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地区成员的地区观及政策

主要地区成员的地区观及政策

时间:2022-06-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主要地区成员的地区观及政策未来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是东亚地区各个成员共同行动的结果,各个地区成员对于地区秩序的观点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于秩序构建的政策,并作用于地区秩序建设的互动。准确把握各地区成员对东亚秩序的观点与政策,构成研究的必要起点。日本东亚地区秩序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看待中国在该地区的发展与作用。

1.主要地区成员的地区观及政策

未来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是东亚地区各个成员共同行动的结果,各个地区成员对于地区秩序的观点势必会影响到他们对于秩序构建的政策,并作用于地区秩序建设的互动。准确把握各地区成员对东亚秩序的观点与政策,构成研究的必要起点。本部分将系统研判日本、韩国、东盟以及中国等区域内成员在地区秩序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并且全面分析上述各成员为推进和实现偏好的地区秩序所采取的政策。

1.1 东盟的地区秩序观及政策举措

1.1.1 地区秩序观

东盟在严格意义上是一个非国家主体,各成员国在地区秩序认同或者地区秩序观上分歧大于共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东盟国家都持有这样一个比较宏大的地区秩序观,因此这里主要讨论东盟的主流看法,特别是东盟秘书处对东亚地区秩序的考虑。

首先,东盟认为东亚的地区秩序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东南亚、东亚和亚太,东盟目前主要考虑的还是东南亚这一块,但他们越来越关注东亚和亚太,这是由于“10+3”[1]和东亚峰会的发展所导致。

第二是关于东亚地区的主体和客体问题。在主体方面,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都是很重要的行为体,此外还有周边地缘意义国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东亚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等。但是东盟特别强调东盟自身在东亚建构秩序中的作用,并且也强调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在客体方面,东盟形成了重要的共识,就是要建立东盟共同体,包括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社会文化共同体,这是当下东盟在考虑地区秩序时的主要关注。

第三是目标。跟其他国家一样,在考虑地区秩序的时候,东盟的目标主要围绕地区的和平、稳定、安全这几方面。东盟的官方立场里都提到要建立一个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地区繁荣这样一个目标指向的地区秩序。

1.1.2 东盟地区秩序观的理念基础

东盟所倡导的地区秩序理念,首先是平等、互不干涉和非政治协商,其次是多样性或包容性。东盟强调无论国家发展程度如何,或者政治、体制、文化、宗教有多大的差异,都不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发展或地区一体化的建设。东盟的地区秩序观还强调多元性特点,推动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共同参与地区秩序建设。此外,东盟还强调跨区域性,因此东盟的地区秩序观是外向型,是开放型的。东盟的地区秩序观还体现出具有多层次性,东盟的地区进程已经从小区域逐渐地扩散、往外扩大,地缘范围越来越扩大,合作的层次也是不断地多样化。

东盟作为一个行为体,在推动地区秩序建设的时候,很重要的行动基础就是东盟方式[2],所以他们希望以东盟方式来推进东亚地区的建设,这是普遍反映在东盟学界和政界的一个重要观点,希望不要急功近利,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推进整个地区的发展以及地区秩序的建设。

1.1.3 东盟地区秩序观的制度建设问题

东盟从总体上考虑的制度建设,就是从10+X到东亚共同体这样一个发展过程。10+X机制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10+X实际上有很多方面的表现,如10+1、10+3、10+6等,此外还有很多平行的结构,例如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

东盟最初偏好“10+1”和“10+3”,但现在越来越倾向于东亚峰会这样一个机制。不管以什么样的机制,东盟成员之间的共识认为东盟应该是一个核心,并以此来推动整个东亚秩序的建设。为此,东盟推出了很多举措,包括提出东盟共同体建设的目标,强调东亚认同的塑造等。东盟发展的宣言是“一个理想、一个构想、一个认同、一个身份、一个共同体”,这是东盟发展的重要目标。

