此,策略,特别是经营策略确实是未来行动的一种方案,属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在管理活动中也是一种计划,它表现在计划方案中的文字说明或一项决议。不同计划中的各项政策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为实现目标服务的。

程序和规则:程序和规则是一种简单的计划形式。程序是为达到目标所规定的某种行动的准确方式和先后秩序。规则也是指导行动的准确方式,但没有规定行动时间的先后秩序。规则、程序与政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则具有政策的性质,执行和落实政策,如果没有程序将造成混乱,使政策无法实施,这是它们之间的联系;规则和程序就其本质而言,旨在抑制灵活,要求“照章办事”,而政策有一定的灵活性,这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预算:预算一般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机关、事业及企业单位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收支的详细方案,是数字化、金额化的计划方案,它使计划更明确、清晰,提高了计划的精确度。预算的种类很多,比如国家预算,它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个部分组成,从中央到地方按法定程序编制和审批。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是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是国家为了实现政治经济任务,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国民收入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反映。地方预算,我国的地方预算同政权机构相适应,它综合反映、统筹安排和管理本级预算收支。各级地方预算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编制,由本级单位预算和所属下级总预算组成。另外,单位预算,一般是指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并由主管部门汇编为部门的单位预算。除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外,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企业单位还要编制企业财务收支计划,并由主管部门汇编为该部门的财务收支计划。一项工程,一项工作都要预算,它可以用资金表示,也可以用工时、产量或其他计量项目加以表示。

三、计划指标体系

计划指标由指标名称和数值组成,它是计划文件的基本内容。计划文件中规定的任务和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计划指标来表示的,各项指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组成一个整体,以此构成计划指标体系。

在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计划指标组成的整体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

1.按反映内容的性质不同,计划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管理对象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人口净增数、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学生数。质量指标是反映管理对象有关的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指标,如产品合格率、学生考试成绩及格率、劳动生产率等等。

2.按表现形式不同,计划指标可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实物指标是指用指标重量、容积、长度、件数等实物计量单位表示的指标,如粮食产量用公斤、棉布产量用米、房屋建筑面积用平方米表示。实物计量单位还有复合计量单位和标准计量单位,如:货物周转量用吨公里表示,这是复合计量单位;煤炭统一按发热量7000大卡折算的1公斤标准煤,是标准计量单位。

价值指标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指标,如国民收入××亿元等。价值指标可用现行价格计算,或按不变价格计算。具有实物形态的商品,一般用实数指标乘以单位产品价格计算;不具有实物形态的东西,如工资、利润、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只能用货币额表示;综合性指标如社会总产品,无法用实物来计量,必须用价值指标。

3.按作用不同,计划指标可分为考核指标和核算指标

考核指标是要下到执行单位,并据此考核执行情况的指标,如国家计划的一部分计划指标要逐级下达到基层单位,并据此考核基层单位计划执行情况,这类指标称为考核指标。核算指标是指编制计划的过程中供分析研究用的指标,如国民收入使用额、社会商品购买力等。

4.按管理形式不同,计划指标可分为直接控制指标和间接控制指标

直接控制指标是由国家和各级管理机关直接通过计划手段加以调节和控制的,如指令性指标、消费基金、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等;间接控制计划指标,是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杠杆等加以引导,使之符合计划要求的,如指导性计划、社会商品购买力等。

5.按复杂程度的不同,计划指标可分为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

单项指标是用于管理对象某一方面的指标,综合指标是综合反映管理对象全局的指标,它一般都由很多项指标组成。如企业综合效益指标,既要包括投入耗费性指标,又要包括产出效益性指标。综合指标应确定哪些项目,如何计算综合指标值,是计划工作中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计划部门提出用一套综合指标来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水平,并选用了如下10个指标:国民收入总额、平均每人国民收入、平均每百元生产性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平均每人每年能源消费、平均每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城镇就业率、成人识字率、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业人才数、平均期望寿命、零售物价指数,将以上10项分别乘以加权数,然后相加即得出一个综合指标值。

计划指标构成计划的具体内容。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基本要求,为此,计划指标的设置必须全面、系统、明确,既先进又可行,还要便于统计、核算和评比。

三、计划管理的基本环节

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是计划管理的三个环节。

计划的编制是执行和检查计划的基础。编制计划要有一个科学的程序,一般地说,要按下列步骤进行编制:(1)对计划对象中的各有关方面的现状和历史进行调查,全面积累数据,充分掌握资料。(2)由有关专家参加,进行科学预测,得出数据和资料,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相关预测资料。(3)认真分析调查和预测的各种数据,细致研究所有资料,做出结论,明确提出数据和资料说明的问题。(4)根据数据和资料所得的结论和所提出的问题,审慎地提出计划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有关指标和实施步骤的设想,并附上必要的说明。(5)重点征集专家内行的意见,进行民意测验,广泛发动群众提出建议,以便集思广益。(6)根据专家的意见和群众建议,用科学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拟出两个以上的计划草案,分发有关人员,并在适当场合下公布。(7)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征集意见,包括召集有准备的各方面有关专家的评议会进行科学论证,召集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8)修改补充计划草案,拟出修订稿,再次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征集意见和建议。这一程序必要时可多次重复。(9)由专门班子审定、决断,经权力机构批准、通过。(10)正式部署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反馈修订。

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即计划的贯彻执行,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根据我国计划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措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包括价格、税收、利润、信贷、工资、奖金等经济杠杆都应当为计划服务,成为实现计划的有力工具。(2)普遍执行合同制度,通过合同,把管理对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联系,在计划指导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3)建立、健全责任制。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一定要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做到责权分明、奖罚兑现。(4)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和监督系统,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控制工具和方法,加强控制。(5)加强立法、司法工作和行政管理,严肃法纪、政纪,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如果是计划脱离实际,或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使计划难以实现,应进行必要的修改。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能力的限制,计划与现实总会有出入,所以,补充、修改是正常的。

计划检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检查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以保证计划的科学性。(2)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以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3)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以便对计划工作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4)检查计划的调整情况,以便对计划调节能力进行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