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家族缔约治理要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及理论假设

家族缔约治理要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及理论假设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1.2 家族缔约治理要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及理论假设1.关于信任的影响机制信任与家族参与:家族企业被认为是“高信任度组织”的原因主要是家族参与,因而被李新春教授称为“家族主义信任”。所以,家族成员的心理所有权也会受到家长依赖的影响。

4.1.2 家族缔约治理要素之间的影响机制及理论假设

1.关于信任的影响机制

信任与家族参与:家族企业被认为是“高信任度组织”(Danes et al.,2002;Jones,1983)的原因主要是家族参与,因而被李新春教授称为“家族主义信任”(李新春,2002)。李新春认为中国的社会信任较缺乏而私人信任较普遍,而且,私人信任的市场是一个内外有别的“差序结构”。尽管家族主义信任不能或难以解决随着组织规模或交易的复杂性增加时出现的代理能力不足问题,从而形成“家族主义困境”。但在特定商业环境下,信任仍然是家族企业最重要的治理机制。

以往的信任研究主要针对家族外的成员进入企业权利核心的问题,储小平和李怀祖(2003)关于信任机制的分析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们认为信任是家族企业与社会资本融合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但家族内部也存在信任问题,特别是当企业发展迅速而家族参与程度提高之后,家族成员处于不同的权力和利益结构之中,信任问题在家族内部也逐渐成为影响家族内部关系和企业治理的重要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家族参与几乎是家族企业所有问题的共同原因和分析基础,但它主要是通过信任度来影响其他问题的。因为信任机制在家族企业治理和管理的最初阶段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如果不能得到基本的信任,即便是家族成员也难以进入家族企业的权利集团。因此,家族参与在家族企业权利开放和代际传承等问题上的重要性非常明显。但是,家族参与并不是一个新视角。需要指出的是,以往分析多强调其负面效应。

本书认为,经过一段相对“无固定规则倾向”的家族参与之后,家族参与会被纳入比较规范的渠道。家族企业会试图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家族愿景来规范家族参与,其成效往往通过信任度来体现。

(1)信任与集权程度

家族企业的权力通常都集中于以家族权威为核心的有限成员手中,企业家普遍越过正式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层来干预企业(艾西南,2005)。这种情况不但在正式的公司治理中被认为是不规范的,在共同参与企业事务的家族群体内部也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信任机制方面,因为家族企业的信任往往建立在广泛的私人交往之上,并以“差序结构”来体现(郑伯壎,1995),如果家族成员难以进入核心的权力集团则难以与企业权威之间建立信任。

需要强调的是,家族代理人对家族权威的信任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对象,因为这会影响家族成员的代理成本和利他效应。我们难以想象,在“官本位”思想盛行的华人社会,被排除在权力之外的家族成员对权威当局会有很高的信任度。

(2)信任与信息特征

信息特征是家族缔约治理的文化因素,它可以通过信任机制影响家族企业的治理。家族企业文化研究较少与治理问题相结合,主要因为缺乏较好的中间因素,信息特征可以成为这种联系因素。一些华人研究指出,以模糊和高度分割为主要特点的信息机制使得华人社会中的信任度很低,商业交往会很谨慎地沿着家族和泛家族关系来展开(Boisot&Child,1996;郑伯壎,1995)。

在信息特征存在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家族企业的组织和文化特征又强化了信息特征对信任的影响,信息特征成为重要的治理机制。特别是,华人家族企业信息规范度低(张钢,于小涵,2002),信息高度集中于家族权威(李新春,2003),这会对家族团队内部的信任产生影响。图4.1所示的是不同国家的信息特征比较。

img42

图4.1 不同国家的信息特征比较

资料来源: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363(7):29.