东盟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就是强调东盟宪章的核心作用;第二是要建立东盟共同体;第三是想通过各种方式来建立东盟国家和东亚国家之间的联系,包括官方、非官方的联系;第四是东盟一定要居于中心。不管是美国、中国或其他国家,东盟都不希望他们来主导整个东亚地区的秩序建设,最好的方式、最符合东盟利益的方式就是以东盟的进程为核心来建构整个的东亚地区秩序。

1.2 日本的地区秩序观与政策举措

1.2.1 地区秩序观

客观地讲,日本这些年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东亚地区秩序观,没有从国家战略层面形成相对成熟的理念框架。原因非常简单,日本首相频繁更替,出现“十年十相”的情形。首相上台以后必须优先解决很棘手的国内经济和政治的问题,因此不可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像中曾根康弘或者小泉纯一郎那样比较长时期的对华政策或地区政策。日本的东亚地区秩序观随着领导人的更替而处于变化之中。如果说有比较典型的地区秩序观的话,一个是安倍晋三价值观联盟,一个就是麻生太郎的自由与繁荣之弧。这两大秩序观都突出了价值观的作用,表明日本其实还是想通过民主和自由等共同价值观作为一个抓手来推进日本的地区秩序构建。

在冷战时期,日本其实不太重视所谓的价值观。在其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日本不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一些技术领域方面,都有比较大的优势,所以那时日本在考量东亚秩序的时候,提出了“雁型模式”的东亚地区秩序。现在日本之所以突出价值观,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实力的相对衰落。更为具体地说,中日综合国力的此涨彼消是日本思考东亚地区秩序和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背景。从经济实力来看,2009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日本,2010年中国的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而且日本国内权威研究表明中国的名义GDP大概是2025年前后两年超过美国。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国内整体认为今后十年世界格局的显著特征,是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和美国的相对衰落。在丧失了实力上的优势之后,日本力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压制中国,并以此来和澳大利亚、印度、美国一起共同约束中国,突出日本在东亚地区秩序中的重要性。

日本东亚地区秩序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何看待中国在该地区的发展与作用。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和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是重合的。因此日本特别关注如果中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日本该怎么办,甚至担心是不是东亚地区的秩序会回到朝贡体系。

美国是影响日本东亚地区秩序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过去日本首相一上台马上就到美国去朝拜,取得美国的承认,由此可见美国在日本对外政策制定上的作用。即便美国现在相对衰落了,美国仍然对日本在形成东亚地区秩序观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策,包括重返东亚,或者构建新的东亚秩序以及亚太秩序的设想,都会成为日本的战略考虑背景。因此可以说日本很难脱离美国来形成独立的东亚地区秩序观。

1.2.2 政策举措

第一,深化美日同盟。日美同盟现在是并且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日本外交和安保的基轴。所以日本在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中必须要依靠美日同盟,日本将进一步维持和强化甚至是复兴日美同盟,积极地把美国纳入到未来的东亚地区秩序中,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东亚地区秩序。

第二,拓展和深化日本与亚太地区的联系。日本认为,除了日本之外,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都在经历着中国崛起之后的困难和摩擦,所以日本应该推动这些国家在共有的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相互之间的合作,并促成在未来的东亚地区秩序中反映日本的理念和价值。

第三,积极参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日本参与TPP谈判的政治意图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构筑经济上的日美同盟,巩固亚太地区的伙伴关系网络。其二是深化区域一体化,掌握制定地区规则的先发优势,这对于暂时未能加入TPP谈判的中国日后将形成非常大的制度制约。其三是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或是日本所称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放市场,推动农业等一些领域的改革。

第四,对华采取对冲战略。一方面日本承认和正视中国的崛起,并且认为从经济上来看,中国的发展对日本而言是利大于弊,也就是所谓的中国机遇论,因此日本希望保持对华接触,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最大限度地谋求本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利益。另一方面,不少日本政界和学界的人士认为,中国国内问题缠身,在资源、能源、环境、少数民族问题、贫富差距、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外政策上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自我伸张的意识,所以未来必须强化和扩大所谓发达民主国家的普世价值观,才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和应对中国崛起或者可能出现的内外挑战和潜在的危机。

