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总体评价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总体评价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企业管理创新,就没有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而每届创新成果的数量变化和增长情况应该可以间接反映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数量变化。这不仅说明我国企业对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日益重视,同时也说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水平也日益提高。

没有企业管理创新,就没有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企业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开展管理创新活动。企业在管理实践中,既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也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自主创新,产生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极大地推进了企业管理科学化和管理化水平的提高。从1990~2005年,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共进行了十一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现代化成果的审定工作,被审定为国家级企业的管理创新现代化成果总计约687项[1]。这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尽管不能全面反映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成绩,但可以认为它们基本代表了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水平[2]。因此,本章拟就这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进行一个数量方面的统计分析,但侧重于对近三届的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进行分析[3],通过统计分析来反映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科学化、现代化的水平和现状。

为了及时总结提高和推广企业创造的管理现代化成果,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推进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国务院生产委员会于1990年开始建立全国企业管理管理化创新成果(国家级)审定表彰制度。1990~1998年,前五届成果审定为两年一次,自1999年为每年一次,到2005年共评审了十一届。如表15—1所示,表中即为历届全国审定的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数量。

表15—1 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的总体情况

注:第七届一等成果的13+2,是指13个一等,2个特等,其他各届中没有特等成果。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编写的第一届到第十一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有关资料进行的归类分析。本章下面的各个表格的资料来源都来自于这些成果汇编,不再单独注明。

由于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的审定比较严格,是在有关专家认真初审和预审的基础上,最终由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确定的,确实是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典型代表。而每届创新成果的数量变化和增长情况应该可以间接反映出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数量变化。如果同意这一点,那么从各届成果的数量可以看出,管理的创新数量是逐年递增的。一方面,每届的成果数量的增长性非常明显,从第一届的28项到第十一届的124项,增长了342%;另一方面,被评审为一等成果的数量的增长性也极为明显,从第一届的4项到第十一届的32项,增长了700%。这不仅说明我国企业对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日益重视,同时也说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水平也日益提高。

从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行业分布看,涉及的行业有采掘、化工、机械冶金电力、纺织、信息产业、交通、电信、商贸、其他服务业、轻工、建材、医药、工程建设等20多个行业类。详细情况参见表15—2。

表15—2 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行业分布

续表

注:这里的行业划分与中国统计年鉴的工业行业划分方法不完全相同,企业行业归属是以企业主业或企业最初产业为判断依据。由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等原因,这里的行业归类统计中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

如果把这些行业中的电信、交通、商贸、其他服务这四类合并在一起,按服务业的概念算为一大类,那么服务业占的比重最大,为157项,所占比例为22.9%。在服务业中,交通服务70项(铁路42项、航空12项、公路12项、港口4项),电信服务36项,商贸服务26项,其他服务业26项(其他服务业中有房地产、金融、市政、传媒等)。

如果把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合在一起,石油石化行业的创新成果为60项,占全部创新成果的8.8%。这样,创新成果在10%左右的行业就有机械(122项,17.8%)、冶金(84项,12.3%)、交通(70项,10%)、石油(60项,8.8%)、轻工(55项,8%)、电力(52项,7%)等行业。

如果直接按行业大类看,比重最大的行业是机械,为122项(包括交通设备制造、家电、电器、其他机械),所占比例为17.8%,列第1位。其次是冶金行业,为84项,所占比例为12.3%;然后是交通、轻工、电力,分别为70项、55项、52项,所占比例分别为10%、8%、7%。前五位所创新的管理成果数量达383项,占总数685项的56%,具有较大的集中度。考虑到这些行业的竞争程度,铁路尽管被认为是垄断经营,但铁路受到了来自航空、公路运输的竞争压力,其他行业都是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行业竞争状况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性。这说明了越是竞争激烈的行业,行业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越大,于是就越具有管理创新的动力,从而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行业竞争状况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性。

