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科学谋划和引导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科学谋划和引导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谋划和引导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一、国外经验与我国理论研究进展1.国外历史经验的启示。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系统科学的区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指导区域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

科学谋划和引导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一、国外经验与我国理论研究进展

1.国外历史经验的启示。韩国在恢复了南北战争的毁灭性破坏之后,于经济刚刚起飞的1971年即启动了新村运动,当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42美元;日本在二战结束10年后(1955年底),即将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造村运动分步纳入国家计划;处于印度西南角的克拉拉邦于1962年即开始了“克拉拉人民科学运动”(KSSP),长达四十多年的建设成绩显著;越南经济发展中重视农村手工业保护和开发,同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农耕社区互助与合作的传统。国际历史经验表明,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如一的重大任务,不是一定要等到“工业反哺”的阶段才进行,关键在于及时发动、正确导向、持续推动。

2.我国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的共识。近几年国内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议,各种刊物发表的相关论文不计其数,尽管研究的角度和观点不尽相同,但也形成了许多理论共识。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特殊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既不同于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形态的乡村建设,也不同于海外的乡村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与现实意义。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方方面面,内容纷繁复杂,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③“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不同区域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应该充分考虑本区域的实际,围绕这一核心目标与任务展开。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指导,系统科学的区域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指导区域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纲领性文件。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建立科学可行的长效机制,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1]

3.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就特别关注贫困中的贫困,他认为在这些地方建设新农村不能急躁,也不能冒进。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沃岭生同志认为:要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不同的民族,特点不同。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结合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情况,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长期规划,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要因民族制宜、因地制宜,坚持多元化发展。[2]国家民委副主任杨健强指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要突出重点:一要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解决特困少数民族温饱问题;二要加强基础设施的生态建设,做好村庄规划和建设,改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条件;三要加快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步伐,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先进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要加强民主管理,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社会和谐。[3]

二、利川市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1.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湖北省利川市的汪营镇、柏杨镇、团堡镇、毛坝乡、南坪乡和凉雾乡等少数民族各乡镇条件千差万别,即使同一乡镇,情况也可能完全不同。因而,根据不同的条件,制定切合实际的建设发展规划,是对基层政府的智慧、能力和责任心的考验,也是新农村建设起步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所幸的是,我们所到的各乡、镇、村,都能扬长避短,各显特色,充分体现了建设新农村规划的科学性。毛坝乡的五二新村,山深地狭,却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并以此为契机,每年都要举办茶叶文化艺术节,把文艺明星请进家里,与村民零距离接触,把香茶端到明星贵客的手上,让他(她)们细品土家富硒香茗。经济为艺术搭台,艺术为经济唱戏,让毛坝茶叶声名远播,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五二新村便成为州级明星村。汪营镇的白泥塘村,土地平坦肥沃,交通极为便利,与利川市和重庆的万州、石柱畅通,于是除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烟叶种植外,还针对重庆和利川的市场需求种植蘑菇、发展水产养殖等村级经济,村民收入显著提高。团堡的朱砂屯则是利用地处318国道两旁,风景优美的特点,在美化村民住房的同时,种植了大片瓜果,每到春季,桃花盛开,美不胜收。春夏之交,桃子收获上市,田间地头,公路两旁便成了交易的市场。还有麒麟瓜,香瓜等相继成熟,朱砂人收获了喜悦也收获了财富。瓜果飘香的朱砂屯,始终给人美的享受。凉雾的善水村,是抓住了建设利川旅游大市的契机,大力招商开发水帘洞旅游景点,着力打造龙船水乡的风情旅游,让唱响全球的《龙船调》给该村招徕远处游客,送来源源财富,连春节期间这里都未歇业,都是人来人往一派繁忙。

2.抓住根本,措施得力。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新农村建设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土地流转。改革开放之初实施的土地承包制,为农村释放出空前的活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生活也普遍得到了改善。但是农民盼望有稳定的承包关系,尽管这种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而在涉及切身的,直接的经济利益的时候,农民是不愿有一分一厘的变动的,尤其是拿出一块土地,就像被挖了祖坟样的。因而土地流转需要有合法程序和得力措施。南坪乡在2010年7月之前共发生了土地承包经营流转47起,流转面积达5 580亩,涉及农户383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工作得以平稳有序展开。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方法得当,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其主要措施是准确掌握土地流转信息,大力进行教育宣传,培训相关人员,强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调动流转双方的积极性,指导依法实施土地流转。汪营镇的白泥塘村在重点、亮点、特色上做文章,经过土地流转,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园,相对集中连片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其中烟叶连片就达1 102亩,由八个生产大户承包种植,既显示了规模效益,也突出了村级特色经济。

