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时间:2022-06-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管理的主体与客体(一)管理的主体管理主体可分为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两大方面,管理人员是管理主体的核心构成要素,管理机构是管理人员得以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基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分管基层部门的具体工作。业务管理机构又称为直线管理机构,是同职能管理机构相对应的机构。业务活动是组织活动的主体,业务管理机构设置得合理与否,对组织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影响。

三、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一)管理的主体

管理主体可分为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两大方面,管理人员是管理主体的核心构成要素,管理机构是管理人员得以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一个组织(不论是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国家机关或者社会团体等单位)要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须有良好的管理人员配备和合理的管理机构设置,就必须有良性运转的管理系统[7]

1.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指专门从事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和创新活动的人员。非管理人员是指管理者之外的其他人员。以企业为例,企业中的人员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即业务人员、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如图1.1所示)。业务人员是专门从事实体业务活动的人员,包括车间工人、商店营业员和仓库保管员等。服务人员是提供行政事务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的人员,包括保卫人员、保洁工人和炊事员等。一般说来,管理者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但为数不多的管理者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却居于重要的地位。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工作的好坏,将左右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的前途。

按照工作性质不同,管理人员可以分为行政领导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前者指企业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后者指会计、统计等工作人员。按照管理人员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img1

图1.1 企业人员构成

(1)行政领导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行政领导人员是指在组织中拥有一定的职务和权力,肩负一定的责任,直接指挥下属,实现既定目标的人。如董事会主席、总经理、厂长、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等都是行政领导人员。而职能管理人员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协助领导者开展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军队中可以看到军事参谋,在企业中可以看到各种专家、智囊人员,在政府中可以看到辅助政府决策的顾问、学者等。这些人员担负着大量的具体管理工作,通过这些具体工作,帮助领导者更加有效地管理组织。

行政领导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都从事管理工作,他们的差别在于行政领导人员对下级拥有直线权力,职能管理人员只拥有建议权力;行政领导人员对组织目标负有直接责任,而职能管理人员一般不负有直接责任。

(2)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组织的最高层,主要负责组织的战略规划、重大方针的决定。通常他们的头衔为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总裁、总经理或副总经理及其他高级资深经理人员等。高层管理人员只对整个组织的所有者负责,并不关注每一细小的工作和基层组织的活动,高层管理者最突出和最重要的职责是决策。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决策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基础。管理者所处的企业规模越大,地位越高,决策的作用和影响也越大。

中层管理人员是直接负责或者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人,通常拥有部门或办事处主任、科室主管、项目经理、地区经理、产品事业部经理或分公司经理等头衔,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或某一部门的工作,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一旦做出,中层管理者就要对决策目标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对整体目标进行分解、计算,根据要求的目标,做出计划,负责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转化为行动。中层管理人员应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熟悉本职工作,善于激励下属。

基层管理人员,亦称第一线管理者,他们处于作业人员之上的组织层次中,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在制造工厂中,基层管理者可能被称为工头、生产线组长或者工段长等,这些人员一般都不脱产,多数人既是劳动者又是管理者。基层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负责分管基层部门的具体工作。他们执行中层管理者要求的任务,各自带领下属作业人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所承担的作业任务。这些管理人员几乎天天接触其下属,这就要求他们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与人共事的能力和一定的业务能力。

2.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是管理人员得以发挥作用的组织形式。按照管理的内容不同,分为领导决策机构、业务管理机构、职能管理机构和行政事务机构等类型;按照管理者所处的地位不同,分为高层管理机构、中层管理机构和基层管理机构。众多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形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管理系统。

(1)领导决策机构。领导决策机构指决定企业大政方针的机构,由企业一级的领导组成。重大决策将由企业一级领导组成的委员会拍板,若是股份制企业便由董事会拍板,日常的领导决策由行政首长(厂长、经理)拍板。因此,领导决策机构是指企业一级领导所组成的委员会(董事会)。

(2)业务管理机构。业务管理机构是指直接对实体业务活动进行管理的机构。工厂从事的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和供应活动为实体业务活动,商场从事的商品购销调存活动等也为实体业务活动。工厂的原料供应科、生产调度科、产品销售科、储运科等均属于业务管理机构。学校的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等属于业务管理机构。业务管理机构又称为直线管理机构,是同职能管理机构相对应的机构。

业务活动是组织活动的主体,业务管理机构设置得合理与否,对组织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影响。业务管理机构的设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业务类型设置,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业务管理机构,通常设置为农药科、化肥科和农具科等;百货公司有时也按照商品种类设置业务经营机构,如设置纺织品科、日用百货科等。二是按业务流程设置。如工厂按“供产销”业务流程,设供应科、生产科和销售科;商场按“购销调存”业务流程设采购科、销售科、调运科和储存科等。究竟如何设置经营机构,必须从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既可以按任意一种标准设置,又可综合运用两个标准进行设置。

(3)参谋管理机构。参谋管理机构是指直接从事指导和监督业务活动的机构。这类机构不直接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仅就业务方面的有关问题,向领导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这类机构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如财会科、统计科、物价科、经营管理科、质量检验科、技术管理科、市场调查科、劳动人事科等。

