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论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论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李亚男2011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第二个10年。中俄关系已成为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俄为各国发展和谐与平等关系树立了楷模。

中俄关系发展进程中的人文交流与合作

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李亚男

2011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第二个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中俄关系全面深化,有了质的飞跃。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务实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更加密切。中俄为各国发展和谐与平等关系树立了楷模。中俄的人文合作在两国元首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推动下,高潮迭起,亮点频现。人文交流与合作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俄在人文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中俄双边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国际新秩序加速形成之际,中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世界在经历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背景下,2011年6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此访适逢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两国领导人不仅深入总结了中俄关系的历史经验,还对其未来发展作出了战略规划。中俄既是世界大国,又互为最大邻国。两国始终在对方的对外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相互的安全、稳定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胡锦涛主席此次访俄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和《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双方签署关于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文件。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俄罗斯国力振兴、重新崛起的重要阶段。两国发展战略的重心都在国内,巩固睦邻友好、推进战略协作是两国维护各自国家安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中俄两国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经济互补性,制定共同战略,争取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各自的崛起与振兴。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和俄罗斯关系得到平稳、顺利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建立15年,两国已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政治互信达到高水平,在国际事务上密切协作。双方经贸合作步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双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技术合作日趋活跃。随着中俄政治和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中俄两国人文交流领域不断扩大,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世代友好、携手共进”,始终是中俄两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中俄两国领导人不止一次强调,中国和俄罗斯需要加强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更要在人文领域开展对话。近年来,人文交流与合作在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人文交流活动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新亮点。人文交流与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巩固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进程中新的起点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条约签署10年来,中俄关系一直保持全面、健康、快速发展的势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在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方面相互坚决支持,战略互信不断增强;两国建立了完备的高层交往机制,国家领导人保持着频繁互访和会晤;两国经贸、能源、科技、地方等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切实好处,为两国发展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国举办“国家年”、“语言年”等大型交流活动,人文合作蓬勃发展,民众相互了解和友谊日益加深。

中俄是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和战略协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接近600亿美元。中国跃升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步伐明显加快,边境和地区合作蓬勃发展。双方要共同努力在2015年前实现双边贸易额达到1 000亿美元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 000亿美元的规划。继续本着互谅互让、合作共赢原则积极推进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核电、煤炭、电力、新能源和新技术等领域合作,致力于构建中俄能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投资、高技术等领域及地方合作。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的沟通和战略协作,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两国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和组织中、在20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等机制中的配合与互动更加积极,共同努力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和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中俄关系已成为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未来,中俄两国将大力弘扬两国世代友好的和平理念,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全面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国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为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共同努力,并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作出新贡献。

2011年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第二个10年。在过去的10年里,中俄关系全面深化,有了质的飞跃。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务实合作取得重要突破,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协作更加密切。中俄为各国发展和谐与平等关系树立了楷模。中俄的人文合作在两国元首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推动下,高潮迭起,亮点频现。人文交流与合作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俄在人文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中俄双边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国际新秩序加速形成之际,中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深远意义

2011年6月15日访俄期间,胡锦涛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庆祝音乐会致辞时说:“1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条约所确立的宗旨、原则、精神符合中俄两国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10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上互尊互信,两国关系日臻成熟;经济上互利互惠,务实合作全面发展;人文领域互学互鉴,传统友谊日益加深;国际事务中密切协调,战略协作不断深化。在条约原则和精神指导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梅德韦杰夫在致辞中说,实践证明,条约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是正确、有益的。当前,俄中两国没有任何悬而未决的政治问题。条约为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合作发挥重要作用,互信、平等、相互尊重的俄中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合作的典范。

中俄元首在联合声明中指出,将继续保持高层密切交往,把发展两国关系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之一;全面深化两国务实合作;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全面推动人文等领域合作,打造坚实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扩大和深化两军交流和合作,增进两军传统友谊;进一步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配合。因此,中俄两国人文交流与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巩固战略伙伴的社会基础。近年来,通过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俄两国人民对于对方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经济发展成就的了解不断加深,为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和舆论氛围,使中俄世代友好的和平思想深入人心,加固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2000年11月,为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全面发展,统筹规范有关领域的合作并使其机制化,中俄两国决定在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内成立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根据规定,委员会下设各领域的合作分委会。委员会和分委会每年召开一次例会,讨论制订委员会和分委会的工作计划,总结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随着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这个名称已远远不能涵盖具体的合作内容,根据中俄两国政府的协定,2007年7月13日,双方签署了政府间议定书,将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中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媒体和电影等7个领域的合作分委会和中俄档案合作工作小组。