在这些行业中,具有垄断性的行业有石油石化(60项)、冶金(84项)、交通(70项)、电信(36项)、电力(52项)。它们的创新成果数量总数达到了302项,占到全部创新成果数量的44%。这说明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中处于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的创新管理成果也占有了相当比重。这一方面反映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些行业的服务观念、市场观念的逐渐加强,对管理创新日益重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因为评定管理创新成果的主要标准之一是企业的效益状况,因为从理论上说有效的管理创新必然产生良好的企业效益。而处于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一般有较大的规模和较好的企业效益,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创新往往就容易成功。

表15—2还能够说明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另一方面现状,那就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支撑。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较多地集中产生于石油、电力、冶金、汽车制造、化工等国家战略性产业中,而在这些产业中,国有企业的规模都相当大。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化、上海宝钢、首都钢铁、武汉钢铁、唐山钢铁、重庆钢铁等大公司都列在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的企业名单中,而且其中有些企业多次“榜上有名”。

对我国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的行业分析表明,一方面是那些竞争性行业的管理创新成果突出,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时代特点;另一方面,处于传统重工业和垄断行业中的国有企业的管理成果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这又带有明显的历史性痕迹。

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相适应,企业管理创新呈现出市场化导向趋势,如何适应市场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这表现在树立市场开拓的经营理念、制定市场导向的战略管理、建立有效的营销体系、以市场为中心转换经营机制和调整组织结构、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专业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创新和变革上。企业市场化导向的管理创新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意义上的市场导向管理创新,第二层次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导向的专业管理创新,第三层次为以市场为中心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

1.市场直接导向的管理创新

第一层次的市场直接导向的管理创新主要以服务顾客、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为核心内容,表现为直接意义上的市场导向管理创新。例如第五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中就有:TCL集团有限公司的“以品牌为主导的资本经营”、赛特购物中心的“现代商业名店战略”、山东小鸭集团的“超值服务工程”、宝钢集团的“用户满意战略”、万向集团的“整体营销管理”、杉杉集团的“品牌升级战略”和江苏森达集团的“‘大品牌’战略”等;第六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中有杭州卷烟厂的“传统品牌提升战略”、四川川橡集团的“市场差异化定位营销管理”、太极集团的“全面系统的营销管理”和大连友谊商城的“‘星级’服务体系”等;第七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中包括: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公司的“名牌创新战略”、北京铁路局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铁路客运经营管理”、海南椰树集团公司的“知名品牌开发与管理”、安徽飞彩公司的“农用车用户满意工程”、深圳供电局的“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和广东省佛山市电信局的“电信客户满意的营销管理”等;而市场导向的专业管理创新如获得第五届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的山东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创造的“购销比价管理”表现为与市场直接相关的采购管理创新。总之,市场导向型成果是指市场战略、经营策略、销售与采购、客户服务等,一般在标题中有“市场导向”、“市场需求”、“营销管理”、“经营”、“市场战略”、“服务管理”、“采购管理”之类的语句。

表15—3 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中与市场直接相关的经营方面的创新成果

如表15—3所示,在第一届至第十一届的所有685个获奖项目中,与市场直接有关的战略创新成果就有30项之多,表明市场导向对战略管理的影响之大;经营策略是指与“经营理念”、“诚信”、“抗风险”、“反倾销”、“市场决策”、“市场开拓”等直接与市场相关的经营策略方面的创新成果,有24项;销售与采购是指直接与产品销售有关的管理,一般都在成果标题中含有“营销”、“品牌”、“采购”、“合同”等方面内容,共有34项;客户服务是指与“服务”、“顾客”、“用户”、“满意”相关的管理创新成果,共有29项。这些市场直接导向的创新成果共计117项。

2.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导向的专业管理创新

第二层次的管理创新主要是以效益(成本、利润、价值)和质量为中心的专业管理创新,包括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将市场机制引入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例如许继集团公司的“现代企业量化动态的人事管理”、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现代企业职工业绩管理体系”、深圳金地集团的“员工业绩考评体系”等,都是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机制则体现为市场导向的成本管理创新活动,该项创新获得第四届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而武汉钢铁集团的“质量效益型企业的成本管理”也说明了成本与效益的关联,其实,所有的成本管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市场导向的。而安徽华光玻璃集团的“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的财务运作”的管理创新成果则说明,财务管理实际上更是以市场效益为主线。