参谋管理机构的设置,要考虑所从事业务活动的性质及组织规模大小等因素。从事生产活动的企业,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机构往往要独立出来;若从事商贸活动,往往不需要单独设置这类科室。如果组织规模较大,职能管理机构要稍多一些,或者说分工应稍细一些;若组织规模较小,职能管理机构的设置应粗放一些。比如说,组织规模较大时,计划科和统计科可以分别设置;规模较小时,二者可合并为计统科;若规模很小时,计统科的职能可以由财会科来承担。

需要设置什么类型的参谋管理科室,要以有效地指导和监督业务活动为出发点。原则上,设置的职能管理科室应同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相一致。在规划阶段,应有市场调研、计划统计等科室;在组织阶段,应有劳动人事、财务会计、技术管理、销售管理等科室;在控制阶段,应有质量管理、计划检查、绩效评价等科室。

(4)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是指以提供服务为宗旨,从事行政事务管理活动的机构。这类机构既不直接管理业务经营活动,又不直接指导和监督业务经营活动,仅仅是为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行政事务方面的服务,如企业的办公室(秘书科)、安全保卫科和生活管理科等。

为了同业务管理机构相区别,把参谋管理机构和行政事务管理机构统称为职能管理机构。

(二)管理的客体

管理客体是指管理主体作用的对象,是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与管理主体相对应的概念。就一个组织而言,管理客体由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业务活动、人事活动和财务活动等“事项”所构成,简言之,管理的客体是“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事项”,分别称为“要素客体”和“事项客体”。在要素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人力要素;在事项客体中,业务活动为主体事项。

1.人力

人力要素是指员工、股东和管理者。员工是指组织的一般工作人员,股东是指组织的投资人,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

人是管理客体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在构成管理客体系统的诸要素中,人力是核心。没有人力,则财力、物力和信息就失去管理客体的属性。因为财力、物力和信息是通过人所创造、筹集、使用的,并被人运用于组织活动中。没有对人的管理,就谈不上对财力、物力和信息的管理。对财力、物力和信息的管理,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的。离开了人,一切物力、财力和信息都将失去了作为客体的地位和特性。管理客体最核心的是人,没有人就无法进行管理。

在客观世界中,只有人才具有能动性,在组织系统中,人无论是作为主体还是客体,其能动性的本质仍然是不变的。任何作为管理客体的人,在他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领域内,仍然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作为客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物力、财力和信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物力、财力和信息不具有自我意识,它们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客观存在。管理过程中的指挥、调节、控制等活动,首先是对人的指挥调节和控制,否则就难以实现对物力、财力和信息的管理。因此,任何管理主体的中心工作就是做好对人的管理,并通过对人的管理来管好物力、财力和信息。管理是以人为主体,又以人为核心客体的活动。人在管理的主客体关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力要素分析涉及人员数量、人员质量和人员结构等方面。人员数量应当适中,人员质量应当合格,人员结构应当合理。

2.物力要素

物力要素是指在组织中能被人们所利用、操作、改造的物质实体,如设备、工具、材料、仪器、能源和各种自然资源等。在组织的管理中,它主要指各种物质装备,如工厂管理中的生产设备,学校管理中的教学设施等。物是组织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如果缺乏物质资源,一切管理活动就无法进行,其他管理因素也将无从发挥作用。

管理者对物的管理必须依据物自身的性质和运动的规律来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物资管理的中心就是根据组织目标和组织的实际情况,对各种物力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和最佳利用,做到开源节流,物尽其用,使管理客体系统中的人与物能够合理地结合起来,得以建立一个优化的结构,从而有效地、合理地利用物力资源,充分发挥物质要素的作用。

3.财力要素

财力要素是指组织的资金规模及其构成状况。财力要素分析涉及财的数量、财的质量、财的结构等方面,财务活动涉及资金的筹集、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的收回等环节。

必要的财力是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管理组织如果缺乏财力,其管理机器就难以运转。财力是组织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管理客体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财力是组织经营的武器,是进行管理的手段,也是取得管理效益的重要标志。财力的使用和分配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的使用和分配是否合理。对组织的财力资源的认识和运用,决定着其他资源使用的效率。

4.信息要素

信息是指消息、数据、资料和情报的总称。在现代社会,信息如同人才、原料和能源一样,被视为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成了管理活动赖以展开的前提,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一切有效的管理都离不开对信息要素的管理。

加强对信息要素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信息收集就是对原始信息的获取。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经过信息内容的处理,输入的信息才能变成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被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并非使用完就没用了,有的还需留做事后的参考和保留,这就是信息储存。信息的储存可以从中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重复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企业和组织要求信息处理的数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为了让管理者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及执行之后构成真实的反馈,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和高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技术设备,通过自动化通信网络,与各种信息终端相连接,利用完善的通信网,沟通各方面的联系,以保证迅速、准确、及时地收集情况和下达命令。

5.管理的事项

事项是指组织所做的事情,做好所要做的事情是组织的基本任务。于是,各类事项形成管理客体的实现形式。

事项客体分析涉及事项的数量、事项的质量、事项的结构等方面;事项表现为业务活动、财务活动、人事活动、信息活动。业务活动是事项客体的主体事项,人事活动、财务活动等是辅助的事项客体。

组织类型不同,所从事的业务活动可能有所不同。医院的业务活动是对病人的诊断治疗,学校的业务活动是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商店的业务活动是商品的购销调存,工厂的业务活动是供产销活动。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本书将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例进行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