1.3 韩国的东亚地区秩序观和政策举措

1.3.1 地区秩序观

韩国的东亚秩序观实际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朝鲜半岛层次,着眼于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对韩国来说,朝鲜半岛问题解决不了,就没有什么新的东亚地区秩序。在朝核问题上,包括在未来的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建立方面,韩国希望发挥一个主导作用。所以韩国的第一层次地区秩序观,就是在朝鲜半岛建立一个和平机制,解决无核化问题。为此,韩国力推六方会谈的制度化和定期化,对于韩国来说,六方会谈是解决它的安全关注也就是朝核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多边手段。

第二个层次是东北亚地区的地区秩序。韩国积极推动中日韩领导人会议。2010年在济州岛的三国领导人会议中发表了愿景宣言。三国合作的秘书处现在已经在首尔成立了,韩国人申凤吉担任首任秘书长。客观地说,秘书处是在韩国的推动下成立的,而且韩国推动得非常积极。因为秘书处放在韩国,韩国想整合秘书处下面的几个工作组,把秘书处的功能再放大,并以此来显示韩国的独特地位。此外,韩国还积极推动三国国防部长建立对话机制以及中日韩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第三个层次是东亚整个地区的。在整个东亚地区当中,韩国不具有主导作用,东盟的影响比它大,中国、美国基本上还是以东盟为核心,至少形式上以它为中心,韩国属于参与者。但韩国想在东亚合作过程当中,通过举办会议和参与创设一些机制,突出韩国的影响。这些新的机制,包括“10+3”、“10+6”,还有东盟地区论坛。韩国对中日韩10+3还是比较推崇的,但同时也担心TPP会削弱现在10+3的机制。

韩国在参与东亚地区构建的进程中,希望能够在中日之间扮演平衡者角色。韩国学者有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是中日不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也仍然保持着一种历史传统上的反感和敌对。基于这些原因中日两国无法真正走到一起。如若中日不能联合在一起,就是把东亚分成了两个潜在的对立竞争集团,一个是中国领导,一个是日本领导。韩国认为自身应该而且能够在中日两国之间成功地扮演推动者和调节者角色,东亚和平的地区秩序更为容易实现。

韩国的李明博总统曾提出了一个新亚洲构想,目的就是最大化韩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外交和经济影响力,让韩国在东亚国际秩序转换中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但总体而言,韩国毕竟是一个中等国家,由于自身力量有限且有朝鲜问题的约束,对于如何构建东亚地区秩序并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想法,也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它更多的只是一个参与者。

1.3.2 政策举措

第一,韩国需要重视不断上升的中国。韩国在经济上和中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解决朝鲜问题也无法离开中国的支持和合作,且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都是韩国无法回避的事实。因此韩国必须要尽可能地抓住中国崛起的机会。

第二,韩国将继续依靠美韩同盟。不少韩国学者认为,韩国现在正在形成以中国经济为中心的时代,但韩国国内担心与中国经济关系过于密切,会形成对中国的依赖,而失去战略支点,所以要强调加强韩美关系。虽然韩国和美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美韩体系也无法应对所有挑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如果缺少了美国的支持,特别是安全上的支持,韩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能力将会受到严重限制。如果把第一点和第二点放在一起考虑,不难发现,韩国其实想在韩美同盟和韩中关系之间保持中立和平衡。

第三,努力构建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参与东亚多边机制和开展多边外交。韩国是现有的各种东北亚地区合作机制的倡议者和重要的参与者。韩国还扮演了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利益攸关者角色,使得任何涉及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都无法绕开韩国。在各种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安排中,首要的是六方会谈。韩国希望开展谨慎而积极的外交,促使六方会谈最终转化为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维护东北亚乃至东亚的地区和平与稳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拓展韩国在东亚地区的活动,推进东北亚和东南亚的制度融合。

