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充市扶贫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概况

南充市扶贫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概况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地制宜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争“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每个贫困农户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抓好产业化扶贫,力争“十一五”期间每个县有1个至2个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刘坚表示,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不可能达到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不可能一步建成小康村。

五、南充市扶贫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概况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坚在四川省南充召开的2006年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上说,“十一五”时期,在需要基本完成的14.8万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实现人均南方有0.5亩以上、北方有1亩至2亩的基本农田;每户有1个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务输出技能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有一项稳定的增收项目;基本实现行政村通广播电视,自然村通电,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继续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努力提高饮水安全水平;基本实现行政村有卫生室;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国确定了“十一五”期间扶贫工作的七条主要措施:

(1)瞄准贫困群体,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着力帮助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必要的救济、救助;财政扶贫资金重点向贫困户倾斜。

(2)因地制宜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争“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14.8万个贫困村的建设。

(3)加大培训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每个贫困农户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

(4)抓好产业化扶贫,力争“十一五”期间每个县有1个至2个有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5)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加强审计、社会舆论监督

(6)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加大东部地区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对口帮扶力度,不断完善机关定点扶贫工作,鼓励和支持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

(7)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的领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实现‘两个基本’的奋斗目标,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再难也要去努力。”刘坚表示,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不可能达到东部发达地区的水平,不可能一步建成小康村。但是,在“十一五”期间必须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的吃饭、喝水、行路、用电、看病问题,解决全部孩子的九年义务制教育问题。“这是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基本人权,不能等到几十年后再解决。”

南充市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思路,把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一体两翼”战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结合,以扶贫点和扶贫片为主战场,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施扶贫规划为切入点,努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以开展劳务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为结合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以扶持龙头企业为着力点,努力带动贫困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把贫困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一五”发展总体目标是:按照构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立足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支撑,使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奠定川东北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区域地位;基本建成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

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按照党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着力于机制创新,逐步探索出具有南充特点的扶贫开发新机制和新模式。

第一,在扶贫方式方法上发生了“五大转变”。一是在扶贫目标上,由过去主要抓县向重点抓扶贫重点村转变;二是在扶贫资金上,由主要直贷到农户、分散使用向主要通过支持产业化经营、集中使用转变;三是在扶贫方式上,由扶持贫困乡村发展传统农业和简单再生产向支持贫困村整体经济发展的区域连片开发式扶贫转变;四是在扶贫项目上,由单一经济项目向经济与基础项目并重方面转变;五是在扶贫效果上,由年度进程性指标考核为主向与“三农”三增效果考核为主转变,促进扶贫工作良性发展。

第二,在扶贫理念上确立了“五破五立”。一是破单一解决温饱的“点式”扶贫,立既解决温饱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条件的“线式”扶贫;二是破当年温饱的“短式”扶贫,立发展、立村产业增收致富的“长效”扶贫;三是破一钱一物“给予式”扶贫,立授一技之长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式”扶贫;四是破只盯碗里不盯锅里的“封闭式”扶贫,立引进龙头企业、业主“开放式带动”扶贫;五是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就地”扶贫,立向外劳务输出和异地搬迁的“减人”扶贫。树立大扶贫思想,在大发展中全面推进。

第三,在发展思路上提出了“抓好三基,提升四化”。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思路,一是抓好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二是抓好基础产业,使贫困户有一个稳定增加收入的立村产业;三是抓好基本素质,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脱贫致富能力。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生活的现代化、生态的持续化、人文素质的文明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