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科馆员制度溯源

学科馆员制度溯源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4年,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建议在所有英国大学图书馆聘用学科馆员。在国内,学科馆员建制起始于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设立聘请了院系图情专家,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率先开始了由学科馆员与院系图情专家相结合的、面向学科的图书馆服务。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内一类馆员的统称,国内外具有不同的称呼。学科馆员的职责是为此学科领域开发图书馆服务,并使图书馆在此学科领域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1.1 学科馆员制度溯源

1.1.1 学科馆员制度的起源

总的说来,国外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并大规模发展的明显界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美国,1940年以前,只有哈佛大学等极少数大学图书馆聘用了学科书志馆员,负责为某个学科建立独立馆藏。但大家的普遍共识是,美国大规模开始在学术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并设立学科馆员岗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由于战争的需要,国家需要深入掌握国外的信息和文化,因此政府开始大规模资助区域研究,在美国的大学设立区域研究系(所),随之,开始为这些区域研究项目建立图书馆馆藏支持,同时要承担对这些特定区域信息与文化的保存功能,组织这些区域性研究馆藏的馆员就是学科书志馆员[1],也即现在我们所普遍认同的学科馆员建制。1946年,当时的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馆长兼图书馆学系主任Robert Downs撰文强调学术图书馆需要学科书志馆员[2]。1949年,芝加哥大学图书馆馆长Herman Fussler又进一步强调了普通学科学科书志馆员的必要性,而不仅仅在于区域研究领域[3]。1950年,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开始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分馆制,并在人文、社会科学、科学技术及教育四个独立分馆聘用学科馆员,因此成为了美国第一个聘用Herman Fussler馆长所指的普通学科学科书志馆员的大学图书馆。由于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的四个分馆,馆藏分开,有独立的阅览室、流通、参考咨询和馆藏管理,因此其学科书志馆员完全可以按照学科来管理图书馆的各主要业务,从而被认为最好地体现了学科馆员的作用。到1960年,美国大部分大学图书馆均已设有学科书志馆员[1]

在英国,对于像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这样历史非常悠久的大学,它们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一直认为学术图书馆的馆员,在法律、文学以及神学等学科方面是学科专家。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制度建立,也是在二战后。1940年代,伦敦大学的大学学院,首先出现了学科书志馆员。1964年,英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建议在所有英国大学图书馆聘用学科馆员。到1975年,英国已有20个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1]

在德国,虽然早在19世纪就有学科书志馆员项目,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类似,学科馆员大规模增加也是在二战以后,由馆藏体系的重建需要而产生[1]

在国内,学科馆员建制起始于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设立聘请了院系图情专家,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率先开始了由学科馆员与院系图情专家相结合的、面向学科的图书馆服务。之后,东南大学图书馆(1999)、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2000)、北京大学图书馆(2001)、武汉大学图书馆(2001)、江苏大学图书馆(2001)、南开大学图书馆(2002)、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2002)、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3)等多个高校图书馆都效仿设立了学科馆员(或学科咨询馆员)制度[4],由专人负责开展面向特定院系与学科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只是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侧重点不同。2003年以后,清华大学图书馆又针对网络化、数字化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拓展了学科馆员的职责,并尝试面向学科的竞争情报分析服务,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5]。2006年,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推出了“融入一线,嵌入过程,提供学科化、个性化、知识化、泛在化服务”的“第二代学科馆员和学科化服务”[6],以其“融入一线、组织一线、服务一线;责任绑定、服务绑定、创新绑定、考核绑定”的学科馆员管理原则和服务模式而受到广泛关注。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又推出了以IC2创新服务模式为品牌的全馆全方位学科化服务体系,从组织机构设置、学科服务团队组成、馆藏物理空间布局、到各类业务流程再造,都开始以学科化服务为主线进行,在国内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学科化服务之路。至2010年,全国已有约100余所高校图书馆设立了学科馆员岗位[4],开展面向学科的服务。

另外,国内自1999年开始出现3篇有关学科馆员或学科服务的研究论文,至2010年,以“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学科化服务”为题内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可以检索到1 458篇论文,其中2005年至2010年就有1 325篇,占91%,足以说明学科馆员或学科服务的论题是近5~6年来国内高校图书馆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1.1.2 学科馆员的定义

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内一类馆员的统称,国内外具有不同的称呼。国外有称作学科专家(subject specialist),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也有称作领域书志馆员(subject bibliographer)或学科书目员或学科书志馆员(bibliographer),领域专家(area specialist),领域书志馆员(area bibliographer)和学科领域专家(subject area specialists),专业专家(professional specialist),参考书志馆员(reference bibliographer),院系馆员(faculty librarian),(院系)联络馆员,((faculty)liaison librarian),图书馆联络馆员(library liaison),学术联络馆员(academic liaison)等。具体到单一图书馆,往往又称作某学科馆员,如法律馆员(law librarian),科学馆员(science librarian),社会科学书志馆员(social science bibliographer)等。国内多数图书馆所称的学科馆员一词是从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翻译而来,也有称作“学科联络员”、“学科联系人”以及“学科馆长”等。