上述三个政策取向,首先是以美国为核心的盟国体系为其基本核心,而重视中国是新的战略重点,多边外交则是一个重要补充。

1.4 中国的地区秩序观与政策举措

1.4.1 地区秩序观

与中国相关的地区秩序有三种:第一是东亚地区秩序,东北亚加上东南亚。第二是以中国为中心来看周边地区秩序。第三是亚太地区秩序。在这三大地区秩序中,东亚地区秩序是一个主要的着力点。

中国对地区秩序的愿景大致上可以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自主性。在今后的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中,东亚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强调的是东亚秩序的内生性而不是外生性。从近代以来,朝贡体系崩溃以后,不管是殖民秩序还是冷战秩序,基本上是一种外生性的秩序,就是外来力量主导和建构的。新的东亚地区秩序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内生性,它是来自于东亚内部的发展,由东亚国家自主建构的。

第二,合作性。就是东亚地区是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构建新的地区秩序,这跟在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构建的冷战秩序不一样,因此有对抗性,就是两大阵营。今天东亚秩序构建的逻辑,跟冷战秩序建构的逻辑是不同的。前者是经济逻辑,后者是安全逻辑。经济逻辑本身具有天然的合作性,而安全逻辑往往具有零和博弈的对抗性。

第三,多元性。东亚区内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和安全联系上有多元特征,就是我们所讲的和而不同。比如说日本对地区秩序的展望,有价值观同盟和自由繁荣之弧,它的核心概念就是大家都是相同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然后这些国家一起来构建一个地区秩序。中国强调的就是东亚地区秩序的建构要尊重东亚地区的多样性,包括政治制度的多样性、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安全联系的多样性,不认为一定要让东亚国家在政治、安全上趋同了以后,才能建立地区秩序。

第四,开放性。东亚与外部世界特别是美国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新的东亚地区秩序与日本当年曾经试图建立的大东亚共同圈不一样,后者是要把外面的力量排除在外,主要就是美国的力量。我们现在强调东亚地区秩序的开放性,美国继续在东亚地区保持强有力的存在,并且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我们讲的开放性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东亚秩序也同时会嵌入亚太地区秩序,成为亚太地区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平等性。东亚历史上的地区秩序,从朝贡体系到殖民体系到冷战体系都是不平等的,朝贡体系是中国为中心,殖民体系是西方列强以及日本成为主导国家,然后冷战秩序是美苏两霸支配。现在我们展望的新的东亚地区秩序各成员间的关系是平等和互惠的。

第六,机制性。东亚的传统文化不注重制度安排,但是这个文化传统正在发生改变,就是通过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合作形成新的制度安排,今后的地区秩序实际上就有一种制度化的特征。

1.4.2 政策举措

中国构建地区秩序的政策大致上有五个方面。

第一,中国要提供理念的引导。在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合作的过程中,这个理念的引导主要是来自东盟,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了一种规范性作用。今后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必须越来越多地发挥规范性的作用,就是要提出有引导力的理念,包括我们对地区秩序的愿景。

第二,要推进经济合作。这是中国的强项,中国正在成为地区经济的轴心,而且我们认为地区的合作、地区秩序的建构应该从经济合作入手。

第三,要发展安全合作。安全问题是我们的短板,今后要补这个短板。要有效地维护稳定,要和平地解决争端,要积极地扩大地区的安全合作。

第四,要推动制度的构建。新的地区秩序是以制度化为依托的。中国能够发挥主导作用或首创作用的,目前包括六方会谈、湄公河流域安全合作、10+3框架内的合作特别是非传统安全合作,还有现在正在大力推动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这些中国应该可以发挥它的创造性作用。

第五,培育和深化地区认同,通过开展密切的人文交流,加强情感纽带,塑造地区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