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清真食品溯源

清真食品溯源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清真食品溯源想要挖掘清真食品的渊源,首先要了解“清真”两字。后来,人们把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习惯制作的各种食品称为“清真食品”。民间清真小吃灰豆子北宋宫廷内的肉食品,几乎全用羊肉。其中清真食品近十种。穆斯林商人的广泛分布和流动,带动了清真饮食的快速发展。明代王室非常重视清真饮食。清代从事清真餐饮业的穆斯林已经十分普遍,可以说全国各

一、清真食品溯源

想要挖掘清真食品的渊源,首先要了解“清真”两字。明末清初著名回族学者王岱舆说:“纯洁无染之谓清,诚一不二之谓真。”又说:“夫清真之本,乃遵命而认化生之真主。”伊斯兰教信仰的根本是承认“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也即回族常说的“清真言”。后来,人们把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习惯制作的各种食品称为“清真食品”。

有学者说,清真饮食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同步的,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八月乙丑,大食国“始遣使朝贡”,正式开始了唐廷同大食的政治性往来。当然,非官方、非政治性的民间交往,可能更早一些。伊斯兰教非常重视穆斯林的饮食生活,将恪守伊斯兰教饮食律例作为穆斯林的一个标准。因此,穆斯林的饮食生活,也成为伊斯兰教的一个显著特征。唐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京都长安和岭南的广州,都是极其繁华的商业大都市,也是波斯、阿拉伯商人的集聚地,市肆饮食相当活跃。长安和广州还出现了穆斯林社区,即“蕃坊”。唐人房千里在他的《投荒杂录》一书中最早记录了穆斯林的蕃坊和饮食:“顷年,在广州蕃坊,献食多用糖蜜、脑麝。有鱼俎,虽甘香而腥臭自若也。”

img32

清真标志

唐代的穆斯林主要有两部分,一是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他们承传祖业,精于经营珠宝、香料、药材等高档行业,与自己的故乡有着很多商贸往来。二是大食、波斯、回纥、突厥及西域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中的穆斯林,他们与唐廷之间也有较多经济活动。在长途跋涉的经商过程中,他们或自带干粮,或在沿途的清真饮食店进餐,客观上又促进了民间清真饮食的发展。唐朝规定,各种商店只能开设在“市”内(即商业区)。但随着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唐末至宋初,已逐渐打破了这个旧规。到了南宋,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的局面,其中又以饮食店为最多。除综合饮食店外,当时已有馄饨店、饼坊、茶坊、鱼行等专营餐饮店。尤其是赵氏政权的南迁,使大批北方臣民随之南移。这种人口的大迁移、大流动,促进了全国各地,尤其是中原地区与江南地区饮食技艺的大交流、大融合,烹调技术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宋代饮食业的繁荣和发展。宋代商业性的农副业和蔬菜种植业发展迅速,肉禽蔬菜丰富繁多,其中最重要的则属羊肉。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无不以食羊肉为美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字说》中解释“美”字说,“从羊从大,大羊为美。”宋人还认真研究了羊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功效,认为羊肉和人参一样,都有滋补身体的作用,“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宋代《政和本草》载,多吃羊肉有“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开胃健力、壮阳益肾”等良效。

img33

民间清真小吃灰豆子

北宋宫廷内的肉食品,几乎全用羊肉。仁宗皇帝喜吃羊肉特别是烧羊肉。当时,宫中御厨每日宰羊达280只。《孔氏谈苑》中记载,有一夜仁宗睡不着觉,感到饥饿,因而“思食烧羊”。宋室南迁临安后,仍以羊肉为宫廷主要肉食品,宫廷以羊肉为宴的记载亦见于多处史料。北宋民间不仅视羊肉为贵重食品,而且以羊肉为原料的菜肴也很多。据《梦梁录》载,北宋京都饮食店的羊肉菜肴有旋煎羊白肠、批切羊头、虚汁垂丝羊头、入炉羊、乳炊羊肫、炖羊、闹厅羊、羊角、羊头签等,南宋临安饮食店蒸软羊、鼎煮羊、羊四软、绣吹羊、羊蹄笋等。另外,现在的一些清真名吃,如羊肉饼、油酥饼、韭饼、糍糕等,其渊源都可以追溯到宋代。

