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宁波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

宁波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宁波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一、宁波推动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一)宁波推动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的政策与举措服装产业既是宁波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领先全国的时尚产业。宁波服装产业时尚设计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第二节 宁波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

一、宁波推动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一)宁波推动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的政策与举措

服装产业既是宁波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领先全国的时尚产业。其行业齐全,产业链完整,产品结构也比较合理,有明显的产业集群优势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优势。2011年,宁波市规模以上服装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38.23亿元,销售产值1184.38亿元,出口交货值432.74亿元,利税103.79亿元,其中利润74.65亿元。[4]宁波服装产品总体已达到国际水平,且最终成品比重比较高;宁波目前是国内最具规模的服装产业集群地之一,综合实力特别是男装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有全国最大的西服和衬衫品牌企业;宁波生产的西服及其套装约占浙江省的4成以上,衬衫的综合占有率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宁波服装企业超过10家进入全国服装百强之列,且前10名中一直保持在3家以上。宁波服装产业时尚设计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在政策方面,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和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推动工业设计发展方面,宁波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07〕80号)、《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9〕121号)、《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2010〕16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把工业设计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有力地促进了工业设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方面,2009年12月出台了《宁波市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2011年出台了《宁波市纺织服装产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甬经信发〔2011〕259号);在推动纺织服装业创新发展方面,2011年11月出台了《宁波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二五”专项规划》(甬经信发〔2011〕258号),把纺织服装业列入五大创新产业群之一,明确提出,要积极支持企业工艺、产品、品牌和服务升级,推动企业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达到1900亿元,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纺织服装制造和运营中心,成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服装之都”。

在具体举措上,宁波当前正在中心城区启动建设宁波市时尚设计与创意街区,以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为龙头,鄞州创新128产业园、海曙“新芝路8号”、镇海创e慧谷、134创意谷等众多创意设计基地为配套的“一核多点”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许多服装时尚设计工作室在其中落户发展。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相继成立了“工业设计学会”、“宁波市创意产业协会”和“工业设计联合会”等行业组织。[5]自1997年开始举办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简称“服博会”),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15届,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知名品牌展会”、“IFEA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等荣誉。服博会以“大众时尚,国际色彩”为主旨,通过举办系列服装设计时尚展览或大赛,有效地提升了宁波服装时尚设计的总体水平,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宁波服装时尚设计的品牌和知名度。2012年4月,由浙江纺织服装技术学院负责日常运作的中英纺织服装设计中心在宁波和丰创意广场落成,这标志着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将进入一个引入国外优质创新资源,以联盟为纽带,高度协作、优势资源聚集、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对推动宁波市纺织服装产业的以时尚设计为引领的创新突破、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的作用。[6]

(二)宁波市推动服装产业时尚发展的成效

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应的政策推动,服装产业中“轻视设计”的现象正逐步减弱,企业通过设计师的力量来确立服装风格、塑造品牌、打造企业形象,从而赢得目标消费者的喜爱与信任。对设计师而言,能否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现代设计含量并增加设计的附加值,是其所设计产品能否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正是在这种“双赢”的动力驱使下,设计师日益得到重视并开始发挥自己特有的效能。

目前,服装时尚设计已经在宁波工业设计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据统计,宁波全市共有工业设计企业约2500余家,已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涵盖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设计、电脑动画设计等各个行业领域,从业人员约25000余人,其中服装设计师超过5000人。[7]宁波市还涌现出以雅戈尔、杉杉、罗蒙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强自主时尚设计(研发)能力的优秀服装制造企业,以及有一定专业特色的独立服装时尚设计工作室。

此外,近年来宁波市服装研发和装备的发展成果,也为时尚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宁波市纺织服装技术创新能力日益提高。例如,由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技术,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标志着宁波市高新纤维材料研发与产业化能力的提升;紧密纺装置项目的产业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电脑横机国产化快速发展,改变了宁波市纺织装备制造业相对薄弱的格局;纤维素纤维织物染整技术的突破,使生产的天丝、莫代尔、铜氨纤维等织物面料达到国际水平。[8]

时尚设计也有力地助推了宁波市服装企业的品牌形象的打造。以宁波服装业龙头老大雅戈尔为例,雅戈尔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同时在中国香港地区、美国、意大利等地也建立了设计团队,并与东华大学联合成立中国男装研究中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该机构是国内第一家系统研究国内外男装发展潮流、品牌经营、产品销售流程、人才队伍建设等的专业机构。同时雅戈尔在企业设立技术研发部门,组成了一支由数百余名研发人员构成的时尚设计团队,通过时尚设计和研发队伍的梯度布局,逐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逐渐构成了雅戈尔品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宁波全市拥有纺织服装类中国名牌20多个,服装注册商标已达3000余件。一些地区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地区域品牌建设,注册集体商标,扩大产业集群的影响力。根据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06—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宁波有雅戈尔、维科、大红鹰、帅康、方太、罗蒙、培罗成、博洋、杉杉、双鹿等品牌入选(见表2-1)。其中服装行业品牌在历年入选的品牌中都占到5成以上。[9]

表2-1 2006—2011年宁波市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情况

img5

续表

img6

资料来源:根据2006—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分析报告整理得到。

二、宁波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装时尚设计尚处于“婴儿期”,产业化程度较低

宁波服装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目前在国内依然领先于其他城市。相比之下,宁波虽有很强的服装产能,但整个服装设计产业化还没有发展起来。

