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峡区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

三峡区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主要在于其生产过程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十分低下。因此,推进三峡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应当成为三峡区域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其突出优点是规模经济。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主要在于其生产过程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十分低下。而在生态环境原本十分脆弱、人多地少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依靠增加劳动力投入或扩大耕种面积来提高农业产出,已绝无可能。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表明,通过对农业管理体制、产业组织方式的变革,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既能体现农业的整体规模效益,又能保证一体化组织内各个主体都能获得相应利益,这一过程就是农业产业化过程。推进三峡区域农业产业化,能够有效解决三峡区域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经济的问题,实现农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产、加、销脱节的现象,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有利于加快三峡区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因此,推进三峡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应当成为三峡区域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

7.2.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使农业逐步走上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连接农户、农户自主生产、政策扶持保护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农业的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发展。[7]农业产业化的本质是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以经营工业的方式来经营农业;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或基本经营形式是一体化,即实现农工商或贸工农的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的目标在于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利益,使农民能够分享整个农业过程的平均利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内容是“拳头产品(龙头企业、公司)+支柱产业(或基地)+一体化经营”,期望最终形成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系统,形成大产业,进入大流通,获得大利益。综合起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专业化的生产。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的专业化,即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在产业的选择上改变了过去“小而多”的局面,大多只有一种或很少的几种主导产业,从而更有利于提高生产水平。二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实行了专业化分工,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率,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2)规模化的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其突出优点是规模经济。重点发展一种或少量几种主导产业,实现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于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聚和区域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可以发展与主导产业相关的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运输、销售等产业,从而形成聚合规模,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3)集约化的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即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粗放经营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而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力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集约化经营包括劳动密集型、劳动技术密集型、技术资金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等类型,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有利于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和整体经营效益。

(4)商品化的产品。

农业生产实行产业化与非产业化的另外一大区别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所生产的全部是商品,不论主导产业、商品基地、参与农户提供的原料或初级产品,还是“龙头”单位加工制作的最终产品,都是作为商品投向市场的,因而其商品率极高。由于产业化经营与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实行产业化经营能够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5)一体化的产业。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一体化经营,即将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联结而成的产业链同“农工商一体化、供产销一条龙”式的经营链融为一体,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增值,形成市场农业的新的运行机制。一体化经营不仅能从总体上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而且能使参与一体化的农户获得合理份额的交易利益,从而增加农户收入。

7.2.2 三峡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和类型选择

我国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探索了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根据主导要素和组织载体的不同形态,可以分为主导产业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这些组织方式为三峡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众多的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1)主导产业带动型。

这种类型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比如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区域性产业和拳头产品,围绕主导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以此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也称为“主导产业+农户”。如五峰县牛庄乡,山高路险,环境恶劣,原是宜昌市的特困乡之一。该乡平均海拔1 600多米,气候寒冷,但土地肥沃,面积宽广,是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中药材和发展烟叶的理想场所。为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该乡提出了“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品牌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先后建成了5 000亩烟叶基地、5 000亩中药材基地和5 0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并逐步形成以烟草站、康源药业公司和牛庄蔬菜经济协会为龙头的“烟、药、菜”三大农业支柱产业。在龙头的带动下,牛庄以科技为支撑,培植“牛庄烟叶、牛庄独活、牛庄蔬菜”等知名品牌,引进外地营销人才和培养本地经营能人100余人,把享誉全国的牛庄独活等中药材销到台湾省和东南沿海药材市场,把牛庄萝卜、白菜等高山反季节蔬菜运抵香港和东南沿海市场。目前,全乡已形成“5 000亩烟、5 000亩药、5 000亩菜”的“三五”品牌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仅此三项,每年就可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 800元。