元时,“回回遍天下。”中国的穆斯林人数据估计在百万人以上,遍布全国城乡,逐渐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城市的穆斯林蕃客,被称为“回回蕃客”,其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有了发展与提高。来往于泉州、广州的阿拉伯商人很多,宋代穆斯林聚居的“蕃坊”更趋繁华。“回回蕃客”留居的东南沿海城市,也出现了穆斯林人数增加的现象。元代,穆斯林的大规模入华和伊斯兰教在全国范围的传播,直接推动了中国清真餐饮业和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

元朝政权对穆斯林的基本政策是“恩威相济”“兼容并蓄”,这种比较宽容的态度,为清真饮食业的发展从客观环境上创造了有利的气氛。不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很多清真菜肴、小吃还进入了宫廷。有个负责皇帝营养饮食的“饮膳太医”,名忽思慧,撰写了一部《饮膳正要》,此书共分三卷,从皇帝所用的珍馐异馔至民间的日常蔬食淡饭,均有所述。其中清真食品近十种。

“秃秃麻食”是一款流传至今的著名古典清真名吃。原文载:“白面六斤,作秃秃麻食;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右件,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从简单的行文看,和我们今天所吃的麻食大致相同,只是其吃法类似今天新疆的拌面。

“河西肺”也很驰名,河西,在元代指宁夏、甘肃一带,当时为回回聚集的地区。由此可见,河西肺是由河西的回回带到京城后,又传入宫廷的。

到元末明初,清真饮食已在社会和普通家庭中大量普及。这时候社会上流传着一本《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类似于现在的生活百科大全。全书共十集,内容丰富。其中己集、庚集均为“饮食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专门列有“回回食品”一章,收录了“设克儿疋剌、卷煎饼、糕糜、酸汤、秃秃麻食、八耳塔、哈尔尾、古剌赤、海螺蛳、即你疋牙、哈里撒、河西肺”等十二个菜点品种。

明代是我国清真饮食发展的重要时期。明代穆斯林商人分布区域广泛,接触民族众多,又大多聚居在水陆交通沿线和城镇附近,故而在民族经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穆斯林商人的广泛分布和流动,带动了清真饮食的快速发展。

明代王室非常重视清真饮食。伊斯兰教自唐朝传入中国以来,清真饮食就受到历代王室的喜爱,在皇宫内专设清真御膳房,阿里·阿克巴尔在《中国纪行》里谈到明王室的清真御膳房时说:“冬来庆祝新年时,百官入宫朝贺,各国使节亦须入宫朝贺,来朝使节均被留宴。供应伊斯兰国家使节之御膳,由清真御膳房供应之;其他使节则由非清真御膳房供应之。”

img34

民间小吃甜醅子

清代以来,全国穆斯林人口普遍增加,分布十分广泛。至道光年间,全国回族穆斯林人口已达二百余万,尤以西南、西北各省分布最广。在西北及其他回族聚居的城乡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清真饮食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清代从事清真餐饮业的穆斯林已经十分普遍,可以说全国各地穆斯林较集中的地方,都有清真餐馆。较著名的有创办于清初的山西太原的清和元、安徽安庆方顺兴筵席馆,创办于乾隆年间的陕西西安辇止坡老童家羊肉店,创办于嘉庆年间的辽宁沈阳马家烧麦馆、河北保定马家老鸡铺,创办于同治年间的湖北老河口市马悦珍餐馆、河南开封马豫兴鸡鸭店,创办于光绪年间的江苏南京蒋有记餐馆、湖南长沙李合盛餐馆、天津白记饺子馆、北京东来顺羊肉馆,还有创办于清末的西安老孙家牛羊肉泡馍馆,等等。这些清真餐馆分布地区广泛,经营方法灵活,在清代全国餐饮业中颇有影响,深受各族人民欢迎。例如西安辇止坡老童家的腊羊肉,色鲜味香,肉质酥松,畅销二百余年。保定马家老鸡铺的卤煮鸡,以醇香可口闻名,马豫兴做的熟鸡,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色泽杏黄,状若桶形,食之肥而不腻。清代天津的清真菜也很驰名。康熙十下江南,乾隆六下江南,都曾多次驻跸天津,对天津清真菜特别赞赏。乾隆还曾赐给厨师黄马褂和五品顶戴花翎,并将品尝后的清真菜“烧目鱼条”赐名“官烧目鱼”。

