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探析

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探析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探析_中国县域经济前沿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探析——以江西省永新县为例刘 洪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接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一些山区县用活政策,错位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大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依然很大。下面试以山区县江西省永新县为例,就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做些粗浅的探析。

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探析

——以江西省永新县为例

刘 洪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接合部,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壮大县域经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作用。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一些山区县用活政策,错位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大发展,但与沿海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依然很大。永新县作为尚处于发展中的山区县,县域经济发展同样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纵向比,县域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比10年前分别增长了5倍、6倍、2.5倍,固定资产投资10年内增长30倍;横向看,永新县域经济欠发达的特征还没有根本改变,“总量不大、人均值低、结构不优”的基本现状没变,“人口大县、经济小县”的基本地位没变,2010年,全县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占吉安市的比重分别仅为6.4%、5.77%、4.34%,人均GDP仅是全市的63.31%,人均财政总收入仅是全市的42.84%。2011年,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吉安市第三次党代会再次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下面试以山区县江西省永新县为例,就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做些粗浅的探析。

一、当前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及主要原因

1.思想观念滞后,发展氛围不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山区县域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落后保守的小农经济意识、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观念、官本位思想仍大有市场,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就永新县来说,这几年该县坚持思想解放作为发展的突破口,为县域经济进位赶超、加速崛起注入了强劲活力,但与科学发展的新任务、与不进则退的竞争形势相比,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能力还不完全相适应,本位主义、“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开明、开放意识不强,敢作敢为、敢为人先的少,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多,熟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少,习惯行政命令的多。

2.基础设施较薄弱,竞争能力不强

发展经济学认为,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它不仅是牵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支撑经济发展的“车轮”。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大幅度降低其他直接生产活动的成本;完备的基础设施能增强竞争力;基础设施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组成部门;基础设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用于基础设施的公共支出可以作为有效的财政政策工具来调节经济。而山区县地域偏僻,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滞后,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障碍。永新县地处赣西,毗邻湘东,是湘赣边界的一个山区县,目前境内尚没建成高速公路,也无一级公路、无航运、无机场,仅一条319国道及几条省道贯穿全境,对外通达性差。可以说,基础设施的滞后是永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方面,在拮据的财力状况下,县财政首先要优先挤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低。另一方面,由于区位不优和基础设施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对接江西省“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和吉安市“吉泰走廊”非均衡发展战略难度大。

3.工业化水平偏低,产业拉动不足

普遍来说,山区县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工业企业少而不大,支柱产业发展缓慢,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到2010年底,永新县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6.64亿元增长到65.8亿元,实现了“惊人的一跳”,工业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但永新县目前的工业化率仅为25%,仍处于农业向工业转型时期,即工业化初期:工业总量小,骨干企业少,2010年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仅为9.1%;品牌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低,终端产品少,中间产品多,附加值低,没有国家级名牌产品,仅有几个省、市名牌产品;产业集群度低。近几年来,全县按照“环保先行、错位发展、产业带动”的思路,主攻铜制品生产、皮制品加工、医药化工、茧丝绸加工四大支柱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环评批文,初步建成了2000多亩、环保设施配套的铜制品生产和皮制品加工产业园,引进了华邦铜业、迦南皮革等一批企业,但由于企业关联度低、项目供地压力大、企业融资难等原因,加上物流不够畅通、企业人才匮缺,全县工业产业集群度还比较低,支柱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还没有真正迸发。

4.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不畅

山区县由于区位、经济基础等条件滞后,加上经营机制、人才机制、融资机制不畅,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明显不够,经济自主增长乏力,经济总量难以做大,导致欠发达地区县域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许多应当投入的投不了,许多该办的事没钱办,人居环境快速改善困难,待遇很难提高,不仅难以吸引资金和人才,反而使本地人才外流。2010年,永新县财政总收入为3.84亿元,占全市的4.34%,而财政支出为11.07亿元,占全市的12.49%。财政收支矛盾的加剧导致该县难以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制约财政增长。

