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等方面着眼。让县域经济真正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亮点。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

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汪津福

【摘 要】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等方面着眼。让县域经济真正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亮点。

【关键词】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努力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推进城镇化,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加快制度创新,构建支撑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协调服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胡锦涛总书记曾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了重要讲话,为我国下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主体之一,将成为这个时期发展的亮点和热点。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以下一些基本方面着眼。

一、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县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找准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培育重点企业,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促进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要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产业链条和特色经济,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要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就是财力,特色就是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经济发达县(市)的实践也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是成功之道。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更好地适应形势,放大优势,培植强势,做亮特色经济。

二、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培育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要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也强的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第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兴办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联合式龙头企业。第三,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多样的模式,如“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不同的模式。通过建基地、强龙头、创名牌,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只有使农业的发展与工业化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首先,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县乡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坚持工农结合,城乡互动,走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市县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在新阶段,发展县域工业必须解决城市工业与县域工业“两张皮”的问题,城市要主动将有些产业链条延伸到县,县要积极承接这种辐射,县域企业要主动“傍”城市大企业。要用企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推进工业化,必须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载体。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先导,县域内外的优势资源都应以此为轴心进行配置。项目建设就要以一个区域内外最优化配置的资源,集中投向本地对全局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骨干项目工程,并能较快形成先进生产力。在新阶段,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当确立以项目拉动县域经济,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以项目调优经济结构、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这样的整体发展思路。

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从经济发展的动力看,只有坚持不懈地招商引资,坚持不懈地抓投入、上项目、引资金,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项目的竞争,谁能上项目,上大项目,谁就能在县域经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要想靠有限的资金投入换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立足自身实际,以市场为先导,选准投入方向,避免低层次盲目重复建设。必须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项目建设,壮大经济发展基础,壮大经济总量

同时,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点。加快发展要有项目做支撑,上项目就要有投资,而要投资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来保证。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新形势下,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已经开始由注重优惠政策向注重投资环境转变,投资环境成为吸引资金的关键因素,成为各生产要素流向的基础条件。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安全和投资回报,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和高效率,这些都必须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来保证。只有着力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域,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努力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1.加大政府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普照农村,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乡、通村公路的建设,使农民的出行更为便捷。国家安排资金解决农村无电地区电力设施问题,开展中西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电气化工程,逐步扩大小水电取代燃料工程范围,农村电力设施条件和用电状况不断改善。农村沼气建设一举多得,清洁了环境,节约了能源等。

农村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最近几年不断改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两基”攻坚、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推进,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1年启动,农村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乡镇文化站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程的顺利实施,不断增强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农村市场、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都在国家财政直接扶持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治理稳步推进。

虽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并没能根本改变。缩小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要求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和管护基础设施的积极性,确保让农民共同分享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确保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促成生产。农民由于传统自然经济养成的习惯,轻易不相信各种许诺,必须有看得见的利益才愿意为之奋斗。事实上,农民革命的阶级觉悟或自觉性,也是在得到了利益实惠时才树立起来的。要唤起农民群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必须从使其得到“利益实惠”,即满足他们最迫切的需要。那么,农民需要什么?答案只能在农民群众中找。“农民是今天农村的主人,只有农民,才清楚农村的现状是怎样的;只有农民,作为明天农村的主人,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新农村。”了解群众需要,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农民群体需要的共性与个性,围绕需要制定建设规划,通过“听证会”,让群众裁定规划;满足群众需要,必须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优先发展生产,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上学难、转岗就业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逐步让农民享受“幼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贫有所助、困有所帮”的健全保障。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切实让农民了解党的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争取把新农村建设由一种外在政策变成农民的内在追求。同时,要提高农民的教育科技文化素质,不断强化农民的组织意识,提高其自身组织能力,让农民真正成为建设的主体。

五、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彻底转变和根除对民营经济的一切偏见,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这种主导意识,毫不动摇地抓民营经济的发展。其次,要结合县域实际,因地制宜。政府要在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集约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与新上项目相结合,新上的项目,无论大小,都要鼓励和动员民营经济参与,吸收民间资本并创造条件支持他们控股;要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相结合,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无论采取哪种形式,涉及哪个领域,都要同发展民营经济紧密结合,要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它们成为中坚和骨干;要同能人带动相结合,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以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为核心,支持他们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他们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1.要明确重点,确立以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实施以县城为中心、重点镇为侧重点的战略

特别要突出县城的发展建设,实施县城优先,使项目向县城集结、产业在县城集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重点放在县城,尽快使县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基地和载体。同时,也要强化中心镇的建设和规划,中心镇的建设一定要突出特色。

2.要切实改变对城镇化认识的误区

推进城镇化必须改变脱离县域实际,追求政绩的倾向,改变政府主导圈地造城搞建设的机制,实行务实有效的城镇化战略,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城镇规划水准、提高城镇组织管理水平、促使产业结构与当地资源环境相协调、改变粗放落后的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和观念等方面。

3.要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广辟投融资渠道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如采取多方投资、谁投资谁收益、出售经营权、转让管理权、出让股权等方式来经营土地,筹集资金。

七、加快制度创新,构建支撑体系

制度创新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推进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上,应突出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明确新阶段县域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即要通过对农业生产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清除阻碍市县经济和工农业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的自由流动,形成城乡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市县产业整合和企业在市场机制基础上的重组,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县域经济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二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促进农户之间土地流转,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要创新县域经济组织,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可以采取“龙头牵动”、“服务组织联动”、“专业市场拉动”、“能人带动”等方式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四是要加快县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推进县域企业民营化进程,确立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八、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协调服务

一是要加强对农村经济的调控和服务。要重点搞好五项服务,即信息服务、项目服务、科技服务、产后服务、质量服务。二是要加强对县域企业的协调和指导,如企业改革、扶优扶强、抓大放小,企业的改组、改制和改造等。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重点放在纠正市场失灵上,力求只掌舵不划桨,对那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执行宏观调控和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的职能应该加强。四是要当好县域经济发展的监督员,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规范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把过去政府管不好、管不了、不宜管的一些社会职能下放给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县域经济是一个蕴藏希望、充满活力的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承载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对提高综合国力和推动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通过县域经济的单元性和平台性来运行国民经济和执行国家政策。而中国又是人口大国,要解决好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就必须以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为基础。可见,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而县域经济有其特色性,这就决定了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并且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或单纯的现代经济不一样,相比之下它更综合化、项目化、民营化、效益化等等。因而我们应该努力按照以上的着力点结合本地的优势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相信县域经济真的会成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亮点。

参考文献:

1.徐井万.论县域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8(8).

2.邢志广.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1).

3.刘以安.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3).

4.王宇波.经济民营化条件下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9.

5.朱枝富.加快发展区域性中心集镇是建设小城镇的重要战略方针.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系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心长春办事处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