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郑州服装产业历经几十年的磨炼,在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市场和政策等方面都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郑州服装产业每年以10多万人的规模吸纳再就业人员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借助郑州女裤蓬勃发展的势头,郑州女装企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郑州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郑州服装产业历经几十年的磨炼,在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市场和政策等方面都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郑州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为打造产业优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1.发展规模

(1)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2003年以来,郑州服装产业投资规模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整个产业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扩张。截至2008年底,郑州共有服装生产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30万(含流通领域),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出口创汇5250万美元。其中,年生产化纤女裤达到1.6亿条,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50%,郑州女裤已取代广东女裤的霸主地位,成为全国化纤女裤的领头羊;男裤年产量7000多万条,成为继广东、福建、江浙、东北、石家庄之后的第六大男裤生产基地。梦舒雅、娅丽达、太可思、渡森、五朵云、纽纶、德亿斯顿、戈洛瑞丝、快乐屋、欧利·金盾等十大自主品牌年产均超过百万件。

据郑州服装协会统计,2001~2008年,郑州服装产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2004~2006年,产量增加迅猛。2001~2008年郑州服装产品产量如图2-4所示。

图2-4 2001~2008年郑州服装产品产量

(2)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

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已经成为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建设的重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郑州重点建设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在中原区开发建设的郑州纺织产业园、在二七区开发建设的二七服装加工中心和在新密市开发建设的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区。

郑州纺织产业园位于郑州市区西部,2006年开始建设,已建成3.5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纺纱、织造、染整、纺织机械制造、制衣、辅料生产、科研、产品展示销售为一体,产业高度集聚、产品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已落实招商项目100多项,正式入驻25项,在建的纺织、印染、服装及配套企业18家。德力西集团、郑纺机等已入驻园区。截至2008年底实现全部工业销售收入30.35亿元,全部工业投入8.95亿元,园区基础设施投入6.25亿元。

郑州二七服装加工中心是河南省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确定重点建设的三个服装加工园区之一,于2007年6月6日奠基,一期建设面积220亩(1亩≈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9.5亿元,采用现代化设计,统一六层标准厂房。目前该园区一期三栋1.5万平方米的多层标准化厂房已经封顶,2.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正式收尾,即将投入使用。

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成立于2003年4月,位于郑州市区南20公里处的新密东部,已建成4.2平方公里,是集服装产品、服装生产加工、服装展览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服装工业园。截至目前,入驻企业达33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郑州泛美制衣有限公司、郑州渡森服饰有限公司、郑州岸东制衣有限公司、郑州振兴服饰有限公司、郑州葵牌服饰有限公司、广州依恋服饰公司郑州公司、广州麟派服饰郑州公司、郑州欧利金盾服饰有限公司、郑州腾龙服饰有限公司、香港鸿泰集团服饰有限公司、郑州忆梦达服饰有限公司、郑州永尔特服装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男裤为主,市场占有率占国内同类产品的16.7%,拥有渡森、法依利和五朵云三个河南名牌产品,其中,法亿利和五朵云为河南省免检产品,并拥有葵牌、圳牌和无色丝三个广东省名牌产品。截至2008年底,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完成工业销售收入50.6亿元,全部工业项目总投入完成7亿元,基础设施完成1.7亿元。

(3)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劲

作为郑州的支柱型产业,郑州服装产业起到了积极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据统计,郑州服装产业每年以10多万人的规模吸纳再就业人员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截至2008年底,郑州市从事服装生产加工及流通的人员达30多万人,其中,服装生产加工领域约为10多万人,服装流通领域20多万人。

(4)企业规模日益壮大

随着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郑州服装企业已逐步由原来的小规模生产转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据郑州市服装协会统计,截至2008年底,郑州服装生产企业中初具规模的达520多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有三家。

2.产业结构

(1)产业布局思路逐步清晰

“十一五”期间,郑州服装产业分布已有较为明显的集群特征,服装企业集中分布在中原区、二七区、新密曲梁、新郑市、荥阳市、金水区与中牟县等区域。产业布局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点,即服装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市郊,围绕郑州市主要交通线路分布而成;服装品牌营运、销售与展示企业集中于郑州市内,主要分布在以银基商贸城为中心的火车站商圈及繁华街道。