人文领域最初的工作项目只有十余项,发展到现在已有数十项。委员会成立之前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四个领域的工作主要是团组互访等一般性考察项目。委员会成立之后则很快设立了一批很有特色的新项目,委员会框架内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如探讨成立联合研究生院,共同培养人才;增加了中俄两国青少年之间的交流,组织双边中小学生夏冬令营活动;互设俄语和汉语中心、孔子学院,合作推广俄语和汉语;互办大学生艺术节,互办高等教育展,互办文化艺术节,互办青少年运动会,等等。在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媒体等领域,中俄两国的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文合作成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两国元首的直接关心和大力推动下,中俄在人文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中俄双边关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第二,增信释疑,加强合作。俄罗斯从基辅罗斯的建立到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从伊凡大帝的艰苦创业到彼得一世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斯大林时代的不可一世到前苏联的剧变,经历了由衰落到强大、由收缩到扩张的发展道路,贯穿在整个俄罗斯兴衰史中的精髓是俄罗斯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精髓无疑说明在21世纪俄罗斯要再一次走向复兴强大的道路。“爱国主义”和“强国意识”是俄罗斯民族再一次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俄罗斯民族社会积极情绪的真实写照,是人们饱经剧变之苦后,深刻地对前苏联在国际地位上一落千丈的历史进行的哲学反思。然而,这些“俄罗斯思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现在我们看清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努力方向,那就是在俄罗斯民族传统和文化中找到支持俄罗斯人前进的精神动力,以此动力为源泉,去振兴俄罗斯经济,从而弥补往日曾有的俄罗斯民族的失落感,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构建新世纪的宏伟蓝图。既然全体俄罗斯人都有极强的发展欲、图强欲,那么在国内整顿金融秩序,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财政危机,调整产业结构,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等改革的同时,更要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搞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加强进出口贸易往来,开发国际市场,形成俄罗斯的经济特色。中国人不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的变化,同样,许多俄罗斯人也不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这种文化上的隔膜和交往的不畅不仅影响到两国经贸活动的深入开展,还影响到潜力的挖掘。增进中俄相互了解需要多方努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中俄的人文交流正在努力缩小中俄民族心灵间的距离,为促进交流合作与开发营造良好的文化气氛。中俄人文交流是促进中俄两国民族感情交流的重要渠道,只有多沟通,才能消除误解。中国人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勇气,为中俄两国人民树立了共同的英雄偶像。合作与开发离不开人文的交流,因为它使合作的双方有共同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经济合作出发点,它还可以成为化解矛盾、减少冲突的黏合剂。对合作项目的谈判需要有一个文化气氛,只有在良好气氛中谈判才能顺利,才能真正做到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如果我们对俄罗斯的民族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无疑会驾起理解的桥梁。

第三,和谐合作——世界的呼唤。胡锦涛主席此次对俄罗斯的访问,从战略高度积极推动了人文交流与合作,夯实了中俄友好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沟通交流,在和而不同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相得益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持久动力,对于增进互信与友谊、消除偏见与误解、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具有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是在人和人打交道的关系层面上建立起来的。中国人一直以来对俄罗斯都怀着很深的感情,关注着俄罗斯的发展,所以人文交流的目标就是通过合作坚定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睦邻和谐的一种信念。开展人文领域合作,是在新时期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人文领域的合作,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俄双方将通过加大合作力度,特别是使当前的各项合作项目机制化,不断发展两国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中俄睦邻友好合作的社会基础,以实际行动体现中俄永远是相互信赖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各个领域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双方计划将各项合作项目进一步机制化。在教育领域,继续互办中俄大学生艺术联欢节,扩大大学生的交流规模;继续互办教育展,以相互借鉴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经验;继续组织双边中小学生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进一步增进两国青少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继续扩大留学生规模,进一步采取措施扩大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在文化领域,继续互办艺术节,弘扬两国文化,进一步加强两国青年文艺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对青年文化管理人才进行培训,以保持文化交流的延续性。在卫生领域,应继续办好“中俄卫生周”活动,使中国的中医走进俄罗斯,被俄罗斯人民所了解和接受。在体育领域,继续加强体育交流与合作计划,双方应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契机,加强在筹办奥运会方面的合作,进行信息和经验交流,相互为对方参赛和赛前训练提供便利。同时,进一步促进两国单项体育协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友好交流,推动两国运动水平的共同提高。在旅游领域,努力扩大双向旅游的规模,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旅游者安全。在媒体、电影和档案领域,在原有合作经验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沟通,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

