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于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

时间:2022-06-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钱 昇 王明超摘 要:多数大学生初创企业都会面临着资源禀赋的制约。Zahra[12]等运用销售增长、员工成长和获利能力来测量企业成长绩效。本文主要以杭州市为例,探讨企业动态能力在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基于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与成长绩效关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钱 昇 王明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摘 要:多数大学生初创企业都会面临着资源禀赋的制约。但是,在相似的资源禀赋条件下,一些企业的发展命运却截然相反。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分析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动态能力及创业绩效的内涵,通过构建大学生企业创业资源、企业动态能力以及创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可以分析大学生企业动态能力在创业资源向创业绩效转化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探讨该作用背后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初创企业;创业资源;创业绩效;企业动态能力

在创业型国家建设中,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形成和成长是一支重要的推动力。大学生作为创业者中的特殊群体备受关注。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具有相似的资源禀赋。但是,大学生初创企业的成长绩效往往差异很大。有些初创企业能够突破资源禀赋制约,获得较快的成长;有些企业则被资源禀赋所束缚而难以发展,甚至退出市场。在影响初创企业成长的诸多因素中,企业动态能力在大学生初创企业创业资源转化为成长绩效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献回顾

关于企业初创期的界定,Pickle(1976)等将其界定为5年,McDougall(1990)及Zahra(1993)定为8年。“全球创业观察报告(2002)”则将创建期在42个月之内的企业定义为初创企业。国内学者蔡莉、单标安(2010)[1]主张将初创企业划分为创建期、存活期与成长期三个阶段。

关于创业资源分类,Barney[2]认为,初创企业的组织资源最为薄弱,人力资源是创业中的关键因素。创业者及其团队的洞察力、知识、能力、经验及社会关系等影响创业活动的开始与成功。创业初期,专门的知识技能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技术资源事实上与人力资源紧密相连,成为创业的重要资源。Dollinger将创业资源分为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组织资源和声誉资源。Brush,Greene和Hart[3]对创业资源的分类中,声誉资源未作为一种独立资源进行研究,将社会资本作为与人力资源并列的一种资源。林嵩等[4]认为,初创企业的资源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生产要素,还包括维持企业生存的支撑条件。可见,创业资源分类不尽相同。它不仅存在于具体的初创企业之中,还蕴含了创业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

动态能力理论沿着资源基础论脉络发展而来。Teece等[5]将动态能力定义为“一个企业用以整合、构建并重组内部和外在能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定位的能力”。Chen[6]对137个联盟组织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企业动态能力分为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Brush,Greene和Hart[3]等以资源观为基础,从动态演进的角度将动态能力分为集中资源、吸引资源、整合资源、转化资源四个连续过程。他们认为,企业动态能力会随着资源整合过程而得到不断强化。王著娜、徐大佑[7]认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吸收能力和整合能力构成了企业的动态能力系统。吴雷宇[8]则将动态能力分为资源整合能力、资源再配置能力、学习能力和对市场变化做出回应的能力。可见,动态能力在企业间存在共同特性,识别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共性,有利于初创企业动态能力结构维度的建立。

创业绩效是衡量创业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Chandler和Hanks[9]研究发现,80%的创业者以企业成长作为主要发展目标。沈超红提出创业绩效包括财务、顾客、内部经营和员工四个层面。Candida[10]提出企业成长绩效的概念,并以销售额增长、资产增长、员工数量增长、利润增长以及企业竞争力增长等指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Robinson[11]则用销售额变化、利润率水平、市场占有率、税息前收入、资产回报率、投资收益率、销售回报率及股权收益率等八项指标来测量创业企业成长绩效。Zahra[12]等运用销售增长、员工成长和获利能力来测量企业成长绩效。

