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价值的市场指标和财务指标

企业价值的市场指标和财务指标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6章 EVM对IS价值实现有效性的实证性解释论证一个理论的有效性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试验或实践,二是能够合理地解释现状[1]。不过衡量IS建设效率的相对有效性除了这些经济成本外,本书另外还设计了一个EVM投入成本,这一因素的加入可以考察EVM对IS价值产出的影响。它反映的是IS对企业系统在经济或功能上的一种推动作用。

第6章 EVM对IS价值实现有效性的实证性解释

论证一个理论的有效性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试验或实践,二是能够合理地解释现状[1]。EVM模式作为一个新的IS价值管理模型,要在模型提出后短短一段时间内寻求企业要实现EVM模式的尝试性试验,并持续跟踪获取该模式应用的实际效果,验证EVM模式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能性是非常小的,特别是EVM本身比较适合于那些建设过程复杂,对企业影响巨大的那一类IS项目,从最开始想法的产生到最后应用成熟恐怕在时间上已经超过了本人的博士求学期,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只能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因此,关于EVM模式的有效性,本书更多是对现状进行理论上的解释,重点是通过组合的DEA模型来比较不同企业IS价值实现有效性的差异,论证EVM的20个分解活动对其有效性的贡献,并用EVM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些方面的差异。

6.1 模型构建的思路

要验证EVM活动是否对企业最终的IS整体价值做出贡献,首先要建立一个模型判断企业实现了多少IS价值,投入与最终的产出之间的有效性如何。在查阅大量数学方法的基础上,本书选用了DEA(数据网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理论来考察企业IS建设过程中,IS投资这一投入到最后IS价值这一输出之间的转换过程的有效性(在后面改进的模型中称之为和谐的)。DEA模型是使用数学规划模型评价具有若干输入和若干输出的决策单元(DMU)间的相对有效性的一种非参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教育、社会保障和金融等领域。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转化为比率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转换成相同的单位。DEA的主要经济意义在于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否达到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并依此对投入进行优化。DEA对IS建设投入与产出之间有效性的评价可以判断EVM活动与其他投资协同的效果,从而间接地可以分析EVM活动对最终价值产出的贡献度这一目标。

DEA理论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义投入与产出的指标,因此,必须要相对准确地计算出相关的投入和IS价值这一产出。

从投入来看,IS建设过程中的投入在第5章已经介绍过主要四种,项目成本、配套成本、运营成本和隐含成本。为了说明建设投入与运营投入对IS价值产出的不同影响,本书把项目成本、配套成本和隐含成本统一计算了项目建设成本,而运营成本[2]加入一定的隐含成本则单独作为一项投入。不过衡量IS建设效率的相对有效性除了这些经济成本外,本书另外还设计了一个EVM投入成本,这一因素的加入可以考察EVM对IS价值产出的影响。

分析EVM的20个分解活动(见4.3.2),应该说EVM本身所包含的各个活动也非EVM自创,而是在原来IS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的,EVM的作用在于用同一种理念、同一种方法把这些活动捆绑到一起,在理论上进行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因此尽管企业还不可能系统地应用EVM模式,但还是可以分析他们的IS建设活动中是否存在与EVM管理体系中类似的活动,这些活动对最终的价值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而达到论证EVM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可以间接地调查企业是否执行了EVM的关键的20项活动来考察企业对EVM的投入。

而IS价值产出的定义就要相对困难很多。IS价值的复杂性决定了要准确地评价IS价值实现的产出是不可能的,很多学者试图从众多影响企业价值变化的因素中剥离出IS单独产生的价值,在数学模型和方法上做了较深的研究,但由于理论模型和现实的差距,效果与实际情况还无法达到完全一致。事实证明,无论指标构建得多么全面,数学模型设计得多么完美,都不能完完全全地计算出IS的准确价值。本书深刻认识到IS价值评价的复杂性,所以从一开始就把IS价值定义为在企业层面上对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贡献度上,结论可以从:[3]生产率的影响。[4]对用户的影响。③对竞争优势的影响。④对管理水平的影响。⑤对企业经济收益的影响。⑥对企业变革和创新的影响。这六方面来考察IS价值的大小。但为了便于DEA的计算,我们必须要把IS价值的这六个方面简化为更为精炼的可计算的一级指标。

