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部网络化对产业组织理论范式的影响

外部网络化对产业组织理论范式的影响

时间:2022-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外部网络化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式的影响,同时探讨外部网络化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地位。企业间寻求这种外部网络式合作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称为外部网络化。

外部网络化对产业组织理论范式的影响

卢福财 饶 超[1]

摘 要:外部网络化问题已成为学术界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大家对外部网络化的研究更多的是从企业经营角度入手。本文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外部网络化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式的影响,同时探讨外部网络化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地位。

关键词:外部网络化 产业组织理论 基本范式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范式

“产业”一般认为是指生产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的集合,“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词。因为只有为同一市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才能构成同一个产业,而同一产业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在同一市场上相互博弈、展开竞争并追求其最大化利润目标的。当然,这里的市场指的是狭义的局部市场,而不是广义的一般市场。

产业组织是指生产同一商品(严格地说就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的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的相互关系的结构。一般认为,这门学科是以市场(或产业)这一层次为研究对象,从同一市场中各厂商的关系这一角度来分析厂商行为及其后果的(潘振民,1996年)。

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特征是S—C—P分析框架。S指市场结构,包括企业所在行业的集中程度、生产差别和进入壁垒;C指企业行为,包括企业目标、战略和企业的各种竞争行为(如创新、合并、广告等);P指企业运作的绩效,包括利润率、技术进步和增长率。在SCP分析框架中,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逻辑结论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从而市场结构经过企业行为这一环节决定了经济运行的绩效,以这一分析框架为基础的产业组织政策则指向对市场结构的控制,即反对任何导向垄断或企图导向垄断的市场结构的行为。

20世纪70~80年代,新产业组织理论出现了。它是以古诺、霍特林、钱伯林等人的研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将产业组织理论与新古典理论先驱者的研究更严格地联系起来,以便使S—C—P方法更加有效。新产业组织理论在英国以克拉克、考林、沃特森等为代表,在美国以斯宾塞、迪克斯特、斯蒂格里茨等为代表。新产业组织理论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相比有这样几个特点:

1.分析框架不再是单向和静态的。由于认识到S—C—P这种单向和静态的研究方法限制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一些学者开始强调企业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反作用和市场运行状况对企业行为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2.从产业组织研究中的结构主义转向厂商主义,即从最重视市场结构转向最重视企业行为的分析。

3.对产业组织的研究引入博弈论,使企业行为更加丰富。

4.在理论基础上吸取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修正了传统的新古典假定。

所以,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市场关系、特征及形式,且决定了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企业行为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市场占有率等目标而采取的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行为,它受市场结构制约且反作用于市场结构,进而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市场绩效反映了特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下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效果,市场绩效决定于市场行为,间接受市场结构影响,但它又会影响未来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其分析框架如1图所示。

二、外部网络化概念

(一)一般意义上的网络与结网

网络是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在交换资源、传递资源活动过程中产生联系而建立的各种关系的总和。网络化(结网),就是指构建网络这种组织结构的动态过程。

(二)经济学意义上的网络与结网

迄今为止,经济学对“网络”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就目前来看,可以将其定义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持广义观点的学者将“网络”定义为泛指那些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一切相互关系以及所有信息单元所组成的n维空间,它构成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部分学者则将“网络”的概念界定于企业和市场相互作用和相互替代而形成的企业契约关系或制度安排。结网则是指构建网络这种组织结构的动态过程。

img9

图1 分析结构图

(三)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网络与结网

我们把由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通过正式契约和隐含契约所构成的相互依赖、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称为外部网络。

企业间寻求这种外部网络式合作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称为外部网络化。

具体地说,是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企业跨越边界,选择性地与其他企业和机构结成长期的、稳定的、互惠的关系。这种网络关系,既包括正式的、纸面上的合同关系,例如,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又包括非正式的信息交流,例如,在座谈会上、餐桌上、球队中频繁地面对面接触等。在美国硅谷等新产业区中,企业间是平等互惠的,而不是支配与依存的联系。大企业和小企业并存,国际联系与区内联系并存,贸易的联系与非贸易的联系并存。所以我认为网络化应当包括企业集群、战略联盟、产业集群等一系列概念。

(四)外部横向网络与外部纵向网络

为以下分析的方便,本人提出外部横向网络与外部纵向网络两个新概念,外部横向网络是指生产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通过正式契约和隐含契约所构成的相互依赖、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外部纵向网络是指在同一产业链上的具有供求关系(或服务关系)的不同类商品的生产者通过正式契约和隐含契约所构成的相互依赖、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与之相应的是横向结网与纵向结网。