吴雷雨[8]通过对台湾IT业初创企业研究发现,初创企业的资源是影响动态能力的主要变量。动态能力强的企业可以获取更多创业资源,从而增强企业绩效。刘智勇、姜彦福[13]等将初创企业动态能力概括为洞察机会能力,捕捉机会能力和变革更新能力三个维度,并认为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王庆喜[14]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资源、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Zott[15]发现企业获取资源后,绩效存在较大提高。Athreye[16]研究发现,企业经过资源开发后会形成强有力的资源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动态能力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绩效。

已有的理论与研究成果大都肯定了动态能力在创业资源与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以杭州市为例,探讨企业动态能力在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二、主要概念及变量界定

本研究对主要概念及变量界定如下:

大学生初创企业。大学生初创企业存续时间理论界并不统一,本文采用GEM标准,将大学生企业初创期界定为42个月。

创业资源。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创办企业所必须拥有的支持性资源,还受到创业环境中所蕴含其他资源的影响。根据资源的从属性以及在企业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将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创业资源分为支持性资源和环境性资源。前者包括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后者包括市场资源、政策资源、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从创业资源角度对创业绩效进行考量,有利于排除偶然性的干扰,从便更好地总结创业规律。

企业动态能力。已有研究成果对动态能力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依据资源的形态变化及流向进行划分;另一种是根据动态能力本身的系统性进行划分。本文以动态能力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时对资源发生的作用,将企业动态能力分为吸收能力、转化能力与创新能力。

创业绩效评价。成长绩效是衡量初创企业绩效增长程度的变量。由于商业机密、企业自身管理规范诸原因,大学生初创企业的财务数据等客观指标不易获取。Wall[17]等专门研究了用主观评价方法来测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效度问题,并获得较好的聚合效度和辨别效度。本文即以销售额增长、员工数量增长、客户数量增长、面对风险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稳定强度来反映大学生初创企业的成长绩效。

三、研究假设模型的构建

目前,有关资源、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多关注单一资源对动态能力影响或企业动态能力的各个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尚未形成资源、动态能力与绩效的整体研究框架。本文针对大学生创业群体,提出了创业资源、企业动态能力与成长绩效的作用模型(见图1)。

1.支持性资源、企业动态能力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关系

创办企业往往有赖于特定的资源基础,如技术、资金、生产条件等。初创企业的原始资源禀赋将影响创业者的诉求资源对象及资源吸收能力。拥有专利技术的大学生在创业时,对资金与市场的诉求强度一般要大于对技术的诉求强度。大学生企业在创办初期往往面临资源匮乏现象。从外部环境获取关键性资源可以缓冲资源匮乏导致的生存困境。同时,企业应充分利用财务资源与声誉资源的杠杆作用,积极吸纳外部资源扩大规模,以促进初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图1 大学生创业资源、企业动态能力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关系模型

初创企业获取的资源集合能否被充分利用,取决于企业对资源的转化能力。企业对既定资源进行整合、转化,形成执行商务活动的资源束或能力。这种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转化能力,能够促进初创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并将再次转化为初创企业生存和成长的资源基础。

大学生企业创办就是创新能力的实现过程。但是,基于资源约束,创业者往往局限于创业初期的发展定位,思维方式、创业行为、市场开拓等都围绕初始设想展开。这使初创企业易陷入组织刚性与路径依赖陷阱。企业创新性越强,越趋向于努力改变现有资源结构,促进资源向能力转化。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创新性越强,越有利于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本文假设1:企业动态能力在支持性资源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并细分为:

假设1a:吸收能力在支持性资源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假设1b:转化能力在支持性资源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假设1c:创新能力在支持性资源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2.环境性资源、企业动态能力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关系

吴雷雨研究表明,初创企业资源是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主要因素,资源丰富程度与质量对动态能力的形成有直接作用,进而对创业绩效造成影响。初创企业拥有的创业资源越丰富,企业的动态能力也就越强。初创企业若不能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动态能力,其所拥有的资源也会很快消耗殆尽。因此,初创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其成功获取外部有价值资源的可能性越大,初创企业的资源整合与利用方式也越灵活。