这些效益和质量方面的管理创新,其本质都是市场导向的创新,可以理解为与市场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专业管理创新。在第一届至第十一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共685个奖项中,属于成本管理的有28项;财务管理与资金运作方面37项;信息化管理67项;质量管理25项;人力资源管理65项;效率、效益、优化、精细化等方面的优化管理创新59项;而其他市场导向的管理创新有7项,是指既与市场直接相关,但又不属于前面六种类型的专项管理创新。例如“市场导向、技术与管理并进法”的管理创新成果,从职能属性来说比较综合,但还不是整体管理,也是市场直接导向的专业管理创新。这些共计为282项,请见表15—4。

表15—4 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中以成本效益为中心的专项创新成果情况

在表15—4中,成本管理是指与成本有关的管理。资金与财务是指资本运营、资金运作、财务管理,其中也有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创新成果(在本文中把会计电算化归入财务管理,而没有归于信息化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包括计算机应用、MRP、ERP、CIMS等,共67项。在第九届和第十届两届中,信息化管理的成果数量特别多,占67项中的近一半(30项)。人力资源管理共65项。效率、效益、优化、精细化方面的管理创新最多,共59项。“其他”栏是不能归为这几类的其他专业管理创新。例如“高科技企业以提高运作效率为目的的企业文化建设”(第十一届),它本身是企业文化的专业管理创新,但也是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从而也是一种市场导向的专业管理创新,在这里就归到“其他”栏中。

其中有一些成果因为是跨专业跨领域的创新,在统计分析中可能被重复计算。例如《“成本、质量、交货期”全优管理法》(第四届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创新成果),既是成本管理,又是质量管理。又如,“微型汽车规模定制生产经营与管理”(第八届),其中有大量的信息化管理方面内容,但由于定制生产也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从而也是一个整体方面的管理创新。

就表15—4来看,质量管理方面的管理创新最少。相比较而言,在管理创新活动中,企业更为重视直接与效益相关的专业管理,而与效益不直接相关的管理,如质量管理,就重视得相对不够。

3.以市场为核心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

第三个层次的管理创新主要是以市场为核心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例如那些有关“竞争力”、“市场导向”、“末日管理”、“无退路”、“应变”、“学习”等方面的管理创新。属于这个层次的管理创新包括北京开关厂的“以品种、质量为主线的市场导向管理”、浙江钱江摩托集团有限公司的“提高国企竞争力的市场化管理”、海尔集团公司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等。整体管理上创新的成果大约有90项(见表15—5),其中有58项(见表15—5)直接与市场有关,比例为1/3强。最有代表性的是海尔集团公司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其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是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的宏观调控下,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的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条,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链”[4]。

表15—5 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中与市场直接相关的整体管理成果情况

表15—5中的企业提升竞争力的管理创新也包括一部分战略管理。市场开拓、应变、理念是指对市场环境的应对方面的管理创新,如无退路管理。

以上三类市场导向的创新成果共计为464项(与市场直接相关的117项、与效益相关的282项、以市场为核心的65项),占685项成果的67%。尽管其中有少数重复统计的因素,但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表明创新成果的市场导向性。这样,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有2/3强的创新成果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化导向趋势,具体又包含直接的市场管理创新、专业管理创新和以整体管理模式创新等三个层次。

这里所谓管理创新的专业职能属性,是指按照企业活动或企业的专业职能对各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行归类,一般常用的分类方式包括战略管理、组织体制、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等,这种分类也涵盖了所谓按照管理要素人、财、物、信息的分类。这样,本文在对管理创新成果的专业职能划分时,主要是按这一原则进行管理职能的分类,没有完全按照成果汇编中的创新成果分类进行划分。