三、外部网络化对SCP范式的影响

(一)网络与企业边界

网络的出现使企业的边界模糊化,直接挑战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边界(或范围界定)。

(二)外部网络与市场结构

外部网络是不是一种新的市场结构?我认为,外部网络没有改变市场划分的根基,但是在原有市场结构定义上增加了新的元素。

在产业组织里,“产业”一般是指生产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的集合,“产业”与“市场”是同义词。因为只有为同一市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才能构成同一个产业,而同一产业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在同一市场上相互博弈、展开竞争并追求其最大化利润目标的。

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张伯伦(E.H.Chamblin)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用来解释市场结构的变化如何导致组织(企业)行为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运作效率(价格水平上升、产出不够、消费者剩余减少和企业创新动机微弱)。他认为,市场的实际状况是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它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产品相对较少,在同一市场出现同样产品时,虽然在市场上企业是相互竞争关系,但一些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价格,其他企业则必须按照这种价格出售产品,最终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另一种是产品差别,产品差别和垄断竞争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普遍现象。因为大多数企业面对的是相近的替代品,而大多数产品又不都是完全同质的。如小轿车由于型号不同,每种型号的小轿车就含有“垄断”的性质,但不同型号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这又使各个型号“可竞争”。产品差别化的程度不同,使得企业既对自己的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却又或多或少参与替代品竞争,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形成垄断竞争。据此,市场结构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寡占)和垄断竞争。

由上可知,网络并不一定是生产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同一类商品的生产者的集合,所以定义网络为新兴市场结构存在概念上的问题。当然我们可以把网络限制在同一产业中,即横向网络,但这一做法局限了网络的定义,并且即使企业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由网络取代企业成为市场结构的主体,网络间的竞争格局也没有脱离传统的划分方法。

虽然外部网络没有改变市场划分的根基,但是网络改变了决定市场竞争的形势。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于1890年出版了综合古典经济思想并建立局部均衡的市场竞争模型的《经济学原理》一书。马歇尔阐述道,自由经济不仅指自由竞争,还包括自由合作和联合。他发现企业在合作或联合中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带来内部经济性。但他又发现,伴随产业规模化,生产日益集中,产业组织会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是垄断的产生,而垄断又会阻碍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垄断导致价格受到人为控制,扼杀了自由竞争这一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结论昭然若揭:规模经济带来垄断,垄断必然排斥自由竞争。它们成了一对难解难分的矛盾。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冲突”。可是,马歇尔的规模经济与生产集中的结果就是垄断,这一点从现在网络的出现来看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我认为现在规模经济与生产集中的目标已经不再绝对化,网络成为除了垄断外的另一选择。

在追求规模经济的今天,企业之间通过多样化竞争从而给全部经济活动带来了效率。多样化竞争手段提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的可能性和途径。在竞争市场上,产业组织都有一种把组织规模扩大到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达到最低水平的内在愿望。由于市场结构的形式不一样,所以可能存在促进和阻碍产业集中的因素,网络可以某种程度回避这种障碍。而结网正是现在流行的多样化竞争手段。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进入壁垒等。网络的出现使得市场集中度的度量变得更加复杂:绝对集中度指标,通常用市场上前几位企业的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和资产数额占整个产品或产业市场中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和资产数额的比例来表示。由于企业的概念模糊化,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和资产数额的计算变得极其困难!我大胆地提出了两个集中度指标:网络内集中度指标与网络外集中度指标。总集中度指标由两者相乘得到。具体操作有待网络边界的明晰。

(三)外部网络与市场行为

外部网络的出现给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最大的冲击就是市场行为,结网成为非价格竞争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了赢得最大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在供和销方面所采取的各种行为。传统企业的市场行为包括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非价格竞争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力的行为、合谋行为、企业的组织调整政策五个方面。在网络条件下市场行为应该加上结网行为。

结网行为存在横向结网与纵向结网,对于不同市场结构,从而企业的结网竞争策略也明显不同。

1.新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横向结网。这一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是:①市场上存在大量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一般都较小。②整个市场被众多企业所分割,单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很小,市场集中度低。③企业间的产品存在差异,产品的交叉弹性一般较大。④企业能比较自由地进出市场,但在退出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沉淀成本。⑤企业所掌握的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但经过搜集一般能获得必需的信息。可见,这种市场结构的特征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基本一致,但放宽了它们的假设条件,这一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农业、轻工业、零售业、旅游业、服务业等。