假设1 H1a:家族参与的程度越高,家族团队的信任度就越高。

    H1b:权利集中度越高,家族内的信任度就越低。

    H1c:家族企业的信息规范度和开放度越高,家族团队的信任

度就越高。

2.关于心理所有权的影响机制

(1)心理所有权与集权程度

集权程度对家族群体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家族成员的心理所有权,这种影响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家族成员在拥有了企业的部分权力之后会更有可能觉得自己是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因为控制就是产权的根源之一(Beggan,1991)。这样就可以将家族身份的虚名转为实在的利益和满足感,推动心理所有权的增大。

二是权力也带来责任和相关的事务经验,家族成员在具体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强化自己的事业成就感和收益预期,这种成就感和收益预期反过来使家族代理人寻求更大的权力。家族成员的心理所有权会成为一个激励机制(Corbetta&Salvato,2004),并驱使他们努力工作和维护家族企业的利益(Pierce et al.,2001)。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储小平和刘清兵在2005年的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上提到,员工的心理所有权来自控制权,在面临期望值的落差时可能导致背叛和侵占行为。因此,权力和心理所有权两者形成相互推动的关系(见图4.2)。

img43

图4. 2 心理所有权的影响机制

资料来源:储小平,刘清兵.心理所有权理论对职业经理职务侵占行为的一个解释[J].管理世界,2005(6):85.

(2)心理所有权与家长依赖

家长依赖是华人企业中的普遍现象,尽管一些非家族企业并不存在真实的家族关系,但家长作风下的领导人实际上也在扮演家长角色。在家族企业内,家长依赖的体现则更为明显和强烈,并且家长所干预的事情除了企业事务外,家族成员的生活琐事都会成为干预对象。因此,家族企业的家长依赖几乎是无时不在,甚至表现为权力滥用(Jensen,1994),家族成员很多时候都难以实现其自己心理所有权导向下的实际影响力,而影响力也是所有权的来源之一(Etzioni,1991)。所以,家族成员的心理所有权也会受到家长依赖的影响。

假设2 H2a:集权程度越高,家族成员的心理所有权就越低。

    H2b:家长依赖程度越高,家族成员的心理所有权就越低。

3.关于家族愿景的影响机制

(1)家族愿景与信息特征

企业愿景的产生需要多方面条件,而信息特征成为一个重要的条件和其他条件(比如激励效应)的传导机制。愿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袁登华,王重鸣,2005),而信息特征对认知的效果可以形成强大影响。在涉及家族企业职业经理的研究中,将双方关系恶化和破裂的原因都归结为职业道德是不全面的,其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储小平,2002)。

由于家族企业的家长依赖特征,家族愿景的形成需要将家族权威的目标有效地传递和转化为家族团队乃至全体企业成员的共同愿景(Hoy&Verser,1994),信息特征作为中间机制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Mustakallio(2002)在其关系治理模型中也指出,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密切社会交往是家族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种密切交往促进了信息交流的强度,而信息交流可以提升在家族成员之间、家族和企业之间形成共同目标的可能性。

(2)家族愿景与家族冲突

家族企业在企业愿景的目标建立问题上需要将家族和企业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Olson et al.,2003),相同的是,家族冲突往往也同时存在在家族和企业事务两个方面(Tannenbaum,2002)。家族冲突不但与家族愿景具备复合性的共同特征,而且,家族冲突也会影响家族愿景的形成与维系。因为家族对企业资源的征用会引发家族内部矛盾,特别是一些实际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而不担任重要职务的家族成员会敏感地注意家族内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Anderson和Reeb(2003)提出了家族内部权力制衡的问题。

在家族内部存在冲突的背景下,家族愿景的形成和维系成为家族企业的一个挑战。“堡垒从内部被攻破”对于家族而言是一个可能的危机,特别是财产分割、控制权争夺等问题难以处理好。更重要的是,尽管家族冲突在内容上涵盖了家族与企业、道德与利益等多方面问题,但冲突的形式和解决却通常以家族方式展开(胡佛・E,胡佛・C,2004),而家文化中几乎没有规则可循。因此,尽管家族企业通常都意识到了家族冲突的危害,但解决效果不尽相同。

假设3 H3a:家族企业的信息规范度和开放度越高,家族愿景的一致性就越高。

    H3b:家族冲突情况越严重,家族愿景的一致性就越低。

4.关于家族与企业的价值融合问题

价值融合是一个独立要素,它对家族缔约的代理问题和利他主义有独立影响。图4.3所示的是家族缔约治理要素的内部关系及假设。

img44

图4. 3 家族缔约治理要素的内部关系及假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