本书重新提出以企业经济上的有效性和组织上的有序度的增加来反映IS价值的大小。有效性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概念,指的是系统组成部分对于系统来说功能发挥的有效程度,对系统的价值表现。IS的有效性主要指IS对企业的价值贡献在经济效益或功能发挥上的反映①。它反映的是IS对企业系统在经济或功能上的一种推动作用。从宏观上看,这种有效性是各种微观有效性的叠加,这些有效性有正有负,我们看到的是最终总的有效性。而有序是刻画系统要素间次序、秩序及其联系程度的概念,它是系统某种内在联系的存在和联系程度的一种表现,最终整个系统表现出一种宏观的、外在的功能与状态②。有序性反映了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一种协调性和组织的合理性,有序度则是对一个企业系统有序性的度量,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概念。在充满变动因素的环境中,企业不断地从一种有序态到另一种有序态的发展变化,从趋势上看是无限的,所以企业有序度只是一个相对量,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外界干预的刺激而改变。总的来说,有序度既是系统内部关系的一种度量,同时在宏观上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能力的度量。我们可以在定义IS价值的六个方面后,把IS价值的具体反映分别归入这两类,然后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形成最终的有效性与有序度的值。

不同的IS项目在投入产出指标上差异是非常大的,本书仍以ERP为例,借用第5章的表5.2中的成本与效益二级指标,并把这些二级指标分别归入上述投入与产出的一级指标中,作为采集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基础。

6.2 模型的输入输出指标说明

6.2.1 输入指标

IS建设成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的相加:硬件成本:购买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外设等费用;软件成本:用于外购软件的费用,如软件购买费、license费、升级费、相关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费用等;需求成本:获取企业需要以及调整企业需求的成本,以及需求改变后,重新获取的成本;上线成本:上线过程中发生的如基础数据的整理费用、调整机构的费用等;环境成本:系统对环境要求的成本,如防静电地板、配套的机柜等费用;工资成本:因为实施系统需要额外支付的人员工资,如加班工资、津贴等;安全成本: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额外的安全软硬件措施以及人员费用;网络成本:搭建网络的成本,如布线、工作站、网线、交换器等费用;培训成本:项目生命周期中所有培训费用的总计;咨询成本:外界专家或咨询公司顾问的辅导费用。

但为了计算的便捷,一般是按项目验收时所花费的总费用来计算。隐含成本是那些企业没有意识到,但实际过程中却发生了的成本,如寻找或替换专业人员的费用、获取最新技术信息的成本、设备快速折旧的成本、机会成本(资金、时间、人员等)等,一般都不会直接计算,而是按建设成本的一定比例进行计划。

IS的运营成本。一般包括维护成本:日常对系统的维护,如长期的软硬件厂商维护合约、紧急备份等;运营成本:日常系统运转所需要的费用,如电费、网络接入费等;系统更新与修改成本:对系统进行更新或修改所需要的各种费用以及工资成本,在系统维护期间需要额外支付的人员工资、津贴等四项的相加。另外也要加入估计的部分隐含成本。

EVM的投入。我们让调查者对EVM所包含的20项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打分,0分为没有该活动,1~7分为调查者对该活动的满意度。最终计算其总分作为IS价值管理的投入。

为便于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前面两项资金投入均用投入比总资产的比率来计算。

6.2.2 输出指标

输出指标的第一层指标当然是IS为企业所带来的有效性和有序度的提高,但这两者的提高本身也是通过其他一些经济或非经济指标组织的。我们可以把在第5章关于ERP项目决策标准设定过程中设定的ERP效益指标归入这两类,以便于有效性与有序度的具体计算,最终的指标体系,如表6.1所示。

表6.1 ERP对企业影响的有效性及有序度指标

评价指标中既含有定性指标,又含有定量指标。下面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对评价指标进行具体说明。