本文的管理职能分类是:战略管理、组织体制、人力资源、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整体管理、其他管理,共十个大类。其中,财务管理是大财务概念,资本运营、成本管理等也包含在里面;而生产管理包括技术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等;整体管理是指非专项的管理创新,如“世界级大港核心能力的打造与发展”(青岛港有限公司,第十一届),其中既包含有战略创新,也有科技创新和分配创新。国家级管理创新从1990年开始,到2005年共有十一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反映了管理创新的方向,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创新重点。在进行管理创新的专业职能属性分析的同时追溯时间上的历史分布,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1.战略管理

所谓战略,当然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就发展战略而言,可以作进一步的细化,如产品战略、品牌战略、市场战略、核心能力战略等。具体到本文,根据战略管理方面创新成果的涉及内容,把战略分为以下十种,有人才战略、品牌战略、市场战略、产品战略、核心能力战略、技术战略、国际化战略、组织战略、资本运营战略、生态环保战略见表15—6。

表15—6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战略管理成果情况

从表15—6的合计栏中可以看出,战略管理创新在近期更多一些,说明企业越来越重视战略问题。另外,从战略管理创新的内容看,战略创新成果中大部分更为关注市场,多数是品牌、市场(包括竞争、经营策略、服务等)、产品结构的战略。而从第五届和第六届开始(1998年以后),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成果在关注市场的同时开始关注核心能力(包括技术)、国际化经营等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十一届,管理创新成果也出现了人才战略,企业开始关注人才强企战略。

2.组织体制管理

表15—7中34项创新成果按专业职能细化,产权制度的创新成果有11项,包括治理结构、公司化、合作制、员工持股;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创新成果有12项,包括母子公司体制、矩阵式组织结构、虚拟股份制等;集团管理制度的创新成果有5项,其中有2项是关于兼并管理的;管理体制的创新成果有5项,包括铁路客运体制、流域开发体制等。

表15—7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组织体制管理成果情况

如果说企业在组织和体制方面的管理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改革和管理两个方面,那么从表15—7的合计栏中可以看出,两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几乎是各占一半,但管理方面的创新稍多一些。确实,改革和管理还是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两个主题。

3.人力资源管理

如表15—8合计栏所示,在69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成果中,员工管理,即直接针对员工(包括技术人才)的控制、考评、激励的管理创新(员工管理)最多,为25项;其次是分配制度方面的管理创新(包括职工持股),分配制度方面创新为17项(工资与激励13项,员工持股4项);以人为本管理方面创新为10项;培训方面创新成果为9项;减员增效方面创新成果为6项,对领导责任方面的创新成果最少,为3项。就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创新来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我国企业中开始得到重视。

表15—8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人力资源管理成果情况

4.基础管理

表15—9是基础管理成果的情况。基础管理是指工时、定额、计量、测评、安全、基本的规范和制度等方面的管理。基础管理也可以视为生产管理的一部分。但基础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这里单独列出。基础管理的创新成果与生产管理中的现场管理创新成果,有部分在统计分析中有重合计算。尽管如此,基础管理的创新成果的总体数量也显得较少(25项)。这一方面反映企业对基础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另外也是由于基础管理方面的创新比较困难。

表15—9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基础管理成果情况

5.财务管理

这里的财务管理是大的财务概念,其中包括了资本运营和成本管理。表15—10是财务管理创新成果的数量统计。表中的财务综合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而其他几项则是专项的财务管理。资本运营和成本管理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但为了不至于分类过细,就并入了财务管理的职能范围。

表15—10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财务管理成果情况

从表15—10中可以看出,成本管理的创新成果最多,说明成本管理一直为企业所关注。电算化方面的管理创新较少,但这并不能表明企业不关注财务电算化。实际上,财务电算化已经十分普遍。财务电算化创新成果少,表明了财务电算化的管理比较容易模仿,从而创新的压力不大。

6.信息化管理

在表15—11中,把信息化管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面的或综合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如CIMS、MRP、ERP以及其他比较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另一类是专项或单项的信息化管理,如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调度管理、售票信息系统等。从表中可以看出,信息化创新的大部分是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化(52项),少部分是专项的管理信息化(16项)。而信息化的高潮是在2002年和2003年。

