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点何在

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点何在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蜂群管理——跨国公司联盟的目标管理虽然战略联盟已成为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种流行范式,但是,联盟成功的比例并不高。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实际上也是一种企业群体的关系,这一群体也是依照一定的规则在为一些具体的目标而协作,它们也应能学习蜂群的习性来有效地进行联盟管理,提高联盟成功的概率。

第一节 蜂群管理——跨国公司联盟的目标管理

虽然战略联盟已成为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的一种流行范式,但是,联盟成功的比例并不高。40%以上的联盟都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或研究,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①预期的技术没有能够开发出来。②联营前的计划不够充分。③无法就联营企业的其他使命达成一致。④拥有专家的公司的经理人员拒绝与合伙者分享技术。⑤母公司之间难以在分享控制权或其他困难问题上达成一致,导致联营企业的管理问题更加突出。但是,这并不是联盟失败的本质原因,最根本的问题是联盟伙伴不能有效地合作与竞争,他们没有在目标管理上取得一致,导致在合作中出现了矛盾与冲突。

战略联盟同样需要进行管理,制定恰当的战略目标,并委派恰当的人员去执行它。联盟的管理者中有很多还持着传统的战略管理观念在进行联盟管理,传统的管理观念更注重单赢的观念而非双赢的理念。这影响了联盟伙伴的有效合作与竞争。传统的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就是一个经营单位在一个行业中进行定位,并假定整个工业结构是稳定的、可识别的。因而,未来是可预见的,战略分析的重点是人们关注业已存在的、稳定的工业组织。[1]因而他们在管理中也把联盟看成一种刚性的组织进行管理,这种战略思维引发了联盟伙伴间的冲突,从而导致了联盟的失败。

但是,近年来自然科学家在观察一些社会性昆虫的生活习性时,惊奇地发现蚂蚁、蜜蜂、胡蜂等昆虫能依据简单的规则成功地完成目标。例如,蚂蚁在寻找食物时,派出一些蚂蚁沿不同的方向去寻找食物,找到食物的蚂蚁在返回后释放出一种气味,而等待在蚁巢中的蚂蚁沿着这种气味的路线进行食物搬运,从而能有效地找到距离最近的食物源。同时,蚂蚁在搬运食物时也没有设立中转站,确定具体的交接地点,只是由上一只蚂蚁搬着食物直到它遇到下一只接食物的蚂蚁为止。通过这种简单的协作方式能高效地维持整个群体的生存。一些企业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在改善其经营状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它的货运经营中遇到了难题,虽然平均每次航班都只使用了7%的货运空间,但有些机场却没有足够的容纳能力来满足货运要求,形成了阻塞。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西南航空公司转向了一种看似不可思议的答案——蚂蚁等社会性昆虫。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事规则,发现它们总能发现找到食物的有效路径,通过电脑模拟它们找到了答案,大大提高了运营绩效。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实际上也是一种企业群体的关系,这一群体也是依照一定的规则在为一些具体的目标而协作,它们也应能学习蜂群的习性来有效地进行联盟管理,提高联盟成功的概率。这就需要了解蜂群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们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具体的执行方式以及在联盟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点何在。

一、蜂群管理的理论内涵

(一)蜂群管理的特征

在过去的20年里,学者们的研究发现,社会性昆虫几乎在生态圈的每一个地方都能成功地生存下来。这是因为,它具有下述特征:①灵活性(种群能适应环境的变化)。②强化性(即使群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失败,其他人能执行其任务。 ③自组织性(活动既不是中心控制的也不是预先设计的)。[2]

灵活性是蜂群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社会性昆虫的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受大自然的气候、其他自然的突变性因素的环境影响,环境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就要求社会性昆虫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首先,它们能否适应变化的环境与其承受度有关系,社会性昆虫多是一些简单的、低等的昆虫,由于其简单,因而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范围较宽,承受的范围宽广强化了其适应变化的能力。相反,对一些复杂的高等动物而言,(如恐龙)由于其变异性能日渐优异,但这种复杂的变异逐渐减小了其承受的范围,因而在自然大灾变的环境中灭绝了。因而复杂性与承载变异的能力是成反比例的。当今全球化的经营环境同自然环境一样是复杂多变的,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能否在竞争中具有灵活性,其适应性同样与其承载变化的能力有关。而这又与战略联盟的契约签订的复杂性有关,越是精细复杂的契约,在联盟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刚性越强,其能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也越差;

