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闻基本概念溯源

新闻基本概念溯源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一词源远流长。即使传播的事实被夸大或者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有意无意地加以改动,这样的报道也同样违背新闻传播的基本精神。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完全真实,就是维护新闻的生命。新闻无论采用语言或其

新闻一词源远流长。本节在梳理中文新闻概念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介绍当前国内外关于新闻的代表性定义,并对新闻的主要特征做简要分析。

一、新闻概念溯源

(一)古代新闻用语考辨

新闻一词最早见于《新唐书·隐逸》篇中记载唐初文人孙处玄说过一句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但孙处玄所说的新闻是指记载当时社会发生的事件和传闻的文章而已。《全唐诗》中也多次出现过新闻一词。例如,唐人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曰:“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冬夕喜友生至》又云:“天涯行欲遍,此夜故人情。乡国别来久,干戈还未平。灯残偏有焰,雪甚却无声。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显然,这里的新闻主要指战乱期间人们口头谈论的消息和传闻,也就是广义的原始状态的新闻。

古代典籍中新闻还有一些其他的含义,比如传说故事、宫廷秘闻等。之所以称其为新闻主要是突出其“新奇”之意,如:唐朝尉迟枢《南楚新闻》中的“新闻”都属于尉迟枢所收集到的传说和故事,而且多是以志怪形式出现,“新”即等于“奇”[1];宋朝赵升的《朝野类要》中也用过“新闻”一说:“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报率有泄露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此类“号而隐之”的新闻实际上也大多是宫廷以及官府内部的传闻。

到了明清时代,在一般人们的口语中,尤其是那些读书人的口头中已经时常用到新闻一词,如《红楼梦》里的人物对话就多处有新闻一说。这些新闻大多也是指人们口中流传的新鲜事或希奇事。

(二)西方新闻概念溯源

德文中的新闻(Zeitung)一词是由德国北部的俗语“Tidender”(报道)演变过来的,而“Tidender”又源出于“Tiden”(时间)。当时所谓新闻是指有时间性的趣闻轶事。1321年,德国莱茵一带流行“Zitunge”,到15世纪后逐步演变成“Zeitung”,意思是“在时间上绝对新颖的事物”[2]。另据英国《牛津词典》记载,英语中最早使用新闻一词是1423年苏格兰詹姆士第一的一句话:“我把可喜的新闻带给你。”

综上可知,新闻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着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而且最早所使用的新闻一词,与现在专业意义上的新闻有很大区别。

二、新闻定义考辨

(一)我国学者关于新闻的定义

我国学者给新闻下定义从1919年徐宝璜编著的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就已经开始了。在此我们选择几种影响较大的,供大家参考和比较。

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之事实也。

——徐宝璜:《新闻学》(1919年)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943年)

图2-1 陆定一

图2- 2 《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新闻,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范长江:《记者工作随想》(1961年)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传布。

——王中:《论新闻》(1981年)

新闻定义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定义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2014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新闻学界虽然也给新闻下过众多定义,但是大多均围绕着以上定义在表述上稍加修正、补充和变化,基本思路和逻辑模式没有根本改变。

(二)西方学者关于新闻的定义

曾经有学者把西方关于新闻的解释和定义分为两大派:实用派和理论派。所谓实用派,并非一个学术派别,而是说他们对新闻问题的阐述全都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揭示其实用价值和操作方法。实用派中人物全都是新闻业界的编辑、记者、主编和发行人。他们对什么是新闻的回答并非科学地表述新闻的根本性质是什么,而是强调在具体实践中新闻报道应该去“报道”些什么。美国是实用派新闻学的大本营,他们的说法也最有代表性。下面列举一些耳熟能详的定义,供大家参考。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纽约太阳报》采访部主任博加特

什么是新闻呢? 新闻就是女人、金钱和犯罪[3]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部主任瓦利克尔