表15—11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信息化管理成果情况

7.营销管理

这里的营销管理是指那些直接与市场相关联的专项管理创新成果。当然,战略管理与专项管理的划分也不可能是非常严格的,例如,“名牌战略及其管理”(第四届)的管理创新划归于战略管理,而“知名品牌开发与管理”(第七届)的管理创新则划归了营销管理中的经营策略。

营销管理具体分为经营策略、销售与采购、客户服务三个方面。经营策略是指与“经营理念”、“诚信”、“抗风险”、“反倾销”、“市场决策”、“市场开拓”等直接与市场相关的经营策略方面的创新成果;销售与采购是指直接与产品销售有关的管理,一般都在成果标题中含有“营销”、“品牌”、“采购”、“合同”等方面内容;客户服务是指那些与“服务”、“顾客”、“用户”、“满意”相关的管理创新成果。

表15—12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营销管理成果情况

如表15—12所示,在第一届到第十一届的685项管理创新成果中,共计有89项创新成果是营销管理方面的成果,所占比例为13%。销售与采购方面的创新成果最多,说明在市场经济中,销售与采购是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客户服务方面的管理创新约占所有营销管理方面创新成果的1/3,说明我国企业已经有了一些客户服务意识。

8.生产管理

如表15—13所示,生产管理细分为现场管理(指对生产过程的直接管理,包括计划和调度)、设备管理、安全管理、项目管理、仓储物流管理、技术管理(技术开发、技改项目等)、质量管理八个方面。其中,现场管理的数量最多,为32项;质量管理其次,为25项;安全管理为19项;项目管理为18项;技术管理为12项;设备管理为8项,最后是仓储物流,为6项。这种管理创新的数量分布,与这些管理在企业的轻重次序基本一致。生产管理方面的创新成果总计为119项,在685项创新成果中的比例为17%。

表15—13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生产管理成果情况

9.整体管理

如表15—14所示,这里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主要是指那些对企业管理有整体效应或全面影响的管理创新,如管理再造、企业理念、核心能力、竞争力、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等。但是,这里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又与前面表15—5中分析的那些与市场相关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不同,不仅包括与市场直接相关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也包括不是与市场直接相关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例如,“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第二届)、“简约管理”(第十届)。另外,这里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与创新成果汇编目录中的“整体管理”也略有不同。

表15—14所示的整体管理成果共161项,在685项创新成果中的比例为23%。

表15—14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整体管理成果情况

10.其他管理

这里其他管理是指一些难于明确归类的管理创新项目,如表15—15所示,如“超前型决策管理”(第二届)、“老企业内部增效管理”(第四届)、“住房置换管理”(第七届)等。

表15—15 国家级创新成果中其他管理成果情况

把从表15—6到表15—15中对国家级管理创新的归类分析结果合并在一起,可以得到表15—16。从表15—16看,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表15—16 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类型的总体分析

第一,我国企业正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模式,追求企业系统的整体优化管理。从表15—16中看出,企业整体管理模式创新排在各类管理创新第一位,约占管理创新总数的1/5。如果基于有些学者将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划分为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市场导向型管理模式、研发创新型管理模式和可持续发展型管理模式[5],那么,如上所述,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大多属于市场导向型整体管理模式创新,同时也存在研发创新型管理模式和可持续发展型管理模式的创新,例如华能南京电厂的“以创新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可以归类为研发创新型管理模式创新,而河南天冠企业集团的“以清洁生产为主线的绿色管理”可以认为是可持续发展型管理模式的创新。

第二,生产管理方面的管理创新数量排在第二位,数量为120,仅次于位居第一的整体管理模式创新。而营销管理方面的管理创新数量也相当多,数量为66。创新数量为第三位。这反映了企业对生产和市场这两个企业的主要业务相当重视。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化、财务管理也在企业管理中得到重视。有关这三方面的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数量分别排在第四位至第六位。管理信息化与财务管理两个方面的创新数量上几乎没有差别。这反映了企业对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观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现代管理理念正在逐渐建立,进而也说明中国企业现代管理意识正在逐渐形成。

第四,战略管理和组织体制得到了企业足够的重视,有关这两方面的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数量分别排在第七位和第八位。