(2)品牌企业凸显且呈梯队式发展

近年来,郑州服装企业改变过去贴牌生产的做法,精心设计并生产自己的品牌,打造出一些品牌企业。据郑州市服装协会统计,截至2008年,郑州拥有自主品牌50多个,排名在前十位的是:太可思、梦舒雅、娅丽达、渡森、五朵云、德亿斯顿、纽伦、戈洛瑞丝、快乐屋、欧利·金盾。其中,纽伦获国家免检产品。

郑州服装品牌企业可分为三个梯队,如图2-5所示。

img26

图2-5 郑州服装品牌企业梯队图

第一梯队:西服品牌以太可思为代表,女裤品牌以梦舒雅和娅丽达为代表,男裤品牌以渡森为代表。

第二梯队:女裤品牌以纽伦、戈洛瑞丝、逸阳和黑贝为代表,男裤品牌以五朵云、德亿斯顿为代表。

第三梯队:以市内五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其他服装企业为代表,特点是规模较小且数量众多。

同时,随着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女装产业也重新兴起。郑州女装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风靡“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和华北),2000年后逐渐衰败、萧条。借助郑州女裤蓬勃发展的势头,郑州女装企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08年12月31日,郑州天派服饰、凯尔丽服饰等8家女装企业和曲梁服装工业园签订合同,确定“抱团”入驻,共谋发展。2009年在郑州召开的“打造中国女裤之都高峰论坛暨2010年郑州女装新品发布会”上,鹤福、平野、凯尔丽等十多个郑州女装品牌高调亮相,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3)产品档次逐步趋向中高端

郑州裤业已在全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逐步实现规模化。服装企业在保持化纤系列产品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领域,开发出牛仔、水洗、AT面料等时尚服装系列,受到消费者青睐。一些裤业企业开始突破裤装行业的传统战略思想,实现从女裤单品向综合裤装领域的转变,从而逐步提高郑州裤装行业在全国服装产业中的整体地位。

(4)服装产业链较为完整

经过多年发展,郑州服装产业目前以棉纺业为基础,以裤业加工为核心,以服装商贸为龙头,在纺织机械、服装物流、服装展会、服装媒体、服装教育等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一条有一定基础的、较为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条,如图2-6所示。

图2-6 郑州纺织服装产业链图

目前,郑州服装产业链主要呈现出以下特征:

①纺织技术研发能力有待加强

纺织技术研发是服装产业链主链上的初始环节。作为国家传统纺织工业基地,郑州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但由于纺织企业效益不好,资金缺乏,导致纺织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已有的纺织服装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研发与生产脱节。

②染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面辅料生产依赖外部资源

面辅料生产是服装产业链价值形成的基础环节。从面辅料环节看,郑州本地的面料直接供应不足,绝大部分依靠外埠供应,企业或直接选购于本地面料市场(如纺织大世界),或经郑州纺织大世界购自外地,或直接购自江浙、广东等地,还有少数企业会有少部分面料从日韩或者欧美等地进口,用于高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物流优势,本地面料市场基本可满足服装企业生产需要。但是,由于在新面料研发方面投入不够,生产能力薄弱,面辅料采购成本较高,也致使郑州服装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随着郑州服装产业力量的进一步积聚,外地面辅料企业的逐步进入,服装产业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将有所缓解。

郑州市染整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规模以上企业10家,全部为民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4亿元。其中,光大、东昌等印染企业较具潜力,年印染能力分别为5500万米和4000万米,已成为郑州市印染行业的龙头企业。