3.特色经济,规模渐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让村民富裕,因而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毛坝的五二新村,团堡的朱砂村,凉雾的善水村,以及汪营的白泥塘村组织村民,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经济和特有的经济文化,且发展势头强劲。还有一些村,起步较晚,看似默默无闻,其潜力却不可小觑。如汪营镇齐岳村,位于平均海拔1 600多米的齐岳山上,除了接待高山旅游者外,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其产品远销川渝湘鄂。虽然这里气候恶劣,无霜期短,全年可利用的农业生产时间有限,但生产经营者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努力寻求市场。终于以产品的优良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直销武汉市各高校,尚供不应求,其他川渝湘等省市客商都不免望菜兴叹。白杨镇的寒池么棚村,位于利川最高地带,比齐岳村更高。同样走种植蔬菜的道路,于2008年4月15日组建“惠农蔬菜合作社”,利用5 000亩可耕面积,100多户村民参与,去年投入150余万元,资金投入规模预计400万元,已建成冻库1 200立方米。2010年初见效益,收入达200余万元。

三、利川市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缺乏规范操作程序。新农村建设涉及的土地流转量大,而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依托。土地承包权流转意味着一部分承包者将失去土地。失去土地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是常年外出打工,导致所承包的土地抛荒而流转;有的是失去耕种能力而必须流转;有的是弃耕经商发财了,愿意流转;有的是因灾祸致贫,以流转土地的方式获取近期利益;还有的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却愿意流转土地以获取一定的报酬等。原因各别,结果相同:失去了所承包的土地农民以后收入如何保证。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现有矛盾和纠纷绝大多数都是因土地问题而产生的。

2.金钱不是用于发展生产而是用于低级消费。新农村建设国家投入巨大,各级部门重视,也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建设美化家园的热情,因而各个乡镇都有明星村。村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另一方面又喜欢显摆露富。所以婚丧嫁娶,修房造屋,总要大操大办,且相互攀比,大吃海喝。谁家的客人多些,谁家的鞭炮放得响亮些,谁家出手豪阔些,谁就风光无限。这种炫富心态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节俭美德相悖,与现代文明村风不相容。以消耗换虚荣,实实在在地损害了淳朴的劳动者形象。且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甚至修坟、修猪圈、垒灶、孩子毕业,甚至已逝世多年的祖父辈的X岁诞辰也要呼朋邀伴热闹几天,并借此敛财露富。村级的文明程度不高,还表现在农村医疗教育,农村孤寡老人的赡养和留守儿童的看护等公益事业严重不健全,村民们的休闲时间多围聚一桌,斗地主、打麻将赌点小钱,消磨时光。

3.急功近利形象政绩工程突出。经过几年的大力建设和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利川各乡镇都有一至二个富裕的,靓丽的,颇具特色和产业优势的村庄。这些新村往往是具有典范性,是主干公路边的,个别还是州、县级领导蹲点着力打造的。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各级相关部门和个别领导也有了政绩。这本无可厚非。但我们的每一个乡镇都有十几个或者几十个行政村。我们把调查对象转移到远离公路,不大为人知的,偏僻一点的地方,就会看到新农村的背影还是寒碜的。尽管发展不会同步,落后一点的地方迟一点开发,迟一点变化,本在情理中。但是在试点地方连房前院坝摆放的花钵也是一模一样,花草绿化植物也是统一发放的,果园边上也被指令栽种某种较昂贵的花木就有瞎花钱打造形象工程之嫌。

四、科学谋划和引导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1.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产发展。所谓工业理念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由市场经济运行模式催生的商品内在属性与外在属性如何统一,如何分离的现象和本质,以及由此派生的理性思维、成功经验和做法的统称。[4]具体地讲工业理念包涵市场理念、集约理念、共享理念等内容,通俗地讲,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产发展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理念决定“农民生产什么”;集约理念决定“农民怎样生产”;共享理念决定“农民为谁生产”。搞清楚这些道理,有利于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自觉主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2.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协作组织。特别是应用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引导农民自觉自愿组织起来,并依法管理农民自己的组织,提高经营水平。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理论归纳的两种模型之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历了由政权组织形式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转变的曲折过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不足,行政色彩过浓。只有重新进行资产组合、运行方式、利益机制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才能确保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

3.运用农用土地使用权商品属性的理论指导土地流转。所谓土地使用权商品属性,就是指把本来属于产权的商品属性让渡给土地使用权,这样既不丧失土地产权的集体性质,避免土地私有化之嫌,又赋予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从而使土地使用权转让货币化、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5]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如果能运用这一理论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收入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4.运用项目管理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村庄及基础设施建设。所谓项目管理法,其核心内容是项目实行招投标制,项目建设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建设过程以及竣工验收实行监理制。这一模式运用有利调动各方积极性,节约和集中使用资金,保证建设质量,从而加快“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建设类型多样、特征鲜明、风貌各异的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5.运用先进文化转变农民思维定式及生活方式。首先应该大力宣传新思想、新风尚去除陋习,引导农民把可支配的有限的资金用到生产投入上,让他们形成致力于投资增产的思维。其次,有了积极投资生产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得要转变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多安排一些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培养农民自觉运用科技知识到实际生产当中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车裕斌,王景新,彭红英.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实践与政策[J/OL][2006-12-13].www.zgxcfx.com.

[2]沃岭生.应着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J/OL].[2007-3-16].www.chinajsb.cn.

[3]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会在大连民院召开[N/OL].[2006-11-17].www.seac.gov.cn.

[4]朱新芳.用工业理念谋划农村生产发展[J].调研世界,2006,8.

[5]朱新芳.创新一个让农民致富的土地流转模式[J].农村经济,2003,11.

(2011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