三、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硕果累累

10年间,中俄两国人文交流高潮迭起,两国共同举办的“中俄青年友谊年”、“国家年”、“语言年”等大型活动取得巨大成功,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媒体、旅游等人文领域合作蓬勃发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人文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俄在人文领域的合作富有成效,在中俄双边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俄互办“国家年”是两国元首为确保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俄关系史上史无前例的重要举措,是双方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而采取的重大步骤。根据双方组委会商定的计划,“中国年”框架内将在政治、经贸、文化、科技、军事、传媒、地方交往等领域举办近200场活动,其中包括多个国家级大项目。胡锦涛主席多次强调,中俄应加强人文合作与交流。“中国年”活动首次全方位、深入地向俄罗斯人民介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国。这对于扩大中国在俄罗斯的认知度,加强俄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深化两国友好的民间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文化领域,中俄互设文化中心、互办艺术节,弘扬两国文化;在卫生领域,双方探讨建立中医在俄行医、中医药产品在俄注册销售的机制;在体育领域,双方加强优势项目的交流,联合备战奥运会。据统计,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的俄罗斯文化节期间,俄方派出22个演出团体逾千人次演员,在华进行广场演出33场,剧场演出54场,现场观众十二万余人,电视观众超过3亿人次。截至2007年8月底,已有6支中国艺术团体的近600名艺术家赴俄参加“中国年”的中国文化节,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弗拉基米尔等城市演出近30场,现场观众六万余人。2007年1月至5月,俄罗斯旅华人数为9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赴俄罗斯欧洲部分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增长较快,发展趋势良好。为了增进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中俄两国政府正在积极搭建语言桥。继2006年和2007年中俄两国成功互办“国家年”后,2009年和2010年中俄互办“语言年”,成为俄语热和汉语热不断升温的催化剂。无数中俄普通民众通过这一活动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了对方国家的语言文化。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是两国人文交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它在两国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俄语的热潮,极大地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深化两国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随着“国家年”活动的不断展开,两国“汉语热”、“俄语热”急剧升温,到对方国家学习语言的人数骤增。双方决定在喀山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就是适应了这种形势的需要。在俄罗斯开办“孔子学院”旨在传播汉语言文化,支持和推广当地汉语教学,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俄罗斯青年了解中国,从事中俄友好事业,实践《中俄睦邻友好条约》所确立的“中俄世代友好”精神,这是一项巩固和加强中俄友谊的基础工程。中俄共办“孔子学院”,加强双方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合作,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与友谊,巩固中俄睦邻友好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中俄两国高校在校学习对方语言的学生都超过万人。这次“汉语年”期间,俄境内又新建了5所孔子学院,使该国孔子学院的总数达到17所。“汉语年”活动使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从学习汉语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心灵沟通和不同文明对话的桥梁。中俄“语言年”活动涉及的决不仅仅是语言教学领域,而是涵盖了教育、文化、科技等两国人文交流的各个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活动是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史上的盛事。在“语言年”举办期间,两国共举办了约500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功夫、中华美食、中医中药、中国哲学这些中国元素已经越来越为普通俄罗斯民众所熟悉和接受。同时,中国民众也加深了对俄罗斯的了解。“语言年”的举办正值中俄建交60周年,这是两国在新时期为全面推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语言年”的举办,使中俄“世代友好、携手共进”的理念更加深入两国民心。俄总理普京说:“相信随着汉语和俄语这神奇而充满魅力的语言文化在对方国家的普及,俄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必将会不断发扬光大,俄中关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展望今后的中俄两国人文交流工作,根据中俄两国相关部门签署的框架协议,2012年双方将互办“旅游年”活动,中方愿意和俄方一道,丰富人文领域的合作与内涵,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把中俄两国之间人文交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构筑人文交流与合作的信任基石,助推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全方位合作