6.2.2.1 定性指标

在输入和输出指标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定性指标,定性指标不能从企业的统计资料中直接获得,需要通过一定的定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在输入指标中包括领导支持投入、组织变动投入、业务再设计和员工参与投入四个定性指标,可以从我们的问卷中获取相应的数据,然后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和计算。输出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顾客满意度、企业商誉、企业凝聚力、组织合理性、管理效率和信息效率等六个指标,我们可以用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即在专家评分法的基础上,用相应的对象来代替专家,最后得出企业各评价指标的分值。

(1)顾客忠诚度是指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或企业本身对顾客的一种吸引程度。IS建设后一方面增强了企业与顾客的信息沟通方式和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产品质量、产品种类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也使得顾客忠诚度不断地上升。企业的最终用户也包括其他一些间接用户可以作为调查的对象。

(2)企业商誉是对企业整体形象、信誉及能力的一种衡量,是企业中最为综合也最能反映企业素质的一个指标。企业外界的所有有关人员和无关人员都可以作为调查的对象。

(3)企业凝聚力是对企业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的一种衡量,人才是企业之本,要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在人员组织、合作安排、人员评估等各方面都要提高其能力。本书把企业内部的中、基层员工作为调查的重点。

(4)信息效率是直接衡量IS建设后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交换等发生影响后提高信息可获得性、信息质量、IS功能覆盖率、数据计算机化和系统使用率的指标。与IS直接打交道的人可以作为调查的重点。

(5)组织合理性是指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组织的结构与职能、人事安排等是有助于企业处理各类事情,还是不利于企业事务的处理。我们重点调查企业的中、高层人员效果会比较好。

(6)管理效率是指管理科学化程度、规范化程度、精细化程度及应变能力提高后对管理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发挥作用的一种影响。企业的中、基层人员及与企业频繁接触的外界人员可以作为调查的对象。

6.2.2.2 定量指标

投入指标中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都可以在我们发放的问卷中直接获得。输出指标中的定量指标有一部分可以在企业统计年鉴中查找到,有一部分是在对企业具体调研过程中询问和推算出来的。为了便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对比,并考虑到数据获取的可操作性,我们所采用的大部分指标为企业统计的相对指标。

(1)资产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这个指标表明企业利用资产的综合效果,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指以企业全部职工为对象计算的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职工平均人数

(3)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则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变现能力越高。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时间

(4)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加快,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周转速度=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5)产品开发周期。新产品开发周期是反映企业技术能力及企业管理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这里是指新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时间跨度。

(6)市场占有率。是指市场总容量中企业所占的份额,或在已满足的市场需求中有多大比例是由本企业占有的。

(7)运营成本。运营成本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8)工时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工时利用率=实耗工时数÷制度工时数

实耗工时数=制度工时数-缺勤工时数-停工工时数+停工被利用工时数-非生产工时数+加班加点工时数

(9)设备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是设备时间利用率,计算方法为:

设备利用率=实际开动工时÷制度开动工时

制度开动工时=已安装设备台数×制度工作天数×制度工时-计划检修工时

6.3 模型的主要计算步骤与方法

评价的目的不同,其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确定也必有所差别,本书以企业整体化效果的测试为准则对IS量化评价体系进行了指标的设计。其主要优点在于其全面性和直接性,把IS潜在的、间接的、无形的效益都转化为可评价的、量化的指标。其缺点是指标体系过于庞大,种类过于繁多,难以用统一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基于这个特点,我们采用了组合评价法。即先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功效系数法测算有关的输入输出指标,最后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和谐分析方法对IS投入与管理变革进行和谐性的分析。其主要步骤如图6.1所示。

和谐分析方法[5]是通过DEA分析的“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分析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和谐性与Charnes[6]等人提出的DEA有效性有如下关系:

图6.1 组合评价法的具体步骤

如果决策单元j0是DEA有效的,即当输出不变时,各种输入指标不能再按同一比例进行减少,达到了“技术有效”,那么它是和谐的。和谐分析方法的具体算法为:

假定有n个企业系统(决策单元)参加评价,每个企业都有m个输入指标和s个输出指标,令Xij表示第i个输入上的投入量,Xij>0(i=1,2,…,m;j=1,2,…,n);Yrj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各输出的产出量,Yrj>0(r=1,2,…,s;j=1,2,…,n)

先对输入输出数据的初值化,对每个输入量i,每个输出量r,令:

初值化后有:

对每个决策单元,Dj(j=1,2,…,n)称:

为Dj的内和谐度;称:

为外和谐度;

},称:

为Dj的相对和谐度,若Lj≤0,则称Dj是相对和谐的,否则称Dj不和谐。

另外,通过DEA的C2R分析,可以进一步判断在和谐单元中哪些是已经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而通过C2 GS2分析,则可以进一步指出并未达到DEA有效(C2R)的单元中,有哪些是已达到“技术有效”的(C2 GS2),但未达到“规模有效”。通过和谐分析和DEA计算,为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努力”提供方向。

本模型的主要优势在于:和谐分析法是以DEA为技术基础的一种方法,基于系统均衡的思想,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处理复杂系统效率的评价问题,并能揭示非有效部门的微观结构关系,从而可以对企业IS建设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解释。但DEA强调的是通过多个决策单元之间的对比,来挖掘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有效性问题,因此其前提条件是积累足够决策单元的数据。

6.4 模型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从1999年开始,本人就一直在收集与IS建设相关的数据,经过积累,选取数据比较完整和全面的10家企业[7](涉及保密因素,10家企业的名称在此隐去),其中关于IS价值管理的投入数据是在EVM模式成形后,通过电话访谈的形式获取的,采用该模型进行和谐性分析。

6.4.1 输入指标

经过具体计算,这10个企业IS建设的各项投入分别如表6.2所示。

6.4.2 输出指标

有效性和有序度的评价指标都是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各子指标的性质差异较大,且有效性和有序度都是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序列上的评价,所以我们采用功效系数法对这两种输出指标进行评价。

表6.2 投入指标数据表

功效系数评价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功效函数将异度量的各指标实际值转化为无量纲的功效系数,然后利用线性或几何综合法将这些同度量的功效系数综合起来,得到综合评价值。为便于企业之间相对有效性的比较,表6.3中所给的数据均为相对数,是IS建设期初和期末的增加率或减少率。该数据对企业一些影响该指标的非正常因素都已经过剔除。

表6.3 企业原始数据表

续表

利用功效函数的转换公式:

其中xi为第i个指标的实际值,是第i个指标的满意值,它表明经过努力第i个指标应获得的非常满意的结果,是第i个指标的不允许值,它表明指标的变革不应劣于此值。一般应有(对正向指标而言)。常数的目的是为了将功效系数转化为百分制,因功效系数所反映的是指标变化的趋势,理论上可取和为100的任意两个数,在这里我们取成40和60。对于逆向指标,应该采用“倒扣”公式,即:

最后用加权平均法:

将各指标综合起来,从而得到一个综合的功效系数di

权数的选择按理论可以取任何正实数,但通过实践证明及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只要取1、2、3这三个数,就足以区分各评价指标的相对量程度。我们把较重要的指标赋权为3,一般重要的为2,其他为1。

10个企业的资产净利率的平均值是0.469,作为中等水平,应为75~80的功效系数,企业10的资产净利率为1.626,是最高值,功效系数定为90,企业9的0.46接近平均值,定为70,按公式(3.5)计算,得:

解得:

所以资产净利率的功效系数计算公式为:

由此可以计算其他企业的资产净利率的功效系数。

依此类推,可以求得其余指标的功效系数,如表6.4所示。

表6.4 企业功效系数表

对各指标分配权数,如表6.5所示,最后算出各企业的有效性和有序度功效系数,如表6.6所示。

表6.5 有效性和有序度指标权重

表6.6 企业有效性和有序度综合功效系数

根据和谐分析法,首先将各输入输出指标初值化,然后逐一计算10个决策单元的内外和谐度,如表6.7所示。

根据和谐分析法,首先将各输入输出指标初值化,然后逐一计算出10个决策单元的内外和谐度,由,根据公式可以算出相对和谐度,并用DEA的C2R和C2 GS2两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算。全部结果如表6.7所示。