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哎哟我的天呀”的东西,就是新闻。

——美国《环球报》主编爱德华

上述说法的提出者们也并非真的是要为新闻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他们只不过是站在经营者的立场,用一些未免夸张和偏激的言词,高度概括地表明什么样的新闻才是最能赚钱的新闻,也就是最容易卖得出去的新闻,所以这些说法在西方新闻界一直流行甚广。而归根结底,这些说法的出发点主要就是强调新闻迎合人性中低俗的一面,以便有更多的人愿意掏钱去买报刊。

所谓理论派大多是学者、教授,他们对于新闻的界定在态度和方法上更加严谨与科学。他们有些观点与我国学者的看法非常接近,比如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给新闻所下的定义:“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与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如出一辙。下面简单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新闻定义供大家参考。

新闻是经过记者选择以后及时的事实报道。

——美国新闻学者乔治·穆脱

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德国柏林大学新闻学教授比德特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

——美国威斯康辛新闻学院教授布莱尔

新闻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情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曼切尔

上述这些新闻定义在对新闻性质的概括和表述上大同小异,但透过细微的差别可以更多地了解国外新闻定义的现实情况。

三、新闻特征述略

(一)真实性

新闻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传播者在对新闻现象和具体事件进行报道时,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向受传者报告事实产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经过以及它所导致的结果。在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容不得半点虚假或夸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新闻必须以事实为根本。用比较理论化的语言表述就是:“新闻传播的信息主体,是一种客观信息。”[4]陈述事实,是新闻传播的最根本的特征。任何无中生有与凭空捏造都会给新闻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即使传播的事实被夸大或者缩小,某些事实层面被有意无意地加以改动,这样的报道也同样违背新闻传播的基本精神。忠实地陈述事实,确保新闻的完全真实,就是维护新闻的生命。新闻无论采用语言或其他方式陈述事实,必须是对事实原貌的纯粹客观再现。

(二)及时性

及时是新闻的第二生命,没有报道的及时性也同样没有新闻,所谓“新闻谓‘新’,不新不成新闻”。而“新”,首先指的就是“新近”之意,就是“刚刚发生(或正在进行)”之意。这是在通常被公认的若干新闻的定义当中就已经特别强调了的。所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以及“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等,这些表述当中对于“事实”共同的限制语就全都是“新近”。所以,新闻传播的及时性也就成为新闻对于事实传播的快速性的特征。及时报道这个特点,是新闻区别于历史的又一个方面。同新闻相比,历史是缺乏新意的,因为历史只是昨日的新闻。同新闻总是报道及时相比,历史又总是最后说话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迅速报道,历史总得在事件经过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之后,才有研究者对之进行完整全面的考察与研究。与存在于故纸堆里的历史比起来,新闻总是时时散发着油墨的清香。

(三)新鲜性

“新闻谓‘新’”中的“新”不仅指时间的新近,而且还指内容的新鲜。新近、新鲜、新意、新异以及新奇等都是那个姓“新”的“新”字中所共同具有的因素。童兵先生曾经阐述道:“报道及时是新闻的运动态,具有新意是新闻的静止态。前者是后者得以实现的操作上的主要保证。出现了新意的事实没能发现,发现了有新意的事实没能抓住,完成了有新意事实的报道没能公开传播,都无法使新闻具有新意,这样的‘新闻’严格说来也难于成为真正的新闻。迟缓是新闻传播的大敌。”[5]

客观世界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不断地新老交替的发展嬗变之中。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也是绝对的。这也正是新闻报道之树常青的最终根源所在。但是,具体到每一件个别的新闻报道来看,它们又只能是该事物运动到某一时空的以及某一状态的陈述,是该事物发展到最新层面的一个事实的报道。而由于生生不息的世界的运动规律使然,这种状态很快改变,这一新的层面很快由另一新的层面所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原先报道“新状态”、“新层面”的新闻,就开始显得陈旧落后,不再具有新意,也就失去了原本具备的新闻的生命,失去了作为新闻而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每一件具体的新闻报道,它的生命力是非常短暂的,是易逝的、脆弱的,因而,西方有学者把新闻报道比之为“易碎品”。由于客观事物的这种“新鲜性”特征是非常易逝的和脆弱的,新闻传播者就必须非常敏感和及时地在其还处于“新状态”和“新面貌”的那个瞬间,迅速准确地把它报道出来,反映出来。否则,当事物本身已经失去了新鲜性的时候,新闻报道也就绝无新意,或者报道也就不再具有新闻价值,而只能传递给历史了。