郑州光大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于1980年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经营范围为纺纱,织布,印染布;加工、销售服装,床上用品;从事货物和技术进出口业务,是经国家外经贸委批准的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农业部验收的一级企业,已获ISO 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下设有光大印染厂、光大纺织厂和光大新厂(光大纺织产业升级改造项目),占地293亩(1亩≈666.7平方米),其中老厂120亩,新厂173亩;5条印染生产线,1条纱坯布生产线,800台布机,2条布机生产线,注册商标4个,专利28项,职工610人,其中中高级技术人员160人;先后荣获“河南省100家出口创汇基地”、“出口100强”、“郑州市重点出口企业”、“郑州市先进外贸企业”、“郑州市环保先进企业”等称号;公司旗下的莉倩牌涤棉府绸产品被河南省技术监督局评为“河南名优产品”,巴厘纱和莉倩牌涤棉府绸分别荣获法国万国博览会金奖和香港国际博览会大奖;公司产品远销洪都拉斯、巴拿马、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该公司年产坯布和漂白、染色、印花面料及床上用品各类印染布料5000余万米,年出口4000万米,出口创汇860万美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500万元。

③服装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服装设计是服装产业链中实现价值增值的关键环节。郑州在面料设计、接触流行等方面均难与广州等地匹敌,服装设计水平还相对薄弱,设计师所处的外部环境制约了其设计灵感,一些优秀设计人才外流,企业的研发团队主要以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和从江浙服装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为主,本地设计师在面料的选择、工艺及与市场的结合上还有不足,导致郑州服装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

④服装加工能力较强,裤业生产成为核心

服装加工是服装产业链价值形成和体现的环节。密集型服装交易圈的繁荣,推动了上游服装加工企业和原料供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批服装加工企业在郑州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服装界的生力军,郑州的女裤、男裤更是异军突起。2005年3月,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4~2005年度国内女裤行业首份研究报告指出:“作为中国服装业冉冉升起的耀眼明星,中国女裤行业已经形成以广州、郑州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和一些区域强势品牌,郑州的主流女裤(化纤类)与广州的时尚女裤(综合类)、石狮的休闲女裤等相比,特色明显。”郑州女裤生产企业抓住广东沿海地区服装加工由化纤布料向牛仔布料转型的市场机遇,发挥河南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确立了以化纤面料为主的女裤系列,定位于中西部城区中低档消费群体,引入时尚元素,注重板型设计,以特许加盟、连锁专卖等营销模式迅速占领了中低端消费市场,男裤企业也在逐渐扩展市场空间。

⑤服装商贸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服装商贸是服装产业链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郑州服装产业从起步到发展均得益于服装商贸的带动和促进。郑州市交通发达、通信快捷便利,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功能。郑州棉花交易市场、服装交易市场的规模和交易量在中部地区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

⑥纺织机械具有一定优势

纺织机械为面辅料、服装的研发、生产、销售提供技术装备服务,促进了服装产业链的发展。以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生产的棉纺织、无纺布、印染等设备和器材,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

⑦服装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信息化可为服装企业提供数字化设备服务,是决定今后服装产业链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目前,郑州的服装信息还不发达,当地的面料流行信息和面料研发信息略显滞后,给下游裤装企业的设计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同时,郑州裤装企业目前的生产流程管理相对落后,CAD、CAM等电脑辅助设计生产普及率较低,生产的快速反应水平较差。

⑧服装物流处于较高水平

服装物流给服装面辅料企业、服装制造企业及服装商贸企业之间提供了更为紧密的衔接,是推动服装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商贸带动,郑州的物流发展处于中高水平。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搞好服装物流配送问题,增强辐射能力,是郑州成为服装生产基地必不可少的因素。

⑨服装展会逐步成熟,区域品牌打造成为重心

服装展会为面辅料、服装等产品和设计研发等技术提供了展示和交易的平台,是推进服装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关联性建立的重要因素,郑州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尝试,并将区域品牌的打造定为郑州服装展会的重心。随着裤业影响力的日益提高,郑州正通过多种形式的展会推出区域品牌,带动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中国(郑州)国际纺织品服装博览会、郑州国际纺织服装交易会、河南(郑州)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中国(郑州)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展览等展会自开办以来,规模与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带动和促进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纺织服装及相关行业企业的认可。