由于生产技术比较简单,资产通用性强,劳动密集度高,企业有较强的生产经营独立性。这些特点决定其规模经济并不显著,适宜由大量中小企业分散经营;这些产业的市场覆盖面广,市场总容量较大,但企业规模小而数量多,市场集中度很低。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到,垄断竞争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产品差异化,所以作为垄断竞争企业有扩大差异化的内在动力,由于生产技术简单,容易取得所需原材料和企业创办资本,特定企业的市场半径一般不大,不需要大量的广告促销费用,这些决定了企业进入市场所面临的经济壁垒较低。同时,各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往往支持和鼓励新企业进入,这就使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行政和法规壁垒也不高。低市场集中和低进入壁垒意味着市场竞争度很高。因此,在这种市场结构下传统的差别化战略变得作用不大,于是横向结网成为现代垄断竞争中主要差别化手段。横向结网可以使其规模经济变异化,使网络类企业产品有种集体提升效应。同时我们注意到网络内企业产品差异却有缩小化的趋势。实行这一市场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适时适度地调整其生产经营方向和结构,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使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不同层次上既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又保持竞争活力,实现有效竞争目标。

例如,传统农业,其产品的生产和交换都是由市场上“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来自发进行调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千百万交易者共同博弈的结果。而近年来,中国农业现代化采取农业产业化这种产业市场行为,这种产业行为就是通过横向结网构成的新兴产业组织模式。农业通过横向结网改变了延续了几千年的产业市场行为:一体化组织的内部计划取代了市场,有关农产品生产类型与产量的决策不再由单个生产者独自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当前的直觉做出,而是由农户根据与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进行生产;价格也不再随行就市,而是在合同中事先进行了规定。横向结网是垄断竞争市场行为的一次大变革,是产业组织上的一次革命,其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2.新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与纵向结网。这一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是:①市场上一般只存在少数几家拥有若干生产经营单位的企业。②这些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往往没有直接替代品,市场为这几家企业所独占。③进入壁垒很高,但存在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可能来自国外,也有可能来自其他产品市场的垄断企业)。可见,这一市场结构的特征类似于传统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而第三个特征表明该市场结构也具有相当的竞争性。这类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通讯业、金融保险业、电力和自来水生产供应业等。

实行这一市场结构的经济条件是与以下特点相适应的:该产业群主要由少数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产业组成,在这些产业兴建一个企业通常需要巨额资本,其产品可同时供众多消费者使用,在一定范围内,消费者越多,产品的单位成本就越低,因而,这些产业的规模经济十分显著;在某一地区市场上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一般只有几家企业经营,市场集中度很高,其进入壁垒很高。高度市场集中和进入壁垒表明其市场垄断度极高。由这些特点所决定,为了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在一定市场范围内适宜由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产品。传统理论认为由于垄断会使企业缺乏竞争活力,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把竞争机制引入产业群,以保持竞争活力,从而实现有效竞争。许多经济学家对此产生质疑,我认为首先在不存在合谋的情况下,少数的这几家企业同样存在竞争,其竞争的力度与广度绝对不低于竞争市场。同样由于存在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可能来自国外,也有可能来自其他产品市场的垄断企业),加上合谋本身的不稳定性使得其合谋的概率和成功率进一步下降。另外,由于寡头市场特有的价格刚性现象,使得价格竞争成为不明智的选择。为此,在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其企业有了纵向结网的动机,通过与其上下游产业的结网降低其成本,通过与服务产业结网提高其运营效率。由此可见,寡头垄断也面临潜在的或现实的竞争压力,只有通过纵向结网提高自身经济效率才能保持垄断地位。

(四)外部网络与市场绩效

外部网络化的市场绩效判断是从产业角度看,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区域化的条件下,区域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根本性的判断指标,这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把资源配置效率即帕累托效率作为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总之,我的观点是网络不是新的市场结构但改变原有度量标准,结网是企业的市场行为,带来的是市场绩效的变化而不是市场结构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卢福财、周鹏:《外部网络化与企业组织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2期。

2.钱平凡:《组织转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3.金碚:《产业组织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

4.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彭正银:《网络治理理论探析》,《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3期。

6.[美]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

7.夏大慰:《面对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经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8.史忠良:《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

9.[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10.郁义鸿:《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1.Spence Michael A.(1988),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2.C.K.Prahalad and Gary Hamel(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3.Clement G.Krouse(1994),Theory of Industrial Economics,Basil Blackwell Inc..

【注释】

[1]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南昌市,330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