(四)敏感性

新闻具有“新鲜性”这一重要特征,使其同历史有了根本区别;而新闻的这种特征归根结底是由于新闻对于世界变动的“敏感性”。对于世界最新变化与变动的敏感性是新闻的更为重要的特征。童兵先生从理论上深入揭示了新闻报道敏感性的理论根据,他说:从新闻报道的角度考察,一般事物的运动轨迹是:常规变动即量的运动中,缺少足够的新意,此种时空状态下的事物可称之为“普通事实”;而当量变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时会出现质的变化,质变出现时的事物往往具有明显的新意,此种时空状态下的事物,称为“新闻事实”。接着该事物又回复到一般量的变动之中,又成为“普通事实”。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事实”,而尚未回复至“普通事实”这一状态时,传播者及时发现,尽快捕捉,在第一时间里迅速报道这一变化。新闻传播的这种抓事物变动的具有新意的“一瞬间”时空态的特点,人们称之为“报道及时”,所谓在第一时间内报道。这就是新闻最突出的敏感特征。

(五)直观性

新闻可以通过直接而生动的语言、直观而真实的场面、动感而逼真的声音把人们带入新闻的现场,体会原本事实尤其是世界重大变动的酣畅淋漓或是惊心动魄的感觉。新闻报道的直观性与直接性,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世界变幻,体验多彩人生。可以说,在所有媒介的话语表达上,只有新闻是最直观和最直接的。

首先,就感官层面而言,报纸媒体上新闻图片的运用以及文字表达上对追求现场感的自觉带给我们视觉的直观性,尤其是新闻摄影在报纸上得以最充分的发挥,使某些场景或人物同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广播新闻中音乐音响的组合和现场声音的同步记录,直接对听觉系统产生刺激,进而激发受众的神经中枢系统,调动其联想和想象力,使生动的新闻图景在脑海中浮现。作为“集大成者”的电视新闻,其声形并茂的特色与现场报道方式,给人带来最直观、最形象的感官体验。电视图像中既包含了视觉信息的传递,又有记者的同步解说,还配以字幕提示甚至动画演示,全方位调动了受众的视听感官,非常具有冲击力和震撼效果,较之报纸新闻和广播新闻,真正使新闻的形态由平面化达到立体化,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从心理的层面而言,话语表达的直观性和直接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新闻事件的叙述上非常直白,易于被理解和接受,这同文学作品与电影等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新闻讲究时效和实用,因此在内容表达上也最为直接有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人们对获取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新闻的功能就在于以最短的时间以最直接的方式提供给大众一个信息网和资讯平台。它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甚至将要发生什么,精心营造出一片盛大的新闻图景让人们徜徉其中,难以适应其突然的缺失。这种直观和直接的表达方式就像为世界树立了一面巨大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看到新闻就是生产、生活和大千世界的一个个截面,具有直观可感的特点,而那些令人们感到兴奋、惊异、激动、惋惜、陌生或者熟悉的场景,使受众的神经中枢始终保持新鲜的感受兴趣。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受众在心理上有一种天生的对新鲜事物的渴求和接受的愿望,新闻的直观再现与直接表达功能才得以最大地实现。

[1] 《南楚新闻》原书已失传,但宋朝专辑历代奇闻异事的《太平广记》中有《南楚新闻》的故事辑录。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也有关于此书内容的片断记载。

[2] 何光先.现代新闻学[M].云南教育出版社,1988:232-233.

[3]即所谓3“W”:woma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4]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0.

[5]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