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改革对吸引外资的可能影响

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改革对吸引外资的可能影响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改革对吸引外资的可能影响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巨大的潜在市场预期、庞大的人口及劳动力资源、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改善的外资政策会继续吸引外资。这些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改革对吸引外资的可能影响

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巨大的潜在市场预期、庞大的人口及劳动力资源、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不断改善的外资政策会继续吸引外资。不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合并两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资源供应短缺、通货膨胀加剧、人民币升值、规范劳动就业政策,以及提高引进外资质量等方面的政策变化、市场形势变化,确实对外商投资产生复杂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巨大内需预期对外资的吸引力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着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速度。经济增速大大超过了世界经济平均增长水平,这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比当年世界平均增长率高出一倍,在世界各国(地区)中也是少有的较快增速(见表14-3)。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加,2006年,GDP已达到211923亿元,约合26590亿美元,位居世界GDP排序第四位,占世界GDP比重的5.5%。2007年,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249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由于受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影响,国内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外经贸政策,2008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略有下降,估计增长率为11%。这样的增长速度对外资仍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同时,中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持续旺盛。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8个百分点。13亿人口是一个庞大而富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而且人民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国民收入16042元;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加快了3.1个百分点。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可支配性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三项指标在2006年都比上年增长超过10%(见表14-4)。同时,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城乡居民旅游支出快速增长。这一切都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良好,居民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增长。中国大市场对外资有着巨大吸引力。

表14-3 2002~2006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

单位:%

img51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表14-4 重要年份国民生活基本情况

img52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二、人口及劳动力和其他要素资源优势对外资的吸引力

除了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两个重要因素左右外资投资决策之外,跨国公司还试图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设置分支机构,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扩大盈利空间。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相对廉价的原料来源地、相对较低成本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其他降低成本费用的有利投资场所。研究表明,到2001年底,中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中有70.3%属于劳动力寻找型,26.39%为市场寻找型,其余3.29%为并购型。(1)这说明虽然目前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额较高,已成为世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第五大国,但主要集中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在世界上是相对较低的,但是劳动力综合素质不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待就业。国家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底,农村常住人口中劳动力总资源5.3亿人,农村住户户籍劳动力中离开本乡镇外出务工人员1.3亿人,已经转移的剩余劳动力有1亿人,还剩下1.06亿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001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2.7%,日平均工资为83.66元,约合每小时10元。然而,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国际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制造业每小时平均工资美国为16.56美元、加拿大为20.61加元、德国为15.60欧元、西班牙为12.40欧元。在华外企里绝大多数蓝领员工月平均工资在1000元左右,大多数没有劳动保护福利以及基本社会保险;白领月平均工资高低悬殊,但是大多数需要经常性加班,日工作时间远超8小时,就业竞争压力很大。可见,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工资是相当廉价的。

但是,中国劳动力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2005年,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960美元/人,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的数字分别为87879美元/人、77845美元/人、70892美元/人、76079美元/人。中国劳动力的劳动效率远不如这些列强,可挖掘的潜在空间很大。而且,与最不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相比,中国外企用工成本也在逐年提高。在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外资制造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劳动力成本上已经逐渐失去优势,或正在失去优势。

不过,中国政府日益提高办事效率,建设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坚定的对外开放政策、比较稳定的政治和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优良的法制环境,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外资在华经营的难度和成本。这些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

