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趋势下,政策研究和分析的范式也由强调“价值中立”逐步转变为“价值涉入”。因而,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教育政策的价值观既反映人们对教育政策的一种评价,也反映了对教育政策功效的追求。

二、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以价值观为基础,根据教育政策制定的目的和政策制定者的需要,对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做出选择和判断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性。

在政策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价值中立”的观点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政策科学的奠基人H.D.拉斯韦尔认为政策科学是以理性实证主义哲学基础的,因此政策分析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论,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则以“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性”为特征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论基础。那么,何为“价值中立”呢?美国的弗兰克·费希尔(Frank Fischer)在他的《公共政策评估》一书中是这样阐述的:实证主义者通过用技术术语来描述社会及其问题,把这些问题从其文化、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论点中剥离出来,用高度精确和数学抽象的符号来表示,目的在于回避党派政治利益。他们的发现因此被称作“价值中立”。[15]也就是说价值中立的提出是为了避免党派利益之争而对政策制定造成的负面影响。

而Y.德罗尔等人则认为政策分析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价值因素,政策不可避免地带有决策者的价值观念。事实上,“价值中立”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取向。因为在研究或评估的过程中,任何研究者都不可避免地要依赖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如果是以“价值中立”为价值标准,毫无疑义它就是一种价值取向。

“价值涉入”思想经过20世纪60~80年代对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反思之后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政策研究和分析的范式也由强调“价值中立”逐步转变为“价值涉入”。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政策就是人们在比较、鉴别、协调、平衡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政策制定者信奉的价值观不同,其要实现的目标便不同。在认定政策问题时,信奉不同价值观的政策制定者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教育政策研究不仅可以而且应当涉入价值并进行价值分析。

教育政策的价值观决定着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当同时存在若干教育政策方案时,主体就是从自己的需要及利益出发,或者说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选择或倾向于某一种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对教育的需要。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评估的目的、标准和方法等都起着导向的作用。因而,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为什么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选择这一类型教育政策(比如说中央决策型),而不选择另外一类型的教育政策(比如说学校自主决策型),反映的就是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因此,建立在一定价值基础之上的对教育政策的具体观念、看法和见解就构成了教育政策的价值观。教育政策的价值观既反映人们对教育政策的一种评价,也反映了对教育政策功效的追求。不同的教育政策价值观制约着人们确立不同的教育政策目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模式、确定不同的教育政策内容,而且,教育政策价值观永远是具体的,它总是属于现实中的具体的人群或个人,它受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具有客观性;同时,它也受这些人群或个人的利益需要、信念、哲学观念等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