清宫御膳是历代朝廷中最丰盛的,清真饮食也是规格最高的。清真宴席全羊席是继满汉全席之后的宫廷大宴席之一,为宫廷招待穆斯林客人的最高档次宴席。全羊席是用羊的不同部位,烹制出各种不同品名、不同口味的菜肴。也就是说,从头至脚,每一处都能做出一个菜。例如羊耳朵,可分上、中、下3段,3处可做出3样不同的菜肴:羊耳尖可做“迎风扇”,羊耳中段可做“双凤翠”,羊耳根可做“龙门角”等等,品种五花八门,名称各有千秋,而且所有菜名不露一个“羊”字,均以美丽、生动、形象的别名代之。全羊席餐室注重伊斯兰特色,桌布要用蓝色,还要用白布缝上“清真”两字。另外,清宫中的很多清真菜肴,现在仍为清真饭店所保留,例如它似蜜、桂花羊肉、葱爆羊肉、芝麻里脊、炸牛排、锅烧鸡、盐爆散丹等。还有一大批宫廷清真小吃在民间流传,如凉糕、炸糕、切糕、甑儿糕、芙蓉糕、蜂糕等。

清末到民国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清真菜在北京得到了很大发展和推广。先后在前门外开设的羊肉馆有:元兴堂、又一村、两益轩、同和轩、同益轩、西域馆、西圣馆、庆宴楼、萃芳园、畅悦楼、又一顺、同居馆(馅饼周)、东恩园居(穆家寨炒疙瘩)等。在长安街的有西来顺,在中山公园的有瑞珍厚,在长安市场的有东来顺。清真馆过去不讲究汤水,调味偏重,用芡过多。此时则吸收了一些山东以及江南烹调的基本方法,用牛肉和鸡鸭吊汤,力求原汁原味,纯正不膻。口味的浓厚清淡,因菜而异,形成了北京清真菜的特殊风味。

这个时期,天津清真菜也发展到鼎盛时期,陆续出现了经营高档清真菜的“十二楼”,如永元德、庆兴楼、鸿宾楼、会芳楼、会宾楼、迎宾楼、同庆楼、大观楼、宾宴楼、燕春楼、畅宾楼、富贵楼,还有又一春等。天津清真餐饮业还向兄弟地区输送大批烹饪人才。创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的鸿宾楼1955年整体迁至北京,成为北京最大的天津清真风味饭庄。此外,天津清真餐饮业还先后派出多批穆斯林厨师支援太原、石家庄、兰州、东北等地。

民国时期,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成熟的清真饮食市场。30年代曾有人作过调查,当时,南京约有穆斯林3万人,其中从事饮食业就有近万人。30年代,河南开封鼓楼一条街有穆斯林开设的店铺33家,其中餐馆就占21家,这里的清真小吃品种繁多,口味鲜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在西南穆斯林聚居地昆明,经营餐饮业的也占很大比重。在黑龙江、海南、西藏等地,都有品种丰富的清真饮食市场。西安的清真餐饮业仍以小吃为主,先后开业的有天锡楼、同盛祥、一间楼、义祥楼、清雅斋、白云章、益华楼、鼎兴春等,大多都经营牛羊肉泡馍,只有清雅斋主营河北风味炒菜,白云章经营河北风味水饺。除上述固定餐馆的坐商外,还有大量流动商贩出售清真小吃。

中国清真饮食主要分清真菜和小吃两部分,清真菜经过元、明、清至近代数百年间的发展,成为中国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原和沿海地区与汉族杂居的穆斯林,吸收了当地汉族的烹饪技法,提高、充实了清真菜烹饪技法,形成了新的特色。清真菜具有特别显著的地域特色,西北特别是新疆、甘肃、宁夏地区的清真菜,烹制羊肉的风格粗犷,较多地保留了西域及阿拉伯的饮食特色;长江以北的清真菜,受到北京、山东和宫廷菜的影响,烹调方法较精细,对牛羊肉的烹调最具特色;南方和沿海地区的清真菜,口味清淡,形成了以海鲜、禽类为原料的烹饪特色。清真小吃以西北为主,尤以西安、兰州、银川、西宁等最为有名。新疆各地维族清真小吃也以别致的异域风味备受人们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清真饮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掘、创新、引进了一大批清真菜肴和小吃,丰富、发展了中国餐饮事业,受到世界餐饮界的关注。清真小吃上了国宾宴席,打入了国际餐饮市场。穆斯林厨师频频出国主厨,充分展示了中国穆斯林厨师的实力和中国清真饮食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