积极拓展并深化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京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特别强调了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他说,人文合作是俄中关系,包括双方政治、经济合作必不可少的基础。只有在人文合作的基础上,两国才能建设双边关系最重要的基石——相互信任。没有这个基础,就无从谈及其他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两国多层次的人文交流始终占据着两国交流的重要位置,发挥着推动相互友好的重要作用。中俄人文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根本性地带动了两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双向合作。两国政府和民间举办了多次体现时代主题的人文交流活动,已经成功举办的“俄罗斯中国文化年”、“中国俄罗斯文化年”和“中国汉语文化年”等活动,为两国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注入了强有力的生机与活力,两国人民同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魅力。在这一点上中俄为世界树立了榜样,是和谐世界的推动者,也是世界文明的创造者。

中俄间要在多层次、多领域加强具有生机活力的合作与交流。开展两国专家学者间的交流同样十分重要,使两国学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共同探寻人类发展的新课题、新挑战尤为必要。民间力量推动各类论坛,提升双方交流的高度和深度,通过世侨会大力架设学术、专家交流的桥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开辟新领域,不断创新交流内容,让双方交流的机制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为巩固两国传统友谊,建立两国持久合作关系而努力。

十多年来,中俄双方建立了完善、丰富的高层交往机制,政府各级别、各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也十分顺畅。当然,也应该承认,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还没有跟上两国总体关系发展的步伐。而两国民众之间的认知程度和交流情况往往影响着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两国人文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将决定着两国关系发展的水平。因此,两国政府与社会各界把扩大人文合作、加强彼此了解、深化民间基础作为推动全面合作的重要发力点。不断开展的各种文化交流、青年交流、教育交流、媒体交流、旅游交流一直是近年来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2009年双方就此又完成了两个项目,即中国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在俄境内开播,在中国举办“俄语年”活动。前者让中国声音进入俄罗斯,为俄罗斯民众认知中国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后者则为更多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了解俄罗斯提供了机会。我们不会止步于此,一定还会寻找新的合作方式,谋划新的合作领域和项目。总之,目前中俄的主要任务是继续保持两国在各个领域进行双边对话和合作的活跃势头,将“国家年”活动期间所获得的勃勃动力和生机有效加以利用,造福两国人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了第二个10年,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优化贸易结构、推进人文领域合作是双方的重点合作方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大发展的崭新阶段。

1.双方已互为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通过对话谈判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在涉及对方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决支持,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高层交往和各领域合作机制,签署了二百多份双边合作文件。两国始终坚持从战略、长远和全局角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始终将发展中俄关系作为各自对外政策的主要优先方向。深刻的战略内涵、高度的政治互信成为中俄关系的突出特点。

2.双方已成为互利共赢的主要经贸合作伙伴。10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从2000年约8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近600亿美元,增长六倍多。双方在能源、科技、金融、地方等重点领域相继实施了一批大项目,务实合作正向纵深推进,质量和规模协调发展。双方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各自国家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中俄关系的物质纽带日益牢固,双边务实合作正成为两国实现共同发展振兴不可或缺的促进因素。

3.双方已成为互学互鉴的人文合作伙伴。两国成功举办了“青年友谊年”、“国家年”、“语言年”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动,人员往来年均达到300万人次以上,相互开设了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和俄语中心,电视频道相互落地,在对方遭受重大灾难时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两国民众相互了解与好感不断深化,年轻一代正成为两国友好事业的生力军。中俄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更加坚实。

4.双方已成为互帮互助的国际合作伙伴。中俄均主张严格遵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两国共同倡议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俄印等促进新兴国家合作的多边合作机制,建立了战略安全磋商机制,积极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联合国改革、全球经济治理及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开展了密切沟通和协调。中俄在国际舞台上的精诚合作维护了两国共同利益,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成为促进国际形势健康发展的主要建设性力量。在迎来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际,我们看到,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正不断深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仍面临诸多严峻威胁和挑战,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应对。中俄继续恪守条约的宗旨、原则和精神,大力弘扬条约的和平理念,共同牢牢把握机遇,携手妥善地应对挑战,显得更加迫切,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