表6.7 综合计算表

表6.7的计算结果表明,除企业2,3,7外,其余7个企业都是和谐的,这说明它们的ERP建设取得了较佳的效果。进一步的DEA分析可知,企业1、5、8、9、10已达到DEA有效(C2R),其“投入”达到了相对最佳的效果,与“产出”是充分和谐的。而由C2 GS2模型,企业4、6虽然总体上是和谐的,但却只达到了“技术有效”,在相对于产出上投入的“规模收益”递减。这说明它们尚可以更好地节省资金的投入,这也是这些企业下一步应该努力的地方。不和谐的企业通过DEA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它说明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规模”上,这些企业都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相对于那些和谐企业而言,这些企业付出了相对较高的投入,但产出却是最低的,因而其和谐性较差。

总体来说,该结果告诉我们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建设的投资成本、运营的投资成本或EVM活动这三项投入来达到输出结果的最优,实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最佳和谐度。基于本书关注的重点是EVM活动的投入,因此主要从EVM活动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结果。

6.5 EVM活动对两个案例结果的解释

尽管和谐与否或者有效与否,主要是考察输入因素之间的协同程度,但和谐度并不能完全说明该企业的某一个投入是有效的,比如说企业5,在和谐度、C2R、C2 GS2的计算中均为有效,但我们分析它的投入,完全是因为其高成本的项目建设投入才能导致最终可接受的结果,如果能在这一企业中提高其在EVM活动的投入与IS运营费用中的投入,当初就根本不需要在项目建设中投入如此多的资本。这反过来也证明了EVM活动对最终价值形成的贡献度。

就EVM活动这一个投入而言,从表6.7可以看出,就数字本身是很难与最终的结果进行联系的。为了说明EVM活动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企业最终所实现的IS价值完全不同,本书分别选取充分和谐的企业10以及不合谐的企业7,按照EVM模式的框架对这两家企业进行了重新的走访调研,特别是与IS价值管理相关的活动进行对比。

6.5.1 基本情况介绍

企业10:一家由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年销售额可达40亿元,企业效益良好。由于其产品无论是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甚至是采购都是相当的复杂,1994年初决定采用ERP来辅助生产、销售、财务和售后服务的管理,经过了相当长的决策时间,1996年才选定SAP,再经过近一年的计划准备,1997年才开始正式实施,1998年底制定销售模块、财务模式线,之后以每年推广一个大模块的速度平稳推进,成为国内少数能够把SAP生产模块完全应用起来的企业之一,企业内部对其ERP应用的满意度非常高。

企业7:一家国有中型企业,1993年应上级集团公司的要求在企业内推行计算机现代化管理,1994年选定SSA公司的BPCS MRPII系统,主要是因为当时该企业的管理基础、人员配置在该集团内都属于一流,企业7本身也希望通过这套系统改善生产经营过程中库存量过大的情况。1996年1月正式上线,就当时而言,系统是相当成功的,很多企业、研究所、知名高校都到该公司学习取经,对企业自身在生产计划、生产周期、库存周转率等方面带来了很大效益。但到1999年,由于系统本身存在千年虫的问题,以及该系统本身设计上的一些缺陷,系统在企业内的应用率已经是非常低了。而且该公司自身也面临着体制转型,并没有对这一系统进行改进或升级,该系统正式被淘汰。

