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纪录片创作报告

纪录片创作报告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参加“2013年度河北广播影视节目奖纪录片类节目”评选,与其说是一次评奖观摩,不如说是一次触动。多年来,就体制内而言,纪录片的创作水平一直是衡量一家电视台节目制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是在泛娱乐化的今天,纪录片却被无辜地边缘化,被视为电视节目中的异类。名为纪录片评奖,但从全省各台选送的节目来看,基本上就是个“大杂烩”。

参加“2013年度河北广播影视节目奖纪录片类节目”评选,与其说是一次评奖观摩,不如说是一次触动。河北省曾是纪录片创作的大省,或者叫强省。多年来,不乏精品佳作问世,在全国来讲颇具影响力。但此次评奖所看到的片子,除了极少数作品可圈可点之外,其余皆乏善可陈。

多年来,就体制内而言,纪录片的创作水平一直是衡量一家电视台节目制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只是在泛娱乐化的今天,纪录片却被无辜地边缘化,被视为电视节目中的异类。目前很多台都是只有几个发烧友在苦苦地支撑着纪录片的创作,而这些人又往往不在电视主流之内,从而造成了纪录片创作队伍的不断衰竭。这些表现从这次评奖选送的作品便可见一斑。下面仅就此次评奖作品谈一点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一、精品尚存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此次评奖出现了如河北电视台选送的《大转折:西柏坡1947-1949》《泥河湾》和秦皇岛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国旗阿妈啦》,以及石家庄广播电视台选送的《城市的味道:淳厚石家庄》等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历史题材又有现实题材,都从各自的角度,通过不同方式完成了对作品主题的升华和对人物故事的塑造与讲述,应当说是上乘之作。西柏坡的故事已广为人知,大量的影视作品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表现,《大转折:西柏坡1947-1949》却通过中国内地、中国台湾、美国、前苏联的研究中共党史的专家,从四方视角阐释了那一时期的大历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泥河湾》以发现发掘泥河湾的时间为序,以春夏秋冬四季的转换为脉络,通过纪实跟拍、情景再现、出土文物、历史照片、三维动画以及专家讲述等形式,把泥河湾人从二百万年前到五千年前的生活场景完整勾勒出来,是一部全景式描写泥河湾的纪录片作品;《国旗阿妈啦》则是记录了一位102岁的藏族女共产党员次仁曲珍48年天天在家升降国旗的感人故事,这一题材本身就充满了传奇;《城市的味道:淳厚石家庄》通过“八大碗”等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揭示了地方饮食文化的历史传承。上述作品在我省纪录片创作中基本上代表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但是,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四部作品有三部都是与央视合作拍摄的,央视的制作水平多少对作品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差距巨大

就本次评奖而言,我们感到我省的电视人普遍缺乏对纪录片创作的基本认识。名为纪录片评奖,但从全省各台选送的节目来看,基本上就是个“大杂烩”。我们虽然主张纪录片创作的多元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维护纪录片这一创作形式的荣誉。在选送作品中,有某地的形象宣传片,有某旅游点的介绍片,还有常态电视栏目、文玩收藏介绍等,都是原封报送,当然,这些片子再怎么加工也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确切地说,鲜有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作品。如果说你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界定什么是纪录片的话,那么,你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纪录片作品吗?纪录片重在真实,其表现手段是塑造人物、讲述故事,优秀的纪录片编导都擅长把概念化的素材形象化、故事化,而我们选送的多数节目大多是在讲概念,原本很好的故事做不出来,让人看着乏味、枯燥。另外,画面没有美感,有点会开机就能当摄像的感觉,不讲究光,不讲究构图,甚至不讲究稳定。我们知道,最美的电视画面应该是纪录片的镜头,看看《舌尖上的中国》吧,很多拍摄手段我们都从没见过,我虽然不认为这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好纪录片作品,但它的镜头确实把我震撼了。当然,按这样的标准要求我们的编导有些勉为其难,但我们至少不能用通篇的“新闻镜头”充数吧。因此,我认为我省纪录片创作的整体水平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三、慎重选题

在写这篇短文时,我认真回忆了一下参评的这些片子,想看看哪一部印象深些,想来想去,都有些印象,但印象最深的却是一部叫做《××沟全力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村》的片子。这样的题目,这样的定位完全不是纪录片的定位,这是新闻类的题目,要知道新闻与纪录片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这样政治属性极强的题目,没有丝毫文学性的题目,放在纪录片里评奖,只能直接出局了。还有,大概两个台都选送了介绍文玩的片子,既无故事情节,又无突出亮点,画面也很凑合,纯粹就是一个某项文玩的介绍片,毫无评奖的意义。所以,拍摄纪录片,选题很重要,有时直接影响你的作品成败。当然,选题不是唯一。

四、纪录片与专题片

很早以前我们就讨论过关于纪录片和专题片的话题,这个问题既简单也复杂,通常情况下,纪录片更客观一些,而专题片则是主管因素多些;纪录片做故事,专题片做概念。还有人认为,专题片是纪录片的一种,也对,这些东西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必要牵出一个界定,划分种类。因为优秀的专题片同样好看,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个大专题,它的故事性并不强,但画面唯美,吸引眼球,而第二季则明显增加了故事性,以至于让那些“舌尖”迷们觉得喧宾夺主,不如第一季看着过瘾。这仅是一个例子。我想说的是我们这次参评的作品,所选送的片子五花八门,不具有纪录片的属性,很多台直接就将栏目报送了上来。

应该说,我们的纪录片创作传统还是要发扬的,很多地市台都曾创作出过优秀的纪录片作品,比如,曾创作过《晋察冀文艺兵》《瞬间》等优秀作品的保定台,此次却没有一件像样的作品参评,未免感到遗憾。

另外,对于参评作品的种类划分可能不够明确,也不够细致,我们是不是可以将社教类节目划分为:长篇纪录片类、短片纪录片类、社教栏目类、形象宣传和公益广告类等等,让大家报送作品的时候目的性更强些。这些都有待组织者进一步完善。

(作者张力心,单位为河北电视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