⑩服装咨询处于初级阶段

服装咨询为服装企业提供市场预测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问题,服装咨询机构以高度专业的眼光,站在产业、行业、区域与国家发展的长远视角,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在服装产业链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目前,郑州服装企业已开始与一些咨询机构合作,制订企业的发展框架。郑州市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斥资百万元与中研国际品牌管理咨询机构签署全面战略协议,使娅丽达成为第一家引入连锁加盟体系的女裤企业。但总体来说,服装咨询业在郑州还处于初级阶段,营销、策划机构能够提出适合企业现状,尤其是适合中小企业发展方案的并不多,这也凸显出服装咨询业在郑州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img28服装媒体有上升空间

服装媒体给服装企业提供了展示自我、获取信息、把握世界流行趋势的平台,在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企业或产业竞争的关键,服装媒体的快速发展是现代服装产业链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郑州有关服装的杂志与网站都在逐步发展。河南电视台、大河网等媒体在提升郑州服装产业知名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img29服装教育基础较好

服装教育与培训可以大力推动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服装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为服装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提高服装企业员工素质提供了机会,这是服装产业链实现快速提升的保障条件。郑州作为国家传统纺织工业基地,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科研力量。河南纺织研究院、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和河南纺织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和其他高等院校为郑州的服装产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和设计能力。中原工学院和郑州轻工业学院均设有服装研究、服装设计与服装制作等专业,与其他城市相比,郑州在服装人才、技术、科研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img30服饰配件发展欠缺

服饰配件为服装产品提供搭配饰品,强化服装产品在款式与设计等方面的外观效果,配饰种类包括:鞋、手提包、手套、帽子、围巾、眼镜、珠宝首饰以及美容美发产品等,服饰配件可有效地为服装产品增值。目前,郑州在服饰配件方面的发展还有所欠缺。

3.服装市场

(1)服装市场定位逐步细化

在化纤女裤为主导产品的时代,由于化纤产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产品在款式、面料等方面不可能有太多变化。但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休闲化、多样化、个性化成为女裤消费群体的需求。郑州裤业已意识到这种消费趋势的变化,纷纷调整产品线。

在2007年市场重新定位的大变局中,产品结构调整、增加水洗产品成为变化的“催化剂”。企业开始注重对消费需求进行定位分析,对差异化品牌风格进行塑造,探索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方式。郑州服装市场的定位已开始细分化,差异化风格正在逐渐形成。

(2)服装销售体系日趋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郑州涌现出了以银基商贸城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通过近几年不断的升级改造,银基、世贸、锦荣、恒泰、金城、天荣、天隆等23家大型服装市场组成了火车站服装商圈,聚合构成了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服装批发王国,服装品牌数万家,年成交额500多亿元,加上12个大型百货商场和530多个专营门店,年服装销售量达到5亿件套,郑州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密集型服装交易圈的繁荣,推动了上游服装加工企业和原料供应商的跨越式发展,拉长了服装产业链条。据统计,郑州加工的女装有80%以上完成了在本地的销售。

(3)服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郑州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衣着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服装消费趋向成衣化、时尚化,消费者更加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用于服装的消费支出大幅上升。

据《郑州年鉴》统计显示,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645元,比上年增长9.9%;2005年,市区居民人均衣着类支出844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购买服装支出621元,占衣着类支出的73.6%,比上年增长35.4%,购买服装的单价增长了23.9%;2006年,居民人均衣着支出983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人均男装支出322元,增长14.2%,人均女装支出351元,增长15.5%。数据表明,郑州服装消费支出增速明显,消费档次显著提高,服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4)服装出口贸易稳中有升

郑州地处内陆地区,缺少名牌和渠道,加之服装产业发展较晚,以前生产的服装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外贸出口数量很少。随着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近两年纺织服装出口出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据《郑州统计年鉴》统计显示,郑州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在2004年、2005年、2006年的出口额分别为5528万美元、7742万美元和9446万美元。据郑州服装协会统计,该市2007年服装出口创汇5600万美元,其中,太可思、嘉宝等企业出口1800万美元,外贸加工贸易接单3800万美元,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2008年出口情况基本保持不变。