5.市场体系支撑薄弱,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

目前,山区县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过于依赖政府的直接干预,无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区域性资本聚集能力,也无法按市场价值实现本地资源效能,市场化的投资主体缺乏足够的利益空间和发展空间,难以迅速壮大,市场体系的支撑力明显不足,导致山区县域经济行政依赖性太大、自主性不够、活力不足。就永新县来说,经济市场化程度低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偏低,农业对接市场的渠道不畅,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难以形成。同时,还表现在市场机制不活,经营城市效益不高,市场融资渠道不畅,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

6.经济环境不优,发展合力不强

山区县一些“四乱”行为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受利益驱动,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营运。有的部门和干部不运用改革方式和市场经济手段抓经济工作,该取消的程序不取消,不该管的事情还在管。有的部门本位主义比较严重,在行政审批和办证过程中,工作效率低下。有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城镇郊区,经常有个别人为一些无理要求聚众滋事,阻拦项目建设,使项目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山区县域经济发展中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区位偏、基础差、资源缺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大量的实践表明,区位条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资源禀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但不是先决条件;发展基础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势,但不是绝对优势。因此,山区县域经济相对落后,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思想、能力和作风方面的主观原因。一是认识有差距。尽管山区县域干部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实践在不断推进。但一些党员干部对加快发展的认识层次还不高,理解范围还不宽,领会程度还不深,在工作指导上存在着“重当前轻长远、重速度轻质量、重经济轻环境”等现象,认为好了就快不了,快了就好不了,找不到好与快的平衡点和结合点,影响了落实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能力有差距。山区县域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好的,但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缺乏胸怀全局、服务全局的大气,“执行力”不强;有的破解难题的勇气不够、办法不多,“操作力”不强,对招商引资尤其是引进规模项目等重点、难点工作,虽然付出了千辛万苦,但由于路子不宽,办法不多,只是“满场跑、不进球”,效率不高;有的宗旨观念淡薄,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不够,“凝聚力”不强。三是作风有差距。极少数干部工作不深入,作风不扎实,深入群众、深入调研不够,“唱高调、空落实”,停留在“我交代了、我去了、我过问了”,工作抓而不紧,落而不实。特别是对征地拆迁等难点工作,少数干部以会议贯彻决议,不愿深入群众细致做工作,积极寻找解决矛盾办法。极少数部门工作节奏不快,效率不高,存在拖拉推诿、趋利执法等现象,影响了发展环境,影响了加快发展。

二、当前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形势机遇和目标、原则

1.形势机遇

当前,山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从大的背景来说,就是处于科学发展的宏观环境下。一方面,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得山区县承受资源约束、银根紧缩的多种压力,承担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另一方面,也为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央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政策,加大了城乡统筹力度,对中、西部地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必将为山区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提供更为优越的政策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绿色产业的蓬勃兴起,使生产要素加快流动,为山区借力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外部条件。当前,永新县经济发展同样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特别是随着泉南高速公路和衡茶吉铁路的即将贯通,万亩工业园、城北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隆起对接,以及心齐气顺氛围的形成,永新的发展优势正在整合中聚集,一个历史性契机已经降临。

2.目标定位

目前,山区县域经济整体上正处在由夯实基础、积蓄后劲向发展提速、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拐点,正处于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的关键阶段。为此,山区县谋求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坚持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价值追求。就永新县来说,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发展为大、环境为本、稳定为先,大力实施经济强县战略,在做大总量中加快集聚;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生态建养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和谐稳县战略,在构建和谐中创建全国平安县,实现财政总收入三年翻一番、城区建成面积四年翻一番、生产总值五年翻一番的“三四五”奋斗目标,力争经济总量跻身吉安市第二方阵、江西省中游水平,争创全国生态县、全国平安县。

3.基本原则

在新的形势任务下,山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一是科学发展原则。要切实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贯穿始终,把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贯穿始终,把强县与富民有机统一贯穿始终。二是因地制宜原则。每个县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劳动力素质、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必然形成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各自的发展思路和产业开发的重点也不相同,为此,必须认真审视县情,主动打破“县域”封闭,在吃透县情的基础上理出各自思路。三是城乡统筹原则。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确立工农协调发展的战略,全方位构建城乡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使城市和农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四是开放带动原则。树立“县外就是外”的全方位开放观念,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思维,引入新的发展理念、新的运行机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五是梯度开发原则。坚持以非均衡为过渡性的直接目标,以均衡布局为远期目标,政府宏观统筹协调县域经济发展,在承认不同县域存在梯度差的前提下,通过项目带动,突出效率原则,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终极平衡。

