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一五”期间南充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十一五”期间南充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十一五”期间南充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措施(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南充要建设“教育强市”,教育经费投入是保证。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事业公用经费的拨付标准,切实安排好学校公用经费。市、县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基础产业优先发展。

五、“十一五”期间南充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南充要建设“教育强市”,教育经费投入是保证。近三年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以4.2%、20.2%、12.8%的速度增长。[8]但就当前情况来说教育经费的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长。

一是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地方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财政支出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每年要增长11%以上,列入刚性支出预算,人大预算要重点监督和考核,保证国家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事业公用经费的拨付标准,切实安排好学校公用经费。农村中小学按规定收取的杂费收入,全部用于中小学公用经费,坚决截止、截留、挪用、平调中小学收费,用于平衡财政、发放教职工工资和学校基本建设的错误做法。

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制定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政策,每年增加收费收入10%。

三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资办学,捐资助学,保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是改革和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教育预算管理制度,构建合理而透明的教育投资决策和保障机制,做到教育事权与财权统一,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收费制度,实行中小学学杂费“校收、县管、校用”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建立县级“教育会计核算中心”。

五是运用金融手段筹集非义务教育资金。采用教育债券、教育储蓄、教育贷款、教育基金、社会捐款资助等方式,缓解非义务教育资金筹措的瓶颈。

六是加强市、县、乡、校教育财务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强化财务监督,实行民主理财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教育资金投入到位,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利用率。

七是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方法,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禁止挪用、截留、挤占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积极偿还教育债务,科学利用金融信贷,规避金融风险,严禁学校建设盲目举债和铺张浪费行为发生,调控教育投资方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政府制订了非义务教育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外向型资本等,以多种形式,兴办条件好、质量高、特色鲜明的民办教育学校和机构。进一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对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在土地征用、教师聘用、基础设施建设、招生管理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并依法规范加强对其正确引导,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完善办学许可制度,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引导民办学校招生、广告管理,逐步建立适应民办学校发展的政策调控和管理体系。具体来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出资新办民办高中,积极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通过转制、整合、出让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公办职业学校可转为民办,鼓励社会、企业、公民个人大力兴办民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积极促进南部德仁高中和南充旅游职业中专两所办学实力较强的民办学校,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筹建民办高职学院——四川省农村职业技术学院。

(三)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十一五”期间,坚持“调优、调高、调大”方向,正确处理撤并与新建的关系,合理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义务教育阶段要依据就近入学,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均衡发展原则,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撤销质量低下的农村小学教学点(村小)和条件薄弱的初中学校,改建、扩建规划保留学校,高中阶段的布局结构要充分兼顾入学高峰和办学效益,以县为单位进行,大力兴建民办高中和民办职业中学,但决不允许滥办。

为切实解决“留守学童”及路途较远学生的学习实际困难,提高规模办学效益,“十一五”期间,大力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实现全市每个乡镇拥有一所寄宿制小学,初中全部寄宿制。

坚持“两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卫生设施、饮水和住宿条件,实现全市每一所农村中小学“六有”目标,即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需要的卫生的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以促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改善。

“十一五”期间,在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针对全市各地各校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统筹兼顾、分层推进、抓好示范、以点促面、突出重点,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滞后的问题,重点投向农村小学及城区相对薄弱的学校。提高实验、图书、“体卫艺”装备,完善学科专用教室以及劳技、课外活动专用教室的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配置好计算机及网络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教室及学校校园网,促进均衡发展,解决好基础教育各类学校使用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公平问题。

(四)创新办学体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南充市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推动职业学校办学主题多元化。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激发办学活力,增强办学实力,重点打造几所高职学院。

市、县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基础产业优先发展。制定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构比例作出合理安排;扩大市、县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对跨部门、跨行业、跨类型的职业教育实行优化资源重组;采取积极特殊政策,鼓励新办民办职业学校,将部分公办普通高中改为中等职业学校或综合高中。具体来讲,一是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在政策等各方面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改善投资环境。竭力争取省政府批准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利奥集团合作办学,引进资金,确保其顺利通过国家复查评估,建成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积极争取重点大学在南充建立独立学院,创造条件引导企业来南充投资办学。