对于学科馆员概念的准确定义,国外并无公认的统一描述[1]

(1)学科馆员由图书馆安排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特别学科领域提供图书馆技术和参考服务。

(2)学科馆员由图书馆安排针对某一特别学科领域组织图书馆服务。这个学科领域可以是非常窄的领域,也可是学院/系。学科馆员的职责是为此学科领域开发图书馆服务,并使图书馆在此学科领域的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3)学科馆员可以称作“知识工作者”,是某一知识领域的书目组织专家,利用这种专业经验为该领域的用户提供复杂而所需的服务。在学术研究图书馆,这些服务包含以下一项或多项内容:馆藏发展、为最大化馆藏利用提供技能性帮助、为(领域)馆藏的书目控制施加影响。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专业词汇表对“subject specialist”的描述是:具有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深厚知识底蕴的图书馆成员,负责图书馆在此专业领域的资料选择和评估,有时也承担此学科领域的信息服务以及此学科领域资源的书目组织职责[7]

国内有文章认为,所谓学科馆员,是指以学科划分业务工作并为对口学科的读者提供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8]

从国内外的各种描述归纳来看,学科馆员是图书馆内的一类成员,他们与其他图书馆员不同的典型特质是,承担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组织、开发并提供图书馆相关的资源和服务的责任,其个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一学科领域的深度专业知识,同时一定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信息专家。

1.1.3 学科馆员的任职条件

学科馆员的任职条件,与本国图书馆行业的准入标准、本国图书馆行业教育的总体背景和各馆的具体要求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国内外并无统一的门槛。

在北美,大学图书馆对馆员的划分主要就是两种,即跟随大学对教职员工划分为教师(Faculty)和职员(Staff),馆员也划分为专业馆员(Professional)和职员(Staff)两类,即所谓的专业馆员和支持辅助馆员。专业馆员与支持馆员的任职门槛、招聘程序和要求、岗位职责、任职以后的短期(年度)和长期(阶段,分3年考核和6年考核)等都是完全不同的,但各馆流程基本相当。学科馆员全都属于专业馆员,而美国图书馆学会(ALA)对大学图书馆专业馆员有最基本的任职门槛要求,即必须具有美国图书馆学会(ALA)认证的图书情报学院所授予的图情硕士学位。因此,具有图情硕士学位可以说是北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基本要求。而在美国,ALA认定的图书情报学院的高等教育基本都是研究生教育,因此,获得ALA认证的图书情报学院授予的图情硕士学位的学科馆员,必然还至少已具有了某一学科的学士学位。实践中,这些学科馆员除了图情硕士学位(有些获得了图情博士学位),往往还具有不止一个专业的学士学位,很多还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但这种情况,也并不是说所有学科馆员都一定具有与相应学科相吻合的学科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只有23.3%的商科、28.9%的社会科学和22.2%的理工学科对相应学科馆员的招募要求具有第二个硕士学位及以上教育背景[9]。一般情况下,人文和艺术学科、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学科馆员具有相应或相近的学科专业学位还比较多,但工科、商业和管理学科的学科馆员具有相应学科专业学位的比较少[10]

在国内,由于图书馆行业并无硬性的准入标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图书馆,一般情况下对学科馆员的招募标准主要体现在学历、职称及相关的工作经验上。根据2007年的一项问卷和网站调查显示,89%的调查对象馆中的学科馆员具有本科或硕士学历,6%的调查对象馆中的学科馆员具有博士学位[11]。这些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科馆员,其专业背景可能是某一学科,也可能是图书情报学科。另一项调查显示,国内60%的学科馆员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12]

1.1.4 学科馆员的岗位分布

前述可知,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学科馆员岗位的设置,主要是源自图书馆需要专人负责组织针对学科的资源和服务,学科馆员的职责包含从源头的馆藏资源建设直至终端的用户服务。因此,国内外学科馆员的组成大多不局限于以功用划分的图书馆某一部门。

国外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主要分布在不同的学科分馆,同时在某些特殊类型不按学科划分的馆藏单元,如档案馆藏、古籍馆藏、政府出版物馆藏、多媒体资源馆藏、数据服务等单元,也会设置学科馆员,负责这些特殊类型的馆藏资源建设、组织和服务。有些图书馆,在以功用划分的公共服务部门中的参考馆员,也会承担学科馆员的职责。如美国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88个学科馆员,分布在23个学科分馆和单元(含主馆)[13];耶鲁大学图书馆的69个学科馆员,分布在10个学科分馆,负责全校146个学科的服务[14],这些都反映了美国大学图书馆非常典型的学科馆员分布状况。

在国内,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化服务伊始,大多数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源自原来的参考咨询服务部门,少量分布于资源建设和其他部门,即有学科馆员专职、兼职及专兼职结合这样几种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