6.5.2 EVM活动执行的对比

从表6.2可以看出,企业10与企业7的EVM投入值分别为88与57,我们可以分别把这两个企业对EVM模式20个活动的满意度与具体情况罗列,如表6.8所示。

表6.8 EVM活动的对比

续表

续表

续表

从模型的分析以及上表的对比来看,EVM的各项活动执行的好与坏,与IS资本投入一样会直接影响到IS建设最终价值的实现。企业10在EVM这20项活动中的具体措施,大部分都要明显优于企业7,这也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两个ERP应用效果:企业10的ERP应用,从一开始就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取得了比较好的开端,然后在后期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和自身的能力逐渐完善,把ERP作为创新的基础,最终实现的IS价值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明显;而企业7尽管最开始的效果还可以,但由于建设过程中由于价值管理不到位而留下了隐患,而且在项目应用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响应外界的变化,故步自封,实现的IS价值越来越少,最后导致系统的淘汰,缺乏持续的价值管理是主要原因之一。DEA方法本身还不能提供方法计算EVM这一单独投入对IS价值实现的贡献度,但还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IS价值的最终实现程度与EVM活动的投入程度直接相关。至于相关程度是多少,可以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寻找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再分析两个企业的其他投入,企业10在最初的项目建设投资额上要远远低于企业7(1.09/18.26),但由于它比较重视后期的持续应用以及IS全周期过程中的价值管理,在最终为企业所带来的企业有效性与有序度上都位于这10家企业之首,可见项目建设成本的投入并不一定能保证有相对应的最终效果,只有把IS建设过程与IS应用过程以及全周期的价值管理相协同才能提高投资的回收率,达到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对比前面提到的企业5的EVM投入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资本投入少却IS价值高,而有的企业资本投入高而IS价值一般的情况。所以本书的结论二就是:EVM活动的投入可以解释IS建设的资本投入与输出之间的非正比性。

另外,仔细分析这两个企业在EVM活动上的差异性,可以发现,EVM的各个活动对于企业IS价值的贡献实际上是不完全相同的,某些活动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其他活动,而有些活动至少从表6.8来看,有可能是无关紧要的。这就为本书进一步修正EVM模式提供了依据,在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在EVM模式中加强某些活动的投入,减少对非主要活动的关注。这样就可以得出本书的结论三:不同的EVM活动对最终IS价值实现的贡献是不同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EVM活动的对比中发现,IS价值实现实际上大部分还在于应用和维护的过程,加强IS运营阶段的资本投入和EVM在IS应用阶段的投入都对IS价值的实现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可以得出本书的结论四:IS应用阶段所实现的IS价值是非常显著的,应该加强IS应用阶段的EVM投入。这一结论尽管与论证EVM的有效性无关,却对企业IS价值管理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

总的来说,通过上述分析已经表明EVM的各个活动可以达到促进和保障IS价值实现这一效果,那么可以推论,把这些活动以IS价值为导向进行统一协调、以评价作为主要手段有机结合的完整的EVM模式也必然能够促进和保障IS价值的实现。

6.6 本章小结

鉴于无法通过实际案例证明EVM模式的有效性,本书通过多案例的数据分析以及效果对比来达到论证EVM模式有效性的目的。

本章设计了从IS对企业整体化价值所带来的有效性和有序度角度来考核IS建设的效果,然后利用组合分析方法对不同企业IS建设与IS价值管理的和谐度进行分析,最后以重点单位为实证,分析IS建设中不同的价值管理途径所带来的效果。

对多个企业IS价值实现的有效性的实证性对比表明,EVM活动对最终价值的实现是具有正面的贡献度的,也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资本投入少却IS价值高,而有的企业资本投入高而IS价值一般的情况。也就是说EVM的各个活动已经可以达到促进和保障IS价值实现这一效果,那么可以推论,把这些活动以IS价值为导向进行统一协调、以评价作为主要手段有机结合的完整的EVM模式也必然能够促进和保障IS价值的实现。

【注释】

[1]赵曙明:《如何撰写管理学博士论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第9期。

[2]运营成本取项目验收后接下来一年的费用,避免由于运营时间长短而影响输入的大小。

[3]阎植林、邱菀华、陈志强:《管理系统有序度评价的熵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第6期。

[4]李建华、傅立:《现代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5]杨印生、张魁元:《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和谐分析方法》,《当代审计》,1996年第6期,第21~23页。

[6]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其中部分企业的数据以及部分计算方法来自本人硕士期间的调查与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