其次,社会性昆虫能否适应变化的环境还与它内在的变异有关,今天生存下来的蚂蚁与冰河期的蚂蚁在基因结构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不断进化的,正是由于内在的进化在环境选择机制作用下,维持了种群的生存。因而蜂群管理并不强调维系组织的平衡,而是强调内部的变革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哈奇兹(Hedqetlz)于20世纪70年代已指出:“维系力是一种保守的力量,其作用在于防止失衡现象的发生,但过分注重维系力会使组织崩溃,公司若一心一意维系其现状,终将无法适应外在环境,公司若一味地注重内在平衡的维持,忽视外部变化的形式,则该公司就要成为一个封闭系统。到这样的境地,公司终将面临所谓“熵”的危机”。[3]

同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要具有蜂群管理的灵活性特征也不是只注重内在的平衡,而应关注外在环境的变化,增强其柔性。强化性是强调总体目标的实践,在种群内有个别或一些个体会失败,但总体目标的完成能有效地维持种群总体的生存,这一特性要求种群执行任务时具有多路径,多路径的执行使得部分路径的失败并不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

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其目标是找到食物并搬运回来,在寻找食物过程中是几个蚂蚁沿不同的方向去寻找,虽然会有个别或部分蚂蚁不能找到食物,但总会有一个蚂蚁会找到最短路径的食物,而其他蚂蚁沿着这一路径能顺利的完成目标。而如果蚂蚁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它们沿着单一的方向去寻找,它们不能实现最终目标的风险增大,而目标不能实现,整个群体的生存就会面临威胁。对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而言,如果要实行蜂群管理的话,目标不能过于具体。而只能是一个愿景式的目标,而对于这一愿景式目标的实现,要允许联盟伙伴沿不同的路径去实现,部分路径虽然失败,但总体目标却会实现。

自组织特征是蜂群管理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灵活性特性与强化特性的根源。实际上,蜂群管理的主要问题是即使个体遵循简单的规则,但群体行为仍然表现出复杂性与令人惊奇的有效性。自组织是复杂系统的主要特征。自组织的实现是通过个体间的有效信息沟通与交流来实现的,信息闭塞的系统是难以表现出自组织特性的。在蚂蚁群体行为中,是通过释放能代表信息的气味影响其他个体的行为来实现其自组织的,信息不能迅速及时地传达到其他个体也就无从了解个体的情况,无法追寻其路径,因而难以完成目标。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要能实现蜂群管理应当在伙伴之间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来实现伙伴间的自组织,从而实现蜂群管理。由这三个最根本特征还能演化出蜂群管理的其他特性。如蜂群管理的复杂性、自组织最终会表现出复杂多样性,最终的结果也会呈现多样性。管理中的微小干扰会导致整个联盟系统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蜂群管理具有进化性,适应性复杂系统应该是一个进化的系统,能动态地适应外界环境。

(二)蜂群管理的理论依据

中国古代哲学是在对自然界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同西方哲学注重实践、注重个体有着显著的区别。从其产生时起就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注重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如何灵活地适应剧烈变动的环境、与环境相适应,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蜂群管理则正是基于对自然界社会性昆虫的习性的观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中寻找。在《易经》这本古代奇书中有关于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论述。其后道家的老子、儒家哲学思想的论著都论及到了这些问题,在探索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管理的结合点上,我们可以为蜂群管理找到理论的支持,同时也为实际的蜂群管理找到一些启示。

首先来看《易经》的论述:《易经》除《周易》之外,还有《连山》、《归藏》两本,但这三种易经都是围绕三个原则来进行的,就是变易、简易、不易。[4]所谓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人和事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在时空当中没有任何事物、任何情况、任何思想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按照佛学的佛理来看,世界上没有一种东西是永恒存在的,即无常。而简易则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但是,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足够了解它以后,就变成为平凡、最平凡而且非常简单。也就是复杂多变的事物可以依据简单的规则来了解。而不易是指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化,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这三项原则表明,虽然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却总存在一些不变的内在规律,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这三项原则表明,虽然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却总存在一些不变的内在规律,而掌握了起作用的内在规律,人们就可以用简单的规则来指导实践。[5]