企业吸收外部有价值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将资源转化为企业成长所必须的资源束组合,以及与企业成长相匹配的能力结构。为此,初创企业应形成目标导向机制,以外部市场为契合点,充分利用市场环境中各种信息以及创业者及其成员的社会网络关系,构建企业与环境中资源交换的畅通渠道。如利用供应商关系拓展新的供应商、利用客户资源探索新的客户需求、开发新的市场机会能促使企业获取快速成长。

大学生初创企业在发展中往往陷入创新惰性的陷阱。这一方面与初创企业缺乏创业经验,创业管理能力脆弱有关,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初创企业创业资金并不充裕,难以对新创组织进行创新,更不愿意承担因创新失败而带来的企业风险——这种风险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但是经济租金创造理论认为,组织进行适应性创新,对企业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开发资源潜在价值,可以创造出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绩效。

综上分析,本文假设2:企业动态能力在创业资源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并细分为:

假设2a:吸收能力在环境性资源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假设2b:转化能力在环境性资源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假设2c:创新能力在环境性资源与初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四、实证分析

1.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调研对象是杭州市大学生初创企业,选取创建期在42个月内的企业作为样本。调研的行业包括贸易、电子商务、IT等行业,被调研者主要是企业的总负责人或是对创业行为及绩效有很好了解的骨干成员。通过在杭州市西湖区、江干区和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本次调研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3份,剔除所有选项均重复单一计分等无效问卷16份,共得到有效问卷107份,回收率为71.3%。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汇总表

img8

续 表

2.变量测量

本文主要测量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动态能力和成长绩效三个变量。

(1)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主要测量创业资源的两个维度:支持性资源和环境性资源。其中,支持性资源用题项A1~A5表示,环境性资源用题项A6~A9表示。

(2)企业动态能力。动态能力是企业不断地整合、再配置、更新和再创造资源的能力,它能够升级并重构核心能力。本文从能力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将动态能力归纳为三个维度:吸收能力(B1~B3)、转化能力(B4~B8)、创新能力(B9~B13)。

(3)成长绩效。成长绩效反映了初创企业在可持续经营阶段内的发展状况。用题项C1~C5体现,分别反映了销售额、员工数量、净利润、抗风险能力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方面。

各变量的测量指标见表2。

表2 各变量因子分析及可靠性检验结果

续 表

3.假设检验及结果

(1)在因子分析之前,首先对各变量做K MO值及Bartlett球形检验,以确定各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创业资源、动态能力及成长绩效的K MO值均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表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各变量KMO值及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

(2)动态能力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检验中介变量的作用需要经过三个步骤:①因变量对自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系数要达到显著水平。②中介变量对自变量进行回归,回归系数也要达到显著水平。③因变量同时对自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回归,中介变量的回归系数要达到显著水平,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小:当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小到不显著水平时,说明中介变量起完全中介作用;当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减小,但仍然达到显著水平时,中介变量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动态能力各维度的中介作用分析见表4~表6。

表4 吸收能力在创业资源和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表5 转化能力在创业资源和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续 表

img15

表6 创新能力在创业资源和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img16

由表4可知,在步骤1中,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均与成长绩效呈正相关关系(β=0.356,p<0.05;β=0.559,p<0.05),且环境性资源对成长绩效的影响大于支持性资源。在步骤2中,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均与吸收能力呈正向相关关系(β=0.378,p<0.05;β=0.189,p<0.05),支持性资源对吸收能力的影响大于环境性资源。在步骤3中,当把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同时置于回归方程中时,中介变量仍显著(β=0.210,p=0.009<0.05),同时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的回归系数都相应减小,但是仍然显著(β=0.277,p<0.05;β=0.519,p<0.05)。因此,吸收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1a,2a得到部分支持。

以此类推,从表5、6中可以发现,转化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1b,2b得到部分支持;创新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不产生中介作用,假设1c,2c得到未得到支持。