南充市是农业大市,面对农村职业教育,应把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实现“教育富民”工程,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在全市所有农村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技术课,以2.5年+0.5年或2年+1年学制进行学生普职分流,学习实用技能,实行“双证”制度。通过大力发展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使回乡初、高中毕业生100%得到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农村致富骨干,重点推广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增大农业科技含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市、县(区)区域共同发展服务,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十一五”期间,南充应进一步加大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力度。坚持学历进修与提高业务水平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师在职进修。构建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两所师范学校和县教师进修学校为网点,校际代培和学校自培的培训模式。对薄弱学校师资培训实行倾斜政策;要加快提高教师学历培训速度;加强英语、教育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以适应学校现代化技术的需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积极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促进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实施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提高师资队伍的人才层次。“十一五”期间,南充要拥有百名市级名师、千名优秀教师、万名骨干教师。实施 “名师工程”,开展大规模的业务培训、技能竞赛以及其他活动,重点培养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制定重能力、重实践、重实绩考核的教师、校长激励政策;把中西部地区的优秀的教学人才吸引进来,以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推行教师聘用合同制,打破大锅饭;坚持依法管理,清理整顿不具备任教资格的从教人员、合同教师、临代教师,使其让出岗位,安排高校毕业生上岗任教;建立优秀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奖励机制;坚持城乡中小学教师轮换交流制度,根据需要每年互换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对方任教,时限1~2年,人事档案关系不动;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师范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学校、各科教师队伍水平的均衡发展。

确保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集中建立银行账户”的发放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稳定教师队伍。

(六)严格执行“育才助困”,努力维护教育公平

南充要继续积极实施“育才助困”工程,全面落实中央“两免一补”政策。其实施范围是农村义务教育,重点是国家贫困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确定方法由贫困学生或其家长书面申请。加强督察督办,确保“两免一补”工作落到实处。

除中央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书本费,省、市补助免杂费外,县级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补助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不能让学校承担对贫困生的减免或补助经费,减少学校的公用经费来源。对当年被公办高校录取符合资助条件的大专学生,市、县财政每年至少要安排1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扶困助学。要广泛开展勤工俭学、发放学资贷款,为贫困生创造自力学习条件,保证教育需求的孩子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七)扎实推进依法治教,切实转变管理职能

地方政府要加快立法步伐,制定与教育法律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把依法治教的重点放到教育法律的实施和执行上,建立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程序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教育督导、监察、审计等行政内部监督;实行依法治校,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依法确立中小学校长的法人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使南充市基础教育的发展真正走上法制化轨道。

转变行政职能,建立与完善教育行政决策和管理制度,变以往的决策、指挥、监督“混合管理”为“功能分离”式管理。教育行政机关要从学校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走出来,将职能转移到提高高效的公共管理和良好的社会服务上来,由硬管理转向弹性管理。

进一步完善学校校长负责制管理。管理的重心从外控变为内控,走向校本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将对人的管理、对制度的管理逐步向注重文化管理过渡,发挥广大教师、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实行校务公开,建立学校内部申诉制度,营造学校民主与法制的良好环境。

(八)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适合学生的生长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要,南充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指导思想是:(l)培养具有丰富的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社会的意识;(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3)通过开展宽松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基础,充实发展个性的教育;(4)使各个学校能够发挥主动性,创造出有特色的教育,兴办特色学校。

南充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设定“综合学习时间”。新的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增加“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与各科教学、道德教育和特别活动相并列,是学校教育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其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解决问题和探究未知的活动,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综合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关系、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健康教育等。其主要活动方式为:社会体验、观察和实验、参观和调查、讨论、制作和生产活动等体验式学习方式。在学习形式上,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或跨年龄段的集体学习等多种方式。