三、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

1.破解“三大难题”

(1)破解观念更新难题,把思想再解放作为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先导工程。由于历史原因,山区与发达地区的最大差距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要实现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首先要打破旧的思维框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对待经济发展所处的内外环境,用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去指导具体实践。尤其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确立经济意识、服务意识、双赢与多赢意识,突出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树立经济运营以企业为主、经济活动以价值规律为主的市场观念,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以符合经济规律的思路和举措来经营城市、经营产业、经营技术、经营环境等。

(2)破解环境优化难题,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永不竣工”的工程。从县域经济的竞争基础来看,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县域经济已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区域间争夺资源、争夺市场、争夺效益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竞争中把握机遇,通过自身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成为关键因素。永新县面临着没有区位、没有资源的客观现实,要谋求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就必须树立“不在区位在作为、不在资源在人缘”的理念,切实创优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要积极对接“大交通”网架,支持泉南高速公路、衡茶吉铁路建设,抓好咸宁至井冈山铁路规划,加快319国道永新段改道升级和宜拿公路过境建设,提升出境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对外通达能力。加大农村客运网络化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着力打造“县内半小时、市内一小时、省内三小时”的便捷交通圈。强化优化发展环境是“第一引力”的意识,加大落户项目和企业帮扶力度,开通“绿色通道”,凡企业需要办理的事项均由有关单位一把手直接办,不让客商“兜圈子”。着力解决办事难、效率低、吃拿卡要等问题,落实亲商、安商、富商政策,努力打造最具优势的投资洼地。

(3)破解市场主体培育难题,把构建市场经济体系作为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的财富分配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过渡为市场主导,有效资本流动已经基本依赖市场渠道来实现。为此,山区县应适应新形势,积极培育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市场支撑力。要尽快推动政府资源向市场资源的转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控制资源的资本吸纳能力,充分利用资本流通规律,不遗余力地推动和承接产业资本的区域间转移,谋求产业资本的有效聚集。永新县当前要加快建设城北集贸市场、城西综合市场、湘赣汽配市场等一批专业性市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对围标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办领导干部涉足经济垄断、插手工程建设等违规行为。要大力发展网上销售市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网上市场窗口,应用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手段推介永新名优特产品,促进网上贸易。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搞活市场流通,畅通市场渠道。落实商贸物流业扶持政策,对年县级分享税收在100万元以上的优秀商贸企业,按照每年递增额的3%予以奖励,重点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全力推动全县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标准化,不断做旺市场经济。

2.实施“三项战略”