三、日益规范、成熟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外资流动的影响

规范、成熟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外资流入具有正面吸引力。市场成熟和规范管理既会吸引合法经营的外资,又会阻遏企图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外资进入。中国政府对许多产业加强了行业准入管理和市场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认证管理日臻完善,市场发育日益成熟,市场漏洞和缺陷逐渐弥补。跨国公司已经逐渐重视法律和政策环境,比较注重当地的工业与技术基础,以及市场准入程度的提高和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善,而不是特别注重政府的优惠政策。(2)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低廉的劳动成本、补贴和低息贷款等,在吸引外资中的作用日渐下降。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内企业得到了发展和锻炼,很多国产商品的质量和价格都能与外资企业的产品相抗衡,甚至优于外资企业产品。现在有些行业已经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市场过度竞争,外资进入面临着更大的竞争。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通讯设备、洗涤用品、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外资较为密集的行业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开始下降。以轿车工业为例,自2004年开始,竞争使轿车价格持续较快下降,投资收益已大不如以往。随着国内竞争加剧和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外商投资企业要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和发展,使用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起码的条件。(3)过去那种靠钻国家政策和市场空子的外资获利方式愈来愈难。外资暴利时代行将结束。新进入的外资要站稳脚跟日益艰难。种种迹象表明,外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将不断加大。小资本、低技术含量外资项目难以进入市场,即使已经进入了也难以继续生存。跨国公司的大规模投资项目将容易成功。

四、外资政策改革对外资流动的可能影响

当前,中国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贷款利率变动、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劳工政策、环保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以及开发区政策已经或将要陆续进行调整。多项政策调整的叠加效应可能会对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一)调整和完善外资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曾在中国经济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税收优惠政策是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的主要因素,这些政策基本实现了在特定的时期将外资引向特定地区的政策目标。(4)由于优惠政策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其中相当一部分优惠政策是以牺牲国家财政收入为代价的,使得其负效应日益突出。各地追求GDP政绩冲动诱使其竞相出台地方优惠政策,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造成了资源浪费,最终损害了民族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特殊优惠使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竞争条件之下,造成了不公平竞争。而且优惠政策还造成了外资企业的短期行为。优惠政策导致了资源分配效率下降,高素质的劳动力、资产、技术等都以很低的成本被配置到外资企业中去了。因此,调整外资优惠政策已十分迫切和必要。

优惠政策目前已经不是吸引外资的最重要因素,调整优惠政策具有可行性。虽然税收优惠政策是影响外商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劳动力成本和市场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且重要性程度甚至超过了税收优惠;对于外商独资、出口导向型以及小规模外资企业而言,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性程度更高;对于中外合资、市场导向性以及规模大的外资企业而言,市场因素的重要性程度更高。(5)

中国将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外商投资政策,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国家对外资企业投资政策将逐步过渡到内外资同等国民待遇的政策上来,逐步统一内外资政策,内外资都需要适应外经贸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劳工政策、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调整,遵守有关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国家对外资优惠政策由原来的“普惠制”将转变为对特定行业、地区的优惠。

2008年1月1日中国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新税法规定25%的所得税税率,对老外企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给予5年过渡期。新税法体现了“四个统一”:内资、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并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和规范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两税合并可能会削弱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使外资转向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税率相对较低的周边国家投资。而且,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无疑会减少“假外资”的进入。这些资本的目的是取得税收优惠,因此当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之后,这些资本当然会退出。目前吸引的外资中至少有1/5是“假外资”。在当前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外资企业本身的投资选择产生了扭曲,有些企业只选择那些规模较小、经营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以实现其利润最大化。随着国内土地、原材料、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上升,再伴随着优惠政策的调整,某些利润低的行业面对更高的引资门槛,会重新选择投资国。税制调整后,以税收优惠为目的的企业以及那些竞争能力差、盈利水平低的中小型外资企业有可能由于税负的增加而从中国撤资。因此,调整引资优惠政策可能会削弱寻求低成本和优惠政策的低质量外资进入的积极性,但不会影响外资进入中国的热度。

(二)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将继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扩大开放领域、区域范围,体现出吸收FDI的巨大潜力,吸引外资来华投资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已经国务院批准和发布,于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包括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三部分。新《目录》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提高了外资政策的透明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单纯鼓励出口的导向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外商投资资源综合利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对部分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和敏感性行业,持谨慎开放的态度。