4.产业扶持政策

为加快郑州服装产业的发展,提升郑州在服装产业中的地位,郑州市推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与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并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相关扶持政策涵盖了服装产业园区建设、服装品牌建设、企业重组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等诸多方面。

(1)加快产业园区建设

郑州的服装加工企业虽然数量庞大,但单个生产规模较小,且厂区分散,企业之间缺乏信息交流,资源不能共享,不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为加强工业集群化发展,实现规模效益,郑州先后出台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与扶持产业园建设相关的政策。

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郑州服装产业园区建设成果丰硕。郑州纺织产业园、二七服装加工中心、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区的建设有力地解决了郑州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集聚度不强、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2)推动服装品牌建设

进入21世纪,郑州服装产业快速发展,但以模仿生产和贴牌生产为主。虽然太可思、梦舒雅、娅丽达、渡森等一些品牌脱颖而出,但还缺少知名品牌、创新投入和区域品牌塑造。在郑州市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实施工业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中均涉及服装品牌建设问题。

郑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并落实了一系列名牌工程的有关政策,高度重视区域品牌和重点企业知名品牌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研发与设计机构建设,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在各种媒体上对产品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支持企业参加各类服装会展,重点扶持和发展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裤业品牌。目前,郑州服装区域品牌已经基本形成,一大批自有品牌也开始显现其较强的竞争力。2008年2月9日,梦舒雅服装展在新西兰惠灵顿举办,郑州女裤走出了国门;2008年8月,45家郑州裤装企业在河南省服装协会的带领下,考察了位于常熟的中国裤业中心,近30家企业当场签订了集体入驻的意向书,这些企业包括女裤企业梦舒雅、戈洛瑞丝、鑫丽莎、伊菲红、琰绣,男裤企业渡森、德亿斯顿等;2009年5月,由中国服装协会主办,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郑州市二七区政府承办,郑州二七服装工业园等单位协办了“郑州市二七区打造中国女裤之都高峰论坛”,论坛后还举行了2010年郑州女装新品发布会。

产业政策的支持使服装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郑州市女裤销量不降反升,娅丽达、梦舒雅、逸阳等几家规模化企业,2009年第二季度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20%。

(3)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郑州市服装企业大多数是靠自身的原始积累滚动发展起来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产最多的只有2亿元,小而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对此,郑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大支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的意见》、《关于加快通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郑州市“十一五”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专项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指导意见,强调以重点企业为龙头,联合相关服装原料、服装面料、金融与外贸等多领域企业协同发展,组建大型服装企业集团的战略构思。目前,郑州正以三大纺织服装产业园为依托,充分发挥各级服装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协商来加强企业间合作。在时机成熟时,组建大型服装企业集团,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龙头作用,提升服装产业层次,增强整体竞争力,真正把郑州服装产业做大、做强。

(4)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中国东部区域和南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劳动力成本增高、土地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产业转移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内在需求,梯度转移趋势日益明显。以郑州为首的中原地区,GDP增长迅速,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加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扶持,可以说拥有雄厚纺织服装产业基础的中原地区,越来越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河南省出台的《河南省实施东引西进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要充分发挥优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郑州在承接服装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五大优势:一是资源优势,郑州在劳动力、电力、原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服装加工成本比沿海城市要低很多,二是市场拉动优势,三是产业基础优势,四是产业集群优势,五是交通区位优势。

为抓住沿海地区服装产业转移的机遇,发挥郑州在产业转移过程的优势,郑州正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积极搭建产业转移资源整合平台,加强引导,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延伸服装产业链条等进行有机结合,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积极为承接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将成为郑州服装产业快速崛起的又一发展动力。

荥阳市专门规划出中国服装产业转移(荥阳)基地,定位为资源节约型服装产业园区,分为服装加工区、纺织服装工业综合区、公共设施服务区、行政办公物流区、配套居住区等。2009年7月,中国服装协会正式授予荥阳市全国第一个“服装产业转移试点地区”荣誉称号,吸引了国内一线品牌七匹狼、歌力思等全国服装行业的300多名代表来荥阳进行考察,签订建设标准化厂房及服装服饰加工生产项目7个,总投资达43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