(2)“龙头”企业带动型。

这种类型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通过契约关系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联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由于这种形式,主要通过“龙头”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进行专业协作,因此也被称为“公司+基地+农户”。这种形式在三峡区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较为普遍。在这种形式中,公司在农户与市场之间起桥梁作用,适合在市场风险大、技术水平高、分工细、专业化程度高的生产领域中发展。“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规定签约双方的责权利,企业对基地和农户具有明确的扶持政策,提供全过程服务,设立产品最低保护价并保证优先收购,农户则按合同规定向企业交售优质产品,由“龙头”企业组织加工和销售。宜昌市通过企业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等方式,2005年初组织了“百龙带户”活动,全市有100多家龙头企业参加这一活动,共与27.12万个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订单生产基地158万亩,辐射带动200多万亩,订单产量166万吨,订单饲养量54.81万头(只),订单总额24亿元,直接带动农户从事优势农产品生产。其中如宜昌荣盛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柑橘、蔬菜等食品罐头为主的出口加工型龙头企业,该公司引进法国地刀豆栽培技术,免费为农民提供种子,每亩给种植户50元的补偿,实行保护价收购,不仅推动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稳定了企业出口产品原料来源。

(3)中介组织带动型。

这种类型以政府专业技术部门、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等中介组织为依托,利用中介组织在资金、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有的还建立起加工、运销企业,直接组织农民走向市场。中介组织带动型有三种形式:

一是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带动型,主要是政府各专业技术部门通过发展农科教一体化服务经济实体,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对生产者提供从科技信息、生产资料、管理技术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服务,扶持农业生产发展。如秭归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决定在8万亩退耕还林计划中发展核桃2.3万亩。2004年,县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全县核桃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论证,确定了推广核桃产业的重点乡镇和核桃的推广品种,随后又组织了树苗的招标采购和核桃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秭归县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培育了一个2万多亩的核桃产业。

二是农业合作社型,即农民自愿参加形成合作社,合作社对内组织农户按区域、成规模进行农产品生产,并提供多种服务,对外与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连接,保护农民利益。

三是专业协会服务型,由从事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与技术能手为骨干建立农业专业协会,实行“民办、民营、民受益”,组织生产经营。其服务范围涉及生产、供销等多个环节,服务内容广泛,有项目引进、资金筹集、科技投入、项目开发等方面的产前服务;有植保、防疫、饲料加工、科学养殖等方面的产中服务;有收购、贮运、保鲜、批发、外销、深加工、冷藏、转化等方面的产后服务。

7.2.3 三峡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般途径

三峡区域农业产业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增强农产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和龙头企业与农民一体化的利益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发展目标:一是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龙头企业;二是农业主导产业要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三是要通过各类产业经济组织的带动,使绝大多数农户进入市场,形成稳定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四是要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五是要加快形成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具体措施如下:

(1)培育、引进龙头企业。

现代农业不同于传统的小生产自然农业,它必须依托市场、依托科技,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这些都必须靠龙头企业才能实现。所谓龙头企业,是指产权明晰、机制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经济实力雄厚、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龙头企业能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导向实行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对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实践表明,龙头企业能够为农业产业化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依托,决定一个产业的兴衰和成败。因此,三峡区域在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要把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作为重中之重。

在龙头企业的选择和培育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①特色原则。即龙头企业的产品要能体现本地资源的特色和优势,这是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

②市场原则。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既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时又具备进入消费市场的可能性,即产品具备进入市场所必需的交通运输条件、销售信息渠道和销售网络。龙头企业只有符合市场原则,企业的竞争优势才具备形成有效转化的可能性。

③效益原则。即龙头企业应具有较好的经营效益,同时还能带动与龙头企业相关联的农户增产增收,这是龙头企业形成比较优势的基础。

④可持续原则。即龙头企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对环境的严格保护,实现经营效益的持续增长,这是龙头企业形成市场优势的保障。

在龙头企业的选择和培育上,还应彻底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的限制,坚持“大中小型并举,高中低档并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得”,坚持“谁有能力谁发展,谁有本事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和支持一批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供销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及混合型企业,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要求进行运作,使其充当农业产业化的“龙头”;要正确引导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扩张,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向龙头企业注入,大力支持具有竞争优势和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和加强对外联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带动农户的能力。

在积极培育本地龙头企业的同时,还应利用对口支援等机遇,引进适宜本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在引进龙头企业时:一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引进,防止盲目重复引进,造成恶性竞争;二是要引进有品牌、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营销能力的企业,以提高库区农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三是要为引进龙头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好各项协调服务工作,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2)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要有一定规模、能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基地。基地作为农业产业链条的一环,既是实行集约化生产的组织形式,又是龙头企业联结千家万户和市场的纽带,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关键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之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充分调动双方的合作积极性,建立“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企业可以租赁农民的土地、招聘农民耕种,也可以签订购销合同的形式,引导农民成片发展高档次的农产品基地,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