(2)削减课时,调整课时比例,缩减必修课,增加学科外课时数,扩大选择学习的范围,允许学校对某些课程在教学时间、学期的安排等方面发挥自己的创意。

(3)精选和调整教学内容。通过精简和删除部分课程内容,按年级做重点安排;降低难度、调整部分内容,使课程富有弹性。在适应周五日制学习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突出教育课程审议会强调的为人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和满足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此外,还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大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力度,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和纽带,重点加强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制定、实施新课改考核评价方案,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地方政府要为新课程改革投入专项经费,确保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的资金需要。要通过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将新课改和课堂教学研究与教育质量紧密结合。加强中考、高考管理。通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教育质量。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多层次的人才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加强体、卫、艺等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九)加强教育行政机关的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大力开展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政策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开拓创新之风,推进教育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教育行政机关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的实施,精简会议和文件,推进学习型教育行政机关建设。

(十)加强领导与督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十一五”教育事业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列为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工作目标实绩的考核项目之中,确保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当地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出发,科学地制定本地教育事业规划;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目标;要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提高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教育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督查。首先,要加强对教育的政策指导,既要发挥各地、各校实施规划的创造精神,又要对教育结构比例宏观指导。对规划中重大项目要多方调研、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求真务实、民主决策,防止盲目发展,比例失控。其次,要建立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监测制度,通过对教育发展情况和规划目标的对比分析,及时总结经验,采取对策和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每年,市、县政府要对本年度各地规划的教育工作目标实行中期督导检查,确保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十一)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作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相关部门要深入农村中小学,深入农户,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了解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留守学童”的情况。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率先在仪陇县和升钟库区实施义务教育的“两免”政策。教育部门要和相关部门不定时地深入农村中小学进行明察暗访,重点对各地贯彻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专项经费及时到位,真正做到让贫困学生受益,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和政府放心。[9]

为克服南充市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

1.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在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体制入手,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布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长。一是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地方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财政支出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每年要增长11%以上,并列入刚性支出预算,人大预算要重点监督和考核,保证国家财政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提高基础教育事业公用经费的拨付标准,切实安排好学校公用经费;农村中小学按规定收取的杂费收入,全部用于中小学公用经费,坚决截止、截留、挪用、平调中小学收费,用于平衡财政、发放教职工工资和学校基本建设的错误做法。二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制定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政策。三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外资办学,捐资助学,保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普九”负债是历史遗留问题,应进行清理锁定,纳入各级政府偿债规划逐步偿还。严禁学校用专项经费和挪用学生课本费还债;做好相关工作,防止因债务问题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改革和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教育预算管理制度,构建合理而透明的教育投资决策和保障机制,做到教育事权与财权统一,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收费制度,实行中小学学杂费“校收、县管、校用”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建立县级“教育会计核算中心”。

运用金融手段筹集非义务教育资金。第一,采用教育债券、教育储蓄、教育贷款、教育基金、社会捐款资助等方式,缓解非义务教育资金筹措的瓶颈。第二,科学利用金融信贷,规避金融风险,严禁学校建设盲目举债和铺张浪费行为发生,调控教育投资方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加强市、县、乡、校教育财务管理,提高教育投资效益。第四,强化财务监督,实行民主理财,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教育资金投入到位,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利用率。

2.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的体制,制定非义务教育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外向型资本等,采取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等方式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幼儿园教育:在各级政府办好示范性公办幼儿园基础上,其他幼儿园在坚持一定的条件和标准下全面放开,实行民办机制,引导社会及个人投资幼儿园。

普通高中:一是通过改制,盘活普通高中资源;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出资新办民办高中,积极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在政府投入不减少的情况下,通过转制、整合、出让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鼓励社会、企业、公民个人大力兴办民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

各类成人学校:在保证政府扶持下,改革办学体制,实行民办管理,搞活办学模式,将办学效益与学校、个人利益挂钩,利用现存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和农民培训。

各类民办学校: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对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在土地征用、教师聘用、基础设施建设、招生管理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并依法规范和加强对其的正确引导,严格管理和热情服务。

3.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坚持“调优、调高、调大”的方向,正确处理撤并与新建的关系,合理进行学校布局调整。

为切实解决“留守学童”及路途较远学生的学习实际困难,提高规模办学效益,“十一五”期间,大力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