中国将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基础设施和节能环保产业等领域列入了鼓励类。在制造业领域,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等产业。对一些国内已经掌握成熟技术、具备较强生产能力的传统制造业不再鼓励外商投资。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增加“承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内容,并减少限制类和禁止类条目。继续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开发和创新技术,促进外商投资兴办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设立更多的先进技术型项目。积极引导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设立地区总部以及建立跨国采购中心。

近年来国家陆续调整关税政策、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开始设计有差别的、精细的进出口商品关税率和退税率结构,以调整和优化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这些外贸政策调整可能会对出口型外资企业有一定影响。自2006年以来,国家连续多次调整关税、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取消“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降低易引起贸易摩擦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也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已经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商品进口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国家调整了一部分进出口关税率,一部分商品出口将征收出口关税。这将会对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积极性影响不大。

提高引资质量门槛和调整引资结构,会影响一部分外资进入。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因此,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盲目引资、重复引资现象。很多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外商投资项目被引进,经济资源和大部分引资收益又被转移到国外。当然,这些外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括吸纳就业、引进管理和技术、增加GDP和出口等。中国在新的开放阶段将由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提高环保和能耗方面的引资门槛,严格限制那些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投资进入中国。在东部沿海城市,政府已经明确表示鼓励相关企业向外迁移。因此,相关行业的外资进入规模肯定会大幅度下降。

(三)人民币汇率政策

人民币汇率政策与外经贸息息相关。目前中国将继续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由于美元近一段时期大幅度贬值,短期内,人民币升值预期依然较强。人民币升值将降低中国制造产品出口竞争力,削弱引进外资的吸引力,将使以美元计算投资额的外资流入处于不利地位。而且,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以出口为主的外资企业国际竞争力。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可能会略微提高出口商品成本,对价格弹性不大的商品出口有一定压力,对价格弹性强的商品出口不构成明显压力。因而,可能使那些出口型外商投资处于不利境地。

但是,出于对美元大幅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国际热钱透过各种管道进入中国资产市场,短期内热钱流入规模会很大;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快了一些外商的出资,外资热钱甚至表现为直接投资项目的资金,把美元转换为实物资产,等待人民币升值套取汇差收益。这种外商直接投资带有虚假投资的色彩。

(四)劳动就业、环境保护和土地政策调整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将对外资企业用工进行规范。无疑,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将大幅度提高违法企业的用工成本,但对合法企业的用工成本影响不大,甚至将降低用工成本。相对于过去非法用工的外资企业大多数不承担工人养老、失业和医疗等社会保障成本,劳资合同关系由外资企业说了算的局面,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则要求外资企业规范用工,给工人交齐各项保险、社会福利保障基金,规范超时用工,取缔“血汗工厂”现象。外资来华必须遵守新《劳动合同法》,具备基本的用工劳保福利,达到最起码的劳工标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追求低成本的外资进入的能力。

过去片面强调引进外资,接受了一大批污染重、缺乏污染治理的外商投资。一部分外商企业把污染重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境内。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加工贸易项目已经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的外资项目,如纺织、制革、印染、电镀、杀虫剂、造纸、橡胶、塑料制品、金属拆解、家具制造等低附加值的下游产业普遍存在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的法规和标准,还将要制定或修订一些节能减排方面的环保政策法规。外资企业不仅在设立时要通过环境评价,而且已经投产的需要承担环保成本。高污染、高耗能外商投资项目可能被拒于国门之外。中国日益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和行政执法,将抬高外资企业进入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标准,会影响一部分外资进入的积极性。

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关于发布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规定,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外商投资的土地成本增加,增加外资企业进入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这种用地成本增加可能会抑制外商投资积极性。土地政策调整制约了用地规模大的加工制造项目,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环保产业等行业,重点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

(五)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中国根据自身内在发展需要已经着手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实施的法规及政策。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出台将从立法、司法、实施鼓励、人才培养和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完善实施环境。这将有助于外资引进资本技术密集型项目,以及在华开展研发活动。所以,中国日益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将增强对外资来华投资高技术产业的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