第五,基础管理排在最后。一方面,基础管理在管理中的地位确实不太突出;另一方面,也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我国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薄弱。

从总体上评价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现代化水平实际上是判断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是否符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破性的进展和广范围的应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国际化,这使得管理学在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组织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发展。我们可以将这些发展和创新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核心能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战略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是“人本管理”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三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重组代表着组织管理的两大创新方向;四是管理信息化成为现代生产管理变革的主线;五是信息技术支撑的现代营销管理方法创新[6]。也就是说,核心能力、人本管理、学习型组织、业务流程重组(或企业再造)和管理信息化代表着现代管理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

将现代管理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与整体上代表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先进水平的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代化水平给出一个基本的评价。

第一,在核心能力方面,在十一届685项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中,涉及核心能力与竞争力的管理创新成果共有26项,在685项成果中所占比例为3.8%。这26项中有4项是战略管理领域的创新成果(见表15—16),分别是安徽丰原集团的“开发核心技术的竞争战略”(第六届)、上海广电集团公司的“提高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资产重组”(第六届)、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以培育核心能力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第七届)、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世界级大港核心能力的打造与发展”(第十一届)。其余22项是竞争方面的管理创新成果(见表15—14)。为更清楚,把表15—16和表15—14的有关栏摘取出来,形成表15—17。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企业越来越关注核心能力的建设。

表15—17 关于核心能力、竞争能力的创新成果的时间分布

第二,在人本管理方面,在十一届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中有69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其中有两项创新成果是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第十一届),其余67项创新成果是人力资源的专项管理。其中又有10项成果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包括以人为中心、员工满意、自主管理等)的管理,如“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第五届)、“以人为本的动态管理”(第六届)、“员工满意工程”(第七届)。从中也可以看出企业越来越重视发挥人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三,关于学习型组织,在十届685项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中,只有两项是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创新成果,即“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核心的组织能力优化管理”(第十届)、“以提高创造力为核心的学习型企业创建”(第十届)。

第四,关于业务流程重组(管理再造),在共十一届的国家级管理现代化的685项创新成果中,共有32项(见表15—14),其中有26项是与市场直接相关的(见表15—5)。在这些创新成果中,仅十一届中就有12项。如果把这些管理再造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成果按年和届排出,可以得到下面的表15—18。

表15—18 关于管理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创新成果的时间分布

如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化工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变革”(第十一届)、海尔集团公司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第七届)、瓦房店轴承集团的“企业管理再造工程”(第六届)、上海三菱电梯公司的“主要管理业务流程的重组”(第七届)、上海铁路分局的“‘市场拉动式’的管理重组”(第五届)等,都是管理再造的创新成果。

第五,管理信息化方面,在十届国家级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中有68项相关成果。如果加上财会电算化的两项创新成果,那么一共是70项,在685项管理创新成果中所占的比例为10%多一点。其中多数是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和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等方面的创新成果,说明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也有所起步。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尽管我国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的总体水平还没有达到与国外企业管理的水平,但已经开始与创新趋势与现代管理的发展步伐相协调;尽管我国企业的管理还处于认识市场和适应市场的初级阶段,但已经开始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迈出了第一步。

[1]据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字,11届的成果总数应该是687。但用从biznovo.org的网站下载的第一届到第十一届成果名单所计算的成果数为685。所以我们下面的分析是按照685项成果数量进行分析的,这点误差并不影响我们的整体分析结论。

[2]同时,这也是目前可以反映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和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的惟一的权威性政府资料。

[3]本章参考并引用了黄群慧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研究》(载《经济管理》2001年第22期)一文的若干观点,该文是对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的统计分析,本章是对第一届至第十一届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的统计分析。所以,本章中的很多结论与该文的结论相一致,但数据分析是独立进行的,且样本更大。

[4]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办公室:《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集(第7届)》,第79~97页,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5]徐庆瑞等:《企业经营管理基本规律与模式》,第202~206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6]有关这五方面的详细分析可参阅黄群慧:《面向未来的管理学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管理学的新进展》,《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