坚持“两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卫生设施、饮水和住宿条件,实现全市每一所农村中小学“六有”目标,即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需要的卫生的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以促进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均衡改善。在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针对全市各地各校教育装备和教育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统筹兼顾、分层推进、抓好示范、以点促面、突出重点,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和现代信息技术滞后的问题,重点投向农村小学及城区相对薄弱的学校。提高实验、图书、体卫艺装备,完善学科专用教室以及劳技、课外活动专用教室的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配置好计算机及网络教室、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教室及学校校园网,促进均衡发展,解决好基础教育各类学校使用教育装备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公平问题。

继续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多渠道筹集改危资金,确保改危目标如期实现。积极推进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切实落实城市对农村、县对县、乡对乡、校对校的对口支援任务,扎实做好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控制骨干教师流失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加大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力度。坚持学历进修与提高业务水平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师在职进修。将课程改革、教师资格认证和教师继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对薄弱学校师资培训实行倾斜政策;要加快提高教师学历培训速度;加强英语、教育信息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以适应学校现代化技术的需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积极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加强师德教育,大力弘扬优秀师德,宣传、表彰一批优秀校长、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促进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制定重能力、重实践、重实绩考核的教师、校长激励政策。把中西部地区优秀的教学人才吸引进来,以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推行教师聘用合同制,打破大锅饭;坚持依法管理,清理整顿不具备任教资格的从教人员和合同教师、临代教师,使其让出岗位,安排高校毕业生上岗任教;建立优秀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奖励机制;坚持城乡中小学教师轮换交流制度,根据需要每年互换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对方任教,时限1~2年,人事档案关系不动;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师范毕业生和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学校、各科教师队伍水平的均衡发展。

确保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级财政统一发放、集中建立银行账户”的发放保障机制,切实提高教师,特别是偏远山区教师的经济待遇;切实改善学校环境和办公条件,让教职工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控制骨干教师流失,稳定教师队伍。

5.关注农村“留守学童”,重视“留守学童”教育

积极联系各媒体、单位、组织、个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留守学童”成长做出努力,共同建立健全外出人员子女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关心‘留守学童’工作委员会”之类的办公室,适当开展少年儿童活动,弥补儿童离开父母后的空虚感。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整治,要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加强对家长和“留守学童”的教育引导,转变观念。利用“家长学校”等有效形式和途径,纠正家长的“只要各家的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的错误认识,力争让在外务工的家长拿出更多的时间,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与留守家乡的孩子及孩子的老师多沟通,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特别是加强对孩子校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农村学校作为“留守学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应努力减少“留守学童”从非正常渠道寻求精神安慰、感情寄托的可能性。学校应在管理机制上督促家长关注“留守学童”的思想情况,实行预警制和失范追究制;引导和激活社会教育力量,预防“留守学童”道德滑坡;适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兴趣小组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清除“留守学童”心理障碍。对“留守学童”,老师要加强家访力度,随时洞察学生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加强对“留守学童”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理解父母的苦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6.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根据各地教育水平,在着力推进义务教育课改工作的同时,制定高中新课改实施规划和方案,建立各项工作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实行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程培训,推进高中新课改。认真开齐、开足、开好新课程规定的各类课程。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加大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力度,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和纽带,重点加强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制定、实施新课改考核评价方案,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地方政府要为新课程改革投入专项经费,确保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的资金需要。要通过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将新课改和课堂教学研究与教育质量紧密结合。加强中考、高考管理。

采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大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开课率,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教育教学效益。加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指导,实施校园绿色上网工程。

通过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以科研兴教为手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多层次的人才观、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加强体、卫、艺等工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努力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转变,实行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注释】

[1] 《南充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汇编》,南充市教育局编,2006年5月。

[2] 南充市教育局副局长蒋洪波在全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06年6月。

[3] 董华林. 控制骨干教师流失 维护教师队伍稳定。NCSKLT-2006-增刊,统计调研专辑。

[4] 查有梁著. 教育建模. 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 李秉德主编. 教学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 张楚廷著. 教学论纲.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美:卡内基,机遇促进基金会,厄内斯特,博耶著. 大学——美国大学生就读经验.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 2004~2006年《南充市普通教育统计提要》。

[9] 蒋洪波. 在全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200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