农业生产基地要突出“大、高、专”。“大”就是要按照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集中成片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形成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化开发带;“高”就是要高起点,不管是新建基地还是老基地改造,都要坚持高技术含量和高建设质量;“专”就是专业化生产,彻底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格局。如城郊应重点抓好以“菜篮子”工程为主的蔬菜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倡发展花卉和旅游观光农业;库区要重点抓好果品产业、畜牧产业、水产产业,积极建立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发展“四位一体”的新型城镇经济带;丘陵坝区要重点抓好粮油产业、畜牧业和果品产业;中低山区要重点抓好草地畜牧业、中药产业、烟草业。

(3)加强农业品牌建设。

农业产业化生产是商品化的生产,即无论主导产业、商品基地、参与农户所提供的原料或初级产品,还是“龙头”单位加工制作的最终产品,都是作为商品投向市场的,因而具有极高的商品率,这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区别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农产品(包括初级产品和最终产品)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求和工业产品一样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品牌对于客户而言,是一种信誉和保证,而对于企业来说,则既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同时又是一种鞭策和动力。三峡区域农业虽然已有涪陵榨菜、秭归脐橙等知名品牌,但总体来说,农产品品牌杂、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等问题比较突出。只有做大、做优品牌,才能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强农业品牌建设,首先要依托农业优势企业的品牌优势,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规则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采用统一品牌、使用许可等多种形式,集中力量叫响一个或几个品牌,促进农业品牌整合。如宜昌市提出重点培育秭归脐橙、宜昌蜜柑、采花毛尖、邓村绿茶、清江鱼、火烧坪蔬菜等10个品牌,通过以地理标志保护、原产地产品保护为平台,引导同类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构建名优品牌。其次是要推行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有法、有规才能顺利运作,合不合规,都必须有一个标尺,这个标尺就是标准化。政府推行标准化的目的是要获得最佳生产秩序和社会效益,而对于企业来说,实行标准化生产则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此外,农产品品牌建设还需要注重品牌形象设计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认可自己的品牌。

(4)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完善经营机制,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并建立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要通过多种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积极推行产销合同制,明确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的行为,鼓励和提倡龙头企业通过风险基金、最低收购保护价、利润二次分配等方式,确保农民利益;要鼓励和提倡农民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及产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龙头企业形成密切的利益关系。要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加快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积极探索集中经营的新路子,提高农业适应规模效益。要充分发挥集体统一经营层次的功能,引导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在进行合理的专业化分工的同时,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市场竞争,提高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市场化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可探索把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引入农村,即把一个行政村当做一个企业来建设,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的农、林、牧、渔、工、商、服务业等经营单位变为企业法人,实行独立核算,逐步将农村建设成为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大企业。

(5)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

有了一定的规模不一定就是农业产业化。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农户,要实现其生产效益,最终必须走向市场。因此,地方政府除了要抓好农业区划外,还应在农产品市场、贸易、流通、储运、加工、农业信息、科研、投入政策、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上多下功夫,善于研究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建立以初级市场为基础、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骨干、市级批发市场为龙头的市场网络,积极培育农村市场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协会,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要大力提倡农产品异地消费,使农民既成为某些农产品的生产者,又成为其他农产品的消费者,减少自给农产品的比重,增加商品农产品的比重,让三峡区域的农副产品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的流通。

(6)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峡区域的农业产业化,意味着大量的农民将改变传统的种养殖品种和种养殖模式,甚至面临此前较为陌生的生产方式,因而必须以科技为依托,建立科技服务体系,普及先进适用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推广科技成果应用,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服务,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三峡区域的农业不断提高档次和水平。一是要抓好“种子工程”,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品种;二是要广泛采用国内外先进实用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把农业科技成果充分运用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中;三是要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产品储藏、加工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联合攻关;四是要充分发挥中高级科技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作用,以富有吸引力的政策激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要稳定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龙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科技带头作用。要鼓励龙头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立企业科研机构,开发新产品,采用新工艺,使生产技术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多层次的联合与协作,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管理,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增强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