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育政策的价值

教育政策的价值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育政策的价值所谓价值就是“个体或团体强烈认同的抽象的、概括性的理想。价值是用来判断特定的目标和行动的标准和规范的源泉”。因此,教育政策合乎教育外部的社会目的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关系,我们称之为教育政策的外在价值。它具有一种国家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因而又被称之为教育政策的工具性价值。

一、教育政策的价值

所谓价值就是“个体或团体强烈认同的抽象的、概括性的理想。价值是用来判断特定的目标和行动的标准和规范的源泉”。[14]价值就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的社会存在之于人们的意识的一种反映。价值之于个体是关于事物好与坏、对与错、优与劣、强与弱、多与少的一种主观认定,之于群体则是一种主观认定,又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一种主观认定与客观存在相统一的偏好。同时价值还是主观思维沉淀的产物,亦是一种思维定势,它表现为一定的主体所具有的不依具体情况的改变而转移的期望、肯定、支持或反对、放弃、厌恶的评价标准。总之,价值的本质是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体之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

教育政策评估的本质是对教育政策价值的评估,即按一定评估标准,对教育政策的过程和内容在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其中评估标准是教育政策评估的核心,是人们选择教育政策方案的依据,是衡量教育政策优劣、质量高低的尺度。虽然教育政策评估本身具有许多主观性的特质和表现,但其评估标准却是客观的。它的客观性来源依赖于教育政策价值的客观存在。

教育政策的实践活动是教育政策价值的源泉,它包括政策问题的认定、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的评价等过程。只有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才能使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处于价值关系中,并作为实践活动的固有内容,经过相互对象化而生成目的性和规律性相统一的价值。

而在教育政策实践活动中就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一)教育政策的政治价值

教育政策是有关教育的政治措施,国家通过教育政策行使权力,发挥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能动作用,其政治价值就在于巩固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就把教育活动看成是政府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务。国家如果忽视教育,那么它的政治也将遭到毁损。

(二)教育政策的社会价值

教育政策是教育权利和利益的始终体现和保障,其社会价值在于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使教育成为全体人民所拥有的共同权利和利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

(三)教育政策的教育价值

教育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如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此外,这个系统还与社会这个大系统之间有着复杂的资源、信息等交换关系,这些关系的纠葛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矛盾。教育政策的教育价值就体现在通过权力介入、化解这些矛盾,有效地整合各种层面的教育分化,以保证教育平衡有序地发展。

(四)教育政策的个体价值

教育政策能够使受教育者个体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和提高;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使受教育者形成和谐统一的人格。

教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而协调教育内外关系所做出的战略性和准则性的规定。它对教育内部关系的协调在于解决教育活动的内部矛盾,即通过解决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应然目的与实然状况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使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协调教育内部关系的教育政策的价值主要是以合乎教育和人的发展以及合乎的程度来评判。这种价值,一般称之为教育政策的内在价值或目的性价值。其中,为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是这种内在价值的本体价值,为了受教育者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这种内在价值的终极价值。教育政策对教育外部关系的协调着重于解决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矛盾,这种协调不是教育政策自身的目的,而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目的,体现的是政治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因此,教育政策合乎教育外部的社会目的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关系,我们称之为教育政策的外在价值。它具有一种国家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因而又被称之为教育政策的工具性价值。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教育政策的主观价值还是客观价值,其中都有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或者说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种含义。两者不是对立的,只是有层次的区别。

教育政策的各种存在和变动的历史都是一定价值观念的反映。任何一种教育政策类型都隐含着某种价值观、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从而表明了这种教育政策最终的着眼点。

因此,教育政策离不开一定的价值作为基础,教育政策研究也离不开价值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