在宁波服装界,一般都是在创建服装生产实体企业之后才发展服装设计,一般情况下,服装设计只是服装生产企业的一个部门,并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设计产业。而设计师自立门户成立工作室、专为品牌提供设计服务的则是少之又少。在宁波很多知名品牌的作品中,由本土设计师原创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版型都是从国外买回来的,或者由聘请的国外设计团队提供的,例如2008年雅戈尔聘请日本W-GAME公司品牌策划总监田中三郎先生团队担纲品牌策划和设计,联手打造新兴品牌GY;又如2009年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建立全面合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的范围覆盖到设计与品牌管理等方面。

时尚设计是服装的灵魂,如果具有宁波特色的时尚设计产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宁波服装品牌便没有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这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宁波服装产业的发展。

(二)缺乏“大设计”的概念,服装时尚设计缺乏合力

主要体现在一是服装时尚设计缺乏与其他行业设计的互通交流。服装设计与平面、建筑等设计门类其实是相通的。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顶尖的服装设计师与建筑大师和平面设计大师都能在生活理念、时尚引领和产品设计方面互通交流,在相互的碰撞当中激发出很好的设计灵感。这就是所谓的“大设计”的概念,宁波目前正缺乏这样的设计师的跨界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从而资源的优势互补得不到体现。

二是服装企业和时尚设计企业之间缺乏设计上的“合力”。宁波虽然拥有几千家服装企业,但是拥有独立的设计研发部门的企业并不太多,而独立的时尚设计工作室实力又相对薄弱,彼此之间无法形成时尚设计上的“合力”。这也是导致宁波服装设计产业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企业设计管理水平有限,设计与企业其他环节缺乏有效融合

在大机器成衣生产的背景下,服装设计是针对要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而做出的方案,某个具体式样的设计是感性和艺术的,但又必须是能够在某一品牌的能力范围内批量生产并可以满足目标消费群可能的需求,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服装设计。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将艺术设计行为和物化产业行为有机结合的途径,那就是借用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以将服装设计的结果顺利物化为服装商品,并最终转化为以销售业绩为目标,将服装设计转变为宁波现行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体系的一个构成环节。设计师和设计工作室的行为和结果,包括设计师品牌的运作,只有通过对设计的有效管理,使其与服装品牌和服装企业体系相融合,才能真正做到设计产业化。从这个角度而言,服装设计管理就成为设计产业化的关键之一。

目前宁波企业的服装设计管理正是其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宁波服装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个品牌并不是高薪聘请一位著名设计师就能将产品卖得金盆钵满,企业家与设计师从相见恨晚到毁约分手的现象常有发生;采纳一家设计公司的方案,可能最终的销售业绩还不如原来的产品。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师不是救世主,品牌聘用设计师、设计工作室和设计师品牌并非就是设计产业化。宁波许多服装企业的设计部门往往与研发、生产和营销部门脱节,导致设计出的产品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来思考服装设计的产业化问题,那就是如何将设计的感性行为纳入服装产业的理性框架之中。

(四)服装时尚设计人才缺乏有效的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

服装设计师是时尚潮流的领导者,是宁波服装行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关键,设计师的培养、使用和流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宁波目前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缺乏有效的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机制。市场的需要与学校的培养机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一方面是服装企业不断呼吁设计人才严重不足,企业始终需要设计人员;另一方面,学校却出现设计专业学生“滞销”现象。多年来,宁波市服装企业在招聘设计师时,宁愿花高价聘请有一定知名度的设计师,也不愿低价招收刚走出校门的设计专业学生。“宁可高价‘买树’,不愿低价‘买苗’”已成为宁波服装企业招揽设计人才的行业规则。但是,要想一座城市的原创设计水平能够持续发展,设计新生代是重要的力量,他们总是能够给设计界带来更加清新和极具原创力量的作品。

二是缺乏熟悉服装产业链各环节的通才型设计师。国外很多知名品牌设计师基本有一个共同点,熟悉整个服装产业链,可以完整地完成一件成衣的制作。而在我国,很多设计师认为,设计师只归设计,其他可以不过问。因此,一个实质性的差距,一个产业完整性的差距就这样拉开了设计师与设计者的区别。[10]正是由于这一差别,才导致许多设计师的产品最后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三是缺乏留住服装时尚设计师的有效平台。以雅戈尔公司为例,从外地高薪聘请的设计人员,都是来一批走一批。其原因在于:一是宁波附近的上海、杭州等大都市对设计师的“虹吸效应”,大都市时尚展会频繁,会给设计师会带来很多启发;二是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差异;三是服装企业的设计研发部门在企业中往往并不处于核心的地位,设计师无法真正融入并找到认同感,最终导致离开。

(五)时尚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

目前,时尚设计界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装企业和设计师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当部分的企业和设计师认为,由于时尚潮流变化太快,就某种创意或者设计申请知识产权没有多大意义。

二是申请保护的成本也阻碍了时装设计的法律保护的需求。比如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时间一般都在半年以上,且被驳回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独立设计师对此也颇为无奈。[11]

三是相关的行业协会也没有重视这一问题,没有相关的行业协会的自律,导致时尚设计的成果在没有相关的针对性的法律出台前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四是甚至有些设计师认为,正是复制抄袭创意才推动了流行。宁波时尚设计界的情况也概莫能外。时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薄弱,导致了原创者的利益受损,往往使模仿者得到了利益,极大地挫伤了设计队伍的原创激情,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时尚设计产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