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的经济形势

中国的经济形势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同时又是经济运行趋势良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形势的确已成为世人所瞩目的焦点之一。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调并非什么经济危机的预演,恰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形势既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正是决定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中国的经济形势_聚焦:当代青年热门话题100 例

中国的经济形势

有人说:“发达国家看美国,发展中国家看中国”,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世界上最大同时又是经济运行趋势良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形势的确已成为世人所瞩目的焦点之一。

近几年接连发生的“非典”疫情和伊拉克战争等重大事件,使我国经济受到不小的冲击,但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趋势。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004年,我国经济整体上保持良好的运行态势,继续呈现出速度较快、活力较强、效益较高的特征。宏观调控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社会经济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经济运行的基础更加稳健,有效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上年,GDP增长率达到915%。如果2005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GDP增长率仍将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大大好于周边国家,已经为今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学家的分析,自目前至21世纪中叶这一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GDP增长率将逐渐下调,并最终由经济起飞初期的数量型增长转入效益型增长。也就是说,目前所处的这一时期,正是由改革头20年年均增长10%向21世纪前10年年均增长7%左右过渡的阶段。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调并非什么经济危机的预演,恰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主要存在五大问题:(1)供给与需求不协调。突出的矛盾是,由于积累比例过高,导致投资规模过大,许多投资品供不应求。而消费比例过低,又导致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购买能力不强,消费品普遍供大于求。(2)失业已达临界点。2004年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17%。如果将至今还没有工作的大量下岗职工,包括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的多余职工计算进去,实际失业率可能更高。另外,农村还有上亿的多余劳动力要进城镇谋业。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3)速度与效益不协调。目前,我国经济的总规模,按GDP计算只占世界的4%,但每年所消耗的一些资源性产品占世界的比例:钢铁为30%、煤炭为31%、水泥为40%、氧化铝为25%。(4)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社会面貌变化很大,但主要在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加大。据国外的经验看,这种差别的合理界限在115∶1左右,我国改革开放前为214∶1;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缩小到118∶1左右,到现在已经超过3∶1。(5)经济发展的目标与资源供给和环境条件不协调。我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今后10年再翻一番,20年要再翻两番。但许多重要资源,如石油、铁矿有色金属和木材等,已经捉襟见肘,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进口维持。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已相当严重。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形势既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正是决定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正确看待经济形势,把科学发展思想观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有信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用一句话来总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