五、讨论与结论

本文试图揭示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在创业资源与创业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创业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动态能力构建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吸收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转化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创新能力在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不产生中介作用。同时,支持性资源、环境性资源的丰富程度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也具有正相关性关系。

假设1a和假设1b得到部分验证,即支持性资源对创业成长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吸收能力、转化能力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支持性资源是构成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资源,是初创企业的资源基础。丰富的支持性资源有利于构建合理的资源结构,增强企业稳定性与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基于此,外界资源出让者也更愿意出让资源,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吸收能力。企业价值的产出以资源的转化为基础,初创企业针对企业战略,形成目标导向机制,将现有资源形成初创企业完成某些目标的资源集合或能力,有利于促进企业更快发展。但是假设1c未得到验证,即创新能力在支持性资源与成长绩效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数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较为匮乏,现有的既定资源只能满足最紧迫的目标,创新能力在原始资源禀赋的限制下难以发挥作用。

假设2a和假设2b得到部分验证,即环境性资源对创业成长绩效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吸收能力、转化能力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初创企业自身资源有限,必须依靠外界环境中资源才能发展壮大。作为开放性组织,初创企业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等交换,该交换过程即是初创企业吸收外界环境中有价值资源,将其转化为企业成长所必须的资源集合并创造商业价值的过程。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市场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社会网络资源等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纽带。如通过社会网络资源,企业可以获取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等支持性资源,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张。但是假设2c未得到验证,即创新能力在环境性资源对成长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不具有中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在创业初期资源禀赋约束下,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创业行为、思维方式等都围绕创业初始设想展开,很容易陷入组织刚性与路径依赖的陷阱。另一方面,大学生初创企业以生存为首要目标,创新意味着风险与不确定性,初创企业不愿意承担因创新失败而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存亡。

大学生创业领域的研究是创业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文分析,我们认为初创企业动态能力在创业资源与创业绩效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作用角色。这为研究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创业资源——动态能力——创业绩效”的研究范式。通过构建大学生初创企业动态能力,发挥其独特优势,有利于初创企业的生存与成长,使其在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蔡莉,单标安.创业网络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企业创建期、存活期及成长期的实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0,50(4):189-197.

[2]Barney,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120.

[3]Brush,C.G.,Greene,P.G.,Hart,M.M..From initial idea to unique advantage:the entrepreneurial challenge of constructing a resource base[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1,15:64-78.

[4]林嵩,张炜,林强.高技术创业企业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143-147.

[5]Teece,Pisano,Shue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6]Chen,C.J.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attribute,alliance characteristics,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J].R&D Management,2004(34):311-321.

[7]王著娜,徐大佑.构建动态能力:市场导向的战略实施[J].社会科学家,2007(1).

[8]Lei-Yu Wu.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art-up Performance of Taiwan’s High-tech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60:549-555.

[9]Chandler G.N.,Hanks.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engine businesses:A validation study[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3,8(5):391-408.

[10]Candida.G.Brush.Pieter.A.Vanderwerf.A comparison of methods and sources for obtaining estimate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2,7(2):157-170.

[11]Robinson,K.C.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structure on eight measure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for high potential independent new vent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4(2):165-187.

[12]Zahra,S.A.,George,G.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2):185-203.

[13]刘智勇,姜彦福.初创企业动态能力:微观基础、能力演进及研究框架[J].科学学研究,2009,27(7):1074-1079.

[14]王庆喜.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经验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4):563-570.

[15]Zott C.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ra-Industry Differential Firm Performance:Insights from a Simulation Stud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97-125.

[16]Athreye S.S.,The Indian Software Industry and Its Evolving Service Capability[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5,14(9):393-418.

[17]Wall.T.D,Michie.J,Patterson,M.et al.On the Validity of Subjective Measures of Company Performance[J].Personnel Psychology,2004,57:95-1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