(1)县域经济是块状特色经济,山区县要实施差异错位型的非均衡县域发展战略。利用局部优势,最终赢得发展的整体优势,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以特色创造优势,是山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永新县来说,就是要立足区位特征、历史资源、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施非均衡发展,坚持错位发展、产业拉动,构建特色鲜明的块状区域经济,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在重点定位上,要实现“一个中心”,即放大湘赣边界区位优势和泉南高速公路、衡茶吉铁路即将贯通所形成的大交通优势,全力推进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带动三产和繁荣商贸物流,辐射拉动井冈山、遂川、莲花、茶陵等湘赣边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产业,全力实现把永新打造成湘赣边界重要商贸城市的中心任务,力争到2015年,城区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人口突破20万、经济总量占全县2/3以上,使永新成为湘赣边界的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医疗卫生中心、人居休闲中心。在产业布局上,要突出建设“两大基地”,即着力构建全国重点铜制品生产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皮制品加工基地,到“十二五”末,力争铜制品基地年加工黄铜20万吨,实现产值12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超过4亿元,皮制品基地年加工蓝皮600万张,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超过3亿元,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脊梁”,带动工业化深入推进。要搞好产业规划,调整产业优惠政策,对新引进的属于铜制品、皮制品且建筑容积率达到0.8以上的企业,奖励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在力量摆布和空间布局上,要突出园区和城区。强化园区建设是“第一战场”的意识,把工业园区建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发动机”。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高标准建设厂房、路网等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园区汇集。采取“园区共建、产业招商、高位推动”的模式,与浙江嘉善全面对接,探索跨省合作、整园搬迁的产业园区建设新模式。做大做美县城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打造湘赣边界重要商贸城市的“第一抓手”,全力做好“规模扩张、品位提升、功能增强”三篇文章。按照“一江两岸、一城三区”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东跨北拓、南扩西延”工程,拉大城区框架,加大城市管理,整顿城区市容市貌,把“将军大县”、“全国书法之乡”、“忠勇信义”的人文精神等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彰显永新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2)县域经济是开放经济,山区县要实施内外联动型县域发展战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县域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没有国界,更没有县界。山区县县域经济,优势和劣势并存,最大的劣势是资本匮乏,最大的优势在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资本匮乏,使得自然资源和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无法结合,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使优势成为潜在的、隐性的,劣势成为现实的、显性的。因此,山区县必须树立大市场、大开放意识,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跳出县域范围发展经济,确立竞争优势,不能画地为牢,在小圈圈里搞“鸟笼经济”。就永新来说,要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构筑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资金向内引,把劳力向外输。一方面,要坚持招商引资是“第一菜单”,大力引进外资,快速度、大规模、低成本地做大总量、加快集聚;要强力开展产业招商,抽调懂经济、善交际的外向型人才组建专业招商队伍,主攻铜制品和皮制品产业招商;要广开招商渠道,通过联谊会、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客商人脉资源,实现“以商引商”,借力跨越。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全民创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既要有序地组织劳务输出,又要积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资金、劳动力和技术良性内外循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力争输出劳务13万人,劳务经济突破10亿元。

(3)县域经济是项目经济,山区县要实施项目带动型县域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高产品质量的项目,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山区县欠发达就突出表现在缺少支撑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为此,要紧紧围绕项目搞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抓项目建设,以科学的发展目光来论证项目,认真分析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选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永新县2011年确定了事关全局发展的15个重点调度项目、6项重点工作和44个重点项目建设,涉及工业、城建、商贸三产和社会民生等领域,尤其是把总投资42亿元的15个重点调度项目和6项重点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通过项目建设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3.完善“三大机制”

(1)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为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科技保证。实践充分说明,山区县域抓人才培育、抓科技创新,并非言之尚早,而是势在必行;并非无从下手,而是大有可为;并非难见实效,而是大有甜头。山区县域要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理念,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上来。当前,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科技成果的快速传播,为实现“后发优势”提供了宝贵机遇。就永新县来说,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好思源学校、城西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教育产业园;要深入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通过培训全面提高技能素质;要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并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解决教育、卫生、“两区”建设、交通、农业、环保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难题,力争每年从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招聘引进一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完善和谐维稳机制,为山区县域经济发科学发展提供环境保证。谋求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事实上,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才能真正凝聚民心、凝聚民智,激发群众的创业激情,形成推进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与动力。就永新县来说,要坚持和谐稳县战略。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建设,着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提高群众幸福感;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涉赌涉恶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及时协调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健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征地拆迁等领域的调处应急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争创全国平安县。

(3)完善工作落实机制,为山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是关键。县域经济具有政府主导型经济的特点,县委书记领导下的班子对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具有非常大的能动力。县委、县政府要在切实把握县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一条好路子。当前,就永新县来说,就是要按照“一二三”的思路和“三四五”奋斗目标,统揽全局,有效、有序地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沿着既定的思路进行经济建设,并强化干部队伍执行力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重点查处工作中出现的“政令不畅、作风不实、力度不大、速度不快”的不正之风,大力倡导“敢于担当、勤于务实、善于操作、勇于争先”的干事创业作风,在全县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和谐共处、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例如,对全县确定的15个重点调度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主抓领导、一至两名协抓领导、一个主抓单位、一至两名协抓单位”的“四个一”推进模式,建立“责任、调度、督察、通报、激励”五项工作机制,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年一考评、两年交总账”的原则,从而确保工作切实得到落实。

(作者系江西省永新县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