从表面上看,蜂群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社会性昆虫所面临的环境时刻都是在变化的,没有雷同的时刻。但是,社会性昆虫却是依据一些简单的规则在组织与生存,而这种简单的规则在种群变化过程中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在了解社会性昆虫运行的简单的内在自组织机制基础上,可以进行联盟的蜂群管理。同理,对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而言,联盟体所面临的环境是无时不在变化的,这符合易经的变异哲理,但在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管理者由于联盟呈现的多样性特性而无法正确地实施干扰时,会增大联盟的被动性。可是,在联盟伙伴间的有效合作中起作用的一些基本规律是不变的、相通的。

蜂群中没有信息的充分传递以及简单规则的指导,种群的生存会受到威胁,而对联盟体而言,联盟伙伴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充分进行,没有简单易行的规则来指导,联盟也会失败,这是简易与不易的要求。这即是说,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管理过程中要确立简单易行的策略,而不是复杂繁琐的规则。正所谓“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大。”同时,易经中有“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的哲理。所谓动静有常是指阴阳两方向的力量依据一定的原则,一个常规在运行作用。其表现出来的刚、柔性就能判断出来。在战略联盟中,联盟伙伴在相互合作中依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合作中正反两方面的力量使联盟最终表现出一定的特性,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联盟伙伴依据简单灵活的规律行事,联盟也会表现出柔性,目标也会灵活地实现。而具体的、刚性的规律常常使联盟表现出刚性,不能灵活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联盟失败。灵活性在易经中也被强调,曲则全的哲理就是老子从易经中得来的。所谓“曲则全”,人生太直了,便没有办法,要转个弯才行。美讲求曲线,万事万物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联盟蜂群管理也要强调“曲”字,灵活的、网状的信息沟通是蜂群管理的一个原则。传统的、直线式的信息沟通在联盟管理中也不适用,不符合蜂群管理的要求。

老子是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无为无治,主张人们依循自然规律来行事,而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道德经中有:“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为止?天地而弗能久,有兄于人首!故能从事而道者同于道。”[6]也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出现与消失都有其内在的规律起作用,不是强加的、人为干扰所能起到作用的。作为社会性昆虫的蚂蚁,它们的生存活动有着内在的作用规律,那就是内在的自组织作用,而蚂蚁由于没有人的复杂思维只会遵循简单的自然规律行事,反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管理者们并不了解联盟伙伴的内在作用机制,往往依据短期的表现来强行干预联盟的运行,这并不符合联盟运行的内在规律,因而常会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结局。

布莱恩·L.乔伊纳在《第四代管理》中列举了一些对变易进行干扰而失败的例子。盲目干扰是没有意义的。放任伙伴的管理者与员工依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行为,而不是高层管理者强行制定一些措施来实行,符合联盟伙伴的自组织行为的要求,比联盟领导者的无效干扰更起作用。但是,蜂群管理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不是完全的无为就能解决问题的,老子也并不是完全放弃不管的无为而治,它同时还指出:“曲则全,枉则正,洼而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它是要求管理者要依据道的原则来行事,灵活地来实施管理。影响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不依规律运行产生变异的原因有共同原因与特殊原因,管理者要依据规律来减少或增强特殊原因或共同原因的作用,减少变异出现的可能性。从而灵活地实施管理。

西方半个世纪来兴起的系统科学则是蜂群管理的另一理论支柱,蜂群系统与传统的系统论有本质区别。传统的系统论是机械式的系统理论,更注重研究机械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蜂群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会思考的有机系统,具有新的自组织特性。新的系统、新的环境要求新的理论支柱。面对全球性的工业结构变革和世界范围的竞争,已有的战略模式已不再适用,需要寻求新的,能给处于动态不安环境条件下的企业、组织生存与发展提供指导的新模式。[7]在这种情况下,斯特思(Stacey)[8]和利维[9]等提出了混沌战略管理。这一战略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是指把企业看成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成为不可能,因而管理者需用政策来影响企业的自组织方式。从而使企业成为有活力的组织结构。[10]战略联盟体实际上就像一个蜂群系统,联盟体中的企业与企业间存在复杂的自组织现象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对这一系统实施管理也要依据混沌系统的一些特性来进行灵活的管理。

二、战略联盟目标的蜂群管理实施原则

要想成功地实行蜂群管理,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管理者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简单的愿景式管理规则

战略联盟的伙伴为了锁定对方,经常会采用一些复杂的机制来监督联盟伙伴的行为。这些机制的采用大大地限制了联盟伙伴的灵活性。使得联盟的管理者和员工不能依据环境的变化来自动地调整自身的行为。而一些简单的愿景式管理规则只是给联盟的管理者和员工一些指导性的规则,具体如何去实行则靠管理者与员工依据具体的环境来灵活地执行。这就要求联盟伙伴在签订契约时,只设置一些战略性的目标,而对于具有严格限定联盟伙伴与伙伴员工行为的条款则要尽量避免。给联盟的管理者与员工以充分的自由。而联盟的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执行一种教练的职责,而不是行政管理者与监督者的职责。联盟伙伴的高层管理者要依据环境的变化来给联盟体确定愿景群,同时拟定恰当的简单行事规则,来指导联盟体的员工。

(二)自我负责的激励机制

战略联盟所面临的环境比单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竞争也更为激烈。这要求联盟体的员工能灵活地应对动态的环境与激烈的竞争。而强迫式的管理方式并不能帮助联盟体完成这一要求。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个人的成功与他的内在的自我约束是成正比例的,因而员工的自我管理对联盟体任务的完成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战略联盟要实行自我负责的激励机制。而自我负责的激励机制要求联盟管理者把联盟的绩效与员工的自我目标设定联系起来,要求联盟能够把联盟的愿景同员工的个人愿景联系起来。通过企业文化的整合,让联盟伙伴的员工融入到联盟所形成的新价值体系中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负责来对联盟的伙伴进行灵活的管理。从而使联盟的管理充满柔性,使员工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完成联盟的愿景式目标。

(三)机动的职责分工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专业化职责分工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对于比企业更充满变化、更灵活、更要求复合知识的战略联盟而言,传统的专业化分工是不能满足要求的。虽然专业化能带来效率的提高,但最近的管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过于专业化不仅不能带来效率的提高,还可能降低效率。因为单调的技能会降低员工的兴趣,降低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对于战略联盟的工作而言,由于是不同企业的员工合作问题,因而要求具有团队的精神,合作意识。对于职责的分工也不可能像企业那样具体,同时由于联盟更多的集中在技术领域,这一领域的工作要求员工具有多种知识与技能,因而联盟职责的分工应该是机动的、灵活的。

(四)正式的跨企业间交流[11]

根据蜂群管理的原则,充分的信息交流是蜂群管理的特征,也是重要的准则。完备的、充分的信息沟通是联盟能够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战略联盟的伙伴实际上是独立的企业,他们是因为某些特定的原因而形成联盟关系的,因而联盟伙伴间的信息交流实际上是一种跨企业的交流。这种交流在很多联盟的管理中是很不正规的,没有正规的企业信息交流的渠道,多数是联盟伙伴员工自身的一种信息交流。因而联盟的员工建立正式的跨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对于联盟体内的信息交流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联盟能否成功地实行蜂群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正式的跨企业间的交流主要靠联盟的高层管理建立起各层次的洽谈峰会、以及建立起信息沟通网络,制定一些信息沟通的制度与规则来使联盟体内的信息沟通正式化。

(五)花大投资在信息系统上[12]

战略联盟充分的信息沟通与其信息系统的完善与建设是分不开的。各种信息系统的连接是联盟体能顺利进行信息交流的保证。而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连接并不是没有成本的,它需要花很大的投资才能满足需要。这要求联盟的高层管理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花大的投资在信息系统上。现在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各种信息网络的铺设、各种信息搜集、整理、排序、储存、传送都需要花费很大的投资,而这种投资能为联盟带来很多的信息机会,获得更大的优势。只有花大投资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联盟伙伴在竞争中才能在信息战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六)动机培训体系的创建

动机是联盟能形成的前提,也是员工行事的内在驱动力。但是,战略联盟是一种团队,它由不同的企业与员工组成,它们的内在动机并不一致,有些还充满了矛盾与冲突,而只有将它们的内在动机进行协调,才能保证这些企业与员工保持合作,而达到双赢的目的。这就要求战略联盟能够建立动机培训体系,用这种体系来协调与调整伙伴与员工的动机,让他们在内在的动机上取得协同,从而使他们在联盟管理过程中不采用机会主义行为,而不断地约